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2000高考语文 2000高考语文全国卷

高中作文 zuowen 4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00高考语文

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上海卷及其答案

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上海卷及其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0分)

“知识经济”正以飓风的速度和威力裹袂着我们奔向新世纪。我们怎样思考这一问题呢?这里可以提供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当年,电冰箱出现时,家庭主妇和家庭成员都为之兴奋,在炎热的夏天,一边喝着清凉的饮料,一边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没有多久,他们发现皮炎增加,人们在尽情地享受使用电冰箱的乐趣时,并没有哪个人把皮炎和电冰箱联系起来。随着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臭氧的减少,导致紫外光的增多,紫外光灼伤了皮肤,引发了皮炎,在发现含氟氯的烃类化合物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凶手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电冰箱,是科学知识把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联系起来了。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全人类,因此,全社会行动起来,又是立法,又是定条文,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最厉害的杀手锏是到某时间限制含氟氯烃的电冰箱进入市场。这就刺激人们去开发氟氯烃的替代物,于是仅用了3-5年时间,替代物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各种无氟、少氟的电冰箱相继问世,人们又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众多的品牌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困惑。怎样选择才能真正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志向呢?应运而生,就出现了第三方面的认证服务。发一个绿色标志,在产品上一贴,消费者不费力就可以判断哪个品牌符合环保要求。这就又形成了一个市场,即咨询服务市场。

①剖析这个小例子,不难发现,知识在其中起到“红娘”的作用。②在上面这个小例子中所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软科学、硬技术,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化学合成、轻工制造、咨询服务等学科和行业。③我们还不给发现,所以出现上

述这些需要研究的领域,说到底是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更清醒地检讨过去的事情,有些当时可能是合量的,但现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衡量就可能是不可取的。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事情可能愈来愈多多,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环境保护的挑战”。⑥既然有需求就能刺激市场,有了市场就有经济的发展,难怪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如此重视“知识经济”。

(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17分)

艺术欣赏的特点,其实不过是借有限却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既成的艺术形象。无形的音乐是给人听的,可是听音乐的人能够觉得看见了其实不在眼前的什么。有形的绘画是给人看的,可是,倒如画出了汹涌水势的马远的《水图》,能够使人觉得仿佛听见了什么,我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句来说明这种精神活动,姑且把它叫做“再创造”吧。

一切于人民有益而使人觉得有趣的艺术,它的创造者力图再现生活时,也不漠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欣赏者之于艺术的“再创造”,当然和演员之于剧本的再创造不同。他不必像演员那样,把在头脑里构成的形象,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表现。无率如何,欣赏者的脑力活动不可能左右实际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可是,欣赏活动作为一种接受感动以至接受教育的方式或过程,应该说不是在简单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对于欣赏者自己来说,当他受形象所感动的同时;要给形象作无形的“补充”以至“改造”。这种精神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毫无限制的,但它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宋朝有名的山水画家郭熙,讲究山水画动人的效果,要求画中的山水使人觉得它是可行的,可望的,可游的,可居的。这不只是为了形象真实,让人们相信画里的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且,更要紧的是,要求山水画具有强烈的魅力,好比好戏把观众引进戏里那样,把看画的人吸引到作品所构在的境界之中,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艺术欣赏不简单。看不见林中的庙宇,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这些似乎不完整的景象,是诱人神往的。依靠某些瞬间现象和自然的一角的描写,使欣赏者联想到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的东西,甚至觉得自己可以进入画里的境界,加强人们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对我们说来是有趣也有益的欣赏活动,习惯的说法叫做“卧游”,也叫做“神游”,假若片面地把素材作为判断艺术技巧的标准,否认欣赏者的精神作用,这些现象就无法解释。人们爱说好的山水画有咫尺千里之势;离开了欣赏者,咫尺的山水画,那里来的千里之势的效果呢?

5.根据文意,艺术欣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根据作者的观点,艺术欣赏实际是一个_________的过程。(2分)

7.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个“形式”实际上是指 。(2分)

8.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三项是(6分)

A. 一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都很重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

B. 绘画是给人看的,可它有时也能给欣赏者以听觉的享受。

C. “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指的是欣赏者一定要化成作品中的对象,才谈得上进行艺术欣赏。

D. 作者善于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E. 好的创作素材和好的艺术技巧一样,不一定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决定因素。

F. 画家在画面上留下的一角空白,往往比不留空白更具艺术魅力。

G.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问题。

答:___________

9.依据本文的观点,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艺术欣赏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19分)

①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

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限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

②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③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④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由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⑤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同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艰苦。这是孩子的想法。让你心中的上帝说话,它们就会缄默。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⑥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

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注]本文是若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散文。

10.第①段说“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第②段提到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联系下文看,这法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对第⑤段划线部分“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母亲和家乡,后来又返回家乡,回到母亲的身边。

B. 你走的路先引导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然后,又引导你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

C. 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又使你在感情上更加眷念母亲

D. 你走的路使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倾听树木的声音,使你又想回到母校身边。

答:_________

13.第⑥段“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一句中的“核心和含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4.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讴歌树木伟大而落落寡合,表示对它们的尊敬。

B. 歌颂自己的流浪生活,抒发对母亲的眷念之情。

C. 探索艰难的人生道路,主张心灵的自我完整。

D. 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_________

15.对本文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是咏物言志之作,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 本文紧扣树木展开描写,由树及人,树木的描写和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C. 文章先总后分,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D.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答: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6-18题。(8分)

甲 乙

约客 赵师秀 雨睛 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前初见花间菱,

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16.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2分)

17.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2分)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18.甲、乙两首诗后面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4分)

修(欧阳修)始在?州,号口口,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耕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艇夷陵时,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国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不扰,故所至民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致事弛废而民受其乐。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

书,屡屡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19.修始在滁州,号 ,晚更号六一居士(2分)

20.写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3分)

文章止于润身( )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其平居教他子弟( )

21.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3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2000高考语文

江苏省2000-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精讲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 ......

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 ......

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 ......

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 ......

【答案】C

【解析】A.tán/dàn,y^a/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a/y^a;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a;D.cēn/shēn,mǐ/mǐ,xù/c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

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

【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2)▲。

【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

(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 1 –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

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

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

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

【答案】B

【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

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

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

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

得头头是道。

【答案】C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 2 –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

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

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

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

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诗云:“▲,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陶渊明《移居》)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 –

(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句难度稍大,其他都比较容易。其中《诗经·卫风·氓》

未选入教材但在《考试说明》规定的39篇之内,然而多年未考,今年再不考查,怕是说不过去。此外,这几年杜甫、苏轼都常考查,而李白一直未曾考过,今年考到实属预料之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2000高考语文

– 4 –

【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000高考语文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来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 5 –

【篇三】2000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必备成语大全 (2000字)

a

1. 哀而不伤: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

2.

悲号的农

3.

因为喜爱

4.

5.

6.

7. 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民。 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安步当车:从容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

仍以守道

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8.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9. 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

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

10. 按部就班: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

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11. 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

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12. 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

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13.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

14.

机械、死板。

b

1.

2.

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

3.

4. 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百无聊赖: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里:内部。指学习要切实。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

5.

贫穷。

6.

说的那个人)。

7.

8.

意使用的对象)

9.

10.

深刻。 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的对象是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1.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2.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13. 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言论。

14.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15. 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16. 不以为然:不以为是正确的。

17.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18. 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19.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

语不能做谓语。

20. 不翼而飞:指具体的东西而言。

【篇四】2000高考语文

2000—2007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专题集锦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资料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2000—2007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专题集锦

现代文阅读题

2000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状滨, 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 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最后两句划线)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2000高考语文

2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资料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23.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2001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

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quot;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井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资料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答:"开门"的含意是: "关门"的含意是:

2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

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quot;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说"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

E、第六段中"",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最终判决"的畏惧和对"一个结束"[ ][ ]

200222题

话 说 知 音

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的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o本味》和《列子o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资料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多么的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的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设计了4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等。

19. 4分)

答:20.(5分)

答:(1)(2)21. 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 ] [ ]

23.怎样理解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资料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19.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

【篇五】2000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字形题汇总(2000

2000—2011年高考语文字形题汇总

2000—2003年

1. (2000高考全国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000高考语文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2. (2001高考)语文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3.(2002高考全国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4.(02·北京)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狼藉 改弦更张 读书札记 一幅楹联 B.象样 心心相印 竭泽而渔 纵横捭阖

C.通谍 绿荫蔽日 和盘托出 无耻谰言 D.修葺 绵里藏针 别出心裁 焦头烂额

5.(2003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6.(2003高考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

7.(03·春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深邃 逻辑 破釜沉舟 长年累月 B.烦燥 联袂 良辰美景 出奇制胜

C.惬意 溯源 所向披糜 旁征博引 D.肃穆 生涩 循规蹈矩 经渭分明

2004年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吉林 、黑龙江、云南)( )

A、班配 藏污纳垢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凌厉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懵懂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怄气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安徽 江西)( )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 )

A、寒喧 干涸 兴高采烈 哄堂大笑2000高考语文

B、睿智 池塘 绵里藏针 世外桃园

C、暴躁 楹联 怨天尤人 变本加厉

D、矫情 证券 走头无路 川流不息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青海)( )

A、蹂躏 深邃 急流勇退 各行其事

B、联袂 赝品 翻云复雨 集思广益

C、璀灿 蛰伏 明火执仗 出奇制胜

D、盘桓 羸弱 如法炮制 别出心裁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北京)( )

A、临摹 变换莫测 脉络 融会贯通

B、竣工 仗义直言 姆指 荒谬绝伦

C、影牒 旁征博引 辞书 沓无音讯

D、裨益 湮没无闻 坐落 矫揉造作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天津)( )

A、抱负 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 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 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重庆)( )

A、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意 礼义之邦

B、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捡瘦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广东)( )

A、惊蛰 闻过饰非 按图索骥 事实胜于雄辩

B、睿智 丰功伟绩 湮没无闻 不费败灰之力

C、涵养 挺而走险 兵荒马乱 吉人自有天相

D、斡旋 喧宾夺主 强驽之末 风马牛不相及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福建)( )

A、赔偿 娇揉造作 寥廓 闲情逸志

B、煦暖 绵里藏针 靓丽 待价而沽

C、寒怆 得鱼忘筌 俾益 正襟危坐

D、谗言 死心踏地 深邃 黄梁美梦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湖南)( )

A、彗星 白炽灯 莘莘学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艺苑 入场券 如雷灌耳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孵化器 洞若观火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湖北)( )

A、恣意 虎视眈眈 迁徒 暴殓天物

B、陨落 蓬荜生辉 针砭 流言蛮语

C、赡养 毛骨悚然 烦燥 蓬头垢面

D、寒暄 好高骛远 松弛 如火如茶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浙江)( )

A、耗费 坐标系 仗义执言 忧柔寡断

B、疏浚 度假村 良晨美景 各行其事

C、渲染 编辑室 饥肠漉漉 枉费心机

D、弹劾 协奏曲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江苏)( )

A、晦涩 待价而估 茶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杀一儆百 欲盖弥彰 胜不娇,败不馁

C、斑驳 集腋成裘 毛骨悚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祥 轻歌曼舞 焕然一新 玉不琢,不成器

1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辽宁)( )

A、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人里,发人深思。

B、说起去年发生的那件事,两个人脸上依如往常,目光中带着幽怨和冷漠,相对许久许久。

C、明年,他只打算完成一部电视剧本,其他的事不想做。关于电视剧本的详细情况,他说,不易过早泄密。

D、她把海南的荔枝、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紫葡萄等珍果和自家产的黄橙橙的菠萝放在一起,装满了一篮子。

2004年

1.(全国Ⅰ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000高考语文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2.(全国Ⅲ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切磋 洽谈会 悬粱刺骨 覆水难收

B. 气概 水笼头 风雨如晦 落荒而逃

C. 招募 度假村 有恃无恐 试目以待

D. 怅惘 挖墙脚 功亏一篑 矫枉过正

3.(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辍学 既便 耳濡目染 不孚众望

B.海涵 连锁 截长补短 美轮美奂

C.切身 特聘 专程谒见 义气相投

D.申说 回馈 禁止赌搏 征稿启事

4.(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飘摇 妨碍 沧海一粟 察颜观色

B.贸然 蔓延 水泄不通 备尝艰辛

C.震撼 幅射 一切就绪 乔装打扮

D.涵概 毛躁 投机倒把 贻笑大方

5.(重庆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帐篷 跚跚来迟 对簿公堂 恃强凌弱

B.肤浅 出神入化 衣衫烂褛 韦编三绝

C.赐予 耳鬓厮磨 切中肯綮 蛛丝马迹

D.逡巡 裨官野史 方枘圆凿 戛然而止

6.(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勘察 前仆后继 提纲挈领 揠旗息鼓

B.慰藉 优柔寡断 穷兵黩武 明火执仗

C.脉博 同仇敌忾 利令智昏 沽名钓誉

D.赧然 贻笑大方 提心吊胆 日没途穷

7.(湖北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边陲 船仓 放空炮 高朋满座 无心插柳柳成阴

B.沟通 赋与 唱双簧 有恃无恐 有缘千里来相会

C.稼穑 皇历 跑龙套 记忆尤新 壶里没酒难留客

D.通缉 砂糖 碰钉子 披星戴月 有一利必有一弊

8.(湖南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福祉 梗概 耳提面命 钟灵毓秀

B.箴言 幅射 蜂拥而上 博闻强识

C.摄取 颓唐 金壁辉煌 夙兴夜寐

D.恪守 荧屏 厚积薄发 异曲同功

9.(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禅让 震撼 针砭 惩前毖后

B.荟萃 蕴籍 屠戮 天花乱坠

C.糟塌 疲惫 寒暄 标新立异

D.怄气 伫立 痉孪 远见卓识

10.(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11.(浙江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葱茏 绊脚石 怨天尤人 一如既往

B.迄今 名信片 提纲挈领 老成持重

C.幅射 照相机 有恃无恐 竭泽而渔

D.气概 座右铭 满腹经纶 世外桃园

12.(广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坐镇 辩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帐篷 金刚钻 计日程功 夸夸其谈

C.翱翔 烟幕弹 唇枪舌箭 前倨后恭

D、沉缅 暴发户 甘拜下风 举棋不定

13.(辽宁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努嘴 白内瘴 信而有征 怵目惊心

B.保镖 入场券 味同嚼蜡 按迹寻踪

C.寒暄 无明火 虚左以待 五行八作

D.缘份 胡萝卜 所作所为 俯拾即是

2006年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安徽卷)( )

A.养分 舶来品 凭心而论 知往鉴今 坐收渔人之利

B.渲泄 擦边球 断章取义 真知灼见 迅雷不及掩耳

C.家具 座上客 明枪暗箭 扪心自问 恭敬不如从命

D.简炼 侃大山 披星戴月 曲意逢迎 毕其攻于一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北京卷)( )

A.融洽 筹划 名信片 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

B.按语 沉湎 泊来品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C.宣泄 鄙薄 炒鱿鱼 耗子啃书本——蚊文嚼字

D.装帧 针贬 挖墙角 冰粘煮黄连——同甘共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广东卷) ( )

A.竣工 缜密 水蒸气 寸草春晖 漫山遍野

B.沧桑 销蚀 势利眼 卑恭屈膝 瑕不掩瑜

C.犒赏 装帧 水龙头 纷至沓来 民生凋蔽

D.毕竟 旋律 侯车室 摩拳擦掌 天崩地坼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湖北卷)( )

A.杂糅 黯然失色 不径而走 既往不咎

B.熟稔 戛然而止 偃旗息鼓 待价而沽

C.糟践 不落窠臼 沤心沥血 变本加厉

D.荣膺 为虎作伥 豆蔻年华 直接了当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湖南卷) ( )

A.《亮剑》将一代革命军人大智大勇、情深义重的故事演译得淋漓尽致。

B.他酷爱围棋,并将博弈技巧运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且常常取胜。

C.毋庸置疑,人类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除依靠科学之外,别无他途。

D.关税壁垒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牟利的重要手段。

2000高考语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江苏卷)( )

A.抵牾 划时代 彬彬有理 崭露头角

B.宣泄 破天荒 戎马倥偬 蛊惑人心

C.凑合 泊来品 重整旗鼓 食不果腹

D.愿景 万户侯 滥竽充数 声名雀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江西卷)( )

A.殄灭 设伏 口讷 声名鹊起 B.稗官 尺牍 佝偻 竭泽而鱼

C.发轫 惶悚 凑和 恣意妄为 D.松弛 亲睐 岑寂 义愤填膺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辽宁卷)( )

A.松弛 挖墙脚 一诺千斤 旁征博引

B.纹身 贴标签 贻笑大方 真知灼见

C.脉搏 金刚钻 萎靡不振 集思广益

D.陨落 名信片 莫衷一是 相辅相成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全国卷1)(

A.啜泣 层峦叠嶂 嗑碰 义愤填膺

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

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

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见风驶舵

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全国卷2)(

A.嘉奖 誓死如归 奏效 越俎代疱

B.慰籍 弱不经风 整饬 历久弥新

C.真谛 既往不咎 小憩 举步为艰

D.体恤 提缩挈领 端倪 磬竹难书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山东卷)( )

A.宫阙 蓝宝石 珠光宝器 攻城踏地

B.貂婵 踩高跷 伏案疾书 额手称庆

C.缴税 捅漏子 各行其是 螳臂当车

D.思辨 订书机 无上光荣 挑肥拣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四川卷) ( )

A.提纲 舶来品 一幅对联 一诺千金

B.凑合 主弦律 旁征博引 死皮赖脸

C.家具 炒鱿鱼 雍荣华贵 流芳百世

D.坐镇 明信片 枉费心机 平心而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天津卷) ( )

A.册封 倜傥 至高无上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B.骁勇 阑珊 变幻莫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宣泄 串通 惮精竭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历练 彪柄 见微知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重庆卷) ( )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作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2007年

(2007·天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荫庇 频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磋商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珠联璧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7·四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篇六】2000高考语文

2000高考题学结构:《长城》

(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阅读题。今从作文“结构”角度看)

长 城

鲍昌

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①(bì lì):古代管乐器,汉代由西域传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

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

(②(chì hòu)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jì)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

不再是嵚(qīn,形容山高。)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又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21. 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

22. 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23. 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

政策辛辣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附】参考答案:

21.(6分)

(1)评价历史(2分)

①凄婉的历史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2)看待现实(4分)

①开放

②自信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2.(4分)

(1)(2分)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以感情;答出一点得1分。

(2)(2分)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3.(4分)

(1)(2分)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2)(2分)

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

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答出一点得1分。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4.(4分)

A B

答出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000高考语文 2000高考语文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