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5月的草原》 草原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 作文《5月的草原》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时评”2016年5月号第3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时评”2016年5月号第3辑

整理 fcs2002

1. “止咳药含硫磺”怎成了“明规则”

2. 流动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

3. “甩老族”违背了商业契约精神

4. 母亲心里那根绳

5. 从阿里奇迹看“新经济实体”之力

6. 青年要在历史的维度中砥砺前行

7. 感恩母爱,从改变“重色重友轻母亲”开始

8. 感恩母爱,从改变“重色重友轻母亲”开始

9. 挤掉贫困生中水分不能仅靠手机花费裁决

10. 微整形变“危整形”矫治之术在哪?

11. 别挖苦“阿姨您好”的“有偿礼貌”

12. 快递员“月薪过万”绝对是好事

13. 自觉当好网界青年

14. 个人信息安全亟待有法可依

15. 财产托管是应对“甩老”的好法子

16. “草原天路”收费不如完善公共服务

17. 无需羡慕“私人定制儿童健身”

18. 拒做沉默大多数

1. “止咳药含硫磺”怎成了“明规则”

发稿时间:2016-05-07 08: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经济参考报》接到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经济参考报》记者赶赴浙江、安徽等地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业内专家呼吁,出台成品药的硫磺含量检测标准已成当务之急。(5月6日《经济参考报》)

检测出众多成品药含有较高硫磺的,并非相关部门,而是举报人白某,进行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西安国联,也并不是我国官方医药检测机构,而检测结果也还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但通过媒体跟进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且我国对硫磺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中药材及其饮片中的残留量作了明确限制,而成品药品的硫磺含量标准仍是空白,这直接导致出现了监管真空。如记者试图联系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对药品进行含硫量检测,但均因无国家标准而未能成功。

不仅存在制度漏洞,职能部门也失于监管,如虽然国家没有对于成品药品硫磺含量的检测标准,但对硫磺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中药材及其饮片中的残留量作了明确限制。而因为硫磺熏蒸可使药材增色、美白及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如每月采购200吨含硫贝,企业可节省成本360万元。这让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大量使用硫磺熏蒸,造成大量含硫贝流向全国市场。这其中能看到监管部门严重失之于监管,监管部门本可以加强源头治理,从而达到控制含硫贝流向市场的目的。

过度使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会破坏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也有潜在威胁。而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都或牵涉其中。这对公众的健康形成了极大威胁。而这样严重的药品安全问题,却很少人关注,监

管部门对此似乎也早习以为常,问题久而久之,甚至会渐渐有了“存在即合理”的“合法身份”,积非成是,潜规则就发展成了“明规则”。

这一方面亟待需要出台成品药品的硫磺含量国家标准,填补监管制度漏洞;一方面,监管部门也需要尽职尽责,而不能玩忽职守,要加强监管力度,要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而多种常用止咳药含硫磺却成了“明规则”,这其中有双重失能,一则是缺乏国家标准导致的制度层面的失能,二则是监管部门失能。监管层面要“止咳”了,拖着“带病之躯”如何履职呢?只会拖累公众、害苦公众。(戴先任)

2. 流动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

作文《5月的草原》

发稿时间:2016-05-07 08: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流动儿童多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更好的生存环境。而事实上,他们不但在城市面临着物质的相对匮乏,也可能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流动儿童偏居城市一隅,或因缺少关爱,或因家庭暴力等负面因素影响,他们的心仍然在社会“夹缝”中生存。而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5月6日 新华社)

流动儿童,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他们进入了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与城市儿童相比,他们缺少同等公平的教育机会、社会保障等福利;与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受社会关注的程度,也远远不够。源于此,留守儿童难以在城市形成必要的归属感,人格和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家暴、辍学等现象层出不穷。数据显示,全国14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其中三成曾感到“不幸福”。这,就是流动儿童最残酷的现状与现实。

当下,社会上对流动儿童的关注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去年1月1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就联合颁布《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就简化了流动儿童受到虐待转移监护权所需的程序,也算是对流动儿童的一种关注。再比如联合国大会在《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国家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缔约该公约已达26年之久,但我国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安全、福利与权利,则一直没有被充分尊重。

从表面上来看,对流动儿童的选择性忽视,源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以及政府的公共财政有限;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政府行动不够、作为不足。若是真的有心,哪怕有困难,也应克服困难去解决;哪怕自己财力不够,也可以吸引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进来。遗憾的是,各地政府在这些方面,似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动。进城务工人员对这个城市带来的贡献,这无需重复,那对他们的子女——流动儿童,政府部门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具体来说,一方面自然要谈“国家的责任”,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科学合理地界定与承担一定的福利责任,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方面厘清自身职责并积极扩展流动儿童的保障体系,是其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则要谈“社会的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还可以鼓励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设立关爱流动儿童专项计划,带给流动儿童实实在在的福利。唯此,才是对“流动儿童”真正务实的关爱,也才不会让他们成为被忽视的群体。

常言道,“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显然,这里的“儿童”,应该是指所有的儿童,是不分城乡、不分区域、不分贫富的。从这来说,流动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相关的社会机构,都应尽最大的努力与可能,去给流动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公平与公正的外部环境,如此这般,流动儿童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起来。(龙敏飞)

3. “甩老族”违背了商业契约精神

发稿时间:2016-05-07 09: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甩老族”,顾名思义,就是子女把老人放在养老机构之后,就不管了。最近,南京的一家养老中心就遭遇了多起“甩老”事件。老人的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中心只能贴钱照顾。“甩老”事件越来越多,养老机构深感维权困难。对此,律师建议,养老

机构可以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据5月6日央广网)

子女送老人去养老院生活,乃是花钱买服务,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够让父母享受到专业服务,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而且,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传统养老模式,开始逐步接受社会养老,入住养老院也就成为首选。事实上,子女与养老院之间属于商业契约关系,既然养老院承担了代为照顾老人的责任,子女就应该按照协议付钱,岂能背约做“甩老族”。

养老院是社会化养老的典型,经营模式比较成熟,家庭的接受度较高,政府也在鼓励社会资本建养老院。目前,民营养老机构在各地都有出现,它们本身就有盈利需求,从政府获得的补贴很少,赚钱了才能继续经营下去,如果拖欠养老费太多的话,就会面临资金紧张,甚至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此一来,如果养老机构因欠费而被迫倒闭,老人就会得不到照顾,而被迫回家,最终吃亏的还是家庭。

现在社会节奏快,子女的工作压力大,又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老人,颇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在生育率逐渐降低之后,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家庭成员构成发生变化,少子化成为主流趋势,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依靠子女养老的话,显然困难很大。那么,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后,三方都是获益者,理应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让老人安心养老度过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部分子女罔顾协议,恶意拖欠养老费,甘做“甩老族”,不仅损害到养老机构的利益,亦背弃了商业契约精神,将老人放在火炕上,乃是不道德的表现。子女有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既然是送老人进入养老院,那就要定期缴费,确保老人不因断费而失去服务。由于老人身体普遍较弱,很多老人疾病缠身,养老院即便遇到欠费问题,也不好将老人弄走,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养老院感到棘手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甩老族”的恶意欠费行为,养老机构应积极索要,司法机构也应加强执行力,支持养老机构的维权。对子女的财产可以采取司法冻结,将其个人信用列入“黑名单”,以提高其欠费的法律成本。同时,政府也应出台托底政策,为养老机构的经营保驾护航,比如建立救助基金,替那些家庭贫困的老人代缴费,或者先垫付养老费用,再由政府向子女追讨欠费。(江德斌)

4. 母亲心里那根绳

发稿时间:2016-05-07 09: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有一段时间,我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我平时总是一周回家一次,那段时间,为了赶写一部书稿,我几乎终止了一切个人活动。等忙完了,我回家看妈妈时,妈妈动情地说:“宏啊,突然好几个星期不回来,真想看见你,心里像系着一根绳。”

我心里“咯噔”一下,我想:“心里系着一根绳,就是挂着一个念想,心被这根绳紧勒着。妈妈瞅见了儿子,心儿才能松绑。”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文友,叫路来森,是位高中语文老师。有一年,因高三复习冲刺,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看父母。等他腾出时间回家时,母亲忽然说:“你知道吗?你整整两个月零九天没回家了,这是你最长时间没回家来了。”路来森愣住了,他没想到,母亲竟记得这样清楚。

两个月零九天,一定是掰着手指头过的,日子是水儿清水儿清的,心却是皱巴巴的,没得舒展一天。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计算着,等着儿子回来。

作为儿子,老路从未考虑到这一层,从没有想过给母亲的心松绑,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主动打过。他突然对母亲有种说不出的内疚感。

这天,老路在家里喝了一些酒。临走,他对母亲说:“娘,我抱抱您。”母亲很难为情,老路含着热泪说:“娘,对不起,以后我不会这么长的时间才回家看您了。”他说着,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母亲对着大家说:“哎,我的儿呀,心就是软。”

是呀,儿女的心一软,父母的心,就跟着明媚起来了。无论做儿女的,多么卑微或多么有名,母亲对儿女的挂念,只有儿女回来了才能化解。见不到的儿女,像绳子一样紧勒着母亲的心;儿女到家了,母亲心里的绳子就断了。

刘德华在自传《我是这样长大的》中写道:“人总是越长大、变老,才越体会到自己对妈妈的重要。”忙是对的,但不能因为忙而忘了做儿女的孝心呀。有一年冬天的晚间,刘德华突然回家,母亲来开门。刘德华进得门来,搂着母亲肩膀说:“妈,今年的圣诞,咱们一起去旅行。您想去哪里玩呢?”母亲眼看着刘德华,笑得很开心,像一个小孩子等到了心爱的玩具。其实,母亲并不是喜欢游玩,而是喜欢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付秀宏)

5. 从阿里奇迹看“新经济实体”之力

发稿时间:2016-05-07 09: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阿里又一次取得了超过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的增长。5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6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6财年全年业绩,成交额和收入双双实现强劲增长,远超市场预期,成为全球最大移动经济实体,展现了消费经济和由科技驱动的中国服务业的巨大韧性与潜力。(5月6日北京日报)

新鲜出炉的阿里财报,宣告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实体。尽管体量庞大,尽管全球低迷,但阿里奇迹还是一枝独秀、势如破竹。

有分析师按照目前的增速预测,新财年阿里巴巴GMV有望超过瑞典的GDP冲击“全球前20大经济体”,2020财年有望冲进“全球前15大经济体”。乐观预言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强心针,更寓意着在“工业祛除冗余产能、消费升级迭代”的关键五年——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经济结合,依托技术与模式创新,共同打造适应未来的“新经济实体”,已经成为值得期待的大势所趋。

在传统经济认知范畴里,世界经济被区隔为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实体经济,二是虚拟经济。但这20多年来,互联网将这两种经济形态联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经济实体。还是数字更有发言权:目前,阿里巴巴活跃着超一千万活跃商家,服务全球4.23亿消费者,平台成交额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整体规模已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GDP。由此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500万,带动了3000万左右的间接就业,同时带动上游制造业税收增长近1800亿元。

阿里不是沃尔玛、不是亚马逊,它之所以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样本,在于经过这些年发展,它已从销售渠道,升级为多元化的商业基础服务,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无论是“核心现金流”,抑或是“新兴引擎”,乃至“长期战略投资”,它对于当下亿万企业的启发,不仅在于不同的增长阶段、盈利曲线和现金流水平的平衡组合,更在于它证明了电子商务依然在中国发展迅猛,移动消费或成主流。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新经济”写入其中,并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之“新”,核心要素大概有二:技术驱动,生态繁荣。于此基础上,做大体量,深耕品牌,都是后续的功夫。解剖阿里奇迹这只“麻雀”,是冀望从中找到稳进的规律:比如移动端建设,比如云计算服务,比如融资与投资""乃至于在基础的零售平台上,也链接着超千万商家,背后更有供给侧的海量厂家;而从零售到金融、保险、征信、物流等多元的产业生态圈,菜鸟网络到村淘合伙人等产业链创新,对于传统实体经济来说,亦不无价值启迪。

在较为保守的中国式消费与较为低迷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培育新经济实体,说到底,是旨在通过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带动纳税、赋能商家、反哺制造业,为转型的市场提供系统支撑,为下行的宏观经济输入价值与担当。从阿里奇迹看“新经济实体”之力,就是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信息链之上,重塑新的规则与体系,激活沉潜长睡的能量与机遇,提振困境中的信心,校准发展中的战略。(邓海建)

6. 青年要在历史的维度中砥砺前行

发稿时间:2016-05-08 09: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专题节目将于2016年5月4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今年的文艺汇演以“筑梦青春”为主题,充分地将年轻人心怀崇高理想、勇敢追逐梦想这一时代特色放大呈现,展示了当代大中学生为投身祖国建设,坚定信仰、努力学习,为实现梦想进行知识储备的青春面貌。

这是一场源自青春却属于所有大众的精彩表演。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学生们,用自己创新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串联起中国近代的历史画卷、大好河山的自然之美、祖国发展的繁荣昌盛,更把年轻人不负于这个时代的使命感演绎地丰满而立体。而让台下和电视机前观众沉浸其中的,不仅是舞台上青春朝气、唯美烂漫的艺术享受,更有这些艺术青年们所表达出来的“中国故事”。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群由非舞蹈专业的中学生表演的《甲午海魂》。它把一百多年前那场直接决定中国命运的海战用近乎于逼真的方式还原出来: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宛如鸦片战争之后支离破碎的大清帝国,年轻的水兵在战火中前仆后继又仿佛希望的火苗在燃烧""当镜头对准一个小旗手之时,他眼中闪现地是稚嫩、决勇和坚定的光芒,仿佛在告诉大家,就在一百年前,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丁汝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带领下,在波澜壮阔的黄海之上,拼死抵御强敌,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海上长城。义无反顾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人震撼。

在“五月的鲜花”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黑猫警长、喜羊羊等飞行模型漫天飞舞,也看到了仿真机器人舞蹈的惟妙惟肖;我们还看到《少年说》的意气勃发,看到《冲上巅峰》的壮志凌云""科技元素的舞美,风华正茂的青春,已然是蓄满了当代青年乘风而上的鸿鹄之志。这时,再看《甲午海魂》,却仿佛触碰到历史鲜活的伤疤。在五味杂陈中所读懂的道理,分明是在告诉每一个青年——“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

历史绝不能遗忘,未来也同样重要。而对于青年来说,因为珍爱和平,仍需回首战争。更何况,那是一场改变国运的甲午战争。这是历史,不管你心痛或者欣喜,它都是客观存在,无法更改,且需要青年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认真对待。而对于历史所赋予现在的语境,习近平主席就说到“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这样的话语,值得青年谨记。

青春的筑梦,是指向未来的憧憬,却不能缺乏历史的过往。它无法和现代隔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场“五月的鲜花”,不仅让青年们看到了志存高远,生如夏花,也让他们窥见了沧海桑田。在历史的维度中砥砺前行,方能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这样的青春,才能扛起属于你的担当。(谢伟锋)

7. 感恩母爱,从改变“重色重友轻母亲”开始

发稿时间:2016-05-08 10:4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来临之际,某移动社交APP对千名用户的平均通话时长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和父亲通话时长最短,18秒;母亲次之,8分钟;恋人,20分钟;闺蜜,47分钟。调查显示有八成该APP用户表示自己记得今年的母亲节是哪天。虽然平日和妈妈的平均通话时间为8分钟,不及闺蜜和恋人,但在母亲节当天,如果不能陪妈妈过节,也会打去电话陪她聊会儿天,并买好礼物邮寄回去。(5月7日南方网)

这个调查显示的,分明就是典型的“重色重友轻母亲”价值序列,而且,这个价值序列是明显价值错位,自呱呱落地开始,母亲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爱的港湾、成长的阶梯""出生后成长到四五岁,才开始有了友情,而后到十五六岁,或者更晚,才开始在生理催促下有了爱情或者渴望爱情的心、关注异性的眼睛,然而,至亲至爱有着血缘之亲的母

第二篇 作文《5月的草原》
《《留在心底的风景》作文指导》

第三篇 作文《5月的草原》
《作文素材》

文森特o凡高——热情似火的灵魂

他不是热情的人,而是热情本身。命中注定他是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

人。在他37年的人生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绚丽的绘画类型。这种非凡的艺术成就,作文《5月的草原》

来源于他那近乎疯狂的激情——“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不是热情的人,而是热情本身。热情使他的生命飞翔,也最终让他毁灭。他的整个

心灵与生命的历程都让人崇敬,痛苦但很美丽。凡高就是在痛苦中净化灵魂,在净化灵魂中

得以升华。他是能真正感到生命美丽,并拥抱整个生命全部的人。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

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他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

景观能让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

切。凡高最彻底地抛弃了纯技巧性的抒情,运用惟他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力量,创造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全新的、充满激情的绘画类型,并以这种火一样的艺术激情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

艺术杰作。他的生命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火焰灭了,他的向日葵仍如火焰般继续燃烧着,向

一代又一代人诉说着他的故事""

到他所生活的那段时期为止,还很少有哪一位画家,会那么执著、那么自觉、那么始终

如一地要让绘画构筑起自己的一种生活环境,把绘画作为自己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

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空间的拓展和现实的确证。在有生之年,他努力把他生活的每一

角落延伸至画面,画他走过的街道,画他曾散步的公园,画他呆过的房间,画他坐过的椅子,

画他穿过的鞋子,画他吸过的烟斗;他也画他爱过的女人,画他投注了巨大热情的葵花和柏作文《5月的草原》

树、麦田和花园;因为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生,所以他把那份来自生活劳作的体验与田间的农

人一起分享。他与世人分享的还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辛劳的感受,还有热情,还有幸福,还有

希望,还有焦虑,还有孤独和苦闷、绝望和抗争。这样,他不但让生活在他的画中显示出意

义,他也让画作在生活中焕发光彩。

凡高的一生只有37年,但他却在这短暂而坎坷的生命历程中,在除了失败还是失败的

现实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绚烂的绘画类型,这种非凡的艺术成就,来源于他对生活

那近乎疯狂的热情——“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

危险。”

看他的图画、读他的和关于他的文字,我们不轻松,也不会平静。他说:“尽管我又病又疯,但仍不失去对人类的爱。”这位绘画大师,他的一生在狂热中燃烧,在凄清中度日。

让我们走近这颗孤傲的灵魂,渐渐剥离那些有关他的传闻,感受大师内心的痛苦与忧伤。也

许最嘹亮的一声恰是:永远对生活抱有疯狂的热情,对自己做到永远的诚实!

评价

凡高这个荷兰人只不过是个灵魂,但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灵魂!

——莫 奈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一位英国评论家

他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

——洛克特雷克

生平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o凡高出生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虽然他

的父亲只是小镇上的牧师,但凡高的家庭却是欧洲经营美术品的大家族,几乎掌握着全欧洲

绘画市场的命脉。凡高聪颖、敏锐,被全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家族宏伟事业的继承

人(实际上凡高的弟弟提奥成了继承家族事业且极具眼光和实力的画商)。但凡高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似乎就已经决定了他不可能以经营艺术的方式谋

生,更不可能以此致富而成为名商巨贾,命中注定他是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凡高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28岁学油画,画画不仅恢复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

而且重新点燃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属于艺术的极度真诚和狂热。

1886年3月之前,凡高的艺术生活仅局限在荷兰和比利时。他进入安特卫普美术学

院学习素描和油画,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和解剖,推崇伦勃朗和库尔贝,临摹米勒和桑普,

探求进入绘画领域的门径,虔诚地承袭西方传统绘画的技法、格调乃至情感——此时的凡高

只是借船溯源,只求门径而不求突破和创造。

1886年2月,凡高来到了巴黎。巴黎之行是凡高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巴黎是现代艺

术的摇篮,它没有让凡高失望。在印象主义作品、技法和人物的强烈感召下,凡高的心灵为

之震颤,激情为之燃烧,在与之同构契合的新探索中,凡高与曾经浸染其间的荷兰画风告别,

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走进一个光与色、太阳与张力的崭

新艺术世界。凡高在巴黎找到了引爆自己潜能的艺术源泉,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艺术土壤,

不过当对绘画极有鉴赏力的弟弟提奥看到已经疯狂地沉醉在对印象派痴迷的模仿和遵循之作文《5月的草原》

中的凡高时,他说:“老兄,你叫凡高,而不叫高更或修拉!你一天天在走下坡路,你一张作文《5月的草原》

比一张画得更不像文森特o凡高了。没有捷径可走,老兄,只有花上几年的艰苦劳动。难道

你是一个只会依样画葫芦的脓包吗?”凡高与提奥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史上最让人感动的手足

之情,心灵互通而相伴相生。提奥在凡高心里具有非比寻常的地位,弟弟的提醒使凡高在自

己倾注的色彩与印象派推崇的色彩分界线上徘徊、游移。凡高天性中那如同太阳一样的激情,

作文《5月的草原》

必定使他抛弃荷兰画风的暗淡与沉寂,也必定要远离只追求瞬间色彩与阳光的印象派。巴黎

成了没有营养的土壤,它曾使凡高充实又使他失望,但艺术生命之火不灭,他要离开巴黎,

去寻找新的营养丰富的艺术土壤。

走向何方?法国北部和巴黎四周早被印象派榨干了凡高所有的艺术灵感。回到祖国荷兰?那

里是被凡高唾弃的传统绘画的一潭死水。凡高在巴黎沉闷的空间创作了200幅绘画,觉得

他以画为武器的战场不在城市而在无垠的原野和神秘的自然,要让胸中的太阳与自然的太阳

相通,点燃他调色板和画布上的熊熊烈火。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坦陈:“我需要太阳。我

需要它的最可怕的热和力。整个冬天里,我一直感到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我朝南吸去。

在我离开荷兰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太阳这东西。现在我明白,没有太阳就没有绘画。

也许使我成熟所需的东西就是一轮红日。在巴黎的冬天里,我冷到骨头里了,提奥,

我怕那种严寒已经钻入了我的调色板和画笔。我决不是做起事来半心半意的人,一旦我能使

非洲的太阳把我体内的寒冷烧跑,就能将我的调色板点燃""”凡高为了绘画遗弃寒冷的巴

黎,追寻能烧光体内寒冷和点燃调色板的太阳,向阳光更加灿烂、色彩更加丰富的法国南部

小镇——阿尔走去,去拥抱那一轮他苦苦追寻的炽热的太阳。

阿尔的凡高变成了“绘画机器”,一部每天早上灌进食物、饮料和颜料,晚上制造出一

幅作品的高速运转的绘画机器。凡高每天清晨很早便带着画具外出,晚上则带着一幅完成的

作品回到旅馆,他只是一幅接一幅地疯狂地画,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应干什么,完完

全全陶醉在色彩与太阳之中。凡高近乎疯狂,一口气完成190余幅作品,在3个月时间里

完成的作品几乎等于在巴黎两年时间所画的总和。凡高用鲜亮明快的黄色基调,画桃花、梅

花、杏花以及花园苗圃;画吊桥、海滨、草原以及田园风光,画酒吧、情侣、夜景以及广场

上的黄房子,他独特的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然而,艺术情感的狂热,身体疾病的痛苦,使凡高经常陷入精神病的深渊。身心融入了

太阳的凡高,没能慰藉自己的痛苦,反而不断地滑向痛苦的渊薮。

高更曾是凡高在阿尔惟一有生活气息的精神支柱。经济拮据的凡高用弟弟提奥的钱,大

度地接纳了病魔缠身的高更并包下其一切花销,希望他能喜欢阿尔的太阳和阿尔的女人,找

到在太阳下追求艺术的知音。两人的生活趣味和艺术观念相去甚远,但的确是两座孕育已久

的火山在同时喷射,喷射出的既有疯狂的艺术创造也有疯狂的生活行径。尚保持一份清醒与

冷静的高更,看着凡高的疯狂与燃烧,他逃离了,逃离了凡高和阿尔,逃离了太阳与火山。

1889年12月24日,高更离开阿尔,凡高被送进了医院。高更离去后,凡高欢乐

和幸福的惟一凭依坍塌了。由于精神病的加剧,他最终被弟弟提奥送进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

医生告诫凡高别再作画,但对他而言,时间和生命是以血管里流出的图画、胸腔里喷射的作

品来计算的,而不是以表针跳动的声音和日历翻动的页数计算的,他不能不绘画,没有绘画

就没有了凡高,生命就此终结。因此,尽管病魔缠身,但只要身体允许,凡高就拼命地工作,

画花园,画窗外的风景,画病友,画看护人的肖像,把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把交替出现的希

望和绝望全部熔铸到作品中,画面时而开朗如雨后的晴空,时而忧郁如压城的乌云""

然而,凡高所肩负的痛苦与无奈也许太多太沉,它们不断地侵蚀他抗拒性格所萌生的挣

扎和追求。1890年5月,凡高在猛烈发病时喝下一罐颜料,被弟弟提奥送到巴黎最负盛

名的精神病专家加歇医生那里照料。他画了著名的《加歇医生》肖像画,疯狂的心绪逐渐平

静,因为他不再痛苦,不用追寻,预定了为艺术燃烧、为太阳奉献的人生底线:“去找自己

的归宿。”日益增加的无奈与清醒使凡高创作了带有封笔之作意义的悲剧作品——《暴风雨 后的麦田》和《麦田上的鸦群》,预示即将袭来的阴影。《麦田上的鸦群》已充分流露出他心灵的空虚、心态的绝望以及对痛苦的妥协和无奈的认同,还有无言的放弃和悲剧的清醒,隐藏着迈向死亡的不祥足音。天空剧烈晃荡,麦苗即将焚烧,刺眼的黑色布满天空和大地,

暗喻凡高的群鸦惊叫乱舞;不知缘何而来,不知向何而去——凡高把他想说的都说了,想画

的都画了,他不再留恋太阳与痛苦,不再追寻艺术与生命,因为他觉得自己化做了太阳和痛苦,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与生命。1890年7月27日,鲜红的晚霞烧遍了阿尔天空,茫然

的凡高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拔枪自杀。

凡高选择这鲜红和金黄作为艺术人生归宿的背景,他用手捂着外流的肚肠,口里含着道

具式的烟斗回到家里,安静地独自品尝人生最后的痛苦和无奈,直到第二天晚上气绝身亡。

他的最后遗言是:“痛苦便是永恒。”

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赖斯

简介

康多莉扎·赖斯 (Condoleezza Rice) 赖斯的父亲曾任丹佛大学副校长,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姑姑是维多利亚文学博士。优越的家庭环境使赖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她15岁时便成为丹佛大学的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2005年1月出任国务卿,她是继克林顿政府的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赖斯能讲流利的俄语,是俄罗斯(苏联)武器控制问题的专家。她还学过9年法语,并能弹一手好钢琴。赖斯至今单身,喜欢看体育比赛。 故事: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的奋斗史颇有传奇色彩,短短20多年,她就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著名外交官,奇迹般地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有人问起她成功秘诀的时候,她简明扼要的说,因为我付出了超出常人8倍的辛劳!

赖斯小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特别是在她生活的城市伯明翰,黑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处处受到白人的歧视和欺压。赖斯10岁那年,全家人来到首都华盛顿观光游览。就因为黑色皮肤,他们全家被挡在了白宫门外,不能像其他人那样走进去参观!小赖斯倍感羞辱,咬紧牙关注视着白宫,然后转身一字一顿地告诉爸爸:"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房子的主人!"

为了实现"赶在白人的前头"这一目标,赖斯数十年如一日,以超出他人8倍的辛劳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普通美国白人只会讲英语,她则除母语外还精通俄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白人大多只是在一般大学学习,她则考进了美国名校丹佛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普通美国白人26岁可能研究生还没读完,她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随后还出任了这所大学最年轻的教务长。普通美国白人大多不会弹钢琴,可她不仅精于此道,而且还曾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此外,赖斯还用心学习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训练等,并获得过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凡是白人能做的,她都要尽力去做;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努力做到。最重要的是,普通美国白人可能只知道遥远的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她却是美国国内数一数二的俄罗斯武器控制问题的权威。天道酬勤,"8倍的辛劳"带来了"8倍的成就",她终于脱颖而出,一飞冲天。

《杨澜访谈录》视频文字

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2005年,她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位黑人女性掌握过如此大的权利。《纽约时报》评论道:『她的青云直上让美国年轻黑人明白"黑色的力量"意味着什么。』

1954年,康多利扎o赖斯出生在美国南方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城市——伯明翰。不少人一听说她在伯明翰长大,便推测她不仅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而且生活贫困。可实际上,她的经历并非如此。

是什么让这个在种族歧视下长大的黑人女孩如此自信?是怎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坚毅的性格和出众的纔华?又是什么特殊机遇促使她做出了改变命运的重要决策?

杨澜专访美国前国务卿康多利扎o赖斯,为您一一揭晓。

作文《5月的草原》

『想知道是谁造就了我吗?请先去认识我的父母。』忆往昔,赖斯的童年是在种族隔离异常严重的伯明翰度过的,作为二等公民的黑人们不可以进餐馆、不可以去电影院,甚至没有机会去做任何重要的事情。但是小康多利扎的父母坚信『教育是把握自己未来的途径』,因此,他们竭尽全力地为赖斯提供最好的教育,让她觉得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未来。赖斯十分感激父母允许她尝试许多不同的事情,其中包括学钢琴、滑冰、长笛、芭蕾和法语等等。她至今深深记得父母的忠告——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将你能学会的东西牢牢记住。 『两倍』才能平等,『三倍』才可超越

赖斯家族的人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只有当孩子们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赖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母亲则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整个家族拥有着相当不错的社会地位。为了出人头地,赖斯工作非常勤奋,虽然她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些许拖沓的习惯,但她却能遵循父母严厉的要求,只在完成全部作业之后纔出门玩耍。

亲历爆炸事件在逆境中捍卫自己的尊严

二十世纪60年代的伯明翰存在着令人发指的种族暴力传统,就在1963年9月的一天,小康多利扎亲身经历了一场血腥的爆炸事件,而真正令她倍感伤害和绝望的是得知自己的同班同学Nenise McNair在此次爆炸中丧生。昔日的好友已成为种族主义的牺牲品,赖斯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站起来,捍卫一个年轻女孩的尊严。在一次大学的课堂中,她公然驳斥了教授的『黑人低智商论』,那一刻她终于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捍卫尊严的。

放弃音乐毅然投身国际政治研究领域

4岁,举行第一个独奏会;15岁,成为丹佛大学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一位女钢琴家的诞生似乎指日可待,但此刻的赖斯,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转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赖斯倾听了一堂考贝尔教授的课之后便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她便毅然从钢琴演奏专业转到了国际政治专业,当然,这也让赖斯的父母大吃了一惊。1990年的一天,当赖斯与戈尔巴乔夫并肩坐在停在白宫草坪上的一架直升机里准备前往加利福尼亚的时候,她深信自己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多年以后,作为苏联和东欧问题顾问的赖斯,在白宫勇敢挑战了前来与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会晤的鲍里斯o叶利钦。这就是典型的赖斯作风,果断、勇敢,坚定不移。

学生绝食抗议她却说『我吃得饱,睡得香。』

1974年,年仅19岁的赖斯从丹佛大学毕业;1981年,精通四门语言的她成为丹佛大学中最为优秀的博士生。在此之后,她受聘于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从助教到副教授再到教授;1993年,38岁的赖斯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的二把手——教务长。她一上台就需要解决非常棘手的问题——削减财政预算,这让她在学生中非常不受欢迎,她的决策甚至还遭到了学生们的绝食抗议。但当同事问道:『学生们绝食了,你不觉得难受吗?』她则坦言:『没事。我吃得饱,睡得香。谢谢你!』现在的她,回想起年轻时过于强硬的言论,淡定地说道:『我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也许都会更加咄咄逼人。』

第四篇 作文《5月的草原》
《五月的阳光》

五月的阳光

日子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压着,就迈进了五月的阳光里。

想想就很幸福,五月里会花团锦簇,那娉婷的花,那含情的韵,那摇曳的姿,随风而来,在这一个五月的阳光下,醉了红尘,惹了相思,美了世界。

在五月里我可以去旅游,向往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如果,我有富足的钱,又有悠闲的时间,我会唱着歌去桂林,去领略那细腻的柔情,去感受那唯美的愉悦。这时候,和风徐徐,阳光暖暖,而情真真,意切切。

也许,我可以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去山涧,那溪水的潺潺就是爱的浅吟轻唱,去草原,让那马背上的悠扬点燃一个季节的激情,于是,卓玛来了,围着一条火红的纱巾,那于风中飘扬的美丽就是这草原上最旖旎的风情。还有那成群的牛羊,一声鞭儿响起,那扬蹄的快乐,充溢了整个草原的辽阔。

转头看看窗外的五月,空气是异样的清新,蕴蕴着淡雅的芬芳,那柔柔地一绺儿就是经过心上的感动,迷失了这个季节的飞翔。如果,在这时候,我可以挽起你的手,那我愿意化作一片云,用最轻,最柔的情怀,荡漾你真挚的寻求。只要我是你的缘,那这五月的星光下,漫步的将是甜蜜的徜徉。

在四月里我的梦在早春的寒惊醒,那丝丝缕缕的痛蔓延了我整个四月的旅途。我要在风雨里前行,又时时品味寂寞给我的伤害,我很累,甚至无力呐喊,能走开吗?不爱我的人。我默默地承受着,这四月里的伤感,即使在午后,我仍然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我沮丧,我懊恼,于是,当五月带着妩媚的神情走来,我的心在五月的阳光下快乐地飞翔。

我忘却了四月的苦涩,我不愿意再流连那无尽的等待。伸出手,我就接触到五月的灿烂,多美好的日子,歌与梦一起飞扬。

五月很迷人,我没有自信的时候,我会摘一朵花,别在发间,让那一抹嫣红为我的娇羞添色。五月很浪漫,我携手于你的时候,我可以依偎,我可以撒娇,让这蹁跹的爱,在月色里皎皎,在星辰下闪耀。五月很多情,我走在了风尘里,那萦怀的风,就是即来的温情,那弥漫的气息,都是你为我的脉脉。

在这一个个斑斓的日子里,我会张扬着一双薄如羽翼的翅膀,飞去你的方向。越过千山,我勇敢,淌过万水,我执着。只要未来的梦里有你,我的人生就不寂寞,我的跋涉就有意义。

我知道,你会在这五月的阳光下,微微地眯起眼睛,以浅淡的微笑,迎接我的到来。你的胸怀就是我坚实的依靠,也许,经过了这一次的飞翔,我的到的将是整个明媚的春天,尽管我只是想与你聆听花开的声音,舞起那高天上的一片流云。

所以,我会很感激,感激你给了我一个梦幻般的五月,在这个五月里,我可

以笑,开怀的那种,我可以凝视,你深邃的眼眸,伟岸的身影,我可以追逐时光,让一份曼妙升腾在五月的晴空上。

在这四月的最后一天里,我要打通你的电话,轻声地问你:“亲爱的,你愿意和我在五月的阳光下飞翔吗?”

然后,电话里是你爽朗的笑声:“出来吧,傻瓜,我就在这五月的阳光下等着你!”

从此,关于爱的美丽传说,将在这一个五月的阳光下演绎,直至久远!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5月的草原》 草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