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2017洪涝 2017洪涝灾害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 2017洪涝
《2017届高考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

第二篇 2017洪涝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称为灾害。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

D.洪水、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第2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环境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④属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答案:1.D 2.A

2015年5月,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持续遭受洪涝灾害。据此完成第3~4题。 3.南方多地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 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③农业用水少 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密集 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 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第3题,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灾害。第4题,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答案:3.B 4.C

下图为某河流域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 A.减小 C.不变

B.增大 D.波浪形变化

6.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还牧 ③城市化 ④林地转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5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 3年;所以,洪水频率有增大的趋势。第6题,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水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小洪灾发生的频率,但林

地转牧使林地的面积减小,因此洪灾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灾频率增大。 答案:5.B 6.C

2017洪涝

下图是某城市渍水内涝次数的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尼罗河三角洲 B.巴西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西欧平原

8.为防止渍水内涝发生,该城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改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 ③增加城市的地形坡度 ④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渍水内涝次数主要出现的季节是夏季,但7月渍水内涝次数较少,说明此城市为夏雨型,但7月为伏旱,所以该城市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第8题,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有: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等。 答案:7.C 8.D

(2015·北京清华附中)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第9~10题。2017洪涝

9.从图中可以看出,1954年、1983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A.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B.暴雨集中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10.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③④⑤ C.①②

B.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第9题,两次水灾的原因都是暴雨集中。第10题,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围湖造田。 答案:9.B 10.C

陷落地震是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下表为中国地震台发布的陕西省榆林市近年陷落地震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1~12题。

2014-4-13

11.此类地震也可能多发于下列哪个区域?( ) A.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12.下列可诱发陷落地震的有( )

①山崩 ②滑坡、泥石流 ③溶洞洞顶塌落 ④采矿 A.③④ C.①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陷落地震由岩层塌陷引发。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溶洞洞顶塌落可能诱发陷落地震。塔里木盆地和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层稳定,江南丘陵地质稳定,不易发生岩层塌陷,也就不易发生陷落地震。第12题,溶洞洞顶塌落,

可诱发陷落地震;采矿造成地下空洞,易造成矿洞塌陷,诱发陷落地震;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也可诱发陷落地震,而泥石流是在具有适当的集水地形,降水丰富及大量松散的碎屑物的条件下发生的,发生在地表,并不能引发陷落地震,故B选项正确。 答案:11.A 12.B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第三篇 2017洪涝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1(新)》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3题。

2017洪涝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②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④“""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尼泊尔大地震属于( ) A.地质地貌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2017洪涝

3.“""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复杂性 B.群发性 C.潜在性 D.突发性

解析:第1题,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事件且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才属于自然灾害。第2题,地震发生在岩石圈,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第3题,“""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

食""”描述的是发生了蝗灾,导致粮食绝产而造成的人吃人的现象,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

答案:1.C 2.A 3.B2017洪涝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4~5题。

4.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解析:第4题,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第5题,江南丘陵地区降水量大,多暴雨且地形崎岖。 答案:4.C

5.D

右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2017洪涝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7.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解析:第6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第7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6.A 7.B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9.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解析: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一带。若7月以后,雨带未推移进入华北地区,而仍停留在江淮地区,则会造成南涝北旱。 答案:8.B 9.D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第10~11题。

10.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11.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解析:第10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正确。第11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答案:10.C 11.B

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④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2017洪涝

D.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

解析:第12题,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①②不正确。第13题,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其他三项是非工程措施。 答案:12.B 13.A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灾害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 D.湖泊萎缩严重

15.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洞庭湖平原洪涝灾害次数最多。洞庭湖地区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严重,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增多。第15题,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洪能力。 答案:14.D 15.B

16

)下图示意1995—2009年长江某支流流域洪涝灾度与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的关系。灾度数值越大表示灾情越严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洪涝灾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流域防治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趋势答上升或下降。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第(2)题,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建立预报预警系统、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退田还湖增加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以及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

答案:(1)洪涝灾度波动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塞;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增多,洪泛区经济密度增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下降。

(2)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 17.(研究性学习)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考查提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表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

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第(2)题,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降水时间长的特点;地形抓住地势特征。第(3)题,可根据两地区的地势特征加以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应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耕还湖,截弯取直等;江南丘陵地势有起伏,应加强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等。

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第四篇 2017洪涝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017洪涝 2017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