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
【福建省福州市】3.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3.(3分)D
【解析】D项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其原因是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实现了不了抱负,因而失意、苦闷;并非是因为离开朋友,表达的也不是思念之情。
【福建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5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②离梦:离人的梦。
8.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2分)
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3分)
【答案】8.(2分)月寒。
9.(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
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
【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题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
【答案】22.(3分)C。
23.(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广东省佛山市】附加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6分) 双调·拔不断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共3分)
2.“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共3分)
【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2.(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广东省梅州市】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诉衷情(4分)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 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10.“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9.D(2分)
10.“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解析】“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广西百色市】(二)古诗词鉴赏(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11)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答案】15.(11)描写 肆虐 (12)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广西柳州市】四、古诗词赏析(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答案】14.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1分),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1分)。
15.①史册(1分)②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1分)
【广西南宁市】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答案】8.B(2分)
【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广西梧州市】7.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答案】7.B(2分)
【解析】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贵州省安顺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2题。(7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1分)
11.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
1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10.龚自珍(有错不给分)(1分)
11.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意思对即可)(3分)
12.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表达主题思想2分)
【贵州省贵阳市】 [古诗阅读]
蝉
唐o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 品格,这是典型的 手法。(3分)
10.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9.咏物 高洁清远 托物言志
10.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解析】理解这首诗,关键的就是弄明白这首诗借蝉言志的写作手法。
文段(四)
怀念花溪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地流回它们的巢穴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蜓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象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这美丽的水边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她的心房 涨满她恋爱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流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溪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荡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溪也依然碧绿 运载着朵朵雪花 流向远方……
【篇二】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 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 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 (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类型:1
情浓、景淡。 如果是写景,用了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 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如果是哲理,思考 理-趣的融合、哲理给人的启示和思考等。蕴含哲理,气人心智。 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
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诗人……感情。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这句话运用了……抒情手法,全诗主要写出了……
(诗句内容解说),抒发了……情感,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 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
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
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
运用典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思路】:借助题目、词前小序、关键词、注释、作者的生平、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找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文后附录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
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根据诗歌的语境,抓住主要景象或形象并概括出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分析出诗歌表达了诗人xxx的思想情感或给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回答要具体:比如不能只说“表达了感伤的情怀,应回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文后附录二: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理解词语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结构上作用:从词语在诗歌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诗词具体内容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开篇的铺垫、烘托; 中间的过渡、照应; 结尾的深化、升华主题等。
内容上的作用:即词语在诗词表达的内容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在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词语的作用。
文后附录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 生活杂感
、孟浩然《过故人庄》;
、刘禹锡《乌衣巷》;
?
昨夜雨疏风骤》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篇三】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1)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2)示例:“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华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① 兰溪棹歌
戴叔伦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①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②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一)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6.(1)(3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1个给1分)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6.(1)(3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二)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
。
1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
11. (2分)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12. (2分)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
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 的景象。(2分)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4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一、(4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1.(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8题。
(一)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
分)
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答案:小令 婉约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评分:两点1分,共2分。
12.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②①
【篇四】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古诗词鉴赏
2014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2014年四川凉山州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答:
2014南充市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2014四川省宜宾市(三)古诗文阅读(15分)
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5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1分)
(2)赏析:
2014年十堰市(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2014年孝感市(一)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2014湖北株洲市(三)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
然的现象,也指 。
2014四川省资阳市(四)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答:
2014浙江省衢州丽水(一)(4分)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
词的内容作出分析。(4分)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五)(4分)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浙江省台州市(一)(4分)
田 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3.全诗洋溢着一种 “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1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2014浙江省温州市(一)(5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2014抚州市(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②③④①
2014江西省(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4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 的美景。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014江苏省徐州市(二)古诗词赏析。(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2014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2014湖南益阳市(一)古诗文阅读(14分)
10.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①②
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3分)
9、“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2014鄂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
外之意是 。(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2014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10.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2014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2014德州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2014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2014南充市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2014黄冈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9-20题。(4 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9.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员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2014年南宁市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014济宁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晴江秋望(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篇五】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6·上海卷】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6.身上衣裳 口中食 7.C(2分) A(1分)
【2016·天津卷】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A )(3分)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2016·浙江省杭州卷】
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月 夜
【唐】刘方平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
【宋】陈与义
③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 答:
20. (1)春天;秋天。(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2016·浙江省宁波卷】
(四)(5分)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①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四)(5分)19.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20o【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 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
【2016·浙江省温州卷】
(一)(4分)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1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答: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
(一)(4分)12.【A】(4分)“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事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B】(4分)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具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2016·浙江省湖州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4分)
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3.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
1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2分) 答:
(一)(4分)I3.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评分标准:共2分,各1分。14.示例1:“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杂品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梆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悄不自②
禁。)示例2:“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3:“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4:“ 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示例5:“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许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6·浙江省舟山卷】
(一)江上(5分)
①【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②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2.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分)
答:
13.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一)12.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13.答案示例 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來。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巳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 ) 每年也可以欣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2016·浙江省金华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
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
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
胡翰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⑤④③②①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17
(2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答案:14.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附资料:【译文】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选诗赏析】《示顺生》:在招远山中隐居这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
【2016·浙江省丽水卷】
(一)(4分)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②①
(4分)
答: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 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 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福建省福州卷】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答:
(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8.(3分)月亮(1分)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篇六】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一)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唐 诗人
主题: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前六句描写了泰山雄壮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一 1.“造化”的意思是
.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
二 1.“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
2.《望岳》一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情感,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他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三 1.“决眦”的意思是
四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的作品。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
五 1.“岱宗夫如何?”一句中的“岱宗”指的是
2.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入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透过描写的景物还能体会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六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
七 1.泰山集自然之神奇美秀,作者一笔写出它南北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B.“齐鲁青未了”别出心裁地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之情。
B.诗中第一句以设问起句,意中遥想,写出诗人对泰山仰慕之久。
C.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
D.这首五言古诗为杜甫早年进士落第后漫游山东时所作。
.九 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十 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十一 1.诗中“齐鲁”是指现在的 地区。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陡峭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十二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十三 1.“造化钟神秀”一句“钟”的意思是 。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A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十四 1.“岱宗”是对________的尊称。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第二句、第四句由不同距离之所望表现了“岱宗”的高大形象。
B. 第五、六句描绘了“岱宗”的神奇秀丽景色。
C. 七八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D.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五 1.“会当凌绝顶”一句“凌”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十六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十七 下列对本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为诗人晚年重要作品,和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登岳。
C.首句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作者由望岳而引起的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D.末句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表明追慕圣贤的情怀。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 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题: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美好奇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前两句分别写晴天的水和雨天的山,描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西湖的喜爱和对西湖美的赞颂。 .
一 1、“潋滟”的意思是
2、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这首诗写于苏轼任职海南期间,应朋友之邀写了这首诗。
C、因为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晴方好”“雨亦奇”,使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二 1.诗中的“西子”指的是 。
2.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一二句写西施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C.三四句通过比喻赞美了西子的美丽。
D.“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
.三 1.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请写出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或诗词)《 》 《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B.“潋滟”指云雾迷茫的样子;“空濛”是波光闪动的样子。
C.诗的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十分美丽。
D.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全面评价。
.四 1.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 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第二句说在雨中的山云雾迷茫若有若无,非常奇怪。
C.第三句在西湖和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
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2.本诗表现了 。
.五 1.诗中“空蒙”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 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C. 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
D. 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描写西湖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晴天水光。
B. 次句描写西湖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雨后山色。
C. 后二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西湖婀娜多姿的神韵。
D.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不同天气下的相同风姿的热爱与赞美。
(三)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 崔颢 唐 诗人
主题: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前四句描写了黄鹤楼的远景,抒发了诗人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后四句描写美丽、朦胧的江景,抒发了诗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 .一 1、“历历”的意思是 。
2、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直接表明了此楼临江而建的特点。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C、颈联写出了诗人放眼望去,江上的景色凄美动人,令人伤感。
D、尾联表露了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使诗意重归于开头渺茫的境界。
.二 1.“乡关”的意思是__ _______。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江上美景。 D.诗歌抒发了诗人旅途劳顿的愁绪。
.三 1.“萋萋”的意思是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借传说落笔,写仙人乘鹤离去,于景物描绘中,含蓄表现自己不满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
B. 颔联写“黄鹤一去”之后便踪迹全无,唯有几朵白云在天际悠然飘荡。“空悠悠”的一个“空”宇, 含不尽感慨于言外。
C. 前两联不避用词重复,读来有一种脱口而出、一气呵成的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D.颈联笔锋陡转,诗人极目远眺,但见“晴川历历”,林木如绘;“芳草萋萋”,坦荡如茵。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四 1.由鹤去楼空而思及岁月茫茫、人事不再的吊古诗句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写楼的实景,再由楼的传说引出吊古伤今的感慨。
B.作者由登临所见引出无限乡愁,诗歌充满了一种朦胧的伤感意境。
C.写作者登临所见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此诗三四两句,似对非对,但读来依然音韵流畅,并不拗口。
.五 1.作者登高远眺,描绘江景,采用 的修辞,展现出视野辽阔、植物茂盛的景象。
2.选出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点明黄鹤楼的景色特点,表达作者登临仙境而难寻仙迹的感叹。
B.颔联表现了黄鹤楼的壮观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凄凉,其中“空”字集中表达了落寞之感。
C.颈联采用叠词写出了江上的美景,而这美丽的景色,自然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D.尾联将近景与远景融为一体,在低吟徘徊中,展现出朦胧的江上晚景和愁苦漠然的心境。
.六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渺不可知的感觉。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 “一去不复返”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写出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瞒眼的景象,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 .七 1.诗中写登黄鹤楼所见实景的句子是“ ”。
2.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绘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黄鹤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 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 的伤感与 的情怀。
.八 1.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题及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 ”。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九 下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四句表达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遗憾。
B.首联见昔人乘鹤远去之景,表达对仙去楼空的感慨。
C.颈联运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追忆与憧憬。
D.这首诗后四句描写日景晚景,由此触发了思乡之情。
.十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诗人怅然有所失的心情。
B.“黄鹤”两句表达了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C.叠音词“历历”“萋萋”细腻地描写了凄凉稀疏的河岸景色。
D.“日暮”两句以黄鹤楼气象万千的景色映衬诗人复杂的情感。
.十一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憧憬与现实的反差,抒发诗人寂寥怅惘的感情。
B.颔联借历史上的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抒发诗人对黄鹤楼的神往。
D.尾联以缠绵的乡愁收篇,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怀。
.十二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在今昔变化中凸显眼前黄鹤楼的美好。
B.颔联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对黄鹤归来的期盼。
C.颈联写登楼远眺,运用叠词突出了想象之景的美丽、可亲。
D.尾联写日暮时长江烟波浩渺,烘托出诗人越来越浓的思乡之情。
.十三 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直接表明了此楼临江而建的特点。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C、颈联写出了诗人放眼望去,江上的景色凄美动人,令人伤感。
D、尾联表露了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使诗意重归于开头渺茫的境界。
.十四 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 B、颔联中有诗人对岁月、世事的感慨。
C、“历历”、“萋萋”采用了迭词来写江上美景。 D、《黄鹤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2.诗人面对“黄鹤楼”,抒发了 之情。
.十五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C.颈联描画江上美景,极富人情味。 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之情。
(四)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唐 诗人
主题:描写了秋天山林雨后美好、清幽、恬静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恬静、淡泊、高洁的人生志趣和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一 1.本诗作者是 朝 。宋朝的苏轼曾评价他的诗“ , ”。
2.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B.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C.作者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隐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