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初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

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

5、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孟浩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习 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平鼓

诗 句: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

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

清明节:

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 (公历4月4-6日) 习俗:禁火 扫墓踏青 荡秋千 踢蹴鞠 打马球 插柳 放风筝 诗 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

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

端午节:

时 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 俗: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诗 句: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

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舍)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习 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 中秋宴吃月饼 玩花灯舞火龙 诗 句:

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重阳节:

时 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诗 句: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卢照邻)

2、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 )

3、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杨衡)

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

5、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篇二】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春节】

时间:农历一月初一

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乞巧】

时间:每年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腊日】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习俗:吃腊八粥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 “守岁”。

诗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三】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关于传统节日习俗、对联、古诗、起源

古诗:

春节: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端午: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宵》清 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格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

《正月十五夜》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清明: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九日登巴台》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闰九月九日独饮》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 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 不醉重阳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节日的起源

春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

元宵: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清明: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端午: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中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

【篇四】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7.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8.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元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4.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7.七夕: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表示寄情山水的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李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抒发送别之情的诗句:

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篇五】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及诗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苏东坡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传统节日表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1、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

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篇六】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传统节日古诗词

传统节日古诗词

(一)春节: ①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二)元宵节 ①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②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②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①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四)端午节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① 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 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②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③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八)除夕 ①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 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 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 相思那得梦魂来。

②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