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第一篇:《记叙文》
一、中考记叙文要求
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知识梳理
(一)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1、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记叙文是以情感人
(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
如:《我的母亲》《老王》《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忆冼星海》《邓稼先》
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在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
(2)写事的记叙文
如:《社戏》《风筝》《羚羊木雕》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如:《春》《济南的冬天》抓住写景手法,景物特征,分析作者情感。
(4)表达方式:5种
①记叙:概括叙述、详细叙述
②议论:
开头议论:开篇点题,统领下文
文间议论:承上启下,揭示意义
结尾议论:揭示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
③抒情:真切强烈,震撼人心。
④说明
⑤描写
(5)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细节描写细微具体人物环境场面
三、常见题型解析
1、题型一:题目设题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
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运用修辞,写出
②标题作用
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 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
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
①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情感,用赞美(贬斥)的语言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章看出来。要巧借文章中的词语是否要结合内容分析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即特写镜头,以突出人物心情或品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③评价人物形象
基本思路:性格特征+评价
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模版。
(有模板,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升华、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④揣摩心理
出题类型:补写心理
思路:明确人物此时此境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注意: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考试中建议用第一人称)。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4、题型四
句子设题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全文设置了的情感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中间: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呼应;引出下文的;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回味无穷;总结全文,突出、深化的中心。
过渡句的作用:
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
(3)描写句理解(作用)
①人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社会环境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③文采句赏析(表达效果)
思路:修辞(+阐述)+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动作、心理、神态等),表达了的情感。
注意:在适当地方加上炼字内容。给整个句子以综合评价。
5、题型五:段落设题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对下文起到的作用。(结构) 注意: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①开头段作用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结尾段作用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题旨;深化或升华主旨,强化作者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呼应开头,首尾圆润,浑然一体。
③环境(景物)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等。(回答要具体)
④中间(非开头结尾)段落
过渡段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只承上:总结上文内容
只启下:引起下文内容
铺垫段:为下文作铺垫
6、题型六:词语作用/妙处/表达效果
常考的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副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语境词等。
方法指导:带句解词;有修辞要写出所用修辞;有的写出心情,表现了人物性格,表达了的情感。突出了的中心。
注意:结束时最好有综合性评价语。
此题型还有: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调换另一词
解题模式:
首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其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或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好在哪里);最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好在哪里)还有: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思路:就近、就前原则
例如:“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微博]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第二篇:《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在教学中的渗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散文,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
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 .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
的大概内容,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
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 。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概括类:
1.概括文章内容或主旨
2.概括主要情节
3.概括人物形象等
作用类:
1.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2.词语的作用
3.题目的作用
4.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含义类:
1.句子或词语的含义
2.标题的含义
赏析类:
1.句子或词语的赏析
拓展延伸类{关于一语双关的记叙文600字}.
听很多初三的语文教师抱怨,到初三了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还是一塌糊涂,
一些基本的阅读答题技巧都没有,所以老师们在初三做综合题时还要大费周章的
把一些阅读技巧专门讲一遍,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老师也费心费力,我建议在初
一初二是老师们可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把一些阅读答题技巧在平时课堂上逐渐渗透。
初一需要掌握的阅读答题技巧
1.概括文章内容、情节或主旨
2.概括人物形象
3.景物描写的作用
4.词语的含义.
5.句子或词语的赏析
6、拓展延伸
一 概括内容
初一的记叙文课文教学应把理清文章层次,学生能清楚简洁的概括出
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主旨作为教学的重点。教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和
情节的方法,例如: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这样学生在概括的时
候才不至于太盲目。还要从初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组织语言,把握重点表
述的能力,对于言不达意,内容拖沓空洞的要特别注意引导。概括能力我
觉得是每节课教师必练的一个环节,特别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入门很重要,
慢慢就会渐入佳境。
二 概括人物形象
对于一篇人物形象特别突出的课文,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人
物形象,可用“他是一个———–(质朴,善良,勇敢····)的———-(战
士,下层劳动者,老人····)”的句式概括,能概括不是重点,关键是要
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能条理清晰的表达,这种题型在记叙文阅读
中也经常见到。
三 景物描写的作用训练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阅读中不可或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就应适时把
握,这时候我觉得可以直接把景物描写的几个作用出示给学生,景物描写的主要
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3.交代时间时令4.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等,初一学生在总结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清晰,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比如“渲染了····(温馨的,欢快的,沉重的···)气氛,烘托了
人物··(高兴地,生气的···)心情”,这类题在关键在于要具体详尽,不能光用
套话无内容。初一的课文有几篇景物描写比较突出的如《紫藤萝瀑布》、《济南的
冬天》、《羚羊木雕》等等,教师可以从初一开始就要有针对性的吧这些答题技巧
渗透在课文讲解当中。
四 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课文当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一语双关,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等的一些词语,
根据具体情况,这些词语在讲课时要特别讲解, 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
义,做到“词不离句”,用“这个词原意是····,这里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去回答,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
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
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
致”{关于一语双关的记叙文600字}.
可以把类似的词语运用归类以做到学生能敏感的意识到词语运用的灵活。
五 句子的赏析
句子的赏析类题在初一的记叙文阅读中几乎是每次必考,所以是学生必须掌
握的技能,句子的赏析我总结了几类:1.赏修辞2.赏词语3.赏表达方式4赏语言
特色等,首先来说一下赏修辞,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一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关键是
答题模式,可用“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形式。关于赏词语,一般情况下,可赏的都是一些动词或
修饰性的词语,这时答题模式跟上边的大同小异,“这个句子运用了···一系列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还有表达方
式,考察描写的比较多,语言特色的考察很少,可根据情况组织语言,比如蕴含
深刻哲理,委婉典雅····
六 拓展延伸
这类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关键是要结合主旨,表达
观点明确,言之有物,根据题目要求,要结合实际就结合实际,要结合文段就结
合文段,不能信口开河,所以这类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延伸时就要注意训练。
初二需要掌握的阅读答题技巧
1、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2、标题的作用或含义
3、重点句子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