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对汉字的认识200 对汉字的认识

字数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字数作文】

我对汉字的认识200(一)

我对汉字的认识

山阳县小河口镇袁家沟口小学六年级 从雪琪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魁宝。它不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简单明了、善于表情达意、易学好记……

相传在远古时期,黄帝的手下有一位官员叫仓颉,他负责管理牲口的数量和食物的储藏。由于后来黄帝分配给他的任务越来越多,已不是添绳子和挂贝壳能做得了的。于是,他就根据每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画出与之相对应的符号,这就是最初的象形文字。后来,又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才渐渐地形成我们现在的汉字。

中国的汉字不但多音多意,而且内涵无穷,奥妙无穷,她能够让你在文字中体现你的价值、你的一切。现在中国汉字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潮流语言之一。一些国家为了培养国内汉语人才,专门建立了孔子学院;有许多知名大学都开设有汉语言专业……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汉字和语言,并以此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字之所以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联合国使用的六种正式语言之一,除了汉语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说汉语人最多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那时侯,联合国还没有诞生,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是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会议上只允许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汉语是不能使用的。1929年,国际联盟召开裁军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著名的外交家蒋作宾先生。他到会场后,就向大家提出,自己发言时要说汉语。但他的提议遭到了一些国家代表的反对。对此,蒋作宾一一作了

义正词严的驳斥。最终,蒋作宾用汉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散会后,很多代表跑来向蒋作宾祝贺,还对他的勇气表示钦佩。从那以后,中国人又作了很大的努力,最终使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语言,而汉语在世界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我为中国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虽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但我对中国汉字文化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祖国的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中国汉字文化,让中国的汉字文化更好地和世界文化接轨、融合。

(指导教师 崔波)

我对汉字的认识200(二)

我对汉字的认识 汉字大约产生于4千多年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演变。汉字书法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我对汉字的认识200(三)

浅谈我对汉字教育的认识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本文将就现行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简单讨论一下作者对汉字教育的认识以及对汉字教育的一些建议。

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只是记录的工具和书写的文字,而且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汉字也是作为汉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的。作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座古老的文字,汉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独特品貌,使其更具备文化学意义,没一个汉字仿佛都是一个活化石,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汉民族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而现行的汉字教育体系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仅仅本着速成教育和看书识字的目的来开展教学,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是一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现象。

一、现行汉字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汉字教育中文化意识的缺失

中国人从很小就开始接受汉字教育,学习汉字、使用汉字,但是我们开展汉字教育的初衷和目的似乎有些不太正确。通常我们只是把汉字当做一门工具来学习,而从未考虑其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和文化背景,结果是文盲少了,人们识字率高了,但却已经把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给丢了,这就造成了我们很多时候的文化断层。

不可否认,汉字教育的本身就就具有一种工具性,但是现在我们有号召给汉字教育注入人文的气息,而汉字教育的人文性就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联系,但随着简化字的推广,破坏了汉字的六书规则,并且

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汉字的文化意蕴,也很少有人能分析汉字字形中解析汉字的意义和来源,所以在教育中无法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写字仅仅是为了巩固字形,而没有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也不去揭示这种文化。

2、枯燥的书写练习,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汉字总数很多,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汉字难认、难写,为巩固

对字形的认识,现行的汉字教育普遍采用写字训练的策略,在教授生字词时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反复书写一个汉字,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往往会让学生不知所写,只是应付了事,更别说对汉字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解,忽视了汉字与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汉字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得汉字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汉字构词灵活,构词能力强,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认识汉字便能认词、造句。学习了几个独立的汉字,便能组词造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个字,在遇到同音字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把这两个字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

4、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传统基本功底很差,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

件的水平较高,但板书布局凌乱,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闪光点,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简单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字意象,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1】

这样的现状的确给汉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及其不利的影响。究其根源,恐怕和诸多因素有关,不仅仅和社会因素有关,恐怕和当年推广简化字废除繁体字的运动也有一定关联。推广繁体字割裂了汉字本身的形和义的联系,切断了汉字与历史的联系,这样导致了人们逐渐忘记了汉字本身的文化印记,只当做一门符号工具来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场灾难。而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

风气逐渐浮躁,各种“速成教育”、推广、普及也对汉字的教育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二、如何解决汉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汉字作为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的文字工具,本身也是

一种艺术的文字。汉字在简化字推广前是作为繁体字的形式而存在的,繁体字本身就具有很多简化字所不具有的优点,其遵循汉字的六书规则,其背后往往有着许许多多的历史和故事,这些都是简化汉字所不具有的。因而在汉字教学中适当引入繁体字的教育也是有必要的,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汉字的音形意的联系、掌握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是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汉字教育还应结合汉字的语言文学来进行,语言文学中的遣词造句对于理解汉字是有很好地促进作用的。而汉字书写等方面,则可以结合汉字书法来进行,在让学生学习汉字书写规则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欣赏汉字的字形的美。【2】

1、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

学子们都是通过老师来获取对汉字的认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教

师对汉字的认知水平在决定了汉字教育的水平。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汉字文化底蕴积淀,是不可能可以把汉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传授给学生的。

在进行简化字教学的时候,借助繁体字,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

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此法主要适合单个汉字的教学。汉字以其形表义,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都蕴含着一种内涵。如果在汉字教育中能够加强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使他们充分掌握汉字的文化底蕴,在给学生讲解时,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而是更深刻的体会到汉字的文化魅力。【3】

2、掌握汉字规律,把汉字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统计汉字的高频词,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习汉字

的难度。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到使用汉字的快乐,培养学生应用汉字的能力。适当开展书法、写作等应用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并启蒙其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这样对汉字教学会

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同时,写作和文字创作能增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控,不仅仅能促进对汉字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综上所述,大量的汉字教学实践是能够使得学生更轻松的掌握汉字的使用规则和发展规律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现行的汉字教育尚未达不到我们开展汉字教育的目的。老师机械地将汉字当做一门语言工具来进行教学,枯燥的讲述和反复的抄写联系令学生丧失了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显然,汉字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作为中华名族历史的见证,我们对其重要性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反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将其当做一门工具来学习,舍弃了其本身的文化底蕴。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因此要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保护我们璀璨的文化遗产,就应当先从汉字教育做起。而汉字教育又应从孩子抓起,在今后汉字教学中,杜绝急功近利,戒除浮躁,逐步改进,虔诚的对待汉字和汉字文化,适当地开展汉字的应用性活动(如书法艺术、写作等等),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有权利接触到并享受到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通过逐步的改革和推广,从小就应当培养广博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开阔长远的眼界,以便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最精髓的文化素材。我想我们能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无穷无尽祖先交给我们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邵彩侠 《汉字教育中的文化意蕴》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12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对汉字的认识200 对汉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