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爱使我半命题小标题式(一)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之
《题目与小标题》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作文题目和小标题的重要性;
2.把握拟定文章题目和小标题的原则和方法;
3.当堂实践,掌握方法。
学习重点:当堂实践,掌握方法
学习难点:把握拟定文章题目和小标题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第11课写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可以说这一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这篇文章充满了对邓稼先的赞美,还与它清晰的结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让人一目了然的知道了文章的相关内容。可以说这六个短语或句子就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 同样,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标题,就是文章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标题,无疑是一双靓丽的眼睛,不仅能吸引读者,夺人眼球,而且能正确而生动地概括全文。既然一个好的标题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算好呢?
二.好题目和好的小标题的要求
一个好标题,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简洁、新奇、概括性强。
因为一个标题过于冗长,就不够醒目,就不能快速进入读者的视野,反而会增加读者阅读上的心理负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对于新奇来说,它能让读者打破常规,用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去阅读文章,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对于概括性这个方面,它能让读者统观全文,先入为主,极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好的小标题的要求:
1.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
2.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
3.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小标题与作文题目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4.小标题的语言要富有文采,富有节奏感。
三.如何拟好题目和小标题
(一)怎样才能拟好作文题目呢?
首先,我们来看半命题作文的标题。相对而言,这种作文题目写作的范围要窄一些,一般情况下,题目中都会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选项。诚然,根据这些选项,我们也能写出不错
的文章。但是,我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例如,那一天,我好————(伤心、快乐、委曲———)虽然给出的选项都不错,也很适合我们同学选材,但我们也可独辟蹊径,令人刮目相看。如把题目拟为:那一天,我好骄傲;那一天,我好自卑;等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其次,是话题作文的拟题。我们可以用下面几种方式进行拟题:
1.直接以话题作为作文题目。这种方式在话题作文刚刚出现时比较普遍。现在一般不要采用。
2.在话题的前后加字加词作为题目。如以“家”为话题作文,我们采用这种方式,能拟出丰富多彩的题目:如:我的家;我有一个快乐的家;爱大“家”,才能有小“家”;家中趣事;我讨厌我的家;等等。
3.引用歌名、剧名作为题目。仍以“家”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可拟成:快乐老家——歌曲《快乐老家》;我想有个家——歌曲《我想有个家》;我爱我家——电视剧《我爱我家》。再如话题“感恩”,拟题为:感恩的心——歌曲《感恩的心》。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名等作为题目,既创新又有似曾相识之感,不失为一个好题目。
4.活用诗句或歌名、成语。如“委曲”这个话题,拟为:都是风儿惹的祸——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母爱”,拟为:天亦有情——诗歌《采桑子重阳》;“合作”,拟为:风雨同路——成语风雨同舟。这样,经过我们的活用,看似熟悉的东西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二)怎么拟一个好的小标题?
文章好写,标题难觅,写一个好标题就更难。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生活处处都会为你提供亮丽的标题。精美的古诗、古文,深邃的名言、警句,通俗的成语、熟语,流行的歌曲、乐曲,精彩的电视、广告,无不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拟题空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使用小标题的形式。只有当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来表达文章主题时,才能在写作中使用小标题结构法。
当然,除此以外,拟题的方式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让我们的作文有一双靓丽的眼睛。 四.案例解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一)在《初三的天空》一文中,一位学生设置了下面四个小标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
“愁云惨淡万里凝”
“黄梅时节家家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四个小标题,它们引用了古代诗歌中与天气有关系的诗句,形象地比喻了初三的生活,初三的百味,初三的“天空”,新颖别致,耐人寻味。除了引用,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也可以用在小标题里,也可以化用成语。
(二)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话题,本身不是题目,题目应自拟的,也就是自己围绕话题写一个相关的题目)。有个学生拟题“歌声连连串”,颇具创意地以:
“相信自己”
“真心英雄”
“水手”
这三首歌的歌名分别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将三个不同的情感片段缀连成文,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获得好心情”的三个“秘诀”,构思独特,结构新颖。
五.实践演练
我们认识了题目和小标题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实践演练吧!
拟题练习: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就读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人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捐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贫寒的小学生。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通过课余当家教、作系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他留校任教时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贫困生无一人辍学,就连一些家境好的学生也在打工,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请以“贫困”为话题,来拟题目。
学生自己拟题,时间五分钟;
小组交流,班级反馈;
教师展示经典示例:
如:(1) 《敲响自强的钟》 (2) 《摇曳生活,坚定人生》
(3) 《贫儿当自强》 (4) 《富有的贫困生》
(5) 《穷且益坚》 (6) 《“贫”出一个未来》
(7) 《感谢清贫》 (8) 《贫困之路非漫漫》
(9) 《天降大任于贫者》 (10) 《贫困的反作用力》
(11) 《贫困是首歌》 (12) 《我贫困,我美丽》
(13) 《走在贫困的声音里》 (14) 《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
(15) 《最贫是无志》 (16) 《丹青难写贫精神》
(17) 《青山在,何以贫?》 (18) 《对贫困说:“不”?》
(19) 《我自横刀向贫笑》 (20) 《捐资?捐志〉
六.作品链接
[作文题目] :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简析]:
这是一道开放式话题作文。其实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这段提示语从选材和立意方面提出要求:提示语中用分号暗示实虚不同的三种声音,作文的切入点 (突破口)可以是听得见的生活声音,也可以是感受到的内心呼唤,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最好把虚实两种声音相结合,紧扣住话题。考生一定要选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内容,才能得心应手。提示语中还用了三个“也许”,其实是对文章主题的提示。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立意新颖健康的主题,细心的考生可以发现,无论是有形的声音还是无形的声音,它给考生提供的只是一个写作空间或一种写作媒介,而三个“也许”可以提示你去挖掘声音中独特的内涵。
[范文引领]:
自然之音
考场上,除了考生的笔在试卷上沙沙作响外,窗外,知了叫得正欢,为寒窗九年的莘莘学子鼓气。是呀,自然之音;常常最真最美最动人,给人以最深的启发……
春雨说
如牛毛,如银针,春雨啊,轻轻地洒,洒在干裂的土地上,土地湿润得红了脸;洒在饥渴的庄稼上,庄稼尽情吮吸。春雨唤醒了小草,唤醒了嫩芽,给予它们真挚的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照,细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春雨说:“我是大地的母亲,我有义务照顾我的孩子们!”春雨啊,不正是那无尽的母爱吗?
夏阳说
金黄、灿烂,夏阳高挂天空。万丈阳光挥洒大地。照在花革上,花草们含羞地垂下了头;照在水面上,水分子高兴地升上了天。夏阳,活泼而灿烂,散发着动人的光彩。
夏阳说:“我是青春的代表!”是呀,我们青少年不该也有夏阳那活泼的性格,热情的生活态度,不也应散发出最动人的光彩吗?
秋叶说
“簌簌”、“簌簌”。听,这是秋叶落下的声音。我从中听到的不是秋叶那短暂的人生,不是秋叶哀怨的呻吟,而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秋叶说:“愿我成为下一代的养料!”是啊,秋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你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着。
冬枝说
残冬,树木的叶子掉光了,一棵树的残枝在寒风中呻吟。它的枝伸向远方,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是的,它正等待着春风的到来,它正准备孕育下一代的叶、花、果。
冬枝说:“希望用我的爱,能换来叶繁枝茂。”冬枝,令我肃然起敬,也使我明白了父亲那期盼的眼神。
春夏秋冬,大自然在此中循环。自然并非能说话。但我用我的情,听到了自然的音。 自然之音,深深启发着我。
【点评】本文是小标题式作文。富有个性的小标题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用春雨夏阳秋叶冬枝的物语来诉说,构思巧、寓意深。从独特的焦点切入,就可用智慧凝结成灵珠妙语,小作者恰当地把每个物语放在一个小标题里表述清楚。四个小标题,每段意思独立,把这些意思连起来,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学以致用,当堂实践
(一)参考题目:
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
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