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 小行星撞击地球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一)

小行星撞地球的作文

世界末日时的争论

天空反常地黑着。明明应该是阳光灿烂的中午,现在却比黑夜还要黑暗。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太阳。联合国最高检查官麦克仰望那没有一点星光的天空,不禁皱了皱眉头。

“轰!”一声巨响打破了可怕的宁静。人们恐惧地看看了看天空,纷纷逃进阁楼。

这引起了联合国的注意,各国首脑们决定让宇宙中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站查明原因。一星期后,人们得到了一个可怕的信息:由于A天体活动出错,导致A天体撞到了一颗小行星,导致小行星偏离轨道,将于3小时后撞到地球。

已经无法挽回了。人们由于过度开发小行星举行活动,最终导致了世界末日。在人们都忙于奔向本地的卫星发射站的时候,联合国最高检查官办公室却发出了一阵阵的争论声。

“已经无法挽回了!”天文学家杰克对着麦克大喊道,“真的无法挽回了!”

麦克说:“我知道!但是,我们至少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地球人逃出去!我们已经开发了月球,已经可以在上面居住了,你忘了?”

“但是,世界末日是人类导致了,人类应该灭亡!这些年来,人类过于开发地球,还向矛头指向了宇宙的小行星!我原本不反对行星活动,但是近些年来人们竟然打着行星活动的幌子赚钱!他们并不很掌握天文知识啊!”

“够了,”麦克也生气了,“我们至少还有3个小时,3个小时!这3个小时是地球最后的寿命,也将是你我最后的寿命!我们是不可能逃离地球的。但是,我们没有资格不让其它地球同胞们求生,求生是人的本能!”

“好吧,”杰克叹了口气,“让我们在你的办公室,等待我们生命的终点吧。”

又是“轰”的一声,小行星已经冲破了大气层,最多10秒中就将撞向地球。人们有的发出尖叫,有的则闭着眼睛独坐在墙角。

就在小行星撞地球的一瞬间,小行星在空中爆炸了。碎片崩的到处都是,足足有3层楼高。这时,人们发现空中有一个亮点,是UFO。UFO上的外星人说:“我们星际联盟不希望你们人类这么快地灭亡,毕竟你们也是宇宙中的一员。我给你们100年的时间,100年后,如果地球仍是这样面目全非,那么你们人类就要真的灭亡了。”

从此,人们开始了重建地球的举动。

评价答案

好:11

不好:15

原创:9

非原创:13

ジ火炎焱燚ボ

回答采纳率:14.7% 2009-02-08 21:01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二)

《小行星撞地球》2071年,在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们观测到一个小行星以极快的速度从宇宙向地球飞来。 经过世界上当时最快的计算机模拟了以后,计算到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要撞向地球。消息一发布,就震惊了全世界。联合国决定先发射微型卫星进行观察。第二天上午,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微型卫星。在一分钟以后到达了小行星所在的位置,马上开始了观测并把小行星的成分发送回了地球。下午,联合国开会决定使用无人飞船上发射激光来切割小行星使它在大气层燃烧完。 第二天,由联合国组织由各个国家发射无人飞船用激光切割小行星的行动开始了。一周以后,使用无人飞船上发射激光来切割小行星的行动失败了。因为大气层被人类所破坏的太严重了,所以行动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是大部分小行星碎片落到了大海深处,还有一部分落到了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带,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 因为这次的失败使地球上的人正在保护环境和修复大气层……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三)

美首次模拟巨型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果

2014-04-16 09:54 来源:科技日报 我有话说

科技日报讯 在生命诞生的早期,地球仍然要频繁经历太空小行星撞击这种“暴力事件”。科学家日前首次模拟了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对早期地球产生的影响,发现其造成的灾难是如此巨大,不但引发了大地震和海啸,还可能推动了大陆运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唐纳德·罗威和诺曼·斯利普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地学SCI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本次建模即是基于他们在南非巴伯顿(Barberton)绿岩带发现的细小球形岩石——这也是那次灾难性事件的唯一残余。巴伯顿绿岩带位于克拉通,也就是地壳最古老和最稳定的部分;而在撞击事件发生时,这个区域是在海洋的底部,经历持续的火山活动,这些微小的岩石被抛向大气,冷却,然后又掉落回海底,最终被困在火山活动产生的裂缝里,等到了人们的发现。

据美国知名科技博客媒体“科技艺术”(Ars Technica)报道称,闯下此次大祸的小行星直径至少达37公里。此前科学家曾对造成恐龙灭绝事件的来袭小行星尺寸进行测算,但其与本事件的主角相形见拙——本次小行星尺寸要4倍于造成恐龙灭绝事件的小行星。撞击地表时,这颗小行星速度达到每小时72000公里,制造出的陨石坑约500公里宽。

此事件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32.6亿年前,其撞击的强度会引发10.8级的大地震,粗略估计规模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100倍。研究人

员推测这是30亿至40亿年前发生的最后几个对地球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但由于侵蚀和地壳运动,大多数这些事件的证据已经消失。 论文作者认为,这次事件可能推动了板块的运动,其创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上的大洲。在太阳系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以及所有的岩石行星都具有相似的内部结构,但只有地球的地壳显示有板块运动的迹象,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地球的地幔对流运动。但破坏了地壳的又是什么呢?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规模的小行星就能做到。

唐纳德·罗威表示,通过这项研究,人类试图去了解塑造我们这个星球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地球早期演化与生命进化的环境。(张梦然)

[责任编辑:朱越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四)

地球已遭遇2014年首次小行星撞击

2013年在俄罗斯车雅宾斯克上空爆炸的陨石重又唤起了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担忧,在人们的心紧张于下一颗陨石坠毁的时候,2014年的首次小行星撞击(500-1000吨TNT当量)其实已经发生了。因为不是车雅宾斯克那样厉害的陨石(50万吨TNT当量),所以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几家天文台都观测到了这颗小行星。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记录,这枚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开始燃烧,并于2014年1月2日一头栽进大西洋某处。

这枚被命名为2014AA的小行星最初是由Richard Kowalski利用位于亚利桑那州萊蒙山天文台的60英寸口径望远镜观测到的,时间为新年前夜,这也是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的发现之一。

# 维基:卡特林那巡天系統是一个发现彗星和小行星,包括搜索近地小行星的计划。更具体的说,搜索可能对地球构成撞击威胁,有潜在威胁小行星( 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PHAs)的高危险群。

由于观测到这颗天外来客的小行星的天文台很少,所以很难计算小行星轨道,但是小行星中心的Bill Gary和NASA的Steve Chesley都认为小行星会在1月1日下午2点到1月2日上午9点之间撞击地球(东部标准时间)。

卡特林那巡天系統说:“轨道的不确定性影响了计算受影响地区范围的精度,从美洲中部到东非的弧形区域都可能是小行星撞击的区域,最有可能受影响的区域是西非大西洋地区,时间约为东部标准时间1月1日晚9点。”

天文学家相信2014 AA小行星的直径在2-3米,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和分裂产生的次声波会被位于该区域的次声波监测站记录下来。

《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称安大略大学的Peter Brown已经在对该枚小行星的次声数据进行分析。他相信小行星坠落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东3000公里处的海域中。据估算,这枚小行星坠毁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0-1000TNT当量。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五)

小行星再也没有撞击地球的可能

自古以来就有“杞人忧天”的故事,其实直到今天,科学的进步更让人们担心“小行星碰撞地球“的假设。于是有了牛顿万有引力,有了伽利略自由落体及离心力计算理论,甚至用恐龙灭绝的假设来推断小行星,用天文台观测寻找小行星。来作为小行星对于地球的碰撞的依据。

其实,“小行星碰撞地球”这种担心的假设是不存在的。理由如下: 一,轨道理论的成立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宇宙或太阳系里的所有恒星和行星都有固定的位臵和轨道,只有恒星能量的显著转移才有可能引起恒星系的平衡打破。在太阳系,八大行星没有能量和物质的损失,吸收

太阳光及太阳粒子流引起的太阳能量损失如果按下式计算地球每年质量增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由左至右依序为(未依照比例)海王星、

天王星、土星、木星、小行星带、太阳、水星、金星、地球和月球、火星,在左边可以看见一颗彗星。 太阳直径139.2万km,重量1.989*10^33g,表面积 6.084*10^10,可见光波长4.09*10^-7.紫外线频率 1.227*10^13 赫兹 光子质量 10^-54.每平米接收或释放光子数

水星均日距 57,910,000 km (0.38 AU)

直径 4,878 km

质量 3.30e23 kg

密度 5.43 gm/cm

重力 0.376 G

公转 87.97 地球天

自转 58.65 地球天(Mercury)(0.4 天文单位)是最靠近太阳,也是最小的行星(0.055地球质量)。

金星(Venus)平均日距 108,200,000 km (0.72 AU)

直径 12,103.6 km

质量 4.869e24 kg

密度 5.24 gm/cm

小行星的主带和特洛伊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小天体中最主要的成员,主要由岩石与不易挥发的物质组成。

主要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2.3至3.3 天文单位,它们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木星引力扰动而未能聚合的残余物质。

小行星带拥有数万颗,可能多达数百万颗,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天体。尽管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仍然不可能达到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小行星主带的成员依然是稀稀落落的,所以至今还没有太空船在穿越时发生意外。

直径在10至10.4 米的小天体称为流星体。自转周期

测量小行星带中巨大小行星的自转周期显示有一个下限存在,直径大于100米的小行星,自转周期都超过2.2小时。虽然一个结实的物体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自转,但当小行星的自转周期快过这个数值时,表面的离心力便会大于重力,因此表面所有的松散物质都会被抛离。这也说明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实际上是在碰撞后的瓦砾堆中形成的。

公转碰撞

小行星带高密度的天体分布使得彼此间的碰撞频繁(天文学的时间尺度)。在小行星带中半径为10公里的天体,平均每一千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碰撞。 碰撞会产生许多小行星的碎片(导致新的小行星族产生),而且一些碰撞的残骸可能会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并成为陨石。 彗星归属于太阳系小天体,通常直径只有几公里,主要由具挥发性的冰组成。

加4.365*10^-7kg,地球接收光质量1kg需要634年,太阳每年损失重量6.084*10^10*7.367*10^-24*1.227*10^13=5.497kg。根据牛顿万有可见,太阳和地球之间的重量乃至太阳系和所有行星之间的重量都处在不对称的增加和减少,也就是说,太阳对于其它行星的引力在逐渐减小,各个行星线速度都在逐渐增加,它们都在远离太阳。特别是地球外部的小行星,它们的质量很小,就是直径几百米的小行星由于重量相对不增加,而太阳每年减少5.497kg,这个万有引力也已经导致小行星产生远离太阳的趋势。假如这个规律成立,那么小行

星带同样会远离地球而不是趋向地球。目前在地球和火星之间不存在自由活动的小行星,地球和金星之间的小行星根本不用担心。所以小行星再也没有撞击地球的可能。“小行星撞击地球”既无观测依据也无推算依据,“地球毁灭”论也就成为无稽之谈。

作者 建立者孙

2012.5.20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六)

小行星不再撞击地球的第二证据

—古代和现代的陨石不是来自小行星带

现在的许多科学家一致认为,来自天外陨石是由于小行星带的碰撞,陨石小行星天体抛出而到达的地球,是不是这样的,不妨用统计的方法加以原理的计算就会明白和确认它的真伪。

科学界一致认为40亿年前,太阳系和小行星带就已经达到了稳定的运行状态。过去和现在时常有陨石天体冲破大气层而落入地球表面,是由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小行星撞击而抛出的小天体石块,其轨道与地球交错才进入地球。美国科学家并且多次预言直径有多大的小行星要和地球相撞的时间。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进行探讨清楚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于扰动或稳定小行星带的主要因素和小行星之间如果碰撞的情形说明。

下面是科学界已经测定和公认了的数据资料。

地球:直径12756.3km

质量5.976×10^24kg

太阳距离1.49597870691×10^11km 1天文单位

公转365.26天 1年 公转速度29.84km/s

火星:直径6794km

质量6.4219×10^23

距离太阳2.2794×108km 1.5237天文单位

公转686.98天 1.88年 公转速度1.35km/s 逃逸速度5.02km/s 小行星带:目前编号120437颗,大小约50万颗。直径超过100米约万颗。 总重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00.

距离太阳2.17—3.64天文单位

运行缓慢,

在小行星带中四颗较大的小行星

谷神星:直径950km

质量9.43×1020kg

公转周期1680.2天 4.6年 公转速度17.65km/s逃逸速度0.51km/s 灶神星:直径532km

质量2.7×1020kg

公转周期1325.46天4.02年 公转19.34km/s 逃逸速度0.35km/s 智神星:直径520km

质量2.2×1020kg

公转周期1686.333天4.6年 公转速度17.65km/s逃逸速度0.32km/s 昏神星:直径221.8km

质量1.1×1019kg

公转周期203.453天 公转速度16.87km/s逃逸速度0.1173km/s 可见,小行星带的天体是随着直径逐渐变小而公转速度变小的。40亿年前,在它们的轨道完成稳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碰撞是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昏神星多次碰撞小天体聚敛而增大的过程,也是清除轨道内其它天体的而形成稳定轨道的过程,也是各个小行星确定其运行轨道的过程。

在木星和火星每隔40.5年的一次次相遇,对于小行星带的共轭减速和加速的过程中,对于小行星带内的大小天体的轨道稳定,所起到的共轭作用是主要的因素。假设存在不稳定的小行星,那么小行星40.5年后再次穿越火木星之间,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也会造成小行星带里的碰撞现象。有人说1976年中国吉林的

陨石雨来自8000万以前的小行星带内的一次碰撞抛出,是不是时间太长了。与每个40.5年的共轭扰动而造成碰撞情况不符合。请看计算结果。

木星:直径142800km

质量1.9×10^27kg 磁场托尾可达6000万公里

距太阳距离778330000km 5.203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11.86年 逃逸速度60.2km/s

对于小行星带共轭时间是太阳、火星和木星在一条直线的时间。此时: 11.86年×5.203天文单位×2×3.14=共轭时间×1.5237天文单位×23.14 共轭时间=40.5年,也就是说火星与木星相遇需要40.5年。

6000万公里的磁场范围,即便是有小行星抛出小行星带,也是不能逃脱木星的强大引力范围的,木星和火星的相遇、相近对于小行星带的共轭时对所抛石块更难逃出小行星带。

关于小行星带内的天体如果是碰撞抛出,其逃逸的最小速度是3.259km/s. 因为小行星要穿越火星轨道到达地球,必须在火星最大的半公转周期的时间内完成小行星带到火星轨道的历程,才有到达地球的可能。

保守计算:按小行星带内侧逃逸,到火星轨道是2.17-1.5237=0.6463天文单位距离。那么它的速度最小是:0.6463×1.496×10^8/0.94×365.26×24×3600秒=3.259km/s.不然就会被火星遇到上而进入火星内。

最慢到达地球的时间是:1.496×10^8×1.17(1.17是小行星带到地球的天文单位)/3.259=621.53天,那么碰撞后抛出的小行星最慢需要1.7年到达地球。如果考虑穿越火星轨道后的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加速则到达地球的时间要快的多。这足以说明吉林陨石不是8000万年前的一次碰撞抛出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里的众多天体,就是最大的谷神星碰撞直径100m的小行星抛出追

尾碰撞所得到的宇宙速度也增加不了10倍,其逃逸速度不过1.17km/s,而这远远小于3.259km/s的最小逃逸数据。

那么地球天空经常看见的流星来自哪里呢?

我个人认为,常常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就来自地球周围运行着的小天体,它们和月亮、人造卫星一样一直运行在地球的周围,只是在大气层以外,我们根本就无从发现,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微弱地穿不过地球,且天文望远镜扑捉不到罢了。

因为它们属于地球质量的一部分,所以,陨石落到地面时地球质量并未增加。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再过40亿年也是很安全稳定的。地球拉格朗日以外的小行星不会再有撞击地球的可能。

作者 建立者孙

2012-7-2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作文800字 小行星撞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