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山溪的歌唱300字(一)
为了欢乐出世的小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
一、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作课,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高年级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样说来,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主要是学生作文的态度。很赞同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二、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他们。”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
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其实,这种愚蠢的结果已引起人们担忧:“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有的甚至从小就具备了两副人格: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他们真正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诸如:“想象不合理”“表述不准确”,导致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使学生觉得作文太难了,就是此矛盾的产物。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儿童的缪斯天性。深悟儿童缪斯天性的诗人布莱克在《小学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了欢乐而出世的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思维是文学性思维幼儿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的确,当看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他们往往想不到要下雨了,乌云遮住了月亮,而会说:“啊,月亮也怕被雨淋着。”“这种文学性感觉、思维和语言,会一直延续到儿童期,艺术的本能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上,还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求学生讲自己的话就要注意到儿童的这种缪斯天性,“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保持从学前儿童文化到学校文化转换的连续性。这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承认具有缪斯天性的人是儿童文化的成员为前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压抑才能被减少或被消除”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
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儿童对观察的注意,首先是因为对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正是兴趣诱发并支配了儿童的观察行为。上课中,一只马蜂飞进教室,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对马蜂这个不速之客的好奇、注意和驱逐,而是利用了这只马蜂,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写出了《课堂上的小捣蛋》《马蜂的精彩表演》等精彩的习作。
求新求变心理。小学生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因而在作文练习中,他们喜欢有趣的题目,他们乐意尝试感兴趣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假如我是__》这样的题目,尤为让学生喜欢;我请五年级的学生依这个题目写作,从补充完整的题目看,他们所关注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假如我是一条毛毛虫》《假如我是黄山上的一条山溪》《假如我是比较瘦的人》《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假如我是风》等,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也反映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写《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母亲》的,是一个弃儿;写《假如我是比较瘦的人》的,是一位胖胖的男生。而写《假如我是一条毛毛虫》的小女孩,竟然写道:“我是一条毛毛虫,毛茸茸的身体,好长好长的毛,皮肤是淡绿色的,多帅母亲把我寄养在这片绿叶上,真不知她去哪里了。没关系,反正还有我的伙伴,和他们一起玩吧!”显然,毛毛虫的生活给了她多么美妙的体验。
化验情感化。“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明显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他们往往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以自己的好恶去认识并解释对象,使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
形式。”那么,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倘若老师不理解儿童这种心理,会认为写得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借,因为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真实、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逛公园的事,她把手中的豆粒喂给梅花鹿吃,就感到:“梅花鹿很爱吃,它的眼睛追着我的手,啊,可能它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又香又咸的豆子,它一定喜欢我了。走的时候,它还恋恋不舍地送我走出好远。”这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成人眼里,这只梅花鹿只不过是爱吃豆子罢了,至于追随小作者,恐怕也是因为豆粒,可在儿童眼里,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却变成了两厢情愿。因而,就写真来说,应该让学生写他们眼里的“真”;就学生想象而言,则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因为“在儿童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世界”。
自尊感的需要。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在学校里,他们往往在意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位置。“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学生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作文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自尊感,而这自尊感的满足又使他们喜欢上作文。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自尊,忽视习作者的心灵体验。
三、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
的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心中往往仅有一个“段”,教学的目标仅仅被限定在所教的年级上,不能前瞻,更不后顾,人为地割裂了作文教学,为了短期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像学生们反映的关于字数的要求(三年级300字,四年级400字),关于篇数的要求,就很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整合的大作文观要求教师:
1.超越阶段作文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和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最起码使学生有话可写。夏丐尊先生在《文心之辑》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样来看,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写某一个题目,学生才去观察,去思考,就显得被动。如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观察日出的过程,往往不是为了生活的情趣,为了体验大自然之美,而为了写作文,纯属功利性写作。把作文从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生活体验就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学生就会产生不得不作的畏难情绪。巴金先生在《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可见海上日出的美是让他何等的向往,他的体验是多么富有情趣,又是多么的主动,当这种体验彻底打动他的时候,他才写下了《海上日出》,表达对日出景色由衷的赞美。假如改为:“为了写日出,我常常早起。”事情就变得无奈和无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超脱的作文观,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激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积累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可能当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