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00字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00字作文?(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面对银杏树的深思

坐在窗边,我痴痴的望着窗外银杏树上的苍翠的叶子。在微风中轻柔舞动着,充满生机,富有生气""我痴迷了,陶醉了!

正当我着迷于此时,另一幅画面不可阻止的印入了我的脑海里。细细的,黑黑的枝干上,挂着几片零丁的叶子。叶子枯黄,带着那么一丝病态,如同被霜打过的茄子一般。这不正是我家阳台角落里那盆桂花吗?为何被遗落在了角落里了?

还记得刚买回家时,是花农从土里挖出来放在花盆里的。枝叶上还开着些许米白色的花,不甚多,却甚香,沁人心脾。我喜爱极了!

为何过了一个冬之后,毫无叶子的银杏树焕然一新,孕育出了嫩叶,显示出蓬勃生机?又为何桂花苗却从可爱极了的模样变得如此萧条,落败?

望着杏儿树思索着""

忽儿,两只小鸟映入了眼帘。它们很自由,很美。头上有一撮白色的绒羽,这和它那漆黑的的外表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但它却是很美,它们相互追逐着,相互嬉戏着,在浓密的叶层中上窜下跳,或许,正在啄食着那美味的虫儿。这一幕把我带回了童年。

那年我七岁,在老家农村,我爬上树去掏鸟窝,取出一只刚出壳不久的幼鸟,它还没有长羽毛,嫩红嫩红的。我好奇地把它带回家精心喂养,它的羽翼渐渐的丰满了。到后来,也可以飞出那么一两米的距离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见证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这总是让人很愉悦!

现在突然想来,觉得它比其它的鸟儿少了那么一点什么,是什么了?对了,是少了那么一点大自然的灵性!

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并没有“伟大”的将它放归自然,可能是自私心在作祟吧。但是因为一次大意,它却置身猫腹了,那时,我十分懊丧。

如果又下辈子,祝愿它不再遇到调皮捣蛋的我。

答案似乎愈亦的明朗了。上述二者皆是大自然的宠儿,喜欢自由,喜欢在无拘无束的的环境下出生,成长,直到死亡。喜欢自己去努力的汲取阳光,喜欢自己去奋起而飞,搏击长空。而不是被人们限制于一盆,一笼里面。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渴望自由了?不喜欢没有被他人强加东西在身上的感觉了?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和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

将心比心

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交往准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将心比心,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那么和谐就很容易。

一个作家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三针都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见小护士额头布满了汗珠,于是安慰道:“不要紧,再来一次。”第四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叹了口气,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感谢你让我再试一次,我是来实习的,你是我第一位病人,要不是你鼓励,我真不敢再给你扎了。”作家告诉她:“我想起了我的女儿,在医科大学读书,我只希望她也能得到她第一位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将心比心,会对孩子多一份怜爱,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巧妙的鼓励方式,万事开头难,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在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许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和困扰,这时,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是一种最有力的鼓舞。

一位客人吵着要见餐厅经理,一位服务生过去解决情况,“你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好好的红茶糟蹋了!”服务生连忙道歉,并很快地换了一杯来,和先前一样,一杯红茶,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又轻声说道:“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放牛奶了,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使牛奶结块。”客人脸一下就红了,很快地喝完离开了。有人笑问服务生:“明明是他自己不懂,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样粗鲁的叫你,为什么不还以颜色?”回答道:“理直气和!”

有时候我们遭遇如此误会,更应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化解,正因为道理一说都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吼出来,理直气壮是对的,可是在待人处事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在当时的气氛下,“理直气壮”是否可以解决矛盾,将心比心,别人有错的时候,和气、委婉地指出来,给人留一个台阶下。如果在当时本就紧张的气氛下,还大声地给以反驳,最后让对方难堪,这样更加深了矛盾。

在生活中,多为别人想想,别人也在为自己着想,多一些将心比心的感悟,人与人之间便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这点,人际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

将心比心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相处,民族与民族相处,

国家与国家相处,都需要将心比心,这样人们才可以和睦相处,民族与国家才会得到和平。

众所周知,美国是受恐怖助于威胁最大的国家,基地组织为何要与这个世界上经济水平军事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唱对台戏呢?是基地组织为了钱或别的利益才有与美国斗争的野心,还是美国自己因为一些事而激怒了别人?

从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美国是恐怖组织袭击的首要主标,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将战争带到中东地区,让中东地区常年战乱。

最近新闻报道了本拉登被杀的事实,本拉登死了,恐怖主义就会消失吗?我认为不会,美国如果总是将己所不欲的战争施于别人,那么反抗者就会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也永远摆脱不掉恐怖主义的威胁。

世界上还有很多发达国家将自已所不欲的东西强加给一些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一边喊着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一边却又在一些小国家建造重污染的工厂。在这时我真想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名言翻译成各国的语言,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的总统,来唤起他们的仁爱之心。

或许是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之深,中国人最懂着将心比心。

自从长达数年的抗日战争和内战终结之后,中国几乎没有发动过别的战争,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因为他们知道战争的痛苦和艰难,他们最懂将心比心,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大好机遇。国力增强,中国人能够在国际社会中扬眉吐气。在钓鱼岛事件之后,激起过中国人民的愤怒。但是当日本大地震之后,中国人又慷慨相助。赢得了日本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赞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做什么事都要将心比心,这样才可以得到别的尊重。我们将孔子的精神发扬广大,才能在这个世界屹立不倒,才能千古流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品格,可是很多人却没有这种高尚的品格,有些人却为了这种品格牺牲了许多。

东晋大臣庾亮,有一匹很凶的马,有人让他卖掉,他却说:“我卖掉了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自己不安全就要嫁祸他人吗?”庾亮的所言就体现了这种高尚的品格。他没有因为自己会受到伤害就将这种伤害转移给别人,而是将危险留给自己,他的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应该让我们感到敬佩。

与他不同的是庄子笔下的一个“鲁侯养鸟”的寓言:某海鸟停落在鲁国城郊外,鲁侯以为它是只神鸟,令人捉住他,以非常丰盛的宴会来欢迎它,对它比对神还好,可是他的热情却让这只鸟惶恐不安,不吃不喝三天,最后死去了。鲁侯对待这只鸟就没有想到这只鸟真的需要什么,他并没有想到这是只普通的海鸟,它所需要的只是能够让它填饱肚子的食物和自由飞翔的地方。鲁侯用他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最终害了这只普通的海鸟。从鲁侯的这个故事我们就该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别人是否也是这样,不弄清别人需要什么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应该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禹同样拥有着这个高尚的品格,他因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和乡亲着想,怕因为洪水而失去生命,离开自己刚结婚的妻子,率27万人治水,夜以继日进行疏水工作。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经13年奋战终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业,他都江堰宏伟的业绩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人们,世世代代的成都人都受到了他功业的庇佑。

当战国的白圭与孟子谈论起治水的时候,白圭说:“让我来吧,我一定比禹做得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水流到别国不就完啦,省事多了。”然而他只看到了对自己的益处而忽视了对别人的不利。他没有想到当洪水流到别国时别国人民的苦难,他没有像大禹那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自私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别人。他没有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种品格,也是当今社会的许多人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将孔夫子的这句话时刻记在心里,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人,这样才能终身行之。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这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重要的东西。孔子如是教导子贡,也教导千万代炎黄子孙。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摩擦,会有意见不合。廉颇和蔺相如不也曾争了个脸红脖子粗吗?如果二人都各执己见,一直这么对下去,不愿寻找一个“平衡点”,那国家能安宁吗?将心比心,试着站在对方角度来看待分歧,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才会突然发现自己本来坚持的,或许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本事强调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但这也不能缺乏将心比心这一为人处世的原则。我们常说“有什么就说什么”,朋友之间就这彼此来考虑问题,把心摆出来,把心里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双方互相理解礼让,不也是将心比心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偏偏总会有那么些人“己所不欲,必施于人”。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恰好反映了两个政府对千年前孔子的教导的实行程度如何。美国积极应对危机,使自身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并且稳步发展。但德国纳粹却将危机转嫁给他人,对外侵略,肆意扩张,公然挑衅《凡尔赛和约》。为什么同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国,面对危机时的态度会截然相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也是一个国家立足世界的根本所在,如若不然,那将会遭到世界人民的反抗,它将无法跻身世界民族之林。

将心比心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治国的原则。

君臣相处,做到将心比心,则可以天下安定,九州繁荣;反之,则国破家亡,往事如烟。唐太宗和魏征,齐桓公和管仲,他们都是本着为国为民的心相处共事。在君,为国;在臣,为民。如此,将彼此的真心摆在一起,管他逆耳忠言,管他曾经恩怨,为民为国才是最重要的。不把自己不想的不强加给对方,不强给百姓和国家。

当自己想对他人发火时,先想想对方会怎么想,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尊重别人。发生矛盾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心,说出真心话,就做到了将心比心。这就是值得我们一生都遵行的为人处世之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终身行之者也。

——题记

有俗语云:“强扭的瓜不甜,”爱情如是,为人处事亦应如是。凡是多为别人着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则会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历史上有许多人物虽谈不上遗臭万年,但也绝对不是正面角色,这些人物的普遍特色则是欺压百姓、丧尽天良。攀龙附凤,崇尚拜金主义与享乐主意而不惜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究是人财两空,死在包拯的铡刀之下;恃宠而骄,不顾百姓劳累从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的杨贵妃,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不会使自己受人唾弃。

而历史上也不会有众多明君,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将天下智力得井井有条从而永垂青史。唐太宗采纳魏征的“十思”来治理天下而天下大治,国泰民安,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誉;齐威王采纳孟子的谏言,从而“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而使天下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多为别人着想,世界将和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也应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否则,人类必会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别在污染了之后才想到治理,别在强迫了之后才想到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若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和平、安宁。

将加人,先问己。——后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人需终身行之的警示。自己不愿承担与履行的事物,我们为什么要要求他人一定要实行呢?更不能将自己的不满和对社会世俗带有的偏见而强加到他人身上。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矛盾和争吵但追究其根源,却大都是人自己的私欲致使的。

前段时间曝出陈光标“伪慈善”,但是经过多番的调查,终于澄清了陈光标在慈善事业上所做的巨大贡献。他不仅在中国,还有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可媒体却轻易用“伪慈善”来侮辱一个人的人格与信仰。媒体不会像陈光标一样捐那么多钱,所以他们才想出法子试图让陈光标“原形毕露”来换取更多的财物,媒体的报道着实让所属的机构吃到了甜头,但在最终证明了陈光标的清白的时候,也给他及他的家人带来的伤害,当我看到陈光标的采访的时候,他说“我做过的事情都是好的,所以我不怕。”可是采访到他的家人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在镜头前落了泪,说着最害怕自己的孩子出事。让原先在镜头本来微笑的陈光标不知所措,最终流下了愧疚与不甘的泪水。媒体将陈光标作为一个乐子,媒体自己做不到这样的慈善,却因为私欲让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流泪。有谁能像陈光标一样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出?又有谁能在日本地震第一时间到达日本,在车上挂上五星红旗,在西服上贴着五星红旗去帮助日本人?他时刻记着,他在做慈善,他是一个做慈善的中国人。看到真相,那些媒体带着空穴来风的消息不会愧疚吗?为了自己而使他人陷入困境,难道他们忘记了“勿施于人”的道理了吗?

庄子笔下有一个“鲁侯养鸟”的寓言:有只海鸟停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为它演奏音乐,给它喂牛羊猪肉。鲁侯的热情招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00字作文?(二)

1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待人接物是有讲究的。请根据自己理解,写出你的故事,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答案】参考例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 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

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00字作文?(三)

第五单元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目标导航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写作指导

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着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作文题目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适当援引儒家言论或事例为论据,要写出此名言的现实意义),600字左右。

名师点拨: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典例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着,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

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要善于思考,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工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学习是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00字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