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月下独酌改写散文200字(一)
月下独酌改写散文200字(二)
山东省威海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 一轮明月寄深情 鉴赏
“月”的意象主题单元设计
1
2
3
4
5
月下独酌改写散文200字(三)
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7.《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是著名作家孙友田。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健康成长。
2.《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
3.《变色龙》一课,记叙了作者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从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后来人们用 “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4、《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
5、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第三单元
1、《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2、《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在这篇课文中,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月下独酌改写散文200字(四)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教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两篇系自学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增进对李白个性的了解,对李白诗歌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领会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二、题目的理解
时间是夜晚;背景是月夜、花间;人物是诗人一个;活动是独酌。“独”,孤独冷清。
三、朗读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四、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
2、交流。
(不解饮——不懂得饮酒之乐。
徒——白白。
将——和
须及春——须,应当。及春,跟随春光。
永结无情游——永远结成忘情的朋友。无情,双方不通,看似无情。
相期邈云汉——期,约定。邈,高远。云汉,天河,即天上。)
3、请用抒情散文把这首诗串联起来
(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五、赏析
1、李白写这首诗时,人虽在长安皇宫,政治上却很不得意,他的价值仅仅就是陪皇帝玩的一个御用诗人,这离李白栋梁之臣的理想相距甚远。请你联系这个背景,谈谈这首诗里潜藏的情感。
(诗人面对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独酌而无人陪伴,潜藏着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是理想之后的失望,是怀才不遇的凄凉,又兼有放浪形骸的孤傲。)
2、“独”是这首诗歌的诗眼,诗人却是形象化地演绎着“不独”,分析其“独”与“不独”。
(“举杯邀明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独而不独;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最后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3、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乐景写哀,请做说明。
(独酌,无人亲近,本来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设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来孤独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来,弄出非常热闹的场面;用乐景衬托浓浓的哀情,委婉曲折后的是凄凉。)
六、朗读《送友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
2、班级交流
(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白水——白亮亮的河水。
孤蓬——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浮云游子意——意,心绪。
落日故人情——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兹——此。
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
3、请用散文语言,改写这首诗(进一步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错位性)
(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八、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准备班级发言
1、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有画面,有声色,请分析其画面和声色。
(画面:青山横亘在城上,白水绕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飞蓬,西斜的落日,离别的马鸣。
颜色:青、白、红;声音:流水声,马鸣声。)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最是名句,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对偶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浮云”、“落日”又作比,形成拟人和象征手法,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3、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萧萧班马鸣”,这是什么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这是一种曲折含蓄的手法: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这声音更叫到人心里,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人,表情达意宛转含蓄,别是一番风味。)
(列车启动了,姐姐走了。车轮在铁轨上碾过,在我心上碾过""我的面前,两条铁轨,延伸到越来越远的地方"")
九、背诵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