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 改变一点点作文6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一)

就差那么一点点

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永远都是只差那么一点点。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说: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就只差一点点。我并不知道我们差了什么。上了学,我才明白书中的用意。

在别人面前抱怨自己家穷的是孩子,在别人面前说孩子好的是父母;天天与同学攀比的是孩子,天天上班累的半死却没有一声怨言的是父母;每次做了家务要回报的是孩子,每天不要回报却为他人贡献的是父母

每一次都差那么一点点,每一次父母的付出都比我们多一点点,何时我们才能比他们多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和父母一样不求回报呢?现在我知道了,父母那么辛苦是为了我们,而我们却向他们索要报酬。为什么报刊上都说父母做的比我们多?因为因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爱自己的父母吧!我希望是不求回报的爱。

衙前农村小学校四年级:刘晴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二)

《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爱,总是只差那么一点点  母爱如伞,那密密织着的经纬网,是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母爱是那古老的伞柄,举起一片温馨,让儿女在伞下小憩。  母亲对我们的爱如天上的星星,数不过来,我就挑一个记忆最深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由于考前没有复习,考出的成绩是我害羞,放学后,我背着沉沉的书包,里面装着一份沉沉的试卷,心里也沉沉的。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艰难地往家走,路上,我一直想着回家后怎样面对妈妈,我把走路的速度降到最低,可我不知不觉还是走到了家门口,已经们,妈妈就微笑着对我说:“怎么样,考得不错吧!”我想霜打的茄子——蔫了,把我的成绩一五一十地讲给妈妈她耐心地安慰我,不要难过,下次努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要向某某某学习。每次考试都比你好。  提起某某某我就生气,妈妈每次考试都提她。“别说了!”我一下子打断了妈妈的话,“你的注册会计师不也没过去吗!”我开始顶撞妈妈。提起注册会计师,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她怔怔地看着我,好像第一次认识我。半晌,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回到了她自己的房间。  不知过了多久,我走进厨房,看见桌上美味的饭菜,一股悔恨之情涌上了心头,妈妈在一家私企上班,爸爸在南方上班,妈妈工作很忙,还要照顾我,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三个月前,妈妈报名考注册会计师,因为照顾我,书没有看全,所以没考好,为了这件事,妈妈打了三天点滴。  我决定向妈妈认错,于是我把错题全部改正,并交给妈妈,她笑了,在我的额头上吻了一下。  过后,我深深地反思着,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的人是我,心里有多大的不愉快深藏在心里的是母亲,爱,总是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父母和儿女的区别所在;或许;只有等到儿女也成为父母而且慢慢变老时,他们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爱”。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三)

《就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 这个星期五晚上,我正在做奥数题。这个单元的主题叫做“循环”。我都是把知道的几个数除一除,看看有什么规律,是几个数为一个周期的,然后我再计算。 可是到了最后一题,我还是用这种方法。书上一共给我了6个数,可是我都已经补了4个数,每个都除一除,看看有没有算错。但是,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捉弄我,我思考了整整20分钟,一点头绪也没有,我开始怀疑这个计算方法有错误了。我抬头看了看妈妈,不知所措。妈妈拿起笔,说:“把除6换成除3,再除一处。”我又把数字从头到尾写了一遍,一边除,一边观察它的余数。 \“余0,余1,余0,余2,余0,余1。”规律好像出来了,4个数为一个周期,分别是我开心地笑了笑。把正确答案写了上去。但是妈妈叫我看一看正确答案是几。我翻了一下答案,看了看它的思路,和我的完全不一样。正确答案是4,我的答案是1,相差甚远。原来,问题就在我的第一种方法上,。我和妈妈都否定了它,实际上,我只要在算12个数答案就有了,可我偏偏就只算了10个数。我就栽在这两个数手里。 假如我坚持算2个数的话,我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了。假如拿到题我坚持了第一种方法的话就不会绕那么多弯了。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四)

《就差一点点》周末的一天,我在小区中骑自行车,骑着骑着,骑累了,我坐在石椅上,无聊之际,我发现石桌上有一些可以按石桌上的轨迹推动的棋子。我闲着没事干就将棋子移来移去,突然,石桌上的棋子自动一动起来了,瞬间,一道白光,将我带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一眨眼,我来到一座军营后,当我还不明白一切的时候,有人喊道:“子翔,总算找到你了!”我回头一看,一个高一米七八,身穿青铜铠甲的士兵朝我跑来。“子翔?我?”我质问道。“对呀,子翔怎么了?是不是昨天那一棍让你神志不清醒呀?”“什么,你才神志不清醒那!”我嚷道。“好了我不说了。”我向四周张望,问:“怎么到处是木栅栏,是军营呀,还有那么多穿铠甲的士兵呀?你们到底在玩什么游戏呀?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明朝,我们是参军的,为国打仗,这不是游戏!我叫天诸!”对方回答。“什么明朝?别开玩笑了,明朝至今好几千年了,打仗我不要,我要走了。”我要走时,身高九尺,身穿白金铠甲的人拦住了我,说:“你以为军营是想进就进想走就走的吗?立即去点兵场点兵!”一听这口气,一看这气概,俨然是一员将军的样子。“他是兵马大元帅,姓孙。”天诸在去点兵场时说道。 经过这一天的了解,我得知原来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明朝,现在是战乱时期,我们是新兵,在操练,准备上战场。因为一天的训练太辛苦了,一上床我就睡了。 我们训练了一个月,孙将军说:“敌军打过来了,为了国家为了亲人让我们浴血奋战吧!”“浴血奋战,浴血奋战……”半个时辰后,我们出发了,带领我们的是孙将军和皇帝。我们驻扎在分界线上。我们出营叫战,敌人死守营寨。 深夜,我方大营,火光四起,原来敌人挖地道潜入我方营地中,放火。营门前,敌人冲破了木栅栏,杀了进来。我的弟兄一个接一个在敌人的刀剑下丧生,我侥幸逃脱,看见同伴的死去,我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拿起一支长枪,在手中挥舞,面对敌人好不手下留情,左刺右刺,心想为了兄弟杀呀。这时,孙将军为了保护皇帝死在敌人的万箭之下。看到这一幕,我留下了眼泪,连孙将军也被杀了,顿时怒气瞬间爆发,我的潜力似乎也爆发了。我周围有七八位敌兵围住了我。我一脚定住,一脚沿着周围一扫,沙土顿起,来了个连环腿,借势横枪一刺再一扫,这八个人全军覆没。我朝皇帝那看去,有一人正向他挥刀砍去,我踩在一个人头上飞过去,一枪挡住那一刀,枪将刀一勾扔了出去,枪杆用力一甩,那人飞了出去。再看皇帝,冒着冷

汗。“请皇帝赎罪,小人护驾来迟,请皇帝先躲避一下,待小人灭了敌人。”我将皇帝藏起后,一手提枪,一手拿刀,带了一群兄弟向敌人杀去。我大喊道:“想想平日出生入死的兄弟,为了兄弟杀呀!”喊完我们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厮杀,许多弟兄被杀了,我中了一箭,但为了弟兄,我忍住了,终于我们赢了。这是,支援部队才来到。我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因受伤过重昏迷了。 第二天,皇帝召见了我,说我护驾有功,孙将军已去世了,就由我担任兵马大元帅时,我再次流泪了。正当我要接过帅印时,一声呼喊使我惊醒“渊铭快起来,别着凉!”我醒来一看,怎么是一场梦?原来是我趴在石桌上睡着了。若不叫我,帅印早就到手了,唉,就差一点点我就成了兵马大元帅了!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五)

作文智慧经.系列6篇

作者:雷元周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30 15:09:37

[以下,是发表于河北《语文周报》“作文智慧经”栏目的系列6篇,作者: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 雷元周]

1、巧设背景更衬情(文/雷元周)

[技法解说]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首先,向人们出示将一张婴儿恬静熟睡的照片,旁边是一位洋溢着幸福微笑的母亲,勿容置疑,人们一致认为婴儿正在甜蜜的梦乡;接着向人们出示另外一张照片,婴儿还是这个婴儿,但旁边换成了一位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母亲,这下,人们无不惋惜地认为婴儿已经死亡。

这两张照片,主角(也就是婴儿)并没有改变,变的是旁边的陪衬者。可见,同样的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给人的感受也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师家访,本不是件稀罕事儿,但一名学生将老师家访的时间设定在“因为家里穷,我不得已辍学”的“正月初十”,而且那一天又恰好是一个“好阴暗,好阴沉,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伤心天气,写成了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让阴沉的天、连绵的雨、泥泞的路映衬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责任。作文以景衬人,人物形象鲜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题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另外,我们在影视剧里面也经常看到:主人公伤心欲绝时,必定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坏天气;而剧中人物意气风发时,大多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那么,当我们选定了作文的故事素材,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是就这么直喇喇地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自然环境等实际情况来个原事转录呢,还是多动动脑筋,选择那些有利于突出人物或者表现中心的因素着笔?

又如上面写老师家访一文,未必一定是在“正月初十”那天,也未必是一个阴沉的天气,但是如果我们将上文的自然环境写成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人见人爱的好天气,则不仅与文中“我不得已辍学”的心境不相符合,更难以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那作文的影响力就差远了。

当然,我们上面说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一个风光旖旎的环境下,既可以写高兴积极的事情,也可以用其反衬低调的情感。如一名学生写考试失利之后,“一路上小鸟唧唧喳喳的唱歌,我却只觉得更加烦躁”。所以什么样的故事配什么样的环境,并没有现成的规律和硬性的规定,需要根据作文的实际灵活选择。我们要注意的是:作文中的写景决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描写,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物心情,为全文中心服务。结合情节内容灵活的设计时间、地点、环境等要素,以让我们所写的对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伟大,就像绿叶衬红花花更红一样。

[同窗佳作]

奶奶摔伤之后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初一(10)班 王小曼

天,灰蒙蒙的。

我一个人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昨天晚自习前,听姨妈说奶奶从车上摔下来了,还流了许多血。今天,也不知奶奶怎样了?

风,呼呼地刮着。我觉得那声音像针一样刺耳,我还在考虑另一件事,就是要不要把这事告诉出门在外的爸爸妈妈。出了这样的事,大家心里都很难受。告诉他们,他们肯定会担心;不告诉他们,奶奶究竟怎么样了呢?想到这,我又加快了脚步……

近了,近了,到家了。

家里比以前更显孤独寂静。走进里屋,爷爷正坐在床边给奶奶喂药。见我回来了,他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但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更多的是忧虑。奶奶头上缠有绷带,脸色惨白,看来摔得不轻。奶奶微笑着,我却只想哭,痛哭一场。

这一刻,我真正品尝到了心酸的感觉。看到爷爷奶奶憔悴难受却还要强作笑颜的样子,我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更加悲伤。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从眼眶里流了出来。但我不愿让爷爷奶奶看见,赶紧回过头拭去眼泪,又强迫自己也微笑着转过头来……

屋外,只听见雨淅淅沥沥的下着,似乎没有个完。

[阅读提示]

作者善于用简笔写景,并用自然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看看作者选用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是怎样和人物的心情融合起来的?另外,文中较大篇幅的运用了人物独白式的心理描写,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文中这样一件小事写得如此感人的。

(发表于河北《语文周报》初一版2005年1月3日,刊号:CN13-0702/(F),邮发代号:17-89,欣赏更多的文章欢迎访问田野文学社网站:

2、巧设巧合情趣多(文/雷元周)

[技法解说]

同学们看演义小说或者影视剧,每到英雄好汉遭遇危险或者正义人物面临问斩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人一声断喝:“住手”,或者一骑快马奔来,马上大呼“刀下留人”。于是我们的心情为之一振,松一口气,笑一下“真是无巧不成书”以后又欣欣然接着看下去。

的确,生活中其实也有着很多很多的“无巧不成书”。开学后给好友写信,刚刚从邮局寄出便收到了他的来信;假日在家给同学打个电话,拨了几次总是忙音,好不容易打通时同学一顿臭骂“个臭小子你家的电话咋老占线啊”;学习太累,本打算周末放松放松,不料回家居然发现爸爸妈妈竟不约而同地给买了一大堆复习资料……

学生作文《朋友》也是这样一个典范的例子。作文中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但因为曾和好朋友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经过一夜的思想战,犹豫万千的“我”终于忍痛割爱,把爱不释手的书寄赠给了好友。不料就在“我”将书邮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却意外地收到了好朋友给“我”寄来的同一本书。作文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朋友”作了具体而生动地阐释:好书令人心仪,友情更应珍视;真诚的付出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此类作文在选材构思时要注意“巧”得恰到好处,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巧合而生拼硬凑,结果让读者一看便破绽百出。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推测和改造,或在文首层层铺垫引出,或在后面补叙解释交代。总之,就是要让这个巧合“巧”得是这么回事,让读者一看觉得有可能、有道理,并且深信不疑。

[同窗佳作]

迷惑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初一(10)班 汪梦

童童今年5年岁了,小家伙长得聪明可爱。不过,前几天爸爸妈妈的一些话让他感到非常疑惑。

“童童,马上就要过年了。到时候去了奶奶家就向奶奶要压岁钱,知道吗?”“知道!”童童脆生生回答。

“还有,去外婆家后把钱给外婆,知道吗?乖。”妈妈抚摸着童童的头,轻言细语地叮咛。童童眨巴眨巴水灵灵的大眼睛,疑惑地问:“妈妈,那为什么要把钱给外婆呢?”

“因为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小孩子家要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懂吗?”妈妈耐心的教导。

“可是……又为什么向奶奶要钱呢?奶奶不是老人吗?”童童还是不明白,似乎要打破沙锅问底。妈妈脸上有些难堪,支支吾吾地说:“因为……因为,奶奶比……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尊敬老人先要尊敬妈妈的妈妈……还有,千万别告诉你爸爸,知道吗?乖。”

童童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天真的点了头。

“童童,春节到外婆家拜年时不要忘了向外婆要压岁钱,然后把钱给爸爸。爸爸买些东西孝敬奶奶,好吗?”爸爸抱着童童说。

“爸爸,为什么不给外婆买呢?”童童好奇地问。爸爸愣了一下,说:“因为你舅舅可以买呀!你舅舅是外婆的儿子,你爸爸是奶奶的儿子,所以爸爸只给奶奶买,不给外婆买。你也要从小学着孝顺父母,你看爸爸多孝顺!”童童望着爸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千万不要告诉你妈妈。”爸爸像想起什么似的特别嘱咐。

“可是,妈妈也说过,让我千万别告诉你的。”童童忽然记起了妈妈的话,不知道到底

听谁的好,就自言自语地说。这句话声音虽然不大,却如晴天霹雳一般,震得爸爸目瞪口呆。

[阅读提示]

小孩的心灵犹如一张洁白的纸,大人们狭隘的亲情思想在他们面前更显得无地自容。而且,这种偏私教育的后果也必将是他们自种的苦果。作文巧就巧在爸爸和妈妈私下分别对童童叮咛嘱咐看似截然不同实则完全一致(都是以自己的父母为出发点)的巧合之上。本文语言描写甚为成功,文中人物那见不得阳光的思想心理,皆在这简单的对话中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出来。

(发表于河北《语文周报》初一版2005年1月10日,刊号:CN13-0702/(F),邮发代号:17-89,欣赏更多的文章欢迎访问田野文学社网站:)

3、撷取精华巧组合(文/雷元周)

[技法解说]

我们看广播电视,经常可以看到听见这样的报道,说是某某企业和另外一家公司强强联手,整合成一家新的公司。这里所谓的整合,用时髦的话说就叫做优势的互补,大家融会成一个新的整体后,可以互相从原来的对方获得自己现在需要的东西,可谓是相得益彰。

我们的作文也可以像企业公司那样进行优化整合吗?答案是肯定的。回头环视身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着不少细微平凡的小故事,只不过如果要将这些细微末节的事情一个个单独写成作文的话,似乎又太简单太平凡了点,达不到我们希望的那种“惊天动地”的效果。所以,我们不妨对其进行综合充实,选取其中一件事情为主体,再用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进行补充,合成另外一件深刻的完整的新事情。这也是一个优化整合的过程,并且把整个事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例如有这样三件小事情:第一件,有一个住宿生病了,两天没有吃饭,老师就买了饺子送到宿舍,学生深受感动;第二件,另一位老师给几位中秋节不能回家的学生分发月饼,劝他们不要想家;第三件,还有一位老师对违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该生决心改过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这三件事都表现了老师关心教育学生这一思想主题,但如果写成三篇作文,又都嫌还缺那么一点点什么。于是以三合一,把它们综合起来改写成这样一个故事: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违纪而闹情绪且已两天没有吃饭的学生躺在宿舍床上,想着每年这一天一家人团圆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错误又孤单一个,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头。这时宿舍门开了,老师提着月饼走了进来,学生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承认了错误并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如此综合修改之后的作文,情节新颖、内容深刻,有力的表现了老师关心教育学生这一主题。你看一看,是不是就生动多了?

我们在撷取几个故事的精华部分并将这些内容整合一个新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应该是若干故事的有机组合,而不是机械拼凑。动笔前要仔细分析这些故事素材的各自要素,确定准备选取的成分;还要注意它们内在的联系,确定以谁为主体,又用哪些来补充等。总之,就是要尽力做得天衣无缝,让读者一眼就陶醉于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去为好。

[同窗佳作]

遭遇愚人节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初一(10)班 陈罗杏子

“今天是愚人节,得给同学们送点什么礼物?”上学时,听见有人小声嘀咕。我不觉一惊,对,去年的愚人节我不知上了多少当,今年可要小心点儿了。

走进教室,稳稳的坐上自己的位置,对周围的一切可疑现象不予理睬,一心一意写起字来。不一会儿,同桌丽也来了。她一见我就说:“杏子,你倒满自在呵,老师在发脾气找你呢。”我吓得一激灵,就要跑出去,忽然心中一动说:“别骗我了,谁不知道今儿是愚人节。” “是吗?”丽一副非常惊奇的样子,“我倒忘记了。不过等会儿老师找你算帐,别说我事先没提醒你。”说完,丽翻开书包,拿出本小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有些犹豫了。看丽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再说我昨天的作业也实在做得太糟,说不定真的是有这回事。我赶紧站起来,急匆匆的向办公室跑去。

“报告!”当我一阵风似地推开门时,正在埋头备课的老师吓了一跳,不满地说:“疯疯癫癫的干什么呀?”我喘着气问:“不是说您找我吗?”老师莫名其妙,半晌才说:“傻丫头,今天愚人节呢!”

小心翼翼还是上了当,我哭笑不得。回到教室,丽笑嘻嘻的递过一张字条,写着:

“快乐愚人节!”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说:“快乐你个大头!”

接着写字吧。一题尚未做完,丽告诉我说有人叫我,抬头一看,只见阿容泪眼汪汪的站在门外。唉,这两个表妹又娇气又调皮,虽说我们在同一个年级,好多事还非我这个大不了几天的姐姐出面解决不可。阿容一见我就说:“姐,媛媛被他们班的打了,正在教室里哭呢。”我二话没说就往外跑,心想是哪个家伙喜欢欺负人,非得好好教训他一顿不可。

我三步两步冲进她们教室,刚要问“是谁欺负你的”,却听见阿容和媛媛哈哈大笑,这才知道又上当了。我回头就走,两个小鬼头在身后大声喊:“姐,祝你节日愉快!”

我不知道那些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愚人节的,反正我是一点儿也愉快不起来。而且,放着我们自己的好多节日不过,硬要一些所谓的洋节日,难道外国的东西真的就有这么好吗?

[阅读提示]

本文记录了“我”在愚人节上当的经历,并就“快乐愚人节”提出质疑,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文中“我”的心理描写细腻逼真,同桌丽及表妹阿容的“骗术”各不相同,都写得相当精彩。仔细阅读作文,想一想作者可能是用哪些故事整合成本文的情节的。

(发表于河北《语文周报》初一版2005年1月3日,刊号:CN13-0702/(F),邮发代号:17-89,欣赏更多的文章欢迎访问田野文学社网站:)

4、巧借旧瓶装新篇(文/雷元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 就差那么一点点 改变一点点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