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圣人,一代文化巨匠,在我心目中中,不似人们眼中圣人的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孔子更像是一个可亲可敬、至情至性,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正的人。相比较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逍遥洒脱,孔子的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勇于入世的态度以及在黑暗的现实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精神,敢于不阿权贵发出时代的呼声,都表明孔子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写的人。孔子对于文化学术的追求使我明白了什么是学而不厌;孔子对于弟子谆谆的教导使我了解了什么是诲人不倦;孔子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鞠躬尽瘁。而孔子的人格精神与人文主义情怀更是在为孔子的政治学说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的学说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捍卫者,而经过通读《论语》,我对孔子的政治学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孔子并非统治阶级的卫道者,而是一个叛逆者,他是一个温和的叛逆者。他为将自己的政治见解诉诸于实践真正造福于天下苍生,也只能把这个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对于黑暗时代的愤懑化作珠圆玉润的语句向统治者娓娓诉说,只为求得统治者的认同,让黎民百姓减轻负担,免于战争与苛政之苦。
作为一个文人,孔子既然不能用武力去对抗无道统治,用自己的言语身体力行来警醒各个诸侯,试图用“曲线”的方式最终达到自己政治理想。
一、从孔子的出身来说,孔子出身贫寒,孔子父母的结合也不被世人所认可,孔子母子也不为其父的正妻所容,年幼时就过上了艰辛的生活,从孔子的身世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孔子会成为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社会是不公的,而孔子并没有抱怨社会的不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破这个不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的出身和幼年的经历为孔子日后的“温和的叛逆”提供了可能。{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
二、孔子心系百姓,胸怀天下。孔子讲求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理服人,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体恤百姓,真正考虑百姓的利益进行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学说中不乏对政治的论述,孔子本人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普通人逃命唯恐不及,自身难保,而孔子却挺身而出,为百姓求取更公正的待遇,无法否认的是在那样的战乱年代提出关心百姓,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思想的孔子,不管站在哪个阶级都是一个真正的胸怀天下的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
三、孔子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与子路在路途中迷路,向两位种田人打听,种田人得知眼前是孔子后,便问道:天下的坏东西滔滔不绝,你管得过来吗,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士的生活吧。孔子决绝的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我们看到是孔子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真正为民请命的动力驱使他去思考,去奔波,而不是一个拿着统治者俸禄来思考如何对付百姓,使他们可以更加听话一点,
四、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大同社会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选贤举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的大同社会没有远近亲属之分,也无等级门第之别,人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可见在孔子的理想世界里,人是没有等级的
五、孔子不随波逐流,追求最高境界。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独到见解,更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乱世中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设身处地为百姓谋求更大的幸福
六、孔子敢爱敢恨,至情至性。无论是“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还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不畏权贵,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愤怒对抗世界的不公与黑暗,正如他自己所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这句话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因为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有所厌恶,因为心中有爱,心有光明,更不惧怕向黑暗的一面公开宣战。或许这个意义上讲孔子并非完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点才是的孔子更加真实,也显得越发的可爱,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孔子的叛逆及不问强权的精神。
在我眼里,孔子并不是一个统治者的捍卫者,他的学说或许有为统治着服务的成分,甚至在日后一些封建的统治者别有用心的用来愚民,但是这并非孔子的本心,孔子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发出的这些声音,他用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更易于让统治者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而他是一位叛逆的真正的文化英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孔子。通过阅读《论语》使得我们拉近了与孔子之间的距离,名著散发的光辉不单单在于其中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更在于我们与书中形象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书中引起的共鸣让我们可以试着想象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也是孔子这一圣贤的形象在我们眼中更加的立体化和多面化,我仿佛看见一个穿过历史的迷雾微笑而仁爱的老人——孔子渐渐向我们走来。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 谈起孔子,很多人都油然而生敬意,或因为他的忠贞,或因为他的勇毅,或因为他的仁爱等等,而我觉得孔子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在于他的孝心,我们知道,孔子三岁丧父,只有母亲颜氏陪伴左右,他对母亲更是从小就很孝顺。 有一次,孔子的母亲因高烧昏倒在桑地。面对此,懂事而孝顺的孔子给街上办丧事的人家当吹鼓手挣钱为母亲买来补品并对母亲说:“我有钱交学费了。”母亲问:“哪来的钱?”当孔子说明缘由时,颜氏让孔子跪下,说:“丘啊,你知道吗,你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啊!”“你只有将来成大才,那才真正是给母亲分忧。”母子遂抱头痛哭。
很多人不明白孔子为什么一心要作官,我个人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是因为母亲的希望。
事实上,孔子也在用他的言行去教育他的学生,感动他的学生,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对于父母的孝,应包括养亲和敬亲,尽孝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应是内心自然且自觉的意愿,重在内心的诚敬。
而现实中,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孔子所说的孝道呢?又有多少人做到孔子那样孝顺呢?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赚了钱,给父母寄钱,他们以为这样父母有吃有穿就会很高兴了,他们哪里知道这些钱还不如他们给父母打的一个电话,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吃顿饭。忙忙忙,很多人总是以此为借口,殊不知等到父母老去,到时想尽孝那就为时已晚了。
请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你的父母:瞧瞧父母花白如艾的头发;看看父母写满沧桑的皱纹;摸摸父母皲裂成沟的手掌。这时的你还无动于衷吗?
请停下脚步,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让他们的晚年在我们的陪伴中快乐地度过。我们都要学会去感恩,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用我们的行动去回报他们!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请让我们一起把它延续下去,像孔老夫子一样,用言行去诠释它,保护它,让它在历史的道路上永远发光发亮!
第三篇:《无愧天地,我心永恒作文800字》
无愧天地,我心永恒作文800字
无愧天地,我心永恒作文800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之间,人虽为蝼蚁,但却渺小而不卑贱。我们有责任,我们有担当,我们时刻坚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生当为人,当撼天动地,为人生立志向。牛车吱吱,孔子悠悠,黄土覆面,他丝毫不疲,在这摩挲大地上寻觅理想。为行仁政之爱与礼乐之道,他征途流徙,乐而不疲;将志向根植于天地,为证得澄明本心积极修为,他丝毫不怠。孔子不以身心劳作为苦,为天地立心。他的追求,我期待!
生当为人,当对话先哲,为行动找支点。我们诵读着文木先生落笔成《儒林外史》的奇思美文,殊不知他贫寒如洗,以书易米,无墨无纸。我们幻想着张翠赋诗四韵,弦歌终日的美景,却不知他造庐长安,花木幽疏,带罪至秦,唯义所求。对话先哲,如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在对话中看古人于困境中笑傲苍穹,著古人之所未就,让心中奋发之气长存。
生当为人,当行者无疆,为心灵谋净土。在霜冷长河中我们不断前行,为完成哲学的终极关怀而穷尽心声,只求无愧天地。豁达如蕉下客,以诗文访友,月边渔,雨边锄,白发渔樵,老月青山;镇静如梭罗,与瓦尔登湖的无言落照为伴,与心灵静语,远离凡尘,享受人生况味;执著如米勒,对上流社会给予平静的藐视,将心灵栖居于画布之上。让我们在行进中期待一阵花底催归的篱菊香,期待一湾杉阴竹合的清浅流,期待一缕丝丝清瘦如蒹葭的白月光。
生当为人,当造福人民,为生民觅福泽。想南湖游船的壮举:烟雨楼台,革命萌生;风云世界,逢春蛰起。新的历史被书写,而人民亦获新生。想屈原为行美政,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成为泪罗江一缕忠魂。向这些大智慧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正如臧克家所言:“为人民做牛马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
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这是无愧天地的态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这是无愧天地的行动。俯仰之间,无愧无怍——我坚守,我奋进!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孔子 摘抄、》{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
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喜欢孔子。觉得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算是社会的最底层。《史记》记载: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孔子与一些士人前去参加,被一个叫阳虎的人大骂“季氏款待士人,你没有资格来”,于是“孔子由是退”。
“孔子由是退”这一句话很妙,孔子当时年少气盛,受此污辱,却并未争辩、气恼,只是默然退出。少年孔子已经初露大度从容的儒家风范。
孔子后来立志恢复周礼,规范人们的沦理道德行为准则,但四处碰壁,甚至几处险境,但都能达观地对待。
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子贡去找孔子,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丧家之犬。”子贡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乐了,说:“嘿嘿,说得真对啊,我就像个丧家之犬啊。”
老庄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一生都在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奋争,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他四处飘游,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 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
倔强的孔子也有多次绝望的时候,他曾愤闷悲哀地感叹:“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将乘桴浮于海了!”“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好久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凤凰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图出现,我这一生也快完了吧!”{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无奈的呐喊。{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欢富贵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通过不义的手段来达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而即使是清贫的生活,孔子也会乐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还说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途径追求富贵的生活,他甚至愿意去做赶马车的营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在齐国闻《韶》乐,一下子痴然入迷,浑然忘我,身心处于一种最宁静最舒适的境界,竟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其纯真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这也是孔子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写照。
敢爱敢恨的孔子平日的孔子平易近人,随和达观,知错就改,但孔子也是敢爱敢恨的人,也有气极败坏的时候。因为他说过“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这句话闪着多少人性的光辉
啊,因为只有仁者才不惧怕恶的方面,才敢能向恶的一方挑战。他曾大骂兴起陪葬风俗的人会断子绝孙,对白天屡次睡觉的弟子也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而孔子心爱的学生颜回死了,孔子大恸,哭得肝肠寸断,“天丧予!天丧予!”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慌急地问有没有伤人,而不过问马伤了没有。孔子是个充满人情味的人。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尔后自强不息,背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志,学而不厌;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为了万民苍生的福祉,向各统治者宣扬“仁义”、“礼乐”、“德治教化”;整理编纂六经文献……他就这样不停地走啊走,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