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对香港的印象 印象笔记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香港印象——秩序下的自由》

香港印象——秩序下的自由

我们在香港带6天的时间很短,但却深深感受到香港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令行禁止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家充分享受着秩序下的自由。

第一、全面禁烟。在香港最大的感触莫过于禁烟的威力,香港政府于2007年元月1日颁布并施行《禁烟令》,绝大部分的工作场所和公众场所(如餐厅食肆、办公室、学校、医院、街市、卡拉OK和酒吧)的室内区域,都不许吸烟。而包括医院、学校的室外区域,公园,公众泳滩,泳池,大球场,公共交通交汇处,湿地公园,扶手电梯,也在禁烟之列,违者会被检控,最高罚款5000港元。违者处罚一千五至五千港币,应该说香港的禁烟是成功的,令行禁止,禁烟标语和警示标贴随处可见,所有室内公共场所见不到弥漫的烟雾。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全范围禁烟,烟民如想抽烟只能走过一排排高耸的教学楼,到香港大学外吸烟。

禁烟是文明的进步,还了不吸烟者一个自由,却并非完全剥夺了吸烟者的自由,想吸烟的人还是可以在禁烟场所以外的地方吸烟。香港政府为烟民考虑得也很是周到,酒店专设了吸烟楼层和房间,烟民要先申请这样的房间才能在房间内吸烟,否则烟雾报警器会响个不停。大街上每几十步便有一个垃圾桶,垃圾桶顶端有一个很大的内嵌式不锈钢烟灰缸,里面还盛了少量的水,烟灰缸旁还附有一块金属的文字说明牌,说明烟蒂只能扔在这里而不能扔入下面的垃圾口,以免

未熄灭的烟头燃着垃圾。大陆烟民一到大街上或其它见天的地方,就像苍蝇般的寻找垃圾桶,十几个人仍至几十个人围着垃圾桶喷云吐雾,前面的人猛吸,后面的人则越过前面人的头顶弹烟灰,偶有不慎也会烫到前面人的脸,大家就这样抽着,闹着,场面十分热闹有趣。我们观察到一位等车港人的吸烟方式很据代表性,手里捧着只精致的金属小盒,烟灰就弹落在里面,电车来了,迅速将烟头放进小盒,一切不留痕迹,手段之高明让我们又上了一课。

第二、人人排队。香港真的很小,道路狭窄,交通繁忙。与国内许多城市宽阔的街道相比,香港市区的街道只能用“寒碜”来形容,许多不到20米宽的车道上,跑着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私家轿车、小巴、出租车,厢式货车、甚至偶尔还能见到大型水泥搅拌车混杂其中。刚到的时候我们以为在交通高峰的时候一定会有堵车的情况,后来我们慢慢发现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里不论是多么小的路口都会有斑马线和信号灯,机动车都很规矩的按信号灯指示行驶。几乎没有看到行人闯红灯穿越马路,因为行人也是安安静静地排队:马路上坦然等候绿灯的路人,公交地铁站等车的乘客,商场里排着队等候电梯的人群,港口里耐心等候渡轮的乘客。每条队伍都是单人一队,队伍最前端也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安静地排队,默默无语依次上车,绝对没有大陆一拥而上的情况,让我们来自内地的中国人暗自汗颜。

香港街道高峰期也时有堵车,但堵车也是一种有序的拥堵,大家都依次有序地挨着向前缓缓前行,完全没有国内常见的堵车频繁并线

的行为。路边的商贩不论是运输货物或是安置摊位,都不会占用道路资源。出租车一般是在指定的位置上下乘客,这样就不会与巴士等车辆行驶冲突。一个社会的素质也许就是在这张无言的自律中慢慢形成的吧。

排队——这一最简单的社会现象,深刻彰显了香港市民的秩序和自觉——排队既保证了公平原则,又保证了效率原则;既保障了个人的自由,又保证了群体的高效率。曾几何时,我们用中国人多、国情特殊、资源有限等理由麻醉自己:排队“速度”太慢、“效率”低,而且还有低素质的人乱插队,如果守规则排队可能会上不去车,甚至永远都挤不上去车。既然“举世皆醉”别人都插队,那我们也只好“哺其糟而啜其醨”,麻醉自己的同时欺骗自己,一面大声喊着别挤的同时去插队挤别人。最终大家集体作用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公路和公交站点混乱不堪、拥挤不堪。即使一场小雨或者小事故,也会让北京比香港宽阔4倍的8车道堵得死死的,4小时不见动弹。

第三、发达的公交网络。香港110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而每年到香港旅游人数达2000多万人次,其人口密度可谓世界之最。高楼众多,车辆长龙,人流如潮,空间紧张,这就是香港的特点。然而香港人用科学周密的城市规划实现了紧而有序,密而不乱。一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主次干道只设快车道和人行道,快车道与人行道用栅栏分开,没有“慢车道”(很少见到自行车和摩托车);快车道中主干道为双向4-6车道,中间加以隔离,次干道

大都设置为单向行驶道,同时利用山坡地势,设计立交、高架,错落行驶。二是确保有建筑、有人居的地方既有车道,也可行车,所有酒店、商场、居民楼之间都互通互连,在全境消除交通死角;三是交通标志全面覆盖,哪怕一条小巷与主次干道交叉,也设有红绿灯,标有斑马线。四是建筑物建设严格执行规划,无占道建筑,基本上每50米-100米一条街道,城市犹如一盘方型的棋盘。五是留足停车空间。每座高层建筑,底部都有相应面积的停车场、车库,车辆多,但停车并不十分困难。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拥挤的楼群之间,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公园、运动场所和绿地,充分利用每一寸的空间。

我们在港乘坐地铁时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那就是乘客的流动性很强,很少有持续拥挤的情况。因为香港政府在铁路沿线地区进行城市密集发展,形成了多个中心区域,尽量使在这些地区居住和工作的市民不需其他交通工具接驳,步行10分钟以内就可到达铁路车站,从而减少交通流量。再加上香港的地铁换乘车站分布均匀,设计合理,比如“太子”、“旺角”、“油麻地”都属于比较繁华的地区,乘客流量大。于是地铁观塘线与荃湾线分别在这三个相邻的车站并线运行实现换乘,虽然加大了建设成本,却为合理分流乘客,将地铁作用最大化做足了文章。这也就回答了香港地铁上你可能很少会感觉拥挤这一问题。

第四、难忘的台风。天有不测风云,我们访港期间,正赶上台风纳沙过境,用香港当地的形容叫做“八号风球悬挂”。纳沙是香港2011

年遇到的第一次8级台风,八号风球相当于八级警报,结果是酒店和商铺门口早早准备好了沙袋等防汛物资以备不测,全港所有学校放假,商铺关门,地铁里,街道上,无不冷冷清清。而到了傍晚风力一减弱,所有店铺就按照香港天文台发布的信息,挂出三号风球(表示有6级以上强风),所有店面又重新开展,恢复平时的热闹,这一切无不彰显着香港政府和香港人的行动一致,关于台风法律规定和防汛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事前充分的准备。而就在香港北面的深圳市,气象部门虽然发布了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教育部门也发布了停课通知。但由于恰逢上学时间,大多数学校均通过校讯通发出停课通知,由于同一时间使用的老师较多,导致出现网络信息塞车,许多学生家长未能及时收到短信,大部分直到早上8时多才接收到信息。加之相关部门在预警联动沟通方面存在不足,不少学生和家长顶风冒雨、淋成了“落汤鸡”赶到学校,才知道停课消息。而且企事业单位不放假、成年人不放假、学生孩子们谁来照顾也成为了新的问题。既缺乏统一部署和宣传教育,也没有真正协调一致统一行动。二者相比较,高下立判,社会秩序、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管理水平不是靠高楼大厦、大量的资源投入就能快速提高的。

第五、随处可见的绿地。我觉得香港是个很美的地方,除了山环水绕,高楼前高架下见缝插针的绿化、或是大片规划设计合理的绿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香港随处可见清澈的海湾,抬头就是葱郁的青山,当地居民们在青山绿水旁晨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海滨公园大片的绿化和休闲区域基本上直接连到居民楼下,老人们在楼前绿

第二篇:《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

这个夏天,有幸到了香港,和印象中还是有些不同。

印象中的香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夜城,到处都该是高楼大厦,寸土寸金。但到了香港才发现了不同。现在,我就用我的笔,描绘一个我眼中的香港。

绿色香港

飞机还有10分钟就要着陆了,穿过洁白的云层,香港的一角已经铺开在眼前。很意外,脑海中的高楼大厦并没有出现,眼前看到了却仿佛是江南之景,眼前是不知名的水塘,两岸的小山被绿色覆盖,小山并不高,但十分秀美。外面正下着小雨,将树色洗的格外鲜亮,水中的小船的帆,像绿地中绽放的白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本来以为香港有的是拥挤和喧闹,不想香港竟也有如此美景。

下了飞机坐大巴从机场到市区,路的两边的绿都没有断过,看的人心情也好了许多。香港雨水很丰富,基本上每天都要下雨,这也可能是香港树木生长如此之好的原因吧。香港是由很多小岛组成的,最知名的就是九龙,香港本岛,新界了。这些岛都是很长的桥连起来的,青马大桥就是代表,导游开玩笑说香港的吊桥的绳索也能绕地球几圈呢。

香港真的多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从大晴天到大暴雨的转变,云在哪里,雨就下到哪里。在香港的几天,我经常看天上的云的移动,以消磨车上的空闲时间,我都能判断出哪里有雨。最好玩的是香港人的早上好音译成普通话说“走伞”。是啊,天亮了,伞也走了。 香港的夜

到香港的第一天晚上便上了太平山看香港夜景,一个大多数人想象的香港就在眼前。 香港夜景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而太平山上看到的夜景和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最为特色。山上有些薄雾,给香港也添了几分神秘感,鸟瞰香港全景,高楼大厦满布,灯火璀璨,居民楼的灯,商业街的灯,大厦上霓虹灯,相互交映,可谓美不胜收。

在维多利亚湾中乘船夜游又和太平山上的夜景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岸上的大厦,岸上的灯和水中的倒影合为一体,坐在船甲板上,吹着海风看着夜景,真有一种穿越感。大城市也可以与自然如此和谐。

香港是一个注重夜生活的地方,香港的人生活很悠闲,注重自由和享受。晚上窗外一直是灯火通明,早上8点,在国内都是上班高峰期了,可香港街道上人流量还是不多,倒有人穿着短裤在街边散步晨练。

梦幻迪士尼

其实本来说香港,就该说些香港特色的东西,迪士尼是美国人建的,本不想提起,但是香港迪士尼也很有名气,也是香港地标之一了。便也不得不提。

形容迪士尼只能用两个字就是“梦幻”,走进迪士尼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城堡,花草摆成的米奇头像,各种动画中的人物这里都能见到,还有各种游乐设施。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米奇狂想曲”了,4D电影,唐老鸭在掉入漩涡,我也能感受到风,它在打开香槟,也有水滴滴落在我身上,最神奇的是唐老鸭吃蛋糕,我也能闻到淡淡的蛋糕的香。视觉的震撼和真实的感官让我在童话世界中不忍离去。

资本主义的香港

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就是尊重资本和财产为私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和国内不同香港是以法文本。在路上常常看到有个小牌上写着“私家地方,请勿在此逗留”,香港的物价也是让人望而生畏,真是贵的离谱。景区的方便面都要100港币。

但香港也有许多优于国内的方面,不知是由于高额的罚款,还是由于香港人素质高,香港人不会乱扔烟头纸屑,不会闯红灯,还有香港的环境真的很好。

盛开的紫荆花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香港人把紫荆花看做他们的福气花,健康花。{对香港的印象}.

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一旁紫荆花广场上,中共人民共和国赠送的青铜铸造的紫荆花也是香港地标,象征着中央政府希望内地与香港,就像紫荆花一样和睦、骨肉情深,永久地在一起,不被任何困难分离。

旅行结束了,心中满是美好的回忆。香港魅力之都,果然不同凡响。

第三篇:《香港特区城市交通印象》

管理有方 公交优先

——香港特区城市交通印象

李道鹏1 陈振寿2 邹成伟3 李吉斌4

摘 要: 根据在香港考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介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管理的情况,阐述了香港特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及政府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调控管理,总结了香港特区在城市交通发展上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改善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效能与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公交优先;轨道交通

香港位处中国的东南端,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262个离岛)组成,面积1104平方公里。2009年年中总人口700.83万人,其中华人占95%,外籍人士占5%(主要为印尼人、菲律宾人、美国人)。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举世知名的深水海港。香港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为6348人/每平方公里。香港约80%的地域属丘陵山地,唯一较广阔的平地位于新界西北部,主要建成区位于维多利亚港狭长的南北面。由于可供发展的土地严重缺乏,香港无法照搬国外经验,自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规划体系、建设模式和城市交通体系。

1. 香港城市交通概况

香港尽管高楼林立、人多地少,街道狭窄,车水马龙,却始终运行顺畅。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城市之一,这种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香港的城市交通只能选择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发展形式。同时,和其他国际大城市一样,香港也经历了交通拥堵、车流量过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阶段。这个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人流物流量极大,但即使在上下班高峰也看不到国内常见堵车现象。香港的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体系十分发达,2008年道路总里程数达2040公里,领有牌照的汽车57.5万辆,其中私家车38.3万辆,的士1.8万辆,巴士(含私家)1.9万辆。 2008年公共运输总载客量达41.81亿人次,每天公共运输载客量约1145万人次,九成的市民出行选用公交。香港巴士路线覆盖全香港大部分地区,发车班次频繁,车站密集;除各类巴士外,还有地铁、电车、渡轮、九广铁路、山顶缆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市民可根据自己需要“择优选用”。{对香港的印象}.

香港路窄车多,但香港每天的交通基本上能做到运行顺畅、“良性循环”,呈现“滞塞”和事故较少、污染较轻的特点。由7条线路编织成的地铁网全长91公里,设53个车站,基本覆盖香港岛及九龙市区,每天提供19个小时的服务,高峰时每天客流量达240万人次,34%的香港市民出门靠地铁。香港的专营大巴、专线小巴、红巴、居民社区巴士,占全港交通客运量的52.1%。俗称“叮当车”的有轨电车已投入服务102年,成人全程票价仅2港元,是观光客浏览港岛市容的上佳选择。香港的火车有从九龙尖沙咀直达深圳罗湖口岸的“东铁”,以及从九龙贯穿新界的 1、李道鹏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 处长 2、陈振寿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3、邹成伟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 所长 4、李吉斌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西铁”,还有从大屿山国际机场到市中心和贯通新界西北的“轻轨”。从港岛到九龙有三条海底隧道及数条轮渡航线过海,还有数十条海上客轮。

香港政府把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作为重点工程,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港岛核心区域从湾仔到中环,有长达数公里的空中走廊,将许多政府部门、高级酒店、写字楼和大型商业中心连接成网,行人可自由通行。由于人车分流,解决了混合交通的争道问题。一些过街天桥有专为残疾人服务的升降梯,盲人和坐轮椅的残疾人只要按电铃,就有专人为他们服务。地铁环境整洁,车体宽敞,车内扶杆和拉手多,同时使用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进行广播。地铁车站的站台与轨道间全部设有屏蔽门,非常安全。7条地铁线相互之间的转换站多,如荃湾线与观塘线在油麻地、旺角和太子三个相邻的车站都可转换。

2. 香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香港特区政府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和环保的交通运输系统,保障香港可持续发展。采取的策略与措施主要有:

2.1. 优先发展铁路(地铁)

香港地狭人稠,能用来建设道路的土地资源有限。铁路(地铁)是既环保又具效率的高容量集体运输工具,香港政府将兴建铁路(地铁)系统处于城市交通最优先发展的地位,成为香港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铁路(地铁)已是香港交通的主动脉,日载客量390万人次,占香港公交日载客总量的34.3%。从2008年至2016年,香港还将在现有7条铁路的基础上建设6条新的铁路,新铁路全部建成后,全香港约70%的人口以及80%的就业纳入铁路车站1公里范围内,住处与铁路车站之间的一小段路,步行几分钟即可。预期到2016年,铁路在公共交通系统所占的比例由2000年的31%上升到43%。

2.2. 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网络。

除了广泛拓展铁路网络,香港政府还在主要的交通走廊兴建新道路设施。香港的城市道路,总体上看,虽然宽度不大,多显狭窄,但城市路网密度较大,支路和步行系统发达,使城市交通流能快速就近疏散。香港城市道路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在港岛,二是在九龙半岛及观塘与将军澳新市镇,三是连接新界各新市镇。目前,香港共有全长1943公里的道路、1087座道路构筑物、3条沉管式过海隧道、9条行车隧道和3座主要桥梁,逐步形成了由海港、空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和地铁、轻铁、铁路以及城市道路构成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海、陆、空及地下铁路交通网,共同织成了香港城市交通的生命线。为解决中环金融区密集的人流,由巴马丹拿事务所专门设计了干诺道人行天桥,主线一公里多,当时是亚洲最长。人行天桥与支线、自动扶梯等组成立交网络与主要建筑物和地铁站口联系一起。后期兴建的港澳中心、恒生大厦延续了优势,并接通上山的自动扶持长廊,行人十分方便。中环的上山自动扶梯高架廊建成于90年代,从皇后大道中开始,经士丹利街、威灵顿街、荷里活道、坚道、罗便臣道等到达干德道,共跨越11街道全长约700m,高度约200m。极大地缓解该区街道狭小密集带来车人混流的状态,给居民极大的方便。

2.3. 适度发展公共汽车(巴士)。

巴士被定性为“中容量交通工具”。在铁路(地铁)优先的框架下,巴士主要为铁路(地铁)提供接驳服务,并为没有铁路(地铁)的地点提供服务。为了避免路线重叠,政府在合适的地方建有巴士交汇站。在香港,公共汽车主要由专营巴士公司营运,专营巴士公司须有政府颁发的专营权。除专营巴士外,还有公共小巴提供特殊的线路服务,这是巴士的必要补充。另有居民小巴,

其功能是补充公共巴士在繁忙时间的不足及提供特别市场需要的服务。上述各种巴士共占全港公交载客量的52.1%。尽管占有绝对高的比重,但香港政府并不优先发展巴士,相反采取了限制巴士的数目增长,不鼓励巴士提供长程服务,减少行走在繁忙市区道路的巴士班次等措施;鼓励巴士为铁路提供接驳服务,鼓励发展巴士(铁路)转乘计划。

2.4. 兼顾其他运输方式。

香港城市交通以铁路和巴士为主,但也兼顾其他运输方式。一是出租车(的士),被定性为“个人化公共交通服务”,占全港公交日载客量的9.4%;二是电车,被定性为“历史性的交通工具”,只在港岛北岸行走,占全港公交日载客量的2.0%;三是渡轮,主要往返港岛、九龙及离岛区,提供便宜又方便的辅助服务,占全港公交日载客量的1.4%;此外,还有山顶缆车,行走在港岛北岸至太平山顶,供参观游览用,占全港公交日载客量的0.1%。

2.5. 严格控制私家车的使用。

为保证交通畅行,香港对私家车实施严格控制(主要是提高使用成本,比如香港是世界少有的零关税地区,任何地区的货物运到这里不用纳税,因此汽车在这里最便宜。香港地区政府仅对三样东西征收收消费税,汽油、香烟和酒,而汽油的课税率高达300%。)。香港由于停车费用高(一般每小时停车收费在20至30元,租用车位每个月一般要交2500—4000港元),首次登记税、燃油税和车牌年照费昂贵,油价及车辆年检等各种费用均较高,申请牌照也不易,在香港一辆车辆每天正常使用,其费用一年在10万元至15万元之间;同时,由于土地资源及城市立体空间的严重缺乏,香港地区政府限制建筑物停车场的配建,许多公共建筑均不设或是设置极小的停车场地,政府部门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方便、舒适、便宜的公共交通工具自然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有车一族纷纷弃“私”从“公”。

2.6. 运用先进科技管理城市交通。

香港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智能运输系统”(含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控制及监察系统、行车时间显示系统、冲红灯及侦速系统、运输资讯系统、汽车导航系统和电子缴费系统等)管理城市交通,做到适时监控和调度。比如,通过运输部门的智能运输系统,市民可从互联网得知最新的交通资讯,包括道路的封路安排以及闭路电视拍摄到的主要道路的即时交通状况等。香港特区政府的运输署,有一个先进的“交通控制中心”,这个系统在全港百多个交通重点加装了摄像机,24小时不断地把所有交通资料的影像传到系统的总控制中心。而总控制中心内的工作人员会因不同的交通情况,调节各组交通灯系统,有条理地疏导各区交通。现在,香港驾驶者在各主要干线挤塞时,可以看到路牌用文字显示最新交通消息和预计阻塞的时间,很是方便。目前,香港运输署正考虑装设更多闭路电视摄影机,扩大资讯系统的覆盖范围。还在过海隧道和陆地各隧道陆续装设自动收费系统,让驾车人士无须停车缴费即可通过收费站,减少人为造成的拥堵。

2.7. 加强政府对城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对香港的印象 印象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