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桔子可选颜色实战篇》
桔子可选颜色实战篇
直线网
第二篇:《桔子的功效与作用》
桔子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润肺 补肾 补血
禁忌人群:风寒咳嗽、痰饮咳嗽者不宜食用桔子。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桔子。 适宜体质:气郁质
详细信息 相生相克
目录
桔子的介绍 桔子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桔子的功效 桔子的营养价值 桔子的适
用人群 如何挑选桔子 桔子的储存方法 桔子的介绍
橘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橘子常与柑子一起被统称为柑橘,颜色鲜艳,酸甜可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
橘子有特殊的构造,外果皮相当坚硬,生时绿色,成熟时有黄、橙、红等色;中果皮乳白或浅黄色;果肉皮成薄膜状,分成八~十数室,每室皆含有多量汁液,为可食用部分。橘子常被称为懒人水果,其不必洗、不需削皮的特性,吃来确实方便,加上外皮金黄色泽,一直是华人眼中讨喜的水果。橘子是柑桔类的代表之一,维他命C含量当然不在话下,只要吃三个橘子,就可以满足一天人体所需的维他命C。橘子的果实内皮纤维很多,可以防止便秘;它的营养成分很高,其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都有帮助。
桔子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微克) 维生素E(毫克) 硫胺素(毫克) 烟酸(毫克)
含量(每100克) 10.20 0.80 82.00 1.22 0.04 0.20
热量(大卡) 脂肪(克) 纤维素(克) 维生素C(毫克) 胡罗卜素(微克) 核黄素(毫克) 胆固醇(毫克){桔子的颜色}.
43.00 0.10 0.50 35.00 490.00 0.03 一
镁(毫克) 铁(毫克) 铜(毫克) 钾(毫克) 钠(毫克)
14.00 0.20 0.11 128.00 0.80
钙(毫克) 锌(毫克) 锰(毫克) 磷(毫克) 硒(微克)
24.00 0.13 0.03 18.00 0.70
桔子的功效
橘子味甘酸、性凉,入肺、胃经; 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
主治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
桔子的营养价值
1. 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2. 橘子内侧薄皮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
3. 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故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食品,研究证实,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积在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 4. 在鲜柑橘汁中,有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物质“诺米灵”,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能使人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对细胞核的损伤,保护基因的完好。{桔子的颜色}.
桔子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风寒咳嗽、痰饮咳嗽者不宜食用。
如何挑选桔子
好的橘子呈色泽闪亮的橘色或深黄色;橘子底部是灰色的小圆圈;从侧面看,有长柄的那一端是凹进去的。 过于成熟的苍黄色、青涩的绿色以及表皮有孔的橘子都是不及格的。底部不是小圆圈而是小圆点的以及长柄那端是突出的一般都是比较酸的。
皮薄,透过橘皮能闻见阵阵清香,用手轻捏表皮会冒一些油出来的也是好橘子。
桔子的储存方法
保存桔子可以用水溶解少量小苏打,然后把桔子放入小苏打水中浸一下,拿出来让它自然风干后,小苏打水就在桔子表面形成了保护膜,再装进保鲜袋中密封保存即可。这样处理过的桔子可保存1~3个月。 桔子不适合放在冰箱中保存,容易冻伤。
第三篇:《桔子》
桔子的外部的样子:
高约3m。小枝较细弱,常有短刺。叶椭圆状卵形、披针形,先端钝常凹缺,基部楔形,钝锯齿不明显,叶柄的翅很窄近无翅。花白色,芳香,单生或簇生叶腋。果扁球形,径5~7cm,橙红色和橙黄色,果皮与果瓣易剥离,果10,果心中空,花期5月果熟1~12月。喜光,稍耐侧荫,光照不足只长枝叶,不开花,喜通风良好、温暖的气候,不耐寒,不能低于-9℃但比柚子、甜桔耐寒,江苏南部太湖一带可露地过冬,但须小气候好,有防风林。适生于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切忌积水,根系有菌根共生。耐修剪,年可抽生枝。 桔子的外部的颜色:{桔子的颜色}.
未成熟的橘子是青色,成熟的橘子是橘红色
内部的样子:
桔子的品种:
柑、桔、橙是柑桔类水果中的三个不同品种,由于它们外形相似,易被人们所混淆。柑桔,是桔、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柑和桔的名称长期以来都很混乱。按科学的角度来衡量,桔是基本种,花小、果皮好剥、种子的胚多属深绿色;柑是桔与甜橙等其它柑桔的杂种,花大,果实剥皮不如桔好剥,种子的胚为淡绿色。因此,在宽皮柑桔中,橙柑(芦柑)是桔不是柑 ,温州蜜橘是柑不是桔。柑和桔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科同属而不同种的木本植物。另外柑和橘两者常统称为「柑橘」。柑橘属植物是柑橘类果树中最主要的一群植物,共有17个种,分成6个种群:大翼橙类、宜昌橙类、枸橼柠檬类、柚类、橙类和宽皮橘类,并被称为维C之王。
桔子品种的颜色:
桔子有好多种类,大部分应该是黄色,
橙色比较暗淡,黄色比较鲜艳一些。
第四篇:《橘子的种类很多》
1.橘子的种类很多,有无核蜜桔、芦柑、红桔、金桔……,无论什么品种它们的颜色和形状都相似。橙黄色的外皮,剥开皮里面是分了瓣的果肉。轻轻一挤橘子皮,一股汁水流进眼睛里面,眼睛感到酸极了,但它不能吃,听妈妈说,它是一种很好的中药。你包开橘子瓣那层薄膜,露出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籽,像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小珍珠
2.我最爱吃橘子了,橘子的形状是圆的,有点象一个小皮球,橘子皮的颜色是橙黄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摸起来好象有一点小疙瘩。剥开外皮,只见一瓣瓣月牙般的橘子瓣紧偎在一起。雪白的银丝紧紧的缠在橙黄色的橘子瓣上。取一瓣放入嘴中嚼嚼,甜甜地,酸酸地,口中顿时清爽无比。如果你不信,可以亲自尝一尝。
3.橘子生在南方,有了适合的气候,雨水的滋润它长成了圆圆的身子。它也爱美,尽管它的皮肤不是很光滑,可是它总是打扮得很干净,有时穿绿色的衣服有时会穿黄色的橘红色的。鲜艳极了,可爱极了!用手掂掂,约有二两重。那里面的果肉一定鲜美丰富极了。我迫不及待的剥开橘子,里面的橘瓣挤在一起,像是在小房子里开会。赶快取下一瓣丢到嘴里,噢!满口的汁水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橘子全身都是宝,它含有多种维生素,橘子皮还能泡水喝,可治上火;橘络还可止咳……橘子的好处很多,可吃多了不仅会上火,皮肤还会变黄,叫“橘子”病。所以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多吃,大家要记住哦。
你同我一样喜欢橘子吗?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袋橘子,我高兴极了。我
看着那又大又黄的橘子,馋的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大大的橘子放在手上,那感觉既光滑又凉爽,真舒服啊!
我轻轻的,慢慢的剥开橘皮,从里面露出了金黄金黄的果肉,看起来就知道这个橘子一定非常可口,那金黄的果肉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漂亮的胖娃娃。
剥完了橘皮,开始吃起了里面的果肉,我拿出一个“胖娃娃”往嘴里塞,那果汁喷射出来,酸甜可口,让我感觉身亲气爽,真好吃啊!
听妈妈说,橘子里面含有许许多多的营养和维生素,但是,橘皮也不是没用的,它可以入药治病。看来我以后要多吃橘子,增加营养,可是,橘子也不能吃太多要不然会上火的哦!
看来,橘子的全身都是“宝”,真不愧是我家乡的特产哦!
橘子是秋冬两季常见的一种水果,它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营养丰
富。
橘子大多是椭圆形的,两边扁而平;大小不一,小的和乒乓球一样,大的则是比拳头还要大。橘子的皮很粗糙,上面布满了疙瘩,但是摸上去很凉,凹凸不平。还没有成熟的橘子是青色的,正在成长的是黄中带绿,完全成熟时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当然是金灿灿的啦,很讨人喜欢的。
把橘子皮轻轻地拨开,又黄又嫩的橘子片不仅味道香,而且香味还是很浓呢。拨开时,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用鱼网状的筋络包着,肯定又香又甜,馋得我直流口水。它们一瓣瓣地,整整齐齐地围成一圈坐着。每个橘片,可以看到里面隐藏着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果肉,也像十几个小兄弟围在一起说悄悄话,这多可爱呀!
橘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说金橘呀,无核橘呀,柑橘呀……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无核橘。爸爸说:“橘子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橘子中含有大量的柠檬酸,柠檬酸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还有生津解渴、润肺止痰、抗癌等疾病,因为它的红叶素比较高。但它还有好处:就是它可以做成药,来治疗冻疮,还可以把它放到汤里做调味料。”哈,别看橘子这么小,它的用处可多着呢!
橘子虽小,可全身是宝啊,它深受人们的喜欢。我爱橘子。
第五篇:《章鼎儿老师《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章鼎儿老师《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2006-06-14 16:51 作者: 点击:
评点者:华中师大副教授 旷习模 武昌水果湖二小 张之仁
教 材:自编(一年级)
教具与学具:桔子、小口袋、塑料杯、塑料盒、统计图、白纸。
教学纪实:
师:今天上课的题目老师藏在口袋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 生:桔子。
师:对,今天要认识桔子。我们看看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的。
师:(出示一张黄色纸片,跟桔子进行比较),桔子的颜色跟黄色很象,很接近。还有人说说吗?
生:金黄色。
生:比黄色深一点。
生:这个桔子的颜色有点象黄,有点象金黄。
生:有的桔子是绿色的。
师:这个桔子是绿色的吗?
生:不是的。
师:那你能说说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吗?
生:我说这个桔子是桔黄。
师:有人说这个桔子颜色是黄、金黄、桔紫,反正它跟黄色相近,但又不是
黄。
生:枯黄。
师:大家说说这个桔子什么颜色?
生(齐):桔黄色 !
评:指导学生观察,通过比较和描叙,认识了各种层次的黄色 ,选择合适的词来表达。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齐):绿色!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金黄色。
生:红色。
师:(出示红色纸片)象红色,可又不一样,对吧?这是什么样的红颜色? 生:浅红。
生:桔红。
生:深桔黄色。
师:我看刚才那个桔子是桔黄色,为了好记,就叫桔红艳,好吗?一个是桔红色的桔子、一个是桔黄色的桔子、一个是绿色的桔子。现在老师扮演一个没见过桔子的人。访问你,小朋友,桔子是什么颜色,你怎么告诉他。 生:绿色、桔红色、桔黄色。
生:桔子有这三种颜色,有绿色、有桔黄色、有桔红色。
评:综合描述桔子的颜色。
师:哦,桔子有三种颜色,有的是绿色,有的是桔黄色,有的是桔红色,那人家一听再看见绿色的东西,他就想了,桔子有的是绿色的,这大概是桔子。看到了这个桔子,是桔红色的,这是什么玩意呀?大概是桔子。这个同学说得真好。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有个口袋,口袋里装有桔子、苹果、梨子。请{桔子的颜色}.
一个小朋友上来,不用眼看,在口袋里用手摸出一个桔子给大家看。 评:教师引导儿童用手感知桔子的表面情况。
(一个学生在口袋里摸,正要将手摸到的东西拿出来,老师抓住了他的手)
评:教师用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觉。
师:会不会摸错?
生:不会。
师:你怎么知道不会错?
生:因为苹果、梨子是光滑的,桔子上有好多小洞。
师:要是他说对了,摸对了,大家为他拍手好不好!
生:好。
(学生摸出的是桔子,大家鼓掌)
师:这手真巧,不用眼看就能摸到桔子,这个桔子送给你啦。大家都想试呀,那我们每个人都试试!我为你们准备了口袋,口袋里有苹果,梨,你们别摸错了,凡是摸的是桔子,这个桔子就归你啦。摸到的桔子放在纸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装着桔子的口袋,学生分别在口袋里摸,都摸出了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剥桔子比赛,看看桔子里而是什么。我们比剥得好,不比快。看谁剥下的皮不碎。你会吗?剥了的皮放在前面,肉放在纸上。 评:引导儿童观察桔子的内部。
师:(出示一学生剥的皮)圆圆的桔子剥下的皮是这样的,象一朵花。现在大家举手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评:以下由老师引导儿童描述去皮之后的桔子的形状,可以看出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桔子的颜色}.
生:不把它剥成一块一块,就是圆的,要是剥开,就象晚上的月亮。
生:如果不剥成一块块的就象大皮球,如果剥开就象一个(切开的)西瓜。 生:桔子剥出来的肉象个南瓜,剥成一块块的,象香蕉。
师:看起来,小朋友们都看到了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评:教师及时为儿童提供合适的词语。
师:你能数数桔子有几片吗?
(学生开始数,并将片数告诉老师)
师:7片、8片、11片都有,不会错吧?(学生再数)
评:很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周而复始地数,这既可以视作一种练习,也可以说是选择适当的数法。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回去了,大家剥开,一片片放在纸上数好吗?
(学生剥开桔子,并将桔子排列成形状各异的图形)
评:笔者在自己听课的位置上看到,至少有七种排列方式,表达了儿童在排列时不同的心态,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审美观点。
师:下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统计,老师带来一张图,一年级小朋友也能看懂。(出示图表)如果你的桔子是9片,把布袋上黄纸片拿下来,然后粘在9片这个格子里,听懂了吗?下面把纸片取下来,一组组上来。
(学生拿纸片往图表上粘)
师:要表扬一个小朋友,他刚才把小纸片贴到13片的一格里,可回去一数只有12片,他又上来把纸片从13片上撕下贴到12片上去,他是不是很认真呀?
生:认真
师:你们还有没有贴错的?
生:我的桔子只有9片,我贴到10片上去了。
(学生上来重贴。)
评:生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毫无脱离教学内容的生硬的说教。 师:我来数数几个小朋友的桔子是8片,几个橘子是9片。
评:这张统计图是由孩子们用老师事先准备在小布袋上的不干胶圆片亲手贴成的,它简洁、美丽,渗透了概率,集合、正态分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又是以一年级儿童能接受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反映了教师深厚的功底和独具的匠心。
师:我要问了,桔子里有几片啦,应该怎么说?
生:有10片。
师:因为你的桔子是10片,是吗?如果我剥的桔子只有9片,那不是桔子呀。 生:桔子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
生:桔子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8片,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有的是11片,有的是12片。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生:不同意,我以前吃的桔子里的片数很多很多,都有15片的。
师:章老师在家吃桔子的时候数过,是有15片的。刚才有一个小朋友的发言特别好,他说有的桔子有8片、有的9片,有的12片、有的13片。14、15片、有的桔子只有7片。
评:这儿如果加上一句:“大多数桔子是10片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桔子瓣数分布的概率就更好了。
师:我们该尝尝桔子的味道,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今天我给你的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另外,小组里4个人中哪个人的桔子最甜,哪个最酸,等会先尝自己的桔子的味道,再交换着尝尝,比比。开始!
评:尝桔子的味道,教师估计学生难以描述味道上的细微差别,所以重在学生的实际感受,而不作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