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宁显胜;农经一班,222011303210010
分析背景: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阵痛期,很多经济学家预计这个阵痛期还会更长一些。引发阵痛的原因很多,其中,资源的稀缺是一个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的依赖于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这种依赖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极大的受限于这种依赖。本文将从水资源的人均分配、地域分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稀缺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综合05年至11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水资源总量在2.8万亿立方米上下浮动。其中地表水约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总量已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则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严峻的水资源态势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置于至关重要的位子上。
二、水资源地域分布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域分布极度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水资源需求极度不相符。我国北方是传统的重工业地区,西部拥有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对这些地方的限制性作用极度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正是这样的分布状况才使得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显得那么的重要。
除了区域分布的不均外,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稀缺的一个关键原因。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我国广大的非季风区长期饱受缺水的困扰,而季风区则常发洪涝灾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这样的态势深刻的影响着国计民生问题。
图源:百度图片{中国水资源资料}.
三、中国每年的用水总量及构成
资源的稀缺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对他的依存度。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我们将无以为继我们的生存。从水利部的水资源公报中我们不难看出,每年的水资源总量总是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量相对于总量而言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度。但是,为什么中国还总是处于一个缺水的状态呢?水资源的总量是一个概量,在这个总量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量却只有一部分,加之之前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稀缺就显得更加的明显。{中国水资源资料}.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单从水资源的使用量这个数据来看,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发现2005年至2011年这段时间里用水总量始终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这样的态势绝对不单单是05至11年之间的个例而是一个长期的状态,这个状态在未来还会加剧,会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的变化。只是结构会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对数据的整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国水资源资料}.
理发现近些年用于生态环境补水的水量在不断的增加,虽然这个量还处于占总量2%左右,比较小,但是这个变化在对缓解中国水资源危机起到长远的作用。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四、中国的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是复杂的,但排污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1997年我国的污水排放量584亿吨,05年增加到了717亿吨,相对于97年增加了22.77%;11年的排污量为807亿吨,相比97年增加了38.18%。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排污量还会不断的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面对这么大的基数,就如同中国的人口一样,再低的增长率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巨大的排污量也是未来加剧水资源稀缺的原因。
工业废水的排放、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是一个“硬数据”,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都无法回避这个数据,经济的发展本身就离不开污水的排放,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如何在现有的排污水平下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显得极度的重要。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根据1997年度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GB3838-88),在评价总河长65405公里中,Ⅰ、Ⅱ类水河长占32.8%,Ⅲ类水河长占23.6%,Ⅳ、Ⅴ类水河长占27.7%,超Ⅴ类水河长占15.9%。到2005年,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5.1%,Ⅱ类水河长占28.7%,Ⅲ类水河长占27.1%,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3%。最新数据显示的2011年的状况是全国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Ⅱ类水河长占35.6%,Ⅲ类水河长占24.0%,Ⅳ类水河长占12.9%,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河长占17.2%。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资源保护,对河流的治理,使得水污染有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五、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浪费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稀缺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此引入一个“用水消耗量”概念来论述我国的水浪费。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灌溉用水消耗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地表、地下的水量之差,工业和生活用水消耗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及输水的退归水量
之差。
2007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022亿m3,其中农业耗水占74.6%,工业耗水占11.0%,生活耗水占12.4%,生态与环境补水耗水占2.0%。全国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2%,干旱地区耗水率普遍大于湿润地区。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2%,工业为24%,城镇生活为30%,农村生活为84%。2011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01.8亿m3,耗水率(消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为52%。农田灌溉耗水量2078.9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4.8%,耗水率62%;林牧渔业灌溉/补水耗水量283.8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8.9%,耗水率74%;工业耗水量354.0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11.1%,耗水率24%;城镇生活耗水量150.4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4.7%,耗水率30%;农村生活耗水量245.5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7.7%,耗水率85%;生态环境补水耗水量89.2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2.8%,耗水率80%。水消耗是造成最大浪费的根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水消耗量至关重要。
六、对策
解决水资源的稀缺问题,是一个困难的、复杂的过程。但是这也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将针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一)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减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耗水量。
年人均用水量是一个刚性指标,查阅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指标各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基本稳定在430到460之间,并且这个数据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想通过缩减该指标来减少水消耗是很难实现的。与这不同的是万元国内生产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总值的耗水量,05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水量304m^3,到2011年这一指标降到了129m^3,下降了54.27%。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断减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水量是一个解决我水资源稀缺和经济高速发展、耗水巨大的矛盾的重要方法。
第二篇:《中国水资源短缺现状》
中国水资源短缺现状、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特征;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可持续利用
【论文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挥的重要作用,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供着全球五分之一的电力需求,与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可再生等优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源资源,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1. 水资源定义与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资料}.
1.1 水资源定义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1.2 水资源特征 ⑴ 持续性 水资源系统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维护水资源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适应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代际因素必须纳入这个系统之中,这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也是人类延续的需要。
⑵ 自然属性
水资源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由水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降水,径流,地下水,土壤水,蒸发等,都是一个自然过程,无论人类是否干预,干预强度如何,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⑶ 社会属性
水资源系统不仅涉及生产力方面,而且也与生产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如"三生"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流域间水资源调配关系等,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水资源系统具有社会属性。
⑷ 经济属性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长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水资源现状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48㎜,降水总量6.2万亿m3。通过水循环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总量合计约2.8万亿m3,并具有以下特点。
2.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20 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1%;亩均水资源量为1442 m3/亩,相当于世界平均亩均2353 m3/亩的61%。
2.2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中国水资源资料}.
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
(1)南方片,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2)北方片,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辽、黄、淮、海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3)西北片,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土地面积337万km2约占全国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2.3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
从1980年以来,北方干旱缺水与南方洪涝灾害同时出现,形成北旱南涝的局面。初步估计对全国水资源多年平均总水量的影响不大。但水资源在地区上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3 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分析
3.1 自然原因:水资源人均量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
3.2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特别是海滦河流域尤为明显,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亩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这种不均衡分布,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3 人为原因: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下。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4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
领导下,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4.1有效地减轻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洪涝灾害损失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水平有所降低,干旱问题得到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上得到保障。
4.2 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4.3 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黄河、黑河等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17个省实施了用水定额管理,10多个省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用水量⑷ 是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比"九五"多31万平方公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依法加强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5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5.1北方干旱持续,缺水形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河冲沙水被挤占,断流加剧。水污染发展,生态环境恶化;
5.2南方洪涝灾害频繁出现,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5.3西北内陆地区水土资源过量开发,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生态型缺水;
5.4200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26亿吨,全国评价河长中,Ⅳ类以上污染河长占38.6%,大部份地区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的时候,必须进一步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制定新的水资源战略。{中国水资源资料}.
6我国将采取五大措施改善水环境
6.1 把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协调统一起来。统筹考虑城市防洪、排涝、供水、节水,通过污水深处理和回收利用,妥善安排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的用水需求。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6.2 建立水务统一管理体制。现代城市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建立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成立城市水务统一管理部门,是现代城市统管水事的最佳模式。今后城市新建和改扩建的工程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用水、节水评估的内容。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3 改造传统铺设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在城市建设中,为了美化环境,在人行
道、停车场、林荫道、广场等地进行了地面硬化,铺装了大量传统的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由于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均为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产生的径流白白流失。所以对传统的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进行改造,改用透水构件,达到蓄渗雨水、回补地下水、涵养本地水源目的。
6.4 完善污水处理。城市水环境恢复的切入点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是促进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环,恢复水环境的生命线工程。重新梳理老城区污水管网,实施"市区污水支管直接到户"工程。最终实现"雨污分流"–即污水入管、雨水入河;排污分类管理–"眉毛"、"胡子"分开抓。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发生污染河流、污染水环境事件。 6.5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量一般讲城市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就多。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要注入水循环概念;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使广大群众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7需要优先研究的重大科技问题
7.1水资源演变规律的研究。
研究气候持续干旱和大规模的抗旱活动条件下,水资源衰减和流域水循环演变发生明显变化的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7.2水生态环境问题
研究水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模式机理过程与效应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