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关于献爱心的事例》
1、"雷锋传人"——郭明义:
感动中国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2成龙和他的慈善事业
成龙的三个梦
2005年8月8日成龙出现在“吉马之夜·龙徽干红 成龙和他的朋友们”2005年成龙上海演唱会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三个梦,“我希望世界和平,我希望世界大同,我希望中国没有穷人”。为了慈善事业,为了心中的三个梦,2005年9月2日“吉马之夜·龙徽干红 成龙和他的朋友们——2005年成龙上海演唱会”将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行。凭借着成龙在演艺圈内的号召力和多年执著于慈善事业的可贵品质,此次演唱会有来自港、台、韩、及马来西亚的众多艺人前来助阵。
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为了回报社会,成龙于1988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帮助贫苦孩子、残疾人士、老年人,和那些在科学以及艺术领域颇有追求的学生。这些年来,无论是捐钱捐物,还是代言慈善机构,成龙都不遗余力。 随着成龙电影在全世界影响的扩大,成龙的慈善事业也越做越大,如今,成龙在近30个国家、50多座城市做了百余件善事。
对于所做的,成龙感到自己能帮的亦不过是冰山一角,但他仍会尽能力所及不断去做。怀着一颗慈爱之心,从香港到内地,从亚洲到非洲,到处都有成龙奔波的身影。为了心中的梦想,这位身着唐装的爱心使者依然不觉疲惫,要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成龙爱心大事记
1988年成龙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2003年,成龙为了抗击非典组织义演,并捐款150万元。
2004年初,成龙奔赴泰国、韩国、日本等禽流感流行的国家,支持政府和民众抵抗病毒。 2005年年初,成龙赶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以个人名义捐款50万港元给东南亚受海啸影响的地区。
2005年3月底,成龙拉开“保护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大型活动——2005中国罗布泊沙漠越野赛”活动。
2005年4月1日,成龙在新疆贫困地区开展助学慈善活动。
2005年7月26日,成龙在贵州贫困地区开展助学慈善活动。
2005年9月2日“成龙和他的朋友们”2005年成龙上海演唱会
2005年9月3日 慈善募捐晚宴
2007年9月,在成龙――“龙子心”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公益慈善活动上,知名艺人、联合国亲善大使成龙先生表示,要将公益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成龙说,是贫困儿童和孤儿感动了我,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从小没有读过书,目前所得到的知识全是靠后来自学。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帮助那些失去生活来源的人们。
成龙说,公益慈善事业有起点,但没有终点,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为止。
第二届爱心大使事迹简介
来源:如皋市委新闻网
1.柔肩担风雨 弱骨承道义——李建云
李建云,女,南通森然手套公司总经理。2003年之前的李建云和所有平凡的女人一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丈夫事业有成,孩子听话懂事,公婆慈祥善良。2003年6月丈夫叶剑平却因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李建云勇敢向命运宣战,六年来,她不离不弃,带着丈夫转南撵北到各大医院求医问药,每天给丈夫按摩、消毒、量体温、喂药、送饭、接水""她孝敬老人、培育子女,儿子叶延森在她的培养下现已大学毕业,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她勇敢担当,用柔肩弱骨担起风雨管理企业、发展企业,为200
多名员工提供了工作岗位。她创办的南通森然手套公司现有三家企业,固定资产20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地,自2004年到现在连续被评为南通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2.热心公益 尊师重教——谢福建
谢福建,男,南通市常青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他对公司员工充满爱心,按时足额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从不拖欠员工工资。他一贯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扶贫助残,都及时伸出爱心之手。2008年常青镇首届农民运动会他资助2万元作为大会活动经费;2009年常青镇庆祝祖国六十华诞“万人唱红歌”他捐资1万元。他倾心支持常青教育的发展,2008年9月他筹资5万元开展的“爱心手拉手”活动使30多名贫困学子受益。近五年来,他在常青教育教学设施添置、教育活动赞助、捐资助学等方面共资助85万余元,为常青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常青教育事业的发展。
3.勇救大火受重伤 平民英雄美名扬——李实清
李实清,男,如皋市如城镇健康新村人。2001年从如皋塑料机械厂下岗后坚持自谋职业。他一贯遵纪守法,踏实勤恳,在家孝敬父母,在外乐于助人,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2009年5月11日下午2点多,如城镇健康新村居民吴某家中突然起火,火花迅速蔓延。正在家中照顾母亲的李实清迅速来到百米外的起火现场参与救火,在紧张的救火过程中,不慎摔倒在破碎的玻璃缸上,碎玻璃插入腰部,当下血如泉涌,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经医护人员十多小时的抢救,补充了近4000CC鲜血后才苏醒过来,因玻璃把肾扎成碎块,不得已摘除肾脏,失去了劳动能力。面对记者的采访,朴实的李实清说:“我不后悔,火情就是灾情,救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4.悬壶济世父母心 情系桑梓别样深——张谷才
张谷才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仲景之术, 1991年退休后回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经常为前来求治的贫困病人送医送药。近20年来,左邻右舍,近村远乡,免费找他看过病、抓过药的不计其数。他爱好广泛,除治病救人外,还致力于收藏,自费建立起济民博物馆。馆内陈列分为十大元帅室、中医历史名人室、古今书画名人室、图书室、长征历史图片陈列室、解放战争四大战役图片陈列室等十七室,该馆成为如皋市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同时作为常青镇草张庄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参观、阅览、学习的绝佳之地。
5.致富不忘回报社会——黄奎生
黄奎生,男,南通玉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秉承“财富不属个人,财富属于社会”的理念,尽情奉献社会弱势群体,先后捐资11万元用于河道整治,捐资近10万元加强村农田基本建设,出资修筑了联络新社区1700米长的高质量柏油路。他十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对全镇每村一户、本社区每组一户近50户贫困户进行救助。张小兰是联络新社区一位被遗弃的婴儿,16年前被养父张国才收养,2008年中考因1分之差被拒之高中求学之门外,黄奎生知情后,立即送去15500元捐款资助她继续上学。
10年来,他累计向市慈善总会捐款60万元。此外,他连续五年累计捐献100万元,用于支持江安镇创建教育区域现代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6.全心全意关爱下一代——王忠
王忠,男,东陈镇关工委副主任。十年前,他从东陈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退休,从此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十年如一日,通过帮学、帮教、帮就业,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同志的关爱。他希望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贫困孩子,更是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困难。孤儿沈建培因贫困面临辍学,王忠得知后立即承担了他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在老干部支部会议上,王忠发出倡议,建立了扶贫助学基金,3年来,有9名学生得到帮助,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除自己倾心“三帮”工作外,王忠还组织了31名老党员、18名非党员加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队伍,使爱的火焰越烧越旺。
7.为了德育之花的盛放——沙晓明
沙晓明,男,江苏昌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企业家,长期以来他多次向生活孤苦、贫困失学、因病致贫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而且发动和感染企业员工奉献爱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他捐款4万余元,同时派出最强的团队赴受灾地区,为灾区用户能尽快恢复生产提供最大的服务支持。2009年3月16日,为实现妻子徐维静的爱心遗愿,他向如皋市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赠30万元,正式成立“徐维静德育基金”。该基金是全市首个企业家私人发起捐资设立的基金,主要用于激励学校从小抓起,切实搞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继而发扬光大,并辐射到全社会。
8.爱心好警官 情牵灾区娃——秦旺健
秦旺健,男,如皋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2008年9月,秦旺健同志赴四川省绵竹市开展对口援建工作。在援川的54天里,他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克服震后灾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迎难而上,充分发扬了“赤诚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于胜利”的如皋公安精神,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灾区,他始终心系受灾的孩子,多次深入到绵竹各灾民安置点、受灾中小学、灾后重建的新城市社区等地对青少年展开心灵援助和法制教育讲座,努力为他们扫除心中的阴影,让他们感受心灵的阳光。他将绵竹市新市小学一年级学生周洋和四年级学生叶子作为结对资助对象,承诺资助两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习、生活费用及大学学费,并当场给两个孩子赠送了价值600多元学习用品和衣物。今年8月,秦旺健同志将两个孩子接到了如皋,让孩子们快乐地度过了灾后第一个暑假。
9.见义勇为好少年 机智救人传佳话——陈聪
陈聪,男,邓园初中九年级(1)班学生。在老师眼中,他热爱学习、乐于助人;在同学们心中,他正直勇敢,机智善良。2008年12月17日清晨,寒气袭人,天色灰暗,袁桥镇妇女陈艳不慎连人带电瓶车一头栽进如城镇陆桥村四新河中,恰巧路过此地的陈聪,没作过多思虑,迅速甩开自行车,连衣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运用所学的安全救护知识,拽起水中的陈艳,让她的头部先露出水面以确保呼吸畅通,但此时陈艳因
头部受撞击已经昏迷,机智的陈聪一边确保伤者不再沉入水中,一边向过路群众求援,经过一番努力,落水的陈艳终于被救起并得到了及时救治,陈聪悄悄地离开了现场。后经救援群众帮助,才在教室找到了这位“无名小英雄”。陈聪同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90后”一代机智、勇敢的风采。
10.仁者,爱人——杨敏
杨敏,女,南通泰慕士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企业家,更是一位关注弱势,充满慈爱之情的“爱心妈妈”。在她的提议和推动下,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出资50万元,成立了我市首家由企业设立的“爱心妈妈”贫困孤儿助学基金。基金会成立后的各项爱心活动和运作细节,她一一考虑周全。她专门制定了“爱心妈妈”十分制考核细则,每个月特批一天“爱心妈妈”公假,让爱心妈妈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作为“爱心妈妈”团队的一员,她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照顾,更着重孩子情感上的呵护和心灵上的慰藉,用温馨的母爱为贫困孤儿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今年初,她又向董事会提出增加捐资额度,建立规范运作的基金会,并亲自筹划基金会成立各项事宜,成功推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南通泰慕士爱心基金会”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成立,为50名孤困儿童建起一个和谐温暖的家。
第二篇:《几则关于爱的故事(1)》
爱的故事
浴室里,一位老人被已是中年人的儿子搀扶着坐下。儿子低声说:“爸,我先脱,等下我帮你。”老人顺从地点点头,安静地坐着。这时,旁边有人说:“老人衣服多,脱起来慢,你快,先帮他。”那儿子正式说:“让老人等我,岂不把老人冻了?”一时间,浴室里安静得出奇。
冬夜,累了一天的丈夫回到家,妻子正等着,说:“洗脚水倒好了。”丈夫的脚伸进水里,水温适中。只是水快溢出来了。原来妻子将水倒好,不时添加,保持这个温度等丈夫回来。刹那间,丈夫觉得一天的劳累一下全在水里溶掉了,满脸笑容温情地望着妻子。
奶奶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到最后,已不认识所有的人,孙子劝爷爷找个保姆,爷爷却说:“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再说了,少年夫妻老来伴嘛。”“可是奶奶已不认识你了!”爷爷沉默半晌道:“但我认识她呀!”
这个世界缺得最多不是钞票,而是更多的关爱他人的良心。因为钞票丢了还可以去赚,而爱心丢了,则需要一生去反省。
一条名为痴情的路
在靠近湘南的乡下,有一条奇怪的石头路,莫名其妙地横过荒凉的土地,又断掉了。
这条路,是一个女人修成的。
几百年前,有一户人家,因为贫穷,丈夫便到外乡打工,许久许久都不曾回来。妻子便开始修路,先修好家门前的路,她怕丈夫回来时下雨,院子里泥泞;渐渐地,她向外面修路,朝着丈夫离开的方向盘,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摆,直到她八十多岁,死的那一天,她的手里还握着一块石头,倒在了她修的路的尽头。后人感念女人深情,不时打扫着那条石头路,几百年来,那条石头路便一直在荒野里延伸着。
凝视着那条由一块又一块石头铺成的小路,许多来观光的人都觉得有热热的液体在眼内涌动。
当那位年轻的妻子铺下第一块石头时,她一定在想,自己的丈夫不久便会踩着她亲手铺好的石头路如期归来。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从青春妙龄到耄耋之年,丈夫却终未能出现 ;失望的打击,未能改变妻子的心愿,她还是一块一块铺着石头,傻傻地等待,无悔地守候,深情地凝视,痴痴地盼望。人世间,唯有这一条没有终点的石头路,是用爱与心铺成的。妻子一定深信不疑,路铺得越
长,自己与丈夫相见的日子越近;总有一天,她亲手铺成的石头路,会把丈夫从远方带回家乡,带回她自己的身边。
慢长的岁月里,那份期待、那份渴望、那份希望,在她心底不断燃烧,照亮了她原本孤寂的生命。我想。当她最终倒下的时候,她一定看见,那个等待了几十年的男人,正向她走来。。。。。
那条石头路,至今没有名字,但人们在心里都知道它叫“痴情”
“爱”是一个最厚重的字眼,我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因为爱是一种不期望回报的付出,是一种牺牲,是一生一世的相守。{关于爱心的事例}.
(一)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中国西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的居民用水全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用军车运来,每人每天限定只能用3斤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
有一天,一头一向忠实憨厚的母牛渴极了,她挣脱缰绳,强行跑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等待军车的到来。终于,当运水军车到来的时候,母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嘎然而止。
母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母牛这般倔犟。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司机用尽各种办法试图驱赶母牛,可母牛就是不肯离去。后来,母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母牛,母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母牛的凄厉哞叫,在寂静的沙漠中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前面。出人意料的是,母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
此时,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母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母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牛和小牛眼中的泪水,在场的很多人也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没等牛的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了。
(二)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黄海边。在那里,吃鱼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眼看着鱼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但其中有一条鱼与众不同,她没有挣扎,也没有本能地探头出水,而是将头和尾贴在烧热的锅底,并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
老乡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心里很纳闷。他试着用筷子帮助一下那条自讨苦吃的鲶鱼,让它的脑袋浮出水面,但是她很快又回复原状。水渐渐滚开了,那条鲶鱼的头部和尾巴已经被高温的铁锅烫得焦糊,但肚子基本没变样。
把鱼捞出锅后,老乡迫不及待地先把那条“笨鱼”破开,想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毛病”。雪白的肚皮象窗帘似的拉开,里面露出一团团大米粒一般透明的鱼籽.
老乡全家都傻眼了,那一锅鱼据说他们没敢吃一口,而是象出殡一样送进了大海。事情传开去,乡亲们啧啧称奇,有的甚至唏嘘不已。从那以后,煮活鱼的做法在那里绝迹了。
(三)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
这个故事是一个老农民自述的亲身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个老农民一家缺乏粮食。于是,他经常下夹子捕捉野兽,夹子有时会捕到狐狸、黄鼠狼之类的小动物。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时,看到夹子上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他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黄鼠狼的皮。显然,黄鼠狼被夹子夹住之后,依靠着强烈的求生本能而忍痛脱皮逃跑了。
他想,没有皮的黄鼠狼肯定死在不远的什么地方。于是,他沿着血迹寻去,在河沟里发现黄鼠狼藏身的地洞。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正趴在脱了皮的已经僵硬了的母黄鼠狼身上,不断地吸吮着母黄鼠狼的乳汁。
这位农民看着这个悲壮的场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久久地沉浸在自责的痛苦之中。最后,他将那张黄鼠狼的皮盖在了母黄鼠狼身上,用土隐藏好地洞,才含悲离去。从此之后,这位老农再也不下夹子捕捉野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