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毛泽东去世前的一段秘密对话》
毛泽东去世前的一段秘密对话
一、面对死亡
60年代以后,大概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界限,毛泽东谈论死亡的话题比先前多了起来。
对这个问题,他是早都看开了的。
其实,关于死亡的话题,毛泽东在50年代后期,就经常提到了。
1958年3月13日,在武汉会见美国的斯特朗、杜波依斯时,得知杜波依斯已经91岁了,特别感慨他还如此灵活,说到自己:虽然我感到自己上了年龄,但依然有精力和体力,每年还可以游游长江。还开玩笑说:你已经91岁了,在另外一个91岁,你将会遇到马克思,也许我会先你而去,那时,我会高兴地把你推荐给马克思。
1958年他还在党的大会上公开讲死亡,说承认辩证法,不赞成死亡不好。死了人也叫喜事,很有道理,如果孔子还活着,在我们会场上,问他多少岁,说2500岁。这就很不好。他还告诉工作人员,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还说,自己死了,你要穿鲜艳的花衣服来参加庆祝会,就说:“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时,毛泽东说:“我66岁,你61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恐慌,难对付你,很多同志有此顾虑。”所谓有同志有顾虑,是一位元帅在发言时讲道:毛主席还健在,你就这样,毛主席不在了,谁还管得了你。在林彪讲只有毛主席才是大英雄时,毛泽东又插话说:“66岁了,随时准备打交道,准备后事。”
1960年12月26日生日那天,他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写了封信,让他们到河南信阳专区去调查。末了,特别附上一句:“12月26日,我的生辰,明年我就有67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1961年9月,在武汉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毛泽东明确向外宾谈到了自己的死。尽管是半开玩笑,却也不是信口开河:我设想过,我的死法不外乎五种,被开枪打死,翻车,游泳淹死,让细菌钻死,从飞机上掉下来。
这些说法,不外三类:政治谋害,意外事故,生病。
据吴旭君回忆,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去世后,毛泽东曾和她谈过自己的死:“在战争中我有好几次都要死了,可我还是没有死。人们都说我命大,可我不信。”
1964年在军队干部会议上,他又说到了自己的死。
三番五次,这些表白,说得何等坦然,洒脱。可以肯定的是,在60年代前期之前,毛泽东虽然已经六、七十岁,由于他特别健康的体魄和过人的精力,虽然屡屡说了死亡话题,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生死观,未必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所以语调总是那样的轻松、幽默和自信。
可到“文革”前夕,情况有了些变化。毛泽东谈论这个话题,却有些沉重起来,多少同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有了联系,至少人们特别注意起这种联系了。
毛泽东的身体状况,那时已然是国内外关注的大事,也是个敏感的话题。
1965年1月9日,在和来访的老朋友斯诺谈话时,斯诺问他中美之间改善关系有没有希望,接着,两人开始了如下对话。
毛泽东:我看有希望,不过需要时间。也许我这辈子没有希望了,我快见上帝了,也许你们有希望。按照辩证法,生命总是有限的。
斯诺:我看主席的身体很健康。
毛泽东:我准备了好多次,就是不死,有什么办法!多少次好像快死了,包括你说的战争中的危险,把我身边的卫士炸死,血溅到我身上,可是炸弹就是没有打到我。
斯诺:在延安时?
毛泽东:好多次。在长征路上也有一次,过了大渡河,遇上飞机轰炸,把我的卫士炸死,这次血倒没有溅到我身上。
""
斯诺:现在中国条件不同了,下一代将怎样?
毛泽东:我也不知道,那是下一代的事。谁知道下一代干些什么事,无非是几种可能:一是把革命继续发展;一是否定革命,干坏事,跟帝国主义讲和,把蒋介石接到大陆上来,""你问我的意见,我当然不希望出现反革命。将来的事由将来的人决定。从长远来看,将来的人要比我们聪明。
斯诺在他的报道中说,毛泽东讲到这里的时候,头深深地往后仰过去,眼睛半开半合,仿佛沉湎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去了。那是个别人难以体会的世界,不知多大,不知多深,不知多玄妙。他或许把自己放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来定位了,于是,说出让斯诺惊讶的话来:从现在起1000年之后,所有我们这些人,甚至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在内,大概会显得相当可笑吧。
斯诺把毛泽东谈论自己死亡的内容,也公开发表了。到1970年他重来中国的时候,斯诺说:“有几个朋友向我指出,那些话,特别是关于见上帝的话,可能是有意迷惑那些希望毛泽东早死的人。”
传这个话的人,不知是被授意的,还是自作主张。如果说毛泽东在1965年就觉得有人希望他早死,由此说自己就要去上帝来迷惑,那也太玄乎了,也把毛泽东看得太世故春秋了。
不错,“文革”发动前后,毛泽东的身体始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但对毛泽东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说,他想得更多的,是对身后中国命运的忧虑,但他又无能为力地叹惜,更由此体会到无论如何“伟大英明”的一生,都无法超越生死规律。
于是,在和斯诺谈话20天后,毛泽东在给青年时代的朋友周世钊的信中,是那样直率地感叹:
我已经衰落得多了,如之何?如之何?
这两个问号,传达出多少心事啊!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似乎体会到个人意志和政治斗争所能达到的界限。1972年接见尼克松时,后者说他读了毛的诗词和讲话后,知道毛泽东是一个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并认为毛泽东的作品“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毛泽东绝不是敷衍地回答:“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威特兰来访时,很想知道毛泽东对中国未来的组织结构的看法。毛泽东谢绝了这个未来的话题,而引向自己的生命,说:周恩来和我都看不到中国革命结束了。
毛泽东强烈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界限,进入70年代以后,他多次谈起自己要去见马克思见上帝了:
我今年82了,快不行了,靠你们了""上帝请我喝酒。
这是1975年4月18日对来访的金日成说的话。虽机趣如昔,但一代伟人从未有过的悲凉毕竟溢于言表。
这年5月16日早上,女医生小李来到躺卧在病床上的毛泽东身旁。说了几句话,毛泽东便说:“上帝也许要发请帖请我去,你要不来看我,我恐怕再也看不见你了。”小李临走时,毛泽东送给她两句话:“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又解释:后面一句,“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须知,九年前的这天,以著名的《五·一六通知》为标志,“文革”烈火正式点燃。那时,毛泽东豪迈挥就了他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
面对美人迟暮的袭击,毛泽东有自己的承受方式和表达方式。
他找人来替他读书,说古论今,自觉不自觉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敞开那并不随意打开的心扉,流露出一些真情,一种“如之何,如之何”的生命感受。
在邓小平大刀阔斧搞整顿的1975年那个夏天,毛泽东让芦荻给他读王粲的《登楼赋》。王粲这篇赋写于他建安十三年归附曹操之前,当时在荆州避难,一无建树。本想登楼望景以解忧愁,勾起的却是长年流离,归乡无路,报国无门的浓愁深悲。全文风格,沉郁悲凉。毛泽东听后评价说:这篇赋好,作者抒发了他拥护统一和愿为统一事业作贡献的思想,但也含有故土之思。在分析这后一方面的思想感情时,毛泽东接着发挥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如此千载幽幽的情思,在毛泽东凯歌行进的时候,是较少流露的。但是在病魔缠身的迟暮之年,却直率地谈文纵情,评人论己了。因为王粲写《登楼赋》时,才30岁左右,自然说不上“到老年更容易回忆""”。
这年,他又让人给他念庾信的《枯树赋》。开始,他静静地听着,面部没有任何表情。猛然间,他声音微弱地苦吟起来:“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神志的极度清醒,脑细胞的极度活跃,与躯体的衰老形成了极大的矛盾。忧患殊深之外,又添老病无奈之情。庾信的《枯树赋》抒发的是英雄暮年的凄凉情感,反映的是一种在自然规律面前无可奈何的失落心态。
这年10月1日国庆节那天,在外面的世界敲锣打鼓欢庆节日的时刻,毛泽东却同工作人员孟锦云谈起了贾谊的《鸟赋》,说自己已读过十几遍,“还想读,文章不长,可意境不俗”。
第二篇:《关于死亡:与孩子的对话》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死亡:与孩子的对话
作者:胥兴春
来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4年第06期
一个月以前,家里的一位亲戚生病去世了,我们带着4岁多的孩子去参加追悼会。去之前,家里人明确反对让孩子参加,一是认为孩子不应该去那种地方;二是怕孩子去了可能心理承受不了。我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转头问孩子:“你大姨父去世了,你想去看他最后一眼吗?”他说:“我要去,我要去。我很久都没有看到他了,我还记得他以前带我去长江游泳呢!”尽管家人一再反对,但我还是决定让孩子去殡仪馆参加追掉会,因为这是他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世事之一。
一路上,我们一家人都很伤心,当然除了孩子。他很兴奋,不断地问我:“爸爸,那个什么馆里有很多人吗?在那里可以见到我的表哥表姐吗?那里应该很好玩吧?”我给他解释道:“是的,很多人都会去那里,因为大姨父去世了,大家都会去悼念他。”他继续问:“爸爸,"去世"是什么意思啊?”我想了一下说:“"去世"就是死了,是生命的结束,也就是以后再也见不到了。”看到孩子没有反应,我接着说:“你大姨父因为得了很重的病,以前你不是去医院看过他吗?现在他的大脑和身体都已经停止了工作。”孩子若有所思:“哦。”我补充:“待会儿我们到殡仪馆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到处乱跑。”
到达殡仪馆时,孩子快步跑进了大厅,然后跟着我们一起上香。上香时,孩子觉得很好玩,而且不断地在笑。我只是小声地提醒他要保持安静。看着在棺材里面的大姨父,孩子问:“他为什么躺在那个盒子里面呢,是睡着了吗?”我小声说:“大姨父去世了,再也不能动了,也不能陪你玩了,也不能陪你去长江游泳了。”说完,他一个人就在旁边待着,看起来很无聊的样子。不一会儿,他蹦蹦跳跳地说出去找表哥表姐去了。
参加完葬礼回到家,几天之后我们路过一小区门口,帐篷里传来一阵哀乐声。孩子又跟我说:“爸爸,这个音乐与大姨父那个一样。”“是的,这是哀乐,人死了都会播放这个音乐,”我接着说,“听到这个音乐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孩子小声地说:“爸爸,我有点想大姨父了。”我说:“大姨父已经死了,上次我们在殡仪馆已经与他告别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们可以想念他、怀念他,但我们永远也见不到他,他也见不到我们了。”
见孩子没出声,我接着说:“每个人都会死的,有的像大姨父一样,因为生很重的病而死,所以我们要好好锻炼身体;有的因为出车祸而死,所以我们遵守交通规则;也有人因为不注意安全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而死,所以……”“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对吗?”孩子很快接过话头。我高兴地点点头说:“对了,一定要注意安全。”我接着问到:“除了人会死,还有什么会死呢?”孩子想了一会儿,说:“嗯,树也会死,我们家楼下有一棵树的叶子干了,它已经死了;还有,嗯……蜘蛛也会死,以前我在路边看到一只蜘蛛一动不动,它也已经死了。”“对,你说得都很对,人、动物、昆虫和植物,凡是有生命的最后都会死亡,这是一种自
第三篇:《死亡率最高的10句话》
冬季的北京,风干物燥,人也跟着了火似的。睡前猛呷了几口酒,原打算一觉睡到自然醒,想不到嗓子眼儿跟浇了汽油一样,突突突地烧地厉害,实在忍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定睛一看:我靠,才四点三十二分!
罢了,罢了!老天不让我在2011年的尾巴上好好睡觉,还是起来写些东西吧,没准儿还能起到败火养肝的功效呢。写什么呢?就写写国考面试的那些个破事儿吧。
国考面试大战已经拉开帷幕,想必电脑屏幕前的各位有幸闯过笔试关,进入面试生死大关的同学们,心中难免对面试既有期待又有恐惧:期待的是毕竟面试成功的自然概率最小也是20%,最大可能33%,可谓希望大大的有;恐惧的是毕竟面试被淘汰的自然概率最小也是67%,最大可达80%。
自2008年以降,国考面试就进入了反套路、反万能、反模式化的新时代。答题是否具有明显的套路化,成为死与生的分水岭。对面试考官而言,如何辨别考生答题是否套路化?首先就是从语言上来判断。
根据连续三年面试实战情况,我总结了最好不要说的十句话,堪称国考面试中出现频率最高、恶俗指数最高、死亡概率最高的“三高表述”。在面试中使用过这“三高表述”的同学,俱亡矣。前人之过,后人足诫!
第一句话:领导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
【三高指数】★★★★★
【出现时机】计划组织协调类题目
【死亡案例】单位要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会前一小时,你突然发现背景板上有一个错别字,此时,你怎么办?
【死亡回答】各位考官:领导把新闻发布会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好好举办这次新闻发布会,力求圆满完成,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法医解剖】你还知道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啊?你还知道这是领导对你的信任啊?那你怎么还能出现了错别字?!明显辜负了领导的信任了嘛!得了,您还是回家歇菜去吧!
【正确回答】各位考官:新闻发布会的背景板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关乎单位的公众形象,我实在不应该犯下这样的错误(嗯,能承认错误的孩子还是好孩子嘛),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务必确保在发布会召开之前,改正这个错误,不影响单位的形象(好,积极改正错误远比虚伪无用的道歉来得更实在)……
第二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偷笑,居然还用了一个名言警句),我首先要做好一个计划。
【三高指数】★★★★☆
【出现时机】计划组织协调类、情景应变类题目
【死亡案例】你是某小学负责人,和公交公司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安全演习。结果小学生惊慌失措,砸坏玻璃,引来群众和家长围观,你怎么办?
【死亡回答】……首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会首先制定一份完整的交通安全演习计划,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有所准备……
【法医解剖】这个名言警句,早就被考生用滥了,千万别以为您是第一个用的,你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可谓是前赴后继,争相自杀。此其一也。其二,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了,现在做计划还有个P用?等做完计划,小盆友们早就吓出毛病来了,第二天您准保上报纸头版头条!我要是家长,早扑上去掐死您得了。
【正确回答】……当务之急,是立即中止演习(入情入境,做法符合实际),组织家长和老师安抚好孩子们的情绪(聪明,让孩子们最熟悉的家长和老师来安抚情绪是最好的,您千万别自个儿冲上去安抚孩子们——您会吓到孩子们的),告诉孩子们不用害怕,这只是一场演习和游戏而已(有生活经验,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可以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不会发生任何危险……
第三句话:最后,我一定要及时总结一下这次工作,向领导汇报,并总结经验教训。
【三高指数】★★★★☆
【出现时机】计划组织协调、情景应变类题目
【死亡案例】单位要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会前一小时,你突然发现背景板上有一个错别字,此时,你怎么办?
【死亡回答】……最后,我一定要对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向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
【法医解剖】教训倒是有,哪里来的经验啊?还好意思谈经验?是要谈谈如何面对失败的经验么?
【正确回答】……最后,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我会深刻反省和检讨自己(反省和检讨不是做给领导看的,是给自己的内心看的,所以反省比道歉更重要),特别是自己的工作作风还是不够务实、不注重细节,这也体现出自己的责任心还不强(有具体的反省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真话,好),聪明人不会被同一块石头连续绊倒两次,我保证绝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的话,让领导放心)……
第四句话: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要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三高指数】★★★★☆
【出现时机】计划组织协调、情景应变、人际关系处理类题目
【死亡案例】某村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卡车司机受伤,围观群众哄抢卡车上水果,你是村长助理,正在值班,有村民象你汇报,你怎么处理?
【死亡回答】各位考官,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要冷静
下来,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法医解剖】死因一:什么是;正常的”?难道你们村的农民素质就这么差,天天扒人家卡车抢水果?还是运水果的卡车一到你们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去世的话 亲人去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