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颐和园昆明湖导游词 昆明湖导游词300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颐和园 昆明湖景区 导游词》

颐和园 昆明湖景区 导游词

(开场白,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结束语)

颐和园的园林区分为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接下来我主要介绍的是昆明湖景区。

昆明湖源于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兵的典故,当时汉武帝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汉武帝大怒决定征服昆明国,于是在长安城内挖了昆明池操练水兵,乾隆皇帝借此典故将西湖命名为昆明湖,也曾在此操练水兵寓意自己也是像汉武帝一样,是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扩土的英主。

穿过仁寿殿的两座假山,一碧万顷的昆明湖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西堤上有六座形态各异的小桥,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

界湖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北面的一座,位于昆明湖(内湖),西湖(外湖)与后湖(后河)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清漪园时期此桥名柳桥,而最南端的柳桥称界湖桥,光绪年间重建时将两桥名互换。

豳风桥在清漪园时期称桑苧桥,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为避已故咸丰皇帝的名讳奕zhu也为避其谐音如丧主,将其改为豳风桥。豳风二字出自《豳风七月》,描写的是百姓耕田采桑的劳动场景。

玉带桥既是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们乘船从清漪园去静明园的必经之路,为了满足行船的需要设计成了高拱形单孔石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东西两侧的桥身上刻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

镜桥名称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练桥名称出自于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练是白色的丝织品,寓意此桥架在澄静如练的昆明湖上。

在练桥和镜桥之间还有一个建筑是景明楼,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建筑形式是按照元代著名画家赵子昂的名画《荷亭纳凉图》中的画境创造的。 过了东西堤的交界处绣漪桥,我们就来到了东堤,东堤上的主要建筑是昆仑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桥,铜牛,文昌阁,耶律楚材祠。

昆仑石碑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长河两岸风光的御制诗,一块立于铜牛北

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昆明湖东岸景观的御制诗。

沿着堤岸向北走看到的亭子就是廓如亭,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在这里观景视野开阔,所以叫廓如亭,又因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故又俗称八方亭。

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就是十七孔桥,全长150米,宽8米,仿照金代卢沟桥建造,望柱上共雕刻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数量远远多于卢沟桥。

铜牛位于廓如亭的北侧,铜牛是镇水之物,为了阐明其用意,乾隆皇帝还特意撰写了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体刻在金牛背上,以铜牛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东堤最北侧的建筑就是文昌阁了,是颐和园六座城关(六座城关的名字)中最大的一座,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坐像,它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共文昌帝,一共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介绍完了西堤东堤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昆明湖中的大小岛屿。

在文昌阁西北是由大小两座岛屿组成的知春岛,大岛上建有知春亭,亭名源于宋代大文濠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南湖岛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和广润灵雨祠,涵虚堂原名望蟾阁,乾隆年间仿照湖北武昌黄鹤楼建造,后来因为南湖岛基础逐渐下沉,嘉庆便把它改为一层的涵虚堂,光绪年间慈禧曾在此检阅水师学堂的官兵进行的阵法演练。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宋真宗时称广润祠,乾隆年间改为现名。其香火延续到清末,现在看到的是1986年重修的。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造江苏无锡运河中的黄埠墩建造的,凤凰墩上原有一座凤凰楼,它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藻鉴堂位于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选拔人才成为澡鉴,乾隆皇帝借以寓意人才难得,清漪园时期内有很多真宝,1903年重修后,将其改为欧陆风情,并配有西洋厨师,慈禧在这里宴请或外驻华公使。

治镜阁位于昆明湖西面水域,原本是一座圆形的水上城楼,但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是一座水中荒岛了。

整个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寓意这里是人间仙境。倘若在昆明湖内泛舟,彷佛置身于仙境,西面西山若隐若现,北面万寿山一片葱郁中流露出万丈金光,东堤金牛神采奕奕,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结束语 略)

第二篇:《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十二——颐和园题签三:昆明湖景区》

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十二——颐和园题签三:昆明湖景区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颐和园。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按照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

我今天介绍的是昆明湖景区。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中国历代皇帝都向往“东海三仙山”,渴望长生不老。

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城里取“东海三仙山”的典故修了“瑶池三仙山”。瑶池命名叫昆明池,并且在昆明池操练水军。为什么要操练水军呢?因为当时刘彻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天印度一代),到了昆明国受阻。刘彻大怒,决定在长安城修建昆明池,以操练水军,好打败昆明国。

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汉武帝刘彻也因此被称为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也想像汉武帝刘彻那样成为开疆拓土的圣主明君。于是借刘彻修昆明池的典故,乾隆在自己修建的清漪园中也修湖,叫昆明湖,也操练水军。

穿过仁寿殿南侧两座假山,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好似园中,实际这是造园工匠们特意设计的“借景”造园手法,婀娜多姿、形态各异的六座小桥就是颐和园著名的西堤六桥。它们分别是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那我讲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玉带桥。

玉带桥是一座高拱形、单孔石桥。石料是采用青白石和汉白玉两种石料,整座桥身雕工精美,宛如玉带,横跨于岸边,所以叫玉带桥。桥上的对联和“玉带桥”三个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那东堤上依次可以看到的是文昌阁、耶律楚材祠、昆仑石碑、铜牛、十七孔桥和与十七孔桥相连的南湖岛。

文昌阁是东堤最北端的建筑,建在高约10米的方形城关之上,是颐和园6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6座城关:文昌阁、宿云檐、紫气东来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和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内供奉的是铜铸的文昌帝君坐像,以及他的坐骑铜特。文昌阁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东西相对,一个供奉文昌帝君,一个供奉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耶律楚材祠位于文昌阁东北,这里有耶律楚材的祠堂和墓穴。耶律楚材是元代的第一名相,元初的制度大都出自他手,死后被埋葬在瓮山泊的东侧。

文昌阁的南侧,在东堤的岸边上,有块石碑,叫昆仑石碑,实际上昆仑石碑有两块。一块在铜牛的北面,一块在铜牛的南面。上面都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诗文的内容是描绘昆明湖东堤的景色,但由于立碑的时间距现在已经久远,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

铜牛是中外游客到颐和园在东堤这个景区照相最多的景点了。它是防止水患的镇物。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传说大禹每治理完一处水患,便把一只铜牛沉入河底,希望用它镇住水患。不过大禹是把铜牛沉入河底,从唐朝开始,改把铜牛放在岸边,东堤这里的铜牛身上有乾隆皇帝用篆文书写的《金牛铭》。

铜牛边上这个巨大的亭子,就是我国古代园林中现存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廓如亭。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的样式,俗称“八方亭”。

亭前有一长桥,东接廓如亭,西接南湖岛,全长150米,宽8米,仿北京金代卢沟桥修建。桥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狮子。桥下有十七个孔,这就是颐和园有名的十七孔桥了。

南湖岛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昆明湖中有5个岛,它们分别是南湖岛;凤凰墩;藻鉴堂;治静阁和知春岛。

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原名望蟾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效仿乾隆皇帝在昆明湖中检阅水军,曾亲自在涵虚堂大殿内观看“水师学堂”的官兵进行战船阵法的演练。

南湖岛上还有个龙王庙,原名叫广润灵雨祠。在清朝历史上广润灵雨祠是皇帝“求雨”的地方,香火不断。现在看到的广润灵雨祠是1986年重修的。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江苏无锡运河中黄埠墩修建的。凤凰墩上原有一座凤凰楼,它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藻鉴堂位于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选拔人才称作“藻鉴”,乾隆皇帝以“藻鉴堂”命名,是寓意人才难得。清漪园时,藻鉴堂内有很多的珍宝。1903年重修后,藻鉴堂被装修成欧陆风情,并配有西洋的厨师,慈禧太后在这里宴请外国驻华大使。

治静阁位于昆明湖西湖水域,原本是一座圆形的水上城楼,但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是一座水中荒岛了。

最后介绍一下知春岛。

知春岛位于文昌阁的西北,岛上有知春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有名的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知春亭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两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每年春天岛上桃红柳绿,春意盎然,风景宜人。知春亭可是颐和园中照相最佳的拍摄景点,这里可以看到万寿山前山的全景。

高高的佛香阁及众多宗教建筑,寓意“佛法无边”;万寿山像展开翅膀的蝙蝠,昆明湖像一个大大的寿桃,寓意“福山寿海”;西堤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南湖岛上的龙王庙又与凤凰墩上的凤凰楼“龙凤呈祥”;十七孔桥仿金代卢沟桥建,这整个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又寓意这里是“人间仙境”,其中藻鉴堂象征蓬莱,治静阁象征方丈,凤凰墩象征瀛洲。清末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溥杰,曾有有诗曰“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放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合璧大圆横玉带,斜阳无语卧铜牛。”此诗高度概况了颐和园的美景。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建筑理念被古代的工匠、园林设计师们,表达的是淋漓尽致。这里真可谓称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好,颐和园的湖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第三篇:《颐和园导游词》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楚悠声音游记——颐和园{颐和园昆明湖导游词}.

1 概况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大概有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皇太后与光绪皇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皇太后、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还有就是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颐和园昆明湖导游词}.

2 铜牛

这颐和园的前身哪,是乾隆时期修建的清漪园。据说乾隆皇帝是个出了名的孝子,当年为了庆祝母亲的60大寿而特意修建了这座以“福”、“寿”为主题的园子。可惜呢,1860年英法联军一大把火把清漪园给烧了个精光。时间到了1885年,这次啊,慈禧太后是为了自己的60大寿,下旨重建被烧毁的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叫作颐和园。

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了。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顺着昆明湖的东堤往南边儿走,走没多远,就见到了颐和园里最具人气的铜牛。这铜牛就像是一把检测昆明湖水位的标尺。根据科学的考证,紫禁城的地基与昆明湖东堤相比大概低了10米,这就是说,颐和园铜牛的水平线,高于皇宫围墙。在乾隆年间,昆明湖附近每到雨季,常常大雨成灾,为了皇宫安全,根据昆明湖与铜牛的水位差,及时加高皇宫围墙,万一昆明湖决口,皇宫仍可安然无恙。

3 廓如亭

在铜牛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很大的亭子,名叫廓如亭,又俗称八方亭。因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为没有东墙,由此地放眼东南无际的绿色田野,视线极其开阔,“廓如亭”因此而得名。我告诉小苏,颐和园里有40多座亭子,这座亭子是全园里最大的,也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最大的。它由内外三圈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整个亭子的面积有130多平方米。

廓如亭位于十七孔桥的桥头,而十七孔桥是园内20多座桥中最大的,长达150米,横跨昆明湖,贯通东堤与南湖岛;桥西的南湖岛面积有一公顷,上面建有龙王庙、月坡楼、鉴远堂,假山上还建有涵虚堂。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屹立在桥东头的亭子如果没有宏大的体量,就不能与长虹般的大桥相称,也无法与桥西的建筑群遥相呼应。有了它,就使得十七孔桥有起有结,东西气势贯通,起到了构图上的平衡作用。

4 十七孔桥

刚刚提到了十七孔桥,这十七孔桥就连接着廓如亭与南湖岛。十七孔桥建成17个孔,得归结到古代皇帝的喜好上。无论是从东往西数,还是从西往东数,正中的大孔刚好都是奇数“九”。而古代帝王又被称为“九五之尊”,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崇尚数字“九”,故而,十七孔桥才会与“九”结缘,也就不难理解了。

十七孔桥融合了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的优点,吸取了南北两种桥梁艺术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桥梁珍品。

5 南湖岛

走过十七孔桥就是南湖岛了。

昆明湖习惯上按位置分为南湖与西湖两部分,这个岛因为坐落在东南部而被称为南湖岛。它与西堤外湖中的治镜阁和藻鉴堂两个小岛一起,用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南湖岛也叫“蓬莱岛”,象征神话中的海上仙山。

南湖岛占地一公顷多,四面环水,环岛用巨石砌成泊岸,并用青白石雕栏围护,视野广阔,美景是一览无余,可以说是昆明湖中最好的观景游览场所。岛上的建筑很多,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踏上南湖岛,迎面就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坊,过了牌坊就是一个小广场,小广场的右侧就是龙王庙了。龙王庙坐北朝南,院落不大,但是庙前小广场南、西、东三面却都立着牌坊,这可是在所有龙王庙中规格是最高的了。

封建社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凡在水边都建有龙王庙。南湖岛上的这座龙王庙始于明代,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南湖岛龙王庙的香火一直不断。

6 文昌阁

从南湖岛返回到东堤之上,然后一路往北,前面是文昌阁。文昌阁是一座关城式建筑。颐和园里有六座城关,文昌阁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文昌阁的二楼供有文昌帝君铜像和他的坐骑“铜特”。相传文昌帝君主宰人间的功名利禄,所以古代深受仕途者的信奉。

7 耶律楚材祠

文昌院坐落在气势磅礴的文昌阁东墙外,这里原本是光绪皇帝的御膳房,民国后就渐渐荒芜了。据说文昌院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展品最丰富、设备最先进的园林博物馆。

文昌阁以北有一座大门向西的院落,那里是耶律楚材祠,它是颐和园内历史最久的一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公元1244年,元朝一代贤相、开国元勋耶律楚材病逝于蒙古高原,举国致哀。朝廷为纪念这位对元朝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特意在京都西郊瓮山一带为耶律楚材专设祠堂,以示隆重。

元朝灭亡以后,对蒙古族统治者怀有深刻仇恨的中原百姓将耶律楚材的墓地和祠堂彻底毁坏。直到1750年,乾隆在修建清漪园时,发现这里是耶律楚材墓的旧址。乾隆出于对耶律楚材在历史上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决定在原处恢复墓地与祠堂,并将祠堂圈入御园。我们现在可以在里面参观到的包括了耶律楚材祠堂、神道碑、翁仲石像与元左丞相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及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事迹展。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8 知春亭

文昌阁的旁边就是知春亭,这里是颐和园的最佳观景点之一,也是最理想的摄影点。

知春亭的“知春”二字,据说是来自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又因为知春亭小岛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昆明湖解冻之时,这里桃花绽红,柳丝吐绿,最早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当初乾隆皇帝修建颐和园的时候,要求整体构思符合“四时占全,福寿满园,天星洛凡,水陆龙安”的旨意。昆明湖的外形像一只硕大的寿桃;万寿山是一只巨大的蝙蝠,取“蝠”与“福”的谐音,“云辉玉宇”牌楼和排云殿就像是蝙蝠的头,东西长廊则是展开的双翼,于是乎就形成了福山寿海的壮观场面。而南湖岛看上去,就像一只千年寿龟,十七孔桥是龟的脖子,廓如亭就是它高高昂起的头,岛西小码头是龟尾。

9 西堤六桥

在知春亭里,我们远远地就望见了西边绿柳成荫的长堤,那个啊就是西堤。 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杭州西湖的苏堤十分赞赏。回北京后就马上下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面再挖掘一个湖,形成两湖夹一堤的地形。并在堤上仿照他喜爱的苏堤六桥的意境,也修建六座桥梁,形成了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的名字由北往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其中最美的要数玉带桥。

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栋古楼,名为“景明楼”,这个名字来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在那里,可以很好的欣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颐和园昆明湖导游词}.

10 玉澜堂

沿着湖边,继续北行就进入了帝后生活区。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玉澜堂。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的寝宫。玉澜堂东间是他的书房,后边是他的卧房。

据说玉澜堂在光绪做寝宫之前,乾隆皇帝他们也在这个地方小住过。不过乾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隆一般还是回圆明园住,他只是在这儿读书、处理政务,有时候也在这儿上朝。 当年在玉澜堂里,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翁同和这些当年的维新改良派,可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就被关在这里,过上了囚徒般的日子。

玉澜堂的东配殿叫霞芬室,皇帝没被囚禁以前需要到仁寿殿上朝,每回都是提前到这儿穿戴整齐等着。当百官到齐时,皇帝从这儿上去最方便,迎着朝霞去上朝,霞芬室之名由此而得。

11 宜芸馆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颐和园昆明湖导游词 昆明湖导游词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