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昙花一现作文800字》
昙花一现作文800字
昙花一现作文800字
这晚,昙花霎那间绽开了。却短短四个小时里,它的芳容如流星般转瞬即逝,一片凋零,一片难以回味的瞬间。它就这样生起了皱纹,而人们却忘不了它那年轻时的姿色,因为这种记忆是永恒的,不会随着它的容颜随风消逝 大千世界,永保青春的花多如尘土,而有多少花的名字能被人记起?
水仙出名于纯洁;郁金香闻名于幸福;百合象征着百年好和;牡丹则是华贵的标志。它们沐浴着阳光在大自然里争相开放,竞相争艳,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却没有多少人怜惜它们的凋谢,甚至会有人从头到尾都还会以为水仙是蓝色的。放眼望去,几乎满世界都开满了这种奇花艳草,多了,再怎么卖弄姿色也像是胭脂俗粉。没有人会去真的留意它们长得多美,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只有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意义,才是最可贵的美丽,那些东西才值得人们回忆。人们都只会记得送花或是献花时那一刻的和谐与甜蜜,因那些不会是生活中天天能感受到的。就有如昙花一现,留住的是瞬间的永恒。 我们有着太多的瞬间,却有如白驹过隙般消逝。从婴儿刚刚出世时父母的喜悦,到儿女圆梦大学的兴奋;从情侣双方初识的羞涩,到踏入爱之神殿的幸福;从不打不相识的陌生人,到共患难生死的挚友。就像是昙花盛开般,虽然仅仅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却释放了最绚丽的时刻。即使会如流水般逝去,但却无法忘怀那心跳加速时的感觉。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能让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死也值了。”小到一个称赞,大到2008奥运申办成功,那一刻都停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会记住自己的成就,自己的骄傲,这些东西却不会随河水流逝,流逝的只是那些被人们暂时遗忘的时间。
我们行走在消逝的时间之中,只有波浪式的生活才能带给人们幸福感。若是不经历苦难,也品尝不到翻身时的快感。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像是波浪里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即使是身处皇宫的贵人,也像掉落在金砖围成的井里的青蛙。他们的生活永远走着直线,身边一直只是金黄色的,不抬头向上望,大概还不知道天原来是另外一种颜色。玫瑰也许好看,但是你会一辈子就把玫瑰种满整个花园吗?巧克力也许好吃,但是你会一辈子只吃巧克力吗?瞬间才是最美的,因为它的消逝夹杂着你的好奇,你的惊喜,你的幻想,你的留恋,你的
昙花一现,瞬间的一刻,永恒的美丽。
第二篇:《高考作文创新形式——双线并行》
想起了爸爸
上课的铃声响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第三课是一篇散文《背影》,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上课前,这篇课文我看了好几遍。那个步履蹒跚、行动艰难的父亲的背影总是浮现在脑海中,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容,但他对我的爱却很深很深。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总是来去匆匆。他白天上班,晚上又要研究学问,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埋头工作。他太忙碌、太疲劳了。每天与书本为伴,没有时间和我促膝长谈,可百忙中,他却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因此,每天早晨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会装满开水。记得小学升初中前的一次模拟测验,我由于粗心大意没取得理想的成绩。妈妈气得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拦住她说:“算了吧,既然错了,骂也无用,下回改正也不晚。”那天,妈妈的骂没有使我哭,可听了爸爸的话,我却背地里流下了眼泪。
老师开始讲课了,她从作者生平到词语到段落一一讲了一遍,接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带感情朗读课文。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我越听越感到不安,为什么他读得这么生硬?一字一顿,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好像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家事!
不,不是这样的!我听着,在心里说。此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多么希望老师能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倾吐出来。
终于,老师要求朗读父亲买橘子那段课文了。我咬了咬嘴唇,郑重地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激动得连握着书本的手都在颤抖。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个蹒跚的父亲的背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爱我的。记得升中学考试那天早晨,他忙得又是为我准备文具,又是给我灌开水,还煮了两个鸡蛋让我带上。我开始还觉得多余,考试只花了两个小时,煮鸡蛋干什么?吃过早餐,我也来不及向爸爸告别,就匆匆出了门。走出不远,我一回头,看见爸爸站在阳台上正目送着我。他的目光充满了对我的爱怜与深情。这时,我心中顿感一阵激动,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见我回头,挥了挥手说:“快走吧。”我连忙低下头,加快了脚步,在他的目送下渐渐远去。当我走出很远,再次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然伫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
我的声音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呜咽了。我努力不让积在眼中的泪滴落下来,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教室里很静很静。我轻轻地坐了下来,心里想,回家后,我也一定要写一篇
这样的作文,写出爸爸那颗深深爱着我的心。
成长的故事 ——我与栀子花
我家附近有几丛栀子树。
每当阳光一阵暖过一阵,甚至有点热时,每当雨水一阵透过一阵,甚至有点大时,每当新叶一阵绿过一阵,甚至有点翠时,栀子叶间便孕育出一包包白色的花朵。儿时的我喜欢踮着脚尖仰着头从叶间窥视她们的风姿。等到花儿咧嘴大笑的时候,满树嵌玉,满树生香,我便沉醉花间,整日围着栀子树转了。渐渐地,我对栀子有些不满了:为什么栀子花只有白色的呢?五颜六色该多逗人哪!
当不满变成疑问时,我读书了。学校也有栀子!在一个雨后清新的早晨,我们齐声诵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昨夜有不紧不慢的风,有疏疏点点的雨,我美丽的栀子花是否依旧?晨读结束后,我一路小跑,校园一角白白的,亮亮的,白色的花瓣似乎在牛乳中洗过。有几朵静静地躺在地上,树丛下,似乎偎依着母亲。我拾起一瓣,藏在日记本里,藏在我心里。
我的个儿越来越高了,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了。书中的世界很美丽很宽广,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任我徜徉。我爱读书,正如我爱栀子花一样。
柔柔的五月,栀子开放时,妈妈就在我的卧室里摆上泡着栀子花的玻璃杯,满屋生香。记忆中曾有多少次啊,在栀子花中做着甜美的梦。梦中见到漂亮的语文老师圆圆的酒窝,梦中听到同桌乐儿清脆的笑声,还见到小院里月影下浮动的如我高的小树,树间叽叽喳喳的小鸟儿,其中一只是我
我渐渐学了很多知识,可直到学了花的知识后,才知道花的万紫千红是由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制造出来的,白花的花瓣中没有色素,而是充满了气泡。大自然的奇妙美丽叫我惊讶不已。
栀子又到了开花的时节了,我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了。探过头去吸一口醉人的清香,我悄悄说:再见了,美丽的伙伴!再见了,可爱的校园!
我在栀子的清香中成长着,老师、同学、母亲的关爱一如栀子的清香围绕着我。我成长的故事中贮满了欢笑,充盈着馨香。
学生写考场作文,迫于时间所限,往往多注意于作文的选材立意和语言表达,而缺乏一种良好的结构意识,从而陷入腹内文未成稿、笔下艰涩难行的困境。有鉴于此,这里推介一种作文快速结构技法——“双线”结构。请看学生习作《起飞》:
人生是一条直线,由无数个尝试的点组成。
一只很小的鸟儿,它刚刚长着羽毛,那看上去显得稚嫩的翅膀似乎不堪一击。它躲在己的小窝里,羡慕地看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头雁。它憧憬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以及在香的风中飞翔的自由。它看着自己的翅膀,想:我的翅膀太嫩了,我是飞不起来的。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摇头晃脑地背古诗,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是喜欢那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快感;也许是爱上了诗的那种纯朴的幽美。我成了一个喜欢诗的女孩。拜伦,济慈,泰戈尔,叶宁,北岛,舒婷……有时心里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可我想,我只能做做梦而已。
蓝天白云对小鸟而言越来越具有诱惑,它想飞的念头清晰并且逐渐强烈。它习惯轻轻拍拍自己的翅膀。
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一本小笔记。总是随身带着,有时在田野里闻到泥土的气息;有时朦胧的云雾中看到一颗小星;有时在河边扔下一颗石子荡起圈圈涟漪……生活中每一个恬静的影子化成一句很短的话记在我的笔记本里。
大雁对小鸟说:“出来吧,小东西! 拿出你的勇气,飞出来拥抱蓝天吧。”小鸟的眼睛亮亮的。它问自己:“我可以试试看吗?”
我开始串联一些简短的句子,开始写成行。我的老师说:“试试看吧。也许你也可以写诗,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我于是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寻找和酝酿一些真正的灵感。
小鸟站在树枝上。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它决定试试看。即使失败,也得先坠落一次呀。它带着几分怯弱拍起了它的翅膀,越拍越快,它不再有胆怯,而是充满自信和勇气。呼!一瞬间,它飞了起来,终于飞在广袤的蓝天之下了。
写完最后—行,我的喜悦之情掩饰不住地在眼底流转。我的第一首诗,终于成功了。原来写诗并没有我想得那么难。看着自己的诗发表在杂志上,涂鸦终于变成了铅字。于是,我微笑着踏进了诗歌的门槛。
回头看我的人生,尝试把每一个点串联起来。不管是成功和失败,飞鸟的翔程永远在它起飞之后。拍拍翅膀,对自己说:试试看!
此文有两条线。一条是“小鸟从羡慕飞翔到飞上广袤蓝天”,另一条是“我从喜欢诗歌到踏{关于昙花一现的双线并行的作文}.
进诗歌创作门槛”。从单线来看,前后形成回环照应之美;两线对比着看,彼此交映生辉。更绝妙的是,两条线各自切分为四个小的片段,并让它们并行着交替出现,双线齐进,交错发展——纵向照应,横向对比,构思巧妙。
双线结构是一种非常好的行文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解决写作内容空洞的弊病,又可以展现构思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可以更好地表现主旨。2004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采用的就是这种“双线”结构。此文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中的名句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之相对应,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教材中“双线”结构最典型最巧妙的文章就是鲁迅先生的《药》: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用明暗线索展开情节,不仅头绪清楚,而且开掘出了深刻的主题:把家庭悲剧跟重大社会问题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不仅深刻认识到“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不幸”在哪里,而且激起人们去思索如何“疗救”这个病态的社会。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的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
第三篇:《昙花一现作文400字》
昙花一现作文400字
小时侯我常常去姥爷家,因为我非常喜欢看姥爷养的花。有仙人掌。玫瑰。月季。葵花还有昙花。
我仔细的观赏过昙花开放。它长到有2尺多高,宽而绿的叶子,长长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好象碧绿的裙子。5个大小不一的花骨朵分别长在4片大叶子上,上面还长着绿色的小刺。花骨朵又尖又长,被花柄紧紧地包裹着。听姥爷说昙花一现是很美的。
我静静的等待着它的开放。最大的那个花骨朵鼓鼓的,饱涨的马上要爆裂似的。那紧缩的花瓣渐渐张开了,宛如一只玉制的高脚杯。这只高脚杯是举世无双的,是能工巧匠雕琢出来的。只见粉红色的花蕊被白色的花瓣包着透出一种清新。淡雅,真好象是花仙子一样。一阵风拂过一股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扉。真是:一朵昙花香一片啊!1个多小时过去了。昙花把它那舒展的叶片,捏出了细小的裙褶,不一会儿,她挥起一片花瓣遮住了自己的一部分身体,其它的花瓣也随之靠拢过来,把她的整个身体都盖的严严实实的。
看着凋谢的昙花,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也许正是因为昙花一现的短暂,才叫人赞叹它的美丽吧!
第四篇:《记叙文写作双线并进讲义》
“双线并进”类作文构思指导
学生写作,迫于时间所限,往往多注意于作文的选材立意和语言表达,而缺乏一种良好的结构意识,从而陷入腹内文未成稿、笔下艰涩难行的困境。鉴于此,推介一种作文快速结构技法——“双线”结构
一、关于双线结构
在文章的写作中,我们要考虑到实虚、远近、深浅、明暗、疏密、张弛、动静等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内容,关乎技法。其中,实的、近的、深的、明的、张的、动的,要比虚的、远的、浅的、暗的、弛的、动的显眼,更带有直观性,处于审美活动的优势地位,我们可谓之“显”的因素,后者容易被忽视,就处于审美的劣势地位,属于“隐”的因素。写作活动中,必须处理好“显”“隐”之间的关系,安排好“显”与“隐”的格局,使显现处笔墨酣畅,生机勃勃,人物和事物跃然纸上;使隐处含蓄精当,意韵深远,笔墨虽少而尽得风流。
写作从模仿与借鉴起步,这是最根本的规律。运用“双线并进”“显隐相依”的方法构思作文,我们的阅读资料库有许多可借鉴的范本。“背影”采用了双线结构的方法,一条是以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记事写人的明线: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送行、北平读信,这四件事按时间先后依次写来。前两件事写得简略,南京送行写得详细,诸如决定亲自送子、过江、进站、买票、讲价、登车、拣座、买橘、话别,每个细节也未放过,特别是买橘一事,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似的,把背影的全部过程叙述了出来;然后又转入略写,几句话就概括了父亲的大半生。另一条是以“背影”为标志的、作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的暗线。如开头点背影,望父买橘——写背影,父子分手——找背影,篇末再扣背影。全文四次写背影,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背影”则是贯串始终的一条内在的主线。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就需要巧妙而艺术地将生活素材作一番恰到好处的调动与安排,以求“显”与“隐”的艺术地有机地结合。所以,我们在知道了“显”与“隐”的类型之后,写作时还需要注意技法上的一些要求:
从“显”与“隐”的内容上来说,需要处理好双线主次、实虚、明暗等因素间的关系。两种情况并存之时,虽然两者并无主次之分,但如果将一方置于主、实与明的位置,而另一方置于次、虚与暗的位置,则往往可以设计出摄人心魄的悬念,欧·亨利的名篇——《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的典范之作。德拉为杰姆准备礼物与杰姆为德拉准备礼物,在生活中应当是同时存的,这对可怜而恩爱的小夫妻,各自寻找着经济支持。小说开头,首先让读者知道了德拉的秀发与杰姆的金表是这个贫寒家庭中最值得骄傲的财富,随后就只从德拉的角度来展开故事,隐下杰姆不表,让杰姆准备礼物在暗中进行,让杰姆的礼物在最后时刻出场,一如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就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倘若两者并进,毫无“包袱”可言,那一定是索然无味的,更谈不上艺术性了。
从描写的侧重上而言,需要处理好详写与略写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与主旨上来说,“显”与“隐”的内容可能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是“隐”的内容更能体现作品深刻的情感。但在描写上,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要处理好详写与略写的关系,在详与略之间寻找一种匀称美。《地下森林断想》一文有三千多言,而暗示“地下森林”象征着命运不公之人的内容,则不足百字,作者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对“地下森林”生长的环境、“地下森林”的形与神及其他物(如阳光、山坡上的草木)的描写,详尽细腻。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写“地下森林”生环境之恶劣、生长之艰辛,就是写人的命运之坎坷、抗争之顽强。
从叙述的顺序上而言,需要处理好插叙与顺叙之间的关系。“显”的内容的陈述,自不必说。但是“隐”的内容如何表述,从叙述的顺序上而言,就需要仔细斟酌。交待“隐”的内容,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平行夹杂法与插叙补叙法。平行夹杂法,适合两个方面看起来似乎不太有关联的内容,如果两方面内容一看就明,则往往不宜采用此法。如前面所说的《麦琪的礼物》就不宜采用此种方法。采用平行夹杂法的课文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黄蓓佳的《心声》。《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的病情与英子的成长两线始终并行,最后结尾也是从两个方面点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而插叙补叙法则往往是在文章高潮之时点明原因,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开头作了恰当的暗示后,在小说高潮处让船长介绍来点明于勒的沦落,就让于旅行中的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的性格得到最充分地展示,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主旨。
对于侧重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文章,还需要从人与物、物(景)与情的角度,处理好人与物、物(景)与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此类文章中,物与景处于“显”的位置,而人与情则处于“隐”的位置,但从作品的主旨来看,前者属于“宾”,后者属于“主”,以“显”突“隐”,以“宾”衬“主”是此类文章的写作基本规律。陆蠡的名篇《囚绿记》一文中,以大段的笔墨写常春藤被囚与被放的经过,而至于作者被时局所囚于北平,则是在文末稍作了一些暗示。常春藤是作品中“显”的内容,自己为进局所囚则是“隐”的主旨。文章如此处理“显”与“隐”的关系,既切合文章题目,更主要的是达到了含蓄见义,意蕴深长的艺术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找到;显”;隐”双方最理想的结合点。在实际生活中,;显”与;隐”的内在联系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立体的,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可以同时存在。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表现;智取生辰纲”一段情节时,就分两组镜头交替出现,观众一看就明:矛盾的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进,情节就是这样展开的。生活中往往是两者同时出现,如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的时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两者出现在同一个时间段的不同地点上。但是文章内容往往是线性的展现,阅读过程最初也是线性的推进。这个时间范畴里的;线性”特征,就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不同方面需要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而且与现实生活存在多个结合点不同的是,文章中往往只有一个结合点,这样才使得文章的结构紧凑、严谨。叙事类文章的情节结合点,多为小说、戏剧的高潮所在,矛盾的碰撞,给读者荡气回肠的感受。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热切盼望与于勒的落魄就结合在;船上相遇”一场戏中,而《麦琪的礼物》一文德拉与杰姆两人各自的准备,就体现在杰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