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不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童年作文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不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童年

再过几天,就是祖国61岁生日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爸爸、妈妈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听爸爸妈妈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各种各样的票证,买米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衣服要布票。吃、穿、住、行都非常“寒酸”。

那时,大家吃的是土豆、甘薯和玉米,而且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吃上一餐大米饭,算是非常奢侈了。大家上学也是带点米到学校蒸着吃,有时甚至连米也带不上,只能带点玉米粉。穿的都是粗布服,而且衣服上面是补丁打补丁。一件衣服经常是大伯穿了二伯穿,二伯穿了爸爸穿。当时流行一种说法,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住的房子自然也不宽敞,一家八口人挤在两间破旧不堪的茅草房里。那时,既没有自行车,也没有汽车。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爸爸都要走十来里路去上学,上了初中甚至要走二十多里路。

现在,我们吃的是山珍海味,什么好吃吃什么。穿的是品牌衣服,夏天有吊带装,冬天有羽绒服,真是“童年不同样”。住的是宽敞漂亮的砖瓦房。就说我家吧,虽然爸爸妈妈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在县城有一套房子,刚到杭州又买了一套,还添置了各种家具、电器,一应有俱全。出行,则是从最早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现在的轿车。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

篇二:《不一样的童年》

双阅读活动之——

不一样的童年

——读《童年》有感

紫云县大营希望小学六年级(3班) 黄治敏

辅导教师: 胡元亮

《童年》一书是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写的。

文章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小时的名字)三岁就没有父亲,母亲便带着他到外祖父母家寄居。外祖父母家里的生活本该是算富裕的,开着一个小有名气的染房,可是,家庭的斗争,让这个本该富有的家庭逐渐走向衰败,家人也开始变得冷酷、吝啬。

家里唯一的财产(母亲没要的嫁妆)整天被两个舅舅惦记着。后来闹出了分家,不久阿廖沙有了个继父,可家里的经济并没有因继父的到来而有所改变,依然是老样子。生活的拮据,迫使阿廖沙不得不去捡破烂变卖为生。幸运的是,生活中的阿廖沙结识了一群跟他一样穷苦却富有爱心的人——慈爱的外祖母、乐观的茨冈、热心的老工人格里高里。在学校里,大家嫌他又脏又穷,都看不起他,这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幸的是这个时候母亲却撒手人间,这对于一个仅十岁孩子的阿廖沙更上雪上加霜。孤独、穷困、饥饿、外祖父的打骂……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孩子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别让将来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受苦……

人生是变化无常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长篇小说,都有着自己不寻常的童年:或快乐、或不堪回首。相对于阿廖沙,今天的我们却是无比的快乐——衣食无忧、快快乐乐。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然而年幼的高尔基的那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作家,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外祖母的慈爱,有了茨冈乐观的引导,有格里高里正直的熏陶,才造就了他对生活的不放弃。穷和苦只是外力的因素,高尔基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坚强的活着,勇敢的活着。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今天的我们,不仅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还能住在明亮而舒适的寝室里、吃着免费的营养餐,享受着优质的教育,我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童年时光。

篇三:《不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爱

——先心病患儿的求医之路”

徐玉翠 新闻专业 18110234

郭老师布置下期末作业后,我就风风火火地准备着。买了四份报纸《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与《南方周末》,一页一页心急火燎地翻着报纸,寻找着写作业的对象。

突然,一幅图片映入了眼帘。一个五六岁穿着

病号服的小男孩,紧紧锁着额头,微闭着双眼,

眼角挂着泪水,小嘴张开着,露出雪白的乳牙,

稚嫩的脸上写满不属于他那个年龄的痛楚。我们

似乎可以听到他苦痛的抽泣。一只厚实的手抚摸

着他的头,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出手掌的温度。

那一刻,我的心静了。有一种触动心灵的力量推动我关注这篇报道。

这是一篇写真的摄影报道,于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发表在《南方周末》。版面大概是这样安排的:(为好表述为图片标好序号)图片①左侧是一行大字“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爱”下面是一行小字“先心病患儿的求医之路”,显然这是报纸的主副标题。副标题下又是三张有关患儿生活写真的图片及其文字说明,主标题左侧是一篇简短的文字报道。

报道图文结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用文字记录患儿心声,用图片描绘患儿生活。

第 1 页 共 6 页

本报道最大的特色是在大版面的报道中,图片占面积较大且对图片的描绘生动形象,增强了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同时增强了报道的接近性与感染力。 一个一个的镜头的定格别具风格,给读者视觉的冲击。

如图片④“ 孩子躺在病床上,用踢腿逗着

父亲。”一位先心病患儿也不过两三岁的样子,

躺在病房里的婴儿床上,踢着腿用小脚丫努力

蹬爸爸的手腕。看到这一幕读者的心软了,尽

管我们不晓得父亲嘴角挂着的微笑代表着忧

苦还是希望,但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温暖与感动。对生动细节的捕捉,体现了报道独特的深入视角与浓浓的人情味。

另外,作者在对图片④描绘的同时总会在补充一句解释说明,体现了报道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个别先心病患儿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但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既是给家长与读者的安慰,也是对读者见识的扩展。

小结一:一篇成功的摄影报道离不开对图片的排版,我们在写摄影报道时要注意拍摄的角度,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角度拍摄才能产生最佳视觉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对图片的文字说明,好的图片有形象的说明才会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但是拍摄镜头由记者控制,所以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在拍摄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展现给受众真实的世界,对得起受众。

〈一〉、“细节决定成败”

本篇报道紧紧抓住新闻写作的可读性原则与事实求是的原则,追求表达上的生动

第 2 页 共 6 页{不一样的童年}.

性,用事实说话,抓细节,用新鲜活泼的群众语言形象的描绘。

如报道中对梓涵有这样的细节描写“5岁的青海男孩梓涵正赖在爸爸的怀里,一会儿做飞翔的动作,一会儿扮大灰狼的鬼脸,一会儿不停地摇头晃脑,一会儿又默默地蹲到墙角。""他只能蹲在一旁失落的观望""见记者拍照,原本还有些害羞的他就追着镜头摆出各种POSE,含糊不清地喊着‘耶’,然后看着显示屏中的自己开心地大笑。

为读者的我们发自内心的想为他做些什么。

如对小炳有着这样的描写“见到陌生人就忙用双手将脸蒙住,伴随着不易察觉的哼哼声,让人不免有些心疼。”与图片①相对应,是对图片①的详细描绘。另外,与对梓涵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起伏不单调,“文似看山不喜平”嘛,而且避免了文章选择案例典型的重复性,体现作者细微的观

察与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

再如对内蒙古小姑娘羽涛的描写,用自然背景衬

对细节的深入描绘是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的结果,作者通过对三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可读性,现场的观察有利于对人物思想的深刻描写。{不一样的童年}.

最后结尾时“作者留意到,阳光室的墙上""”又一对环境的观察,体现作者的

第 3 页 共 6 页{不一样的童年}.

细心,同时使报道现场感与可信度更明显了。

小结二:作为记者获得新闻的渠道有很多,但在采访时观察是最好的方式。在观察采访时,我们要注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从主题出发。同时要善于抓细节,抓典型,还要注重观察的完整性。本报道细致的观察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直接引语

“爸爸,飞!”,“耶”,“走,开始工作!”这些显著的直接引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选用的引语简短生动,富有小主人公的神态乐趣,很是精彩。这样的报道,一方面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体现了文章的真实性。

小结三:我认为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心理与性格的真实写照,所以在报道时应该适当引用人物说的话,借他们的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评论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真实可信度与趣味性。但是引用时要注意不能滥用,不能冗长,不能捏造。

〈三〉、组成与其它

报道的标题“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爱——先心病患儿的求医之路”,主标题“不一样童年,一样的爱”虚写,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副标题“先心病患儿的求医之路”实写,点明报道的事实内容。主副标题虚实结合,相辅相成,从整体上展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体的新闻结构,导语(设悬)——主体——结尾。 导语部分文章采用了软导语也是描写性导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拥有天使般的笑容""少了一抹跳动的快乐”简洁生动地铺展开文章的前序,设置悬念。接着“六一儿童节之际,记者来到天津市泰心医院,走近先心病患儿,感受他们不一样的童年”解除我们得疑惑,让我们饶有兴趣的读下去。另外,点明了特殊的时间、特殊

第 4 页 共 6 页

的地点和特殊的人物,及事件,说明导语是微型导语,因此,导语又有立片言以需要的作用。

导语中“走近先心病患儿,感受他们不一样的童年”起引出下文主体的作用。主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新闻事实,“2012年5月28日下午""”——插叙“22日,""”——“下午2点半""”,塑造三个典型的患儿形象,结尾“采访时,”简单介绍采访过程,选择重点介绍,但又不是草草结尾。使文章显得有层次,详略得当。报道对主体的写作做到了内容充实丰满,紧扣主题,很好的补充深化了导语。主体的生动形象而有逻辑的表述,也使新闻事实更加明确。

小结四:写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需要对其结构进行精心的安排与构思。我认为不是说精巧独特的结构一定好,而是适合选材的结构才是好的,再出色的结构不能完全把主题展现出来并不是好结构。{不一样的童年}.

本报道选择的主题是对先心病患儿求

医之路的关注,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很关

注下一代的发展与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亚

健康或不健康儿童更加关注。选择这样的

主题正好迎合了大部分社会大众的关注倾向与读报倾向,符合受众的情感倾向,所以就能够引起绝大部分部分读者的注意与关怀。

并且在主题表现上,作者是用事实说话,并不是直接呼吁关注先心病患儿,而是通过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描述来打动读者,从而关心他们。而且图文结合,更是对彰显报道主题起很大作用。

小结五:出众的报道要有出众的主题,选择符合新闻价值的主题报道,

第 5 页 共 6 页

篇四:《不一样的童年》

【导读】我经常怀疑现在的教育制度,我们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制造一种我们称之为人才产品。不仅我们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就连我们所谓的大学,也不过是这样的一个流水线。 女儿不止一次问我:爸!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和你一样调皮。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女儿不依,刨根问底的劲儿上来,一下子窜到我的腿上,小手用力拧着我的鼻子,恼了:你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这次你要好好说。

我小时候,也就是我的童年了,怎么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呢。自然不能用这样的话去给女儿一个解释,她需要的是一个明明白白的回答。于是,我先关掉了电脑,放下身边纷乱的事务,正视女儿清澈的眼睛,准备给她一个满意的回答。

我也曾有这样一双眼睛,蓄满了纯真也充满了问号。随着年龄的增长,纯真变成了怀疑,而问号则渐渐地消失,对这个缤纷的世界,不知什么时间开始,已经不再感觉好奇。这些话,也是不能对她讲的。明白这些,她还需要时间。

我的童年,记忆中最清晰的是一个光着脚丫的乡里孩子,也许还经常拖着长长的鼻涕,在泥土的芬芳中肆意挥洒着混沌的时光。我也许有过和她一样多的问题,但不会有人给我耐心的回答。和她一样大时,我已经有了三个妹妹,那时的我,需要照顾妹妹们,当然,还要下地分担父母的艰辛。这些话,也是不能对女儿讲的。明白这些,也还需要时间。{不一样的童年}.

不满七岁的女儿,已经快上完小学一年级了。此前,她还上了三年半的幼儿园。而我,快九岁时才上的一年级。六岁的女儿已经有了一张毕业证,她很骄傲。让她骄傲的还有那满墙的奖状,有文明礼貌好孩子的,有讲故事大王比赛的,有画画获奖的等等。女儿也不止一次问我:爸!你小时候得过多少奖状?我有时装糊涂:什么奖状?爸爸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女儿有些失望,她失去了比的对手。但女儿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上幼儿园?幼儿园多好玩啊。我只好回答:爸爸那时穷呗。穷就不能去上学了。

女儿显然不满意我的回答,转身去问奶奶。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女儿不再发问,她开始琢磨穷的意思。女儿当然不会明白,直到上大学才第一次吃过香蕉的爸爸是怎样体会穷的涵义。而她,不到两岁时,香蕉之类的水果已经吃腻了。{不一样的童年}.

过了几天,女儿突然问我:人为什么会穷?当然是因为懒惰了。我很肯定地说。那你小时候一定很懒惰了。老师说懒惰的人不是好孩子,你小时候一定不是个好孩子。看到我中计了,女儿笑颜如花。有一段时间我们老责怪她懒,什么不知道扫地了,不知道帮爸爸倒水了。女儿很会推理,看来她已经琢磨出穷的意思,爸爸小时候很懒惰,当然就穷了,穷了当然就不能上幼儿园了。

妻和我哭笑不得,我们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如今,在女儿的眼中,我们小时候都不是好孩子了。因为我们懒惰,所以我们小时候穷,所以我们不能上幼儿园。这就是女儿的逻辑。 然而,一个穷字,却引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我的童年,根本没有穷的概念。我的童年,快乐与忧伤,与贫穷没有一点关系。那个已经远去的,衣衫褴褛,光着脚丫的孩子,其实拥有一个怎样富有的童年!他在风雨中行走,泥泞从他脚趾间舒服地窜出来的快感,女儿不会有。女儿没有打过赤脚,而且,无论春夏,都要穿袜子的。记得有一次,雨后不久,我带她出去玩,她的一只鞋子被泥土粘掉了,女儿拉着我的手,身体旋转了一圈,那只腾空的脚硬是没有落下地来。我知道,即使真的要摔倒在地,女儿的脚也是不愿意踩到泥土上的。在女儿眼里,泥土是很脏的。

女儿爱哭,劝了反而哭得更厉害。当她不值得哭而大哭时,我就笑,在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嘲笑后,女儿的脸有点挂不住了。一次,女儿见我又笑了,立刻止住了哭,问:爸!你小时候哭过没有?我只好嘴硬:没有。那你掉过没有眼泪?没有!这下我有了底气,我的确不记得自己掉过眼泪。那你流没有流过鼻涕?女儿变了话题。当然流过,谁没有流过鼻涕?我不好再硬下去,我能想象出自己小时候鼻涕涟涟的样子。女儿拍手笑了:那你就流过眼泪了。

《十万个为什么》上说,眼泪和鼻涕是一回事,不从眼睛里流出,就变成鼻涕了。我不服,女儿就搬出书了一条一条念给我听。妻在一旁笑得涕泪交流,给女儿做了最好的证明。那厚厚的几本《十万个为什么》是妻给女儿买的。女儿的问题太多,很多时候问得她猝不及防,就买了一套给她。女儿总是津津有味地看着,有什么新发现时,免不了到我们身边炫耀一番。 可是,女儿不知道,有时候的哭是没有眼泪的。哭其实也需要勇气,这种哭,才是真正的痛。

去年,女儿的舅舅出了意外,妻去杭州料理后事。这一切并没有瞒着女儿。我一个人在家带她,女儿表现得很乖。她的舅舅常年在外,与她接触很少,我一直以为这件事情不会给女儿多大触动。随后的安葬,女儿也参加了,但她没有流露出特别的悲伤。妻说,这孩子和舅舅没有什么感情,她毕竟太小了!

等我们都平静下来,慢慢地努力忘却失去亲人的痛楚时,女儿发话了。一天放学回来,她极认真地对妈妈说:妈!我长大了想当飞行员。妻问:为什么?女儿回答:那样我就可以看见舅舅了。老师说当飞行员可以上天,我就可以在天堂里见到舅舅了。妻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紧紧地抱住女儿,说不出一句话。女儿曾经问过妈妈,舅舅去了哪里,妻说,舅舅去了天堂。

而我小时候,就知道没有天堂。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冰冷的死亡。知道人死后要换上最后的新衣,要躺在一个木头做的大盒子里安安静静睡去。儿时伙伴家里,就放着这样一个盒子,是给她奶奶准备的。这是老家的一个风俗,如果有条件,要给老人提前准备一个屋子。我们曾不止一次爬上去玩,甚至躲在里面捉迷藏。

然而,我们怎么给女儿说,其实根本就没有天堂!在我们的描绘中,天堂多美啊!有数不清的天使陪伴着,她的舅舅不会感觉孤单。有各种各样的花儿终年开放着,她的舅舅不会觉得寂寞。

因为舅舅的突然离去,妻怕父母一下子接受不了,就经常带女儿回家陪伴他们。女儿是两个老人带大的,天真烂漫的女儿是我们快乐的中心。

女儿属兔,因而兔子在她心中就是最可爱的动物。有次去姥爷家,正赶上姥爷家的兔儿刚生了宝贝。女儿喜欢极了,非要抱回来一只。这让我们很犯难。对她,拒绝简直就是不可能事情。我们最终还是答应了她,女儿比过年还要开心。她喊来了一群小朋友,让他们参观她的兔儿。她兴致勃勃地给兔儿喂奶,轻轻地抚摩它的绒毛,一下子变成了最温柔的小女孩。 过了两天,妻怕兔儿饿死,托人将兔儿送了回去。女儿放学回来,不见了兔儿,大哭不止。无奈,只好哄她说,兔儿自己跑回家了,它也会想妈妈的。女儿渐渐止住了哭声,对我们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默认了。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料想,第二天女儿的一个玩伴跑来问我:伯伯!你们家的小兔真的会自己跑回家吗?我一愣,随之只好点头承认。原来女儿已经向几个小朋友夸耀过她的小兔,她的小兔多么的聪明,可以自己跑回家找妈妈。不会说谎的女儿却在重复着我们善意的谎言。要知道,我们距她姥爷家三十公里,一个不满七天的兔儿怎么可能找到家呢。

我的童年,记忆中有着更多的兔儿。它们差不多是家里的全部经济来源。兔毛就是我家的油盐钱,是我和妹妹们的学费,间或是一颗甜了很久的糖果。尽管如此,我仍然不怎么喜欢它们,因为一有时间,我就要给兔儿打草的,这会占用我的游戏时间。在喂草的时候,它们也曾咬伤过我的手指,给童年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不一样的童年 不一样的童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