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五女山城考察报告》
本溪市桓仁县五女山城考察报告
考察对象: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五女山城
考察时间:
2009年7月13日,天气:阴天
考察目的:
桓仁县五女山城,史称纥升骨城,汉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高句丽始祖朱蒙所建,为中国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王国开国第一都城。关于,五女山城的研究情况,国内外均有较多专著记载,且此山城现在已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做了充分的保护。考察此山城,主要是为了对资料中的有关数据予以实地考证,同时,对这一个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史学价值,都很重要的一个古城的考察,也是对整个辽东地区高句丽山城考察的一部分。
考察纪行:
2009年7月12日(周日),我们一行三人,从凤城市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到了桓仁县。在距桓仁县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我们已尽可以看到五女山的犹如一个巨大的石屏立在县城东南方,极其雄伟。当天天气不太好,我们比较担心第二天的考察是否能成行。 7月13日(周一),依旧是阴天,据旅店老板说今天要下雨,但是我们的时间实在太紧,只能硬着头皮准备上山。我们三人8点多钟先去了当地的史志办,史志办主任听了我们的目的后非常热情,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五女山的一些情况,并赠送了我们一本《五女山志》,而且
帮我们联系了桓仁县文化局的康鸿伟副局长。康鸿伟副局长和文物局的王局长又给我们讲了五女山山城的一些保护情况,并给我们免去了五女山的门票。
十一点多钟,我们终于到了五女山脚下,首先以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广场,一块刻着《五女山山城载入世纪文化遗产名录记》的石碑耸立其上,颇显大气。我们首先参观了五女山博物馆,这里面保存了一些五女山城考古发掘时的一些出土文物,并且,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作了一些关于五女山山城的修建和历史的资料。很有利于,参观者在没上山之前,对整个山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出了博物馆以后,五女山风景区的客车将我们送到了山城景区的西门。进了西门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古道十八盘,据导游介绍,这条弯曲十八折的古道是高句丽时代的人修的上山的道路,后来人在其上又修了一条直道,方便后人行走,我们就顺着这条古道上山,一路走过了西门,1、2、3号建筑遗址,以及点将台、东城门、南城墙,最后在下午四点多钟,从南城门下山。在这其中,我们发现了在结义松景点向好汉松景点的道路十五米处右侧有一石筑物,其呈四方形,东面有一开口,内深约五米,北面墙下有一开口,下有类似于排水沟的东西。我们观察它的建筑样式,与其他的古城墙一样,但是在我们能找的到的资料中,对这一建筑却没有提及,我们深感疑惑。
山城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据《五女山志》记载,五女山,地处长白山余脉,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距县城东北8.5公里。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25{五女山博物馆观后感}.
度24分44秒,北纬41度19分36秒。东南与辽宁最大水库桓龙湖相接,西以刘家沟村哈达河为界,北与窄沟公路毗连,保护区面积24平方公里。
五女山主峰,四周皆为悬崖峭壁,峭壁垂直高度70-90米不等。海拔最高处为北端山峰,高823.8米,最低处为月牙关,高777.4米。主峰南北长约2000米,山顶平坦处,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110-200米不等。{五女山博物馆观后感}.
五女山下,公路四通八达,东抵集安,南达丹东,西通本溪、沈阳,北连通化。溯山下浑江水路,逆水而上,可抵通化,顺水而下可达鸭绿江。
五女山上下水资源丰富。山下东南两面浑江环绕;山上有泉有池。其古今用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整个山城屹立于高山之上,沟壑交错,易守难攻。{五女山博物馆观后感}.
山城形制结构:
1, 总体构造
五女山山城,据当地史志办告诉我们其南北宽1540米,东西宽350-550米。周长4754米。其居于山颠及东部山坡是高句丽王朝的第一都城。山城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上部分即该山的主峰,位于山城的西部和西南部,海拔高度平均在800米左右,西南部地势比较平坦,周围峭壁如削。南北约长600米,东西约宽110-200米,是古代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城内区域主要有1、2、3号大型建筑遗址、兵营遗址、哨所遗址、居住遗
址蓄水池,瞭望台、西门、1、2号防御墙等。现在这些地方已经被很好的保护了起来。{五女山博物馆观后感}.
山腰部分,位于山城东部、北部和东南部,虽多为平缓坡地,但遗迹较少,主要有南墙和南门、东墙和东门、哨所遗址等。 山城城墙大部分为天然墙,仅在一些较为平坦的地方及重要豁口出筑有人工墙,人工墙全长约500多米,不到全部城墙总数的15%。
2, 城门
山城共有三座城门,分别为西门,东门和南门。
西门位于山上部分的主峰西部,筑在一条山谷的上口,地面内高外地,宽3米。南北两侧筑有石墙,南墙较短,西北两侧外壁叠砌楔形石,现存2-4层。北墙平面呈折尺形,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内外皆为楔形石,内插梭形石并堆砌碎石。经现场测量,其长约为25米,宽4米,高2米有余。南段局部地方筑石略见草率,于两侧石墙接触不相吻合,应为后来所修。在西门内侧分别设有南北两个门卫室,两者对称,形制相同,平面呈“凹”字形,大小仅容一人。在西门两侧还发现两块门枢础石,南侧门枢础石缺失两角,长56厘米,宽43厘米、厚22厘米、上有一圆形石窝;北侧门枢础石,长49厘米、宽47厘米、厚22厘米,其上亦有一石窝。门外有石阶,共5级,阶差约为10厘米。现在西门的这些地方已经进行了一些保护措施,防止墙体再次坍塌。
东门位于东城墙2段和3段之间、据南门150米。由于东墙走势的方向,东门为南北方向,门道宽4.3米,东门西侧借助东墙第二段北侧垛头,东侧借用东墙第三段西侧垛头,一条出入山城的马道由此通过,出城可至浑江右岸,入城可与沿墙马道相接,实为山城地理要冲。
南门位于南墙第四段东端,处山城东南角。南门因地制宜,构造简单,门道宽2.3米,其东侧无人工墙,依山崖而建,亦有一条马道由此通过。
3, 城墙:
山城城墙总体分为南墙,东墙,防御墙三个主体部分。
南墙全长424米,平面略呈折尺形,起于山上部分的东南角,终于山腰部分的南门东侧,自西向东,由两段天然强和两段人工墙构成。
东墙全长1847米,呈内弧形,自南门东侧起,至北部石崖向西转折止,共由六段天然墙和六段人工墙组成,人工墙主要建于较陡的坡地和谷口,天然墙皆为垂直的峭壁。
防御墙分为一号防御墙和二号防御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对其进行实地测量,仅知道一号防御墙位于山顶东北部的一条山
篇二:《本溪市博物馆》
本溪市博物馆
本溪市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峪明路,成立于1980年,是以本地区文物收藏、陈列、研究、群众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区的悠久历史。 馆舍简介
本溪市博物馆成立于1980年,是以本地区文物收藏、陈列、研究、群众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溪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近万件,主要以本地区出土文物为主,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牙齿及小孩股骨化石、青铜时代石器、陶器、战国青铜短剑等,此外,还有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建馆以来,举办和引进各类展览80余个,主要有《本溪历史陈列》、《本溪名家书画作品展》等。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成果显著,重要的发掘项目有庙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太子河上游青铜时代洞穴墓地发掘、高句丽五女山山城发掘、高句丽米仓沟壁画墓发掘等。 新馆落成于2009年,建筑外观为井联双鼎造型,古朴而典雅,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4000平方米。《本溪的记忆》为本馆基本陈列,共分4个部分,分别为“东北第一人的故乡”、“洞穴:从家园到墓园”、“燕汉东进与高句丽兴起”、“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及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区的悠久历史。本溪市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为山城本溪再添一道文化景观。
篇三:《本溪博物馆调研报告》{五女山博物馆观后感}.
本溪博物馆调研报告
本溪市是本次暑期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在7月31号早上我们背好行囊,向博物馆出发。新的本溪市博物馆在2009年竣工,位于明山区峪明路,是以本地区文物收藏、陈列、研究、群众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其通过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区的悠久历史。
到达馆内,参观的游人并不是很多,有些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历史,有些是在附近居住或工作的中年人,还有一些就是慕名而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说明来意后,馆里的工作人员十分配合并帮助我们联系馆领导,1份单位问卷和5份工作人员问卷顺利发放并填写。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认真记录参观人员信息,巡视馆内情况。接下来,我们找到陆续参观完的游人,请他们就馆内服务设施情况如实填写问卷,和一些改进的建议。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分发了30份群众问卷,都得到了认真的回馈。由于馆内的人员不集中,在周四这样的工作日人流也很小,所以问卷之间要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发出,不过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各个年龄段,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数据的采集很有广泛性和借鉴意义。我们还见到电视台来这里录节目的人,他们对重点文物进行解说,用于介绍和宣传本溪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瑰宝。
本溪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近万件,主要以本地区出土文物为主,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牙齿及小孩股骨化石、青铜时代石器、陶器、战国青铜短剑等,此外,还有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建馆以来,举办和引进各类展览80余个,主要有《本溪历史陈列》、《本溪名家书{五女山博物馆观后感}.
画作品展》等。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成果显著,重要的发掘项目有庙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太子河上游青铜时代洞穴墓地发掘、高句丽五女山山城发掘、高句丽米仓沟壁画墓发掘等。
新馆落成于2009年,建筑外观为井联双鼎造型,古朴而典雅,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4000平方米。展览以文物为主要展品,设计制作沙盘、模型、雕塑、绘画,并辅以投影演示、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结合本溪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和文物特点,精心推出了基本陈列《本溪的记忆》,共分4个部分,分别为“东北第一人的故乡”、“洞穴:从家园到墓园”、“燕汉东进与高句丽兴起”、“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及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区的悠久历史。陈列展览以“观众至上”为原则,以“突出地域特点、彰显文化优势”为理念,放大本溪地区的重要历史节点,紧抓本溪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体现燕东山地人文的地域个性,着重展示了本溪灿烂的文明和城市的变迁。同时,还配有三个临时展厅。其一为专题展览《盛世华章—新时代 新本溪成就展》,其二为《冯大中全国巡展暨全国十一届美展本溪入选作品展》,其三为《全国摄影名家精品展暨<山水人文 印象本溪>全国摄影大展获奖作品展》。基本历史陈列与临时展览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本溪地区绵亘不绝的文明进程和当代社会建设的丰硕成果。
本溪市博物馆从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推
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1、博物馆“访古夏令营”,2、“考古现场”模拟活动,3、“小讲解员”培训活动,4、博物馆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出,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震撼,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本馆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整修。实行免费不免票的方式,每天限量发放免费参观门票,为确保参观秩序和文物安全每天限量接待2000人次。设立领票处,观众凭身份证、护照、工作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到领票处领取免费参观票。(每人限领一张),65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优待证)、军人(凭军人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可优先进馆参观。国内团体、外宾团队观众参观,需提前三天电话预约。当达到一定人数或集体组织参观时,有专门人员进行讲解。自由参观的游人也可以通过文物简介,模型,多媒体音视频等了解相关的知识。博物馆的开设,让家乡人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群众的留言也给予工作人员十分的信心,比如:悠悠本溪文化,值得每个人学习、宣传,身为本溪市武警部队一名官兵,更应该为传承、宣传本溪文化做出贡献。以后,会组织部队官兵经常到市博物馆接受教育和心灵的洗礼。祝:本溪市博物馆越办越好!诚挚的语言,表达对家乡深深的情感。
通过群众反映和自身的参观情况来看,虽然对于馆内的展览内容大体满意,但是馆内缺少对于近现代本溪发展情况的介绍,展示文物质量还应有所提高。多媒体的使用使得参观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但使用的还不够多,可以多加些音视频吸引群众。再者服务设施虽然大
抵完善,宣传资料也很齐全,但缺乏人工服务,基本是自由参观,讲解甚少,纪念品也几乎无人销售。停车的位臵有待改善,方便有车的市民参观。总体来说,本馆还是很令人满意,教育性强,形式丰富多样,深受市民喜爱,是镶嵌在山城人民心中的一颗明珠。对于财政方面,主要是政府拨款支持本馆运营,今后也可以考虑通过各种展览和公益活动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捐款。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者,献策献力,完善服务设施,为更多的人服务,更好的宣传我们的文化。
中午我们一行人完成任务离开博物馆,向下一个目标前进。这次博物馆之行,我们都有很多的收获,作为家乡人,第一次深入的了解了家乡,也知道我们该为家乡做些什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本领,努力完善自身,为家乡尽一份力,光宗耀祖,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