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中国改革开放之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之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从1978年到2008年,转眼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走过了30个年头。回首这波澜壮阔的30年,你会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影响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它的出现与发展,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而现在,家庭楼房格局最低档次也是三室一厅。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九十年代,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改革开放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更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正是30年前的改革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半封闭状态而走向现代文明,正如一度向北的九曲黄河,最终还是向东流入大海,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文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日渐成为我们文明中的核心价值。在这光辉的30年中,中国政府及人民持续保持着一颗积极与世界各国互通文化,交流学习的热忱之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如今这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强大国家。在2008年,这个人们将永久记忆的特殊年份里,更加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2008北京奥运举办之年,正值共和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巧合,更显示了必然。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使我们在申奥失利之时,继续“坚定不移走向世界”,最终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说,奥运的申办、筹办、举办,见证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历程,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融入浩荡世界潮流的坚实足迹。2008北京奥运,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在实现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过程中,中国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发展,用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举办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难得机遇:通过奥运会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让奥运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国家和社会进一步改革开放,展示
中国开放、透明、负责的形象""在这个意义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史上的新界标,成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新起点。
如今,30而立的中国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诸多压力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开放,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门槛、壁垒,充分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进一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生机活力,创造一个富于进取精神的社会、一个创造力勃发的社会。
篇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陆学艺
20世纪初,中国末代王朝晚期著名的变法维新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指出,中国正在发生“千年未有之变局”。梁先生预见到了中国将发生大变局,而真正实现了这个变局的,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近代三十年的变化}.
中国自周秦建立封建社会以后,一直是个农业国家,社会结构是以农民和地主阶级两大阶级为主体,2500多年来,没有大的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开始变化。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工业,有了新的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由于国内外环境和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得很缓慢,到1949年,中国的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89.4%,还是个农业国家的社会结构。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同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建立了工业国家的基础。但是,直到1978年,农业劳动力仍占70.5%,农村人口仍占82.1%,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家的社会结构。
中国的社会结构真正并实现历史性的大变局,是在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加快了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果断地实施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对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成功,反过来又推进体制改革和转轨的深化和持续进行。这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时进行,互为动力,相互促进,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而这也是中国当前产生了诸多经济、社
会问题、社会矛盾的原因。2006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路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四个“深刻”,是对中国空前的社会变革的全面概括。本文就“社会结构深刻变动”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说明。
一、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
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一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一个现代化国家(或地区)不仅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而且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结构,两者互相协调、相辅相成。
社会结构是由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文化结构等多个方面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这里就几个主要方面的变化,说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情况。
(一)人口结构的变化。2005年中国的总人口突破13亿。2007年底的总人口是132129万人,比1978年的96259万增加35870万人口。2007年出生1591万人,出生率是12.1‰,死亡910万人,死亡率为6.93‰。 净增 68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17‰。与1978年18.25‰的出生率,6.25‰的死亡率12‰的自然增长率相比,中国已经由一个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三高”国家,转变为“三低”的国家,呈现出现代化国家的人口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972年以来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的结果,当然,这也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化的推进,相当多人的生育观念改变了的结果。
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很快。1990年全国65岁以上的人,还只占总人口的
5.6%,2000年已达到7%,2007年为8.1%,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有意义的是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得很快,1990年在总人口中高中程度的占8%,大专以上的只有1.4%,2007年,高中程度的占12.6%,大专以上的占6.2%。后者增加了四倍多,这就是说现在全国有8192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标志着我国正在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
(二)就业结构的变化。直到1978年,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家,在40153万就业劳动力中,农业劳力28318万人,占70.5%,二产6945万人,占17.3%,三产4890万人,占12.2%。2007年总就业劳动力增加到76900万人,农业劳力31444万人,占40.8%,二产就业劳力20629万人,占26.8%,三产就业劳力24917万人,占32.4%,二三产业的职工已经占到总劳力的59.2%,接近60%,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特别要指出的是近三十年来,新增的3亿多职工中,约有60%是从农业以各种形式转移出来的。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力,从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部门向经济效益较高的部门转移,这既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的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表现。
(三)城乡结构的变化。一个国家要现代化,不仅要指工业化,而且还一定要指城市化。一般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有的城市化还超前于工业化。中国因为有过1958年的大跃进,和后来的自然灾难。虽然工业化一直坚持着进行,而城市化从1960年代初期以后就停滞了。直到1978年,城市化率才17.9%,已经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改革,农业发展很快,但户籍制度未改,农民只好在农村搞乡镇企业,出现大批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1984年后,城市改革开始,经济发展了,城市需要劳力,户口制度还没有改,农民进城打工,但身份不变,当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1990年代初,出现了“民工潮”。十余年来,年年潮来潮去,成为交通、民政、公安部门的心病。
1990年中后期,政府部门调整了户口体制,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加上国家统计局2000年改变了统计指标,把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农业户口人员统计为城镇常住户口,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44.94%,接近达到工业化国家50%的标准。2007年的GDP中,二产业占48.6%,三产占40.1%,二三产业占88.7%,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这就出现了一个异常的现象,所有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是越来越少,有的降到30%~20%,乃至10%以下。中国不同,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1952年的农村人口是54704万人。2007年的乡村人口为72750万人(如以农业户口的人员计,则为94900万)。但是,尽管有这些问题,三十年来中国城镇化也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2007年在城镇居住、工作、生产、生活的人员共有59379万人,而1978年只有17245万人。29年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421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53万人,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这么庞大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在世界工业化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新增加的4亿多城镇人口中,60%以上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接受城市化、社会化的洗礼,正在逐渐转变为市民,由此改变中国的城乡结构。
(四)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1950年代初期,中国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1950年代中期通过城乡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形成了主要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组成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阶级分化了,工人阶级变化了,并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一个与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还正在发展之中。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1978年,中国二三产业的职工共有1183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9.5%;2007年,二三产业的职工共为45546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59.2%。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数都扩大了。29年间,工人阶层的总数增加了371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62.5万人;其中有约60%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在有45546万从事二三产业的职工,这是当今世界一支最大的工人阶级的队伍,所有发达国家的工人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个方面的伟大成就。 第二,新产生了一个私营企业主阶层。1981年在中国的广东省和安徽省产生了最早的几个私营企业主。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私营企业主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7年,全国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有551.3万户,投资人也就是私营企业主有1396.5万人,注册资金97873亿元,雇工5856.6万人,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1956年公私合营时的私营工商业者只有60万人)。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以来,私营企业主每年增加约80万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还将继续发展。这是个应运而生的社会阶层。
据中国私(民)营经济研究会长期追踪调查,这个私营企业主阶层有一下几个特点:其一,这个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产生的,他们同1956年通过公私合营等形式改造消失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血缘继承的关系,他们是从农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复转军人、归国人员中,通过自身创业、转化涌现出来的。其二,这些私营企业主绝大多数在工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过,他们都认为是改革开放成就了自己,是改革开放给了他们创业和成功的机会。其三,据私营经济研究会多次抽样调查证实,私营企业主中约
篇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行: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终于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长期制我县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问题,现在有了根本改观。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县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东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民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
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村民万怀称得上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和首富了,他不仅有全村唯一的小轿车,还在自家院子里安置了车、钳、刨、钻为一体的车间。他每天忙得很,业务挺多,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村里还有了专业的养殖户,如村民田喜,养了几千只鸡。我曾到他的半现代化的鸡舍参观,令人赞叹不已。每天他都忙个不停,一年下来的收入很可观。村民茂田当年还是个孩子,如今他开大货车为厂矿跑长途挣钱,漂亮的妻子则是家里地里一把好手,种地的亩数甚至超过了许多男人,家里布置的档次也很高。村里还有不少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村里的活儿忙完了,他们就到城里去打短工,比如到饭店当厨师,给人家安装修理锅炉,到私人的加工厂当喷漆工,等等。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作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身体非常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从06年开始便由于高血压的原因导致连续两年出现了脑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现在,家里共计花费了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说是花费颇大,但是父亲填报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时候能报销百分之五十,这样一来,我们家就能报销花费药费的一半,使家里损失大大减少。看着报销回来的医药费,看着父亲日益渐好的身体,我们全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的惠民政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老无所养,意思就是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篇四:《关于佛山三十年变化的调研报告》
项目编号:
项目类型:( A )A.个人 B.集体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项目登记表
项目名称: 关于佛山三十年变化的调研报告
对应课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及对应课程:
系别年级: 数学系2010届
专业班级: 信计2010{中国近代三十年的变化}.
学号: 201005002230
项目负责人: 肖会
联系电话: 18942092352
1、组成员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