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中科院李小文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4月21日,网上一张照片走红,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他叫李小文,是中科院院士。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报道,当时61周岁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

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1963-1968年就读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讯系无线电测量仪器专业;1979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系地理学与遥感专业攻读硕士,并于1981年取得地理学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学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图像处理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1970年代末以来,

李小文长期从事地学与遥感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李小文(左)曾面试一位在北京海淀一处农贸市场摆摊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孙爱武。图为李小文。

篇二:《人物素材之李小文》

三分侠义气 一颗朴素心

“2014年感动师大人物”颁奖词:

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小文,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因身着素衣布鞋作报告的照片爆红网络,有网友称他是现实版的“扫地僧”:虽身怀绝艺、低调行事,却随性超脱、活得纯粹。2015年1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武功盖世”的“布鞋院士”

他从小热爱文学,虽然所学专业是理工科,但他一有空闲总爱“舞文弄墨”。上大学时,他因一篇反驳姚文元的文章而闯下大祸,以至于在毕业一年半后才被分配到四川绵阳一家小无线电厂当技术员。他不敢像人们那样大胆随便说话,两眼只盯着“无线电”,刻苦钻研起来。1977年恢复招考研究生时,他报考了中科院遥感研究所杨世仁教授的研究生,一举成功。

此后,李小文又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留学。1986年,李小文如期回到祖国,申请到第一项自然科学基金。后来他应美国波士顿大学邀请赴美搞合作研究,尽管美国各种条件优于国内,但他并没离开祖国,而是“两边跑”。在美工作之余,李小文的重点工作就是给国内课题组青年人争取出国进修机会,同时帮助联系美方科研人员到中国访问和交流。

由于经常穿一双布鞋,许多网民称李小文为“布鞋院士”,他的朴实和务实不仅体现在那双布鞋上,还体现在他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上。他是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主持了多项“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其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

协会“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有力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随性纯粹的极简主义者

北师大的一位同事回忆,李小文第一次来学院报到时,穿着白衬衫和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也是一双布鞋,“特别土”。当时,门卫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将他挡在了门外。还有一次,他去学院领院士生活补助时,斜挎着一个破包,站在财务处的柜台前,被学生误作是“修空调的师傅讨要工钱”。

生活中,他一直在做减法,减去修饰,除去冗繁,也褪去光环。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怡然自得地沉浸在书房,或与学生的讨论中。闲暇时再来点小酒,就更棒了。他曾被学生们爆料白酒不离身,“他有个酒壶,里面随时装着二锅头。”只是近几年因身体不好,酒喝得少了。

仙风道骨的义士侠客

当有关“院士”的话题还未像如今喧嚣尘上时,李小文被列为“科学网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推荐理由是:言冷心热、心怀天下的他,是不把“院士”头衔异化的最好注释。

在学生眼中,他更是怀有大智慧、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样的存在”。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

据他的学生回忆,李小文曾在课堂上说,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李小文的博客是学生与同行提疑解惑的平台。隔三岔五,就有人在博客里留下专业问题等待答复,李小文会挑出其中一部分解答。如果问题烦琐,他会主动要求对方留下邮箱地址。邮件里,他最爱用的落款是“小文”。

在美国读研期间,李小文做得最多的就是读小说:“我当时最喜欢读金庸,最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我觉得自己在性格上还是有点像令狐冲的。”

他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QQ群里,群的名字叫“桃花岛”,而他,自称黄老邪。

{中科院李小文}.

不论是令狐冲,还是黄老邪,他肩负着自己的使命,深爱着他的“遥感”江湖。汶川地震后,看见中央领导去灾区的航班上检视的是工作照片或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地质学家嵇少丞曾评价他说,比起小说里黄老邪的“七分邪气,三分正气”,李小文是个有大爱的人。李小文的大学校友戴绍基说,他的言行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这种影响甚至比他在遥感领域做出的贡献更可贵。

一名学生在博客中写道:“布鞋院士”走了,或许应为他欣慰,他过上了一心向往的清净生活

篇三:《读李小文院士感悟》

“布鞋院士”李小文: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 据悉,2015年1月10日,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李院士的一生是充满奇迹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无论在生命中遇到什么,他都会用自己的行为甚至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这对我们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跟模范。

李院士一生所取得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他给人的形象却是那么的不起眼:朴素黑衣,不穿袜子,黑色布鞋,头发斑白,极瘦,蓄胡。就像很多网友评价的那样:李院士就是现实版的扫地僧:“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说李院士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告诫我们:功名利禄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在当今社会,追名逐利似乎成了这个社会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潮流现象。人们对于金钱、功名以及虚荣心的在意感正在逐步提升,甚至达到了一种高温的状态。不断有新闻爆出各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骗人手段。社会的各种矛盾正在逐步显现,不断挑战着我们的道德跟价值观底线。在这种环境下,李院士的价值观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跟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而李院士用他的一生把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接受高校教育的时候,不只是为了学习课本的知识。更多的,我们应该学会一种人生的态度,不要一出社会,就被湮没在社会的潮流中。而李院士,正是用他的行为跟生命为我们诠释着这种价值观的真谛。

篇四:《缅怀定量遥感旗手李小文院士》

龙源期刊网 .cn

缅怀定量遥感旗手李小文院士

作者:张仁华

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05期

我与小文在定量遥感领域共同奋斗了20多年,他是我们定量遥感工作者的领军人,定量遥感的旗手。

2014年12月31日,我给小文(平时我均这样称呼他)的新年祝贺信中说:“好好保重身体,定量遥感的大旗需要你继续高高举起。”没有想到10天以后就传来了小文逝世的噩耗,真是“噩耗传来梦亦惊,寝门为位泪泉倾”。

我与小文第一次见面是在1987年。小文是中科院遥感所代表,我是中科院地理所代表,参加了由中科院叶笃正副院长主持的座谈会,讨论内容之一是在中国开展的全球IGBP项目如何加入遥感。小文神情淡定,话语不多,寥寥几句表达了主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低调、睿智、朴实。

我从1978年参加我国的云南腾冲遥感试验到认识小文的9年时间里,一直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开展当时可能被认为是另类的定量实验遥感:拟以在定位站田间尺度的观测试验,获取卫星遥感的模拟信息,建立模型,再以卫星遥感实测数据反演区域尺度的土壤水分含量,地表蒸散和作物产量等。从认识小文后,我获知小文在1985年发表了几何光学模型的论文:可以对具有几何形状的树冠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四个分量建模,反演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论文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我除了佩服小文的高学术水平外,找到了学术道路的知音,并成了小文的“粉丝”,有意向加盟小文的定量遥感团队。1993年,北师大朱启疆教授(小文和我的老朋友)与我,将小松树从北京长途运到禹城,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遥感试验场,按照小文的Li-Strahler模型中泊松分布种上了的松树。在30米遥感高塔平台上可对这块松树地进行多光谱摄影和热像图观测。从可见光的四分量发展到热红外辐射的四分量,从可见光几何光学模型反演叶面积指数发展到热红外几何模型反演土壤水分含量,取得了研究成果。这应该归功于小文学术思路的启迪和指导。下图为这片松树林的热像图: 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遥感试验场高塔平台上测量的松树林热像图

(图像色调亮处为高温,达到31.9℃;暗处为低温,仅有14.7℃)

1994年,我在美国犹他大学,与气象系美籍华人学者廖国南教授谈起小文的几何光学,其中方向反射率的各向异性引起了廖教授的极大兴趣。廖教授是大气辐射传输的权威。在廖教授的模型中地面反射是作为各向同性处理的,他认为下垫面按各向异性与按各向同性处理的差异能够达到5%以上,获取这种差异对辐射传输精度有重大影响。这正是小文的BRDF二向反射因子的科学内涵,廖教授与当时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进行学术活动的小文电话取得了联系,为今后合作进行了展望性的讨论。这段回忆,表明了小文的学术思想高瞻远瞩。

篇五:《作文素材1:布鞋院士李小文》

作文素材1:“布鞋院士”李小文

原标题:千人挥泪送别“布鞋院士”李小文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新媒体专电 (记者张漫子、李江涛)“布鞋院士”李小文遗体告别仪式16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一千多位各界人士冒着凛冽的寒风为这位老人送行。

李小文是我国著名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1月10日,他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16日上午9时许,距告别仪式还有一小时,但送别李小文院士的人们已在寒风中排起长队。他们胸前佩戴白花,手执李小文先生的生平介绍,许多人专程从国外、国内各地赶来见先生最后一面。

“李先生工作勤勉、严谨治学,爱祖国、爱人民,不论是科研还是为人,他都让人折服,可他太不爱惜自己了""”李小文生前好友、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哽咽着说。

告别现场遵循李小文生前“丧事一切从简”的遗愿,李小文身上覆盖着党旗,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10时整,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告别仪式正式开始,人们依次缓步进入吊唁厅,向李小文遗体行鞠躬礼。李小文的亲人哽咽着,对吊唁者一一握手致谢。

“亲切随和,没一点架子”是学生们对李小文院士最多的评价,博士生马女士告诉记者:“当选为院士后,李老师依旧继续着他的基础研究工作,并且总能第一时间回复学生的短信和邮件,他的敬业精神令人惊讶。”

一袭青衣、蓄着胡子,光脚穿布鞋、低头念稿子。2014年4月,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的一张照片在网络走红,网民称他为“扫地僧”:虽身怀绝艺、却低调行事,随性超脱、活得纯粹。

“我们对李老师除了崇敬,还有犹如亲人般的感情。他的去世对北京师范大学、对遥感学界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他清廉一生、专注科研,祝他一路走好。”与李小文共事十五年的马良先生说。

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早年留学美国,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

4月18日,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 ,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网友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

有网友说,照片里的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低调、沉默,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而在照片的“背后”,熟悉李小文的人却觉得莫名其妙,作为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在学术界早就是人尽皆知的“技术宅”和“优质叔”。

穿布鞋发言走红网络,貌似山村老人却是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

貌不惊人,盖世神功。这是网友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

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

当时,学院里一名老教师即将退休,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扫地僧”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学术上的修炼和勤勉。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

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后来,李小文接连承担两个大的国家项目,作为其中的首席科学家,忙到2011年,累得生病住进了医院。

对于这次住院,谢云觉得是李小文太不关心自己。他的两个女儿在国外读书,妻子也在国外,独自在家,没有严格的作息规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就行。

在谢云印象里,李小文此前还住过一次院,医生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这个年代了,院士还能得营养不良。”

印象二 学生眼中爱打赌的教书匠

李小文做的是遥感基础研究。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这一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除了很多被广泛引用的研究论文,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

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善于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遥感的大气纠正,他引用“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的诗:“夕阳方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

他从来不反对学生的意见,哪怕是特别幼稚的想法,他也会让学生试一试,而打赌更能坚定学生尝试的决心。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赌。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

最终,学生赢了老师。

印象三 笑傲江湖里带酒壶的“令狐冲”

早年在美国留学,闲暇时,李小文最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他更喜欢金庸笔下《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自己在性格上有点像令狐冲。

和令狐冲一样,李小文也喜欢喝酒,以前一天能喝一斤。

他说自己没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锅头相伴,足够了。学生们证实,李老师白酒不离身。他有个酒壶,里面随时装着二锅头。“就算看见他在校园里喝也不觉得稀奇。”

后来喝酒伤了身体,学生胡荣海说,他2012年入学时,李老师已经不怎么喝了。

2009年,地质学家嵇少丞在网上发帖,帮一名羌族妇女找工作,李小文看见后,帮她在成都一所学校的人事部门找到一个岗位,只是因为妇女不想离开北川,最后才没成行。

李小文把师生关系看得很认真。在遥感领域之外,他还会和学生讨论金钱观。

一名学生记得,李小文在课堂上曾说,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 李谦是李小文的长女。她出生时家里条件差,营养不良,出麻疹并发了肺炎,不到2岁就去世了。 对于这助学金,李小文解释“ 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 印象四 QQ群“桃花岛”里的“黄老邪”

博客是李小文的一片自留地。

在博客里,他自称黄老邪;在北师大,他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QQ 群里,群的名字叫“ 桃花岛”。 “黄老邪”的邪常表现为语出惊人。

几天前,一名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的学生向李小文诉苦,自己就要去成都读书,担心这个专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李小文说,是山地所吗?好啊,九寨沟、四姑娘,找出点办法来防治滑坡 、泥石流,英雄救美。

在学术江湖里,侠士也经常“以武会友”。博客里,他会时不时针对遥感领域的问题“和某某人掐一架”,或摆个擂台分胜负。

地质学家嵇少丞评价说,比起小说里黄老邪的“七分邪气,三分正气”,李小文邪气不重,是个有大爱的人。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科院李小文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