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乡镇人民政府内部控制制度 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制度

字数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镇政府内控制度草稿》

八达岭镇政府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1、前言

1.1 概述

1.1.1 手册编制的意义和目的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是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里程碑。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还处于起步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程中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新时期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会计管理基础薄弱,有些会计人员不具备胜任能力。管理混乱,管理制度政出多门,且操作性差、有法不依,损失浪费严重。“小金库”、“假发票”问题屡禁不止。“三公经费”居高不下。建立内控制度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好坏反映了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实施内控制度是对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缺失、弱化、模糊和缺乏体系化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按流程办事的原则,为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通过梳理与资金管控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的岗位职责和流程控制节点,规范了业务流程与职责分工,进一步强化了制衡与监督机制,明确了流程上的关键控制点,并将控制措施配置于各个业务流程之中,内部控制体系较好实现了内控程序化与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制”管理的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一直存在着一块盲区,或者说管理空白。国家大部分制度只管到单位,只有财务制度管得比较具体,但只涉及会计业务。这些制度到单位以后,单位内部如何管,业务与会计如何联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相对于企业比较薄弱,各部门各自为政、预算与相对应的经济事项脱节、业务与会计脱节,而内部控制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制约滥用公共权力预防腐败

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滥用职权的风险,特别是行政腐败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是公共部门,掌握着巨大的公共权力,在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公共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况下,滥用职权甚至行政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后果,每年因此而落马的高官不计其数,正如阿克顿勋爵所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解决“不能”和“不易”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最基本原则是权力制衡,而腐败都是由权钱交易引起的。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不让你犯错误,想犯错误没有机会。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提高政府的公共形象,也有重要作用。香港廉政公署的廉政反腐制度,是运用了内控管理,对权力有一种制衡机制。

(三)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公平、公正

在当前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领域和比重较大,公共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立项等稀缺资源配置权,基本都掌握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手中。为了争夺稀缺资源,各种行贿弄权手段应运而生,最终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集体决策,决策、执行与监督分离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以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公正。内部控制要求实行单位领导办公会和基层单位例会的集体决策机制,由例行的基层单位例会提出问题,分管领导按权限审批,重大事项提交单位领导办公会,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对于规划课题、信息化建设等专业性强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与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单位领导办公会决策,各预算单位执行,财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不符合预算及违反财务管控要求的决策实行一票否决。分离不相容岗位,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机制。在各业务流程中,首先由领导层对审批权进行分解;其次,按照不同的职能,将流程节点的控制岗位进行分离,各岗位对业务进行归口和审批权限;最后,由各岗位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实现岗位的互相效验和监督。这样最终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公正。

(四)防止公共资金使用中的损失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部门,是公共产品的唯一供应方,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的产品没有竞争对手,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没法得到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正对这一问题,建立各个业务的管理和规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业务事项的规范化和实时化控制,对人的权力运用进行了制衡。运用信息技术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流程嵌入计算机系统中,实行计算机随机抽取预算供应商的方式完成内部采购程序,有效降低了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规范相关业务流程与审批权限,有效弥补制度缺陷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形成一套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体系,辅以信息化体系建设,有效防止了公共资金使用中的损失和浪费。

1.1.2 内部控制目标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禁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是其他四个目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先要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适用的法律法规确定了其最低的行为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先要保证单位需将合法合规纳入内部控制目标之中。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预算管理制度如期完成预决算工作,公开预算信息;遵从相关财经法规,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政策和程序来处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事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会对其社会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执政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该目标强调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以保证其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一直是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收付实现制造造成资产的价值与实物脱离,如何解决单位在建工程项目及时转为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都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所以说如果要加强单位资产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就必须从资产采购预算、资产配置标准、资产采购计划、资产采购实施、资产验收入账、资产使用和盘点到最后的资产处置各个环节入手,加强资产控制的过程管理。因此,强调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就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为中心的资产管理。

三,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该目标与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可靠性有关,强调行政事业单位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会计报告及相关信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完整地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公共服务职能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分散性,更加突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合理保证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地反映部门的运行管理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其解除受托责任提供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报告既是管理的一种要求,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另外,预算执行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报告之一,具有法定效力,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报告上的很大不同。

四,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在进行资源和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单位应该达到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廉洁奉公,采用一系列程序化的办公流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机制尚在完善过程中,从而引发贪污腐败行为,破坏了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分配不公,这不但会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甚至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地位。内部控制的最基本原则是权力制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运用内控的制衡原理,在单位内部进一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机制,发挥流程控制作用,有效地预防腐败,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否保持持续公平的分配资源的有效保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最高目标的制度基础,作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层级和业务层级。

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根本区别就是设立和运营目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行使行政职能和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就是要提高单位行政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将社会资源合理高效地分配给各利益主体。同时,为了保障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单位要对本单位的预算按照自身只能投向,公平、公正地批复给内部各单位(部门),才能有效地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发挥预算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才能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投向正当合理的方向,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以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目标替代了发展战略。将预防腐败和廉政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这是由于作为公共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社会组织,其成立的目的和职能就是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业务活动主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的而不是经营效益最大化。单位要通过公共服务效率的高低来评价其业务活动的绩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其他三个目标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企业内部控制大致相同,但是也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属性赋予了一定的新内容,要求单位重点关注,要求单位重点关注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强调使用效率,真实完整地报告单位的财务信息,客观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1.3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

务和事项。所谓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控制,单位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二是全方位控制。单位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事项;三是全员控制,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对人的控制,是对单位全体干部进行控制,包括单位领导班子及基层干部都受到相应的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格外关注重要业务流程和高风险领域。这一原则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突出重点,着力防范可能对单位产生的重大风险,也就是要突出重点,监控一般。重视重要的交易事项和风险领域,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关键岗位加以特别的防范。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且一旦存在差错会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和高风险领域。所谓关键岗位,是单位内容易实施舞弊的职位。对于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单位应花费更大的成本,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把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降到最低。

三、制衡性原则

制衡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相互制衡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更多地体现为不相容机构、岗位或人员的相互分离和制约。无论是在单位决策、执行环节,还是在监督环节,如果做不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无论是在单位决策、执行环节,还是在监督环节,如果做不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将会造成滥用职权或串通舞弊,导致内部控制的失败,给单位经营发展带来重大隐患。对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与制衡,可行性研究和决策要分开,执行和决策要分开。早期的制衡性分离就是管线不能管账,如果职能重合则是不科学的。内部控制是对是不对人,是通过制度来实现的。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属性、业务范围、管理流程和行政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一是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组织层级和业务层级相匹配;二是内部控制应当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应当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单位业务流程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和修缮。内部控制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断进行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与磨合,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1.4内部控制依据的标准

镇政府内部控制制度以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合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基础,结合法律法规要求,政府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标准,主要包括:

(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

(2)八达岭镇政府规章制度 (3)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1.1.5手册的结构组成

以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将内控责任分层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现对内控管理手册的结构进行描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包括概述、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件七部分。

(1)概述: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简要介绍,包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编制的意义和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标准、手册使用范围及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架构及其权责和权限、手册的结构组成及其管理等内容。

(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

(3)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行政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4)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与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收支控制、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5)信息与沟通:是指及时、准确、完整收集整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并借助信息技术、促使这些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在单位各个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6)内部监督:是单位应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7)附件

1.1.6手册的试用范围和管理

(1)适用范围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对公司领导、公司属各科室的管理层及职工具有约束力,各相关人员应当遵循手册中对其工作职责的定义及描述,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单位各项业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乡镇人民政府内部控制制度}.

(2)手册管理

本手册是单位重要文件,属单位机密,应对外保密,各部门、单位应按照综合管理部要求正确使用,未经允许,不得复印,不得对外泄露。

任何人因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用负相应责任,各部门、单位领导应付管理责任。 综合部负责《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的修订、维护与发放工作。本手册经单位内控管理委员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正式生效。单位将根据外部环境、内部组织架构及管理要求等的改变,对本手册适时更新。原则上《内部控制管理手册》每年更新一次,更新资料来源于集团及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建议,以及内、外部检察部门的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本手册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和组织修订。

颁布及生效日期:本手册于2014年一月一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1.2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架构、职责及权限

1.2.1目的

通过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控体系组织架构,明确内控管理决策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单位内部控制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1.2.2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架构

根据镇政府内控管理要求,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实行镇领导下的内控管理委员会决策和部门分工责任制,委员会主任由单位领导担任。内控管理委员会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内控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工作小组负责人由书记担任,工作组成员由单位各部门分别派出的一名具体工作人员构成。

单位内控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实行三级管理,即决策机构,监督管理机构、执行机构。

篇二:《乡镇人民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Xx市XX区乡镇人民政府机关

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机关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行政效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本着“以人为本、以制度管人”的原则,制定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

一、工作纪律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办事、秉公办事;

(二)执行党委、政府的决定和决议,服从安排;

(三)遵守机关一切管理制度,维护党委、政府威性,维护集体荣誉、集体利益;

(四)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确保工作全面完成;

(五)讲学习,讲团结,讲大局,讲发展,讲务实,讲奉献,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六)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关心群众,行为端正, 说话和气,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二、会议制度(包括党委会、例会、综合性会议、分管部门会议)

(一)本着精简会议的原则,讲话简明扼要,并会前充分准备;

(二)参会人员必须认真做好笔记;

(三)无特殊原因,不得迟到、早退。乡党政办负责做好会议考勤工作;。

(四)党政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记录;

(五)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应会人员必须按时到会;。

(六)外出参加各级会议的人员回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乡镇人民政府内部控制制度 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