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兵书 兵书世界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颇具影响的十部兵书》

颇具影响的十部兵书 一、《孙子兵法》,时间:约公元前512年,作者:孙武(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一部2500多年前的兵书,至今仍然在不停地被世人解读和学习,其影响力不局限于诞生地而是辐射至整个世界,其生命力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渗透至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这部兵书就是中国春秋时代军事思想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内容共13篇,包括计篇、作战、谋攻、形篇、势篇、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书中探讨了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种种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以朴素的哲学辩证思维研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逻辑缜密,常读常新。 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军大破楚国军队,占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

二、《战争论》,时间:1832~1837,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三、《制空权》,时间:1921年,作者:杜黑(意大利) 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杜黑 1916年冬季的一天,在意大利军事监狱的一所牢房里,一位年近50岁的军人身披一件没有军衔的绿黄色军大衣,陷于深深的沉思。他百思不解:为了军队减少伤亡,取得胜利,向上司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判我一年监禁? 这个军人就是杜黑。此人思想敏锐,知识面广,对新事物十分感兴趣。还在飞机问世不久他就判定:“天空即将成为新的作战空间。现在人们都在强调制海权。但不久就会看到,制空权比制海权更重要。”此后 ,身为陆军军官的杜黑开始潜心研究空中力量的使用。1916年,他用自己的新军事思想,激烈批评陆军部战略指导错误和陆军司令无能,建议统帅部建立轰炸机部队,轰炸敌人的后方,摧毁敌对国人民的抵抗意志。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建议却为他带来了牢狱之灾,陆军军事法庭判处他一年监禁并勒令退役。 身陷囹图的杜黑并没有气馁,仍在思考空中作战的理论问题,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理论会被承认的。 这一天终于来了。1917年,意军在卡波雷托战役中遭到惨败,全国震惊。政府下令对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当年杜黑对陆军部的建议和批评是正确的,于是决定恢复杜黑的名誉,并任命他为航空处主任。从此,杜黑如鱼得水,致力于空中作战理论的研究。 1921年,杜黑出版了他“制空权理论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制空权》。在这部著作中,他开宗明义:“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他认为,未来将有三个而不是两个战场,原来控制陆地和海上战场的军人,必须学会防御空中攻击,懂得掌握制空权。他第一次给制空权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制空权是指这样一个态势,即我们自己能在敌人面前飞行,而敌人则不能这样做。”他指出,获得制空权就意味着胜利,反之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最终失败。 如何夺取制空权呢?他认为,陆地和海洋上面的天空是一个不可侵害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空间活动的航空兵是不能从属于

陆海军的,因此必须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出能在新战场上作战的一个实体。独立空军建立后,必须通过空中进攻才能充分发挥飞机的独特性能,夺取制空权。 制空权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杜黑制空权理论问世后很快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空军建设的圭臬。尽管由于杜黑缺乏实践,他的理论有很大的预测性、主观性和片面性,但它给世界军事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人们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誉苦黑为“战略空军之父”。

四、《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时间:1890年,作者:马汉(美国)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马汉 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共留下专著二十多部和论文130多篇。《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是1890年出版的,它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是海权论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 书中,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他认为,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在美国再版32次,几乎被所有欧洲国家翻译出版。英国的评论家把这本书看作为他们的军官和政治活动家应遵循的原则的说明。德国皇帝命令将此书的译本放在他的新海军的每条舰船的舱室里供军官阅读。日本政府特别命令将本书的译本分发给陆、海军军官、政治领袖和学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美国的军事院校和军事理论研究机构均把本书列为必修的课程。 因此,海权论不仅成为美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对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海军建设和海军战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装甲战》,时间:1932年,作者:富勒(英国) 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和机动车辆的国家将无力抗击外国的入侵。——富勒 英国人富勒于1932年发表。这本书是关于机械化战争理论的代表,被奉为“机械化战争的圣经”。 富勒认为,未来战争主要是机械化战争;未来的军队不应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而应由摩托化游击部队、第一线机械化部队和第二线非装甲部队组成;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机动、突然性、安全和协同、简明仍是进行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原则,但更要注意用瓦解敌人士气的方式来取代军事力量摧毁敌人的方式;进攻是机械化战争的主要样式等。 最早对富勒的思想感兴趣的是德国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甚至能大段背诵《装甲战》中的内容。在富勒提出“瘫痪战”、“纵深战”、和“合成部队”理论的指导下,德国人开始了大规模使用装甲力量进行突击作战。在1939年至1941年的欧洲,涂着铁十字标记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在“容克死神”的配合下,像黑夜里的闪电一样流畅,突破―合围―再突破―再合围,一次次催垮对手的战斗意志。古德里安、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这些辉煌的名字都与《装甲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直到今天,整个世界的陆军装备体制,仍在遵循富勒当年的规划。

六、《战争艺术概论》,时间:1838年,作者:若米尼 战争艺术是永远存在着,尤其是战略,不论在恺撒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都是一样的。——若米尼 若米尼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是瑞士人,一生却主要为两个敌对的大国——法国和俄国效劳;他虽然连初级步兵学校都未进过,但却成为西方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得到了拿破仑的赏识并被俄军授予上将军衔;他撰写的军事巨著《战争艺术概论》被欧美各国普遍列为权威性军事教材,曾是美国内战南北两军军官们囊中的必备读物。 《战争艺术概论》总结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根据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战争基本远离,提出了很多当时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方法和形式。 该书涉及的范围很广,关于战争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 ·对战争史的研究是战争艺术原理的唯一理论基础; ·战争远非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一出令人恐怖、充满激情的戏剧,是一种艺术; ·战争的确有几条为数不多的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 ·全部战争的钥锁在于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敌军一翼或一

点; ·战略是进行战争的艺术,而大战术和战术则是进行交战和战斗的艺术; ·进攻优于防御,进攻是一种最积极的战斗类型,而防御则是为在适当时机转入进攻所采取的临时待机行动;克敌制胜的唯一方法,不是实施旨在威胁敌人交通线的机动,而是交战; ·为了打败敌人,必须采取坚决的战略,坚决把主动力投到决定点上,力求对敌翼侧采取迂回乌黑时,则应从正面进行闪电突击; ·当不可能从敌翼侧采取迂回乌黑时,则应从正面坚决突破,先将敌孤立分割成几部,然后予以各个击破; ·初战获胜后,应适时转入坚决连续的追击,以求全歼或彻底打垮敌人。 《战争艺术概论》一书问世迄今,虽已过一个多世纪,但仍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而深过错的影响,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该书以战争实践为基础,在不少问题上强调理论重要,实践更重要;学问不在于博,而在于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兵力;正确认识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的关系;根据情况运用战争艺术原则;战争绝不是数学行动;反对绝对论,承认相对论;攻防可以互相转化;依据情况修正作战计划;精神力量能产生物质效应;对群众的意见既重视,又不依赖。凡此种种,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辩证法的思想。

七、《制胜的科学》,时间:1796年,作者:苏沃洛夫(俄国) 打退敌人是失败,而消灭敌人才是胜利。——苏沃洛夫 《制胜的科学》是俄国伟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29—1800)积多年作战和训练的经验撰写的一部军事名著,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纪俄国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曾对欧洲和后来苏联的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整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是供长官用的,主要是阐述苏沃洛夫的训练方法。第二部分是向士兵口授必需的知识,其中包括军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在不同作战情况下如何进行战斗的指示。 其主要思想观点是: 1、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因此应当把人置于优先位置来考虑,要注重战前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操练和实行铁的纪律,使每个士兵确信自己有力量,勇敢向前。士兵这一名称理当包含军队中的所有人,上至最高级的将军,下至最低层的火枪兵、骑兵和步兵,这些人无例外地都要经受严格的训练。要使士兵成为本领高超的战士,成为自己祖国的可靠卫士,就应该懂得如何训练,如何作战。为此,应该让部队通过演练来熟悉战争中的各种现象,这些演练又必须非常接近于实战,这样,士兵就会把真正的战争看成不过是演习而已。“训练从难,征战易。训练从易,征战难”。而军人服从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础,军队的坚强指挥是建立在服从命令的基础之上的,故服从应该是绝对的,任何下属对上级的命令不仅不得争辩,就连议论也不许可。 2、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无论是对不设防的野外,还是设防的城堡,都要坚决进行进攻。“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只有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3、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快速”、“猛攻”。观察的实质是要善于判断敌情和地形,及时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快速是要求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突然性。军队为及时赶赴前沿阵地或占领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必须善于以急行军的速度赶路。从这层意思上说,脚是决定胜利的基本条件;猛攻的表现是在敌人聚集兵力和准备抵抗之前发动进攻,而猛烈攻击是战斗中的主要形式。在战争决定胜负的关头,用强有力的火力和刺刀突击,狠打猛追。 4、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退敌人是失败,而消灭敌人才是胜利”。集中兵力兵器于决定性的方向上,分批消灭敌人,而不要把部队分散布成警戒线。 5、战争中没有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固定原则,一切都要根据敌方特点,以及难以预料和变化多端的条件而定。如:用线式纵队打击正规部队,用方阵对付异教徒,都是适例。在注重进攻的同时,在个别情况下也可采取防御,为保存兵力避难优势敌人的突击而实施必要的退却也是完全可行的。 《制胜的科学》集中反映了苏沃洛夫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治军之道,包括军事成就、军事

篇二:《各兵书精要》

《六韬》

《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是先秦兵书中集大成之作,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曾被译成西夏文,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六韬》继承了以往兵家的优秀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所以思想很丰富。在思想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提出了“板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思想,并论述了“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思想。在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强调“重民”、“利民”、“爱民”, 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要求君主清静寡欲,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彼知己”,“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本文将侧重对《六韬》的管理思想进行初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彰显民本思想,主张执政为民

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强调“重民”、“利民”、“爱民”, 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有大智的人不夸耀他的智慧,有深谋的人不显露他的谋略,有大勇的人不只凭血气之勇,图大利的人不只顾自己利益。为天下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天下不是那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想取得天下的人,就象猎取野兽一样,天下人都有分享猎物的心,也好象同船渡河一样,渡过了,大家就达到了共同的目的;失败了,大家都受害。这样做,天下人都只有欢迎他的理由而没有反对他的理由了。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不掠夺人民利益的,可以取得人民的拥护;不掠夺别国利益的,可以取得别国的拥护;不掠夺天下利益的,可以取得天下的拥护。不掠夺人民利益的人,人民归向你,这是人民给你的利益;不掠夺别国利益的,别国归向你,这是别国给你的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的,天下人归向你,这是天下人给你的利益。所以这种妙在使人不可见,事机秘密妙在使人不可闻,胜利妙在使人不可知。

《六韬o顺启第十六》论述夺取和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是要与人民的利益一致。指出:“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卜;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器量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盖过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慈盖过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恩惠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力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天下;遇事果决不疑,就象天体运行不能改变,就象四时变化不能更易一样。这六个条件具备了,然后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所以为天下人谋利益的,人民就拥护他;使天下人受祸害的,人民就反对他;关心为天下人谋生存的,人民就怀念他的恩德;杀戮天下人的,人民就要毁灭他;顺应天下人意愿的,人民就归向他;造成天下人穷困的,人民就仇视他;使天下人安居乐业的,人民就依靠他;

使天下人遭受危难的,人民就逃离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君主。 在《守土第七》中指出:守土之要在于“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近邻,控制四方。君主必须,讲求富国之道,国不富就谈不上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团结宗亲。疏远了宗亲就会受害,失去了人心就会失败。

仁义就是“敬其众,合其亲”,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尊重民意就能得到人民拥护;团结宗亲就能得到他们的爱戴。这些就是行仁义的准则。

《国务第三》指出:“为国之大务,爱民而已”。“爱民奈何?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 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苦,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就为他忧虑,见其劳苦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赢虚第二》指出:“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冶,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太平而人民安定。所以国家祸福在于君主贤与不贤,而不在于天命的变化。

以尧为例,说明君主如何才算“贤圣”:“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梁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帝尧为君主时,不用金银珠玉装饰,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物品,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茅草,以鹿裘御寒,以布衣遮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劳役而误农时,约束心志而从事清静无为。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奉禄。人民中有孝敬父母、抚爱幼小的就敬重他;尽力从事农桑的就慰问勉励他。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公正节操,以法制禁止奸邪诈伪。对厌恶的人,他有功必赏;对喜爱的人,他有罪必罚。赡养鳏寡孤独之人,救济祸患伤亡之家。至于帝尧自己则是生活俭朴,征用赋税劳役很少,所以天下万民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的面容。百姓爱戴他象景仰日月一样,亲近他象亲近父母一样。

二、如何做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关于兵书}.

1. 调查,了解下情;言路畅通,公正无私

{关于兵书}.

在论述君臣之礼时说:作为君王最重要是能洞察下情,作为臣民,最重要是能谦恭驯服。君主要洞察下情,就不能疏远臣民;臣民要谦恭驯服,就不能隐瞒意见。君主要普施恩德,臣下要安分守职。普施恩德,要象天空那样覆盖万物;安分守职,要象大地那样稳重厚实。 君主要安详稳健而气质宁静,要柔和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与臣民协商而不固执已见,对人要谦虚而无私,处事要公正而不偏。

管理者要“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不要轻率接受,不要简单拒绝。轻率接受,容易丧失主见;反面拒绝,容易闭塞言路。君主要象高山那样,使人仰慕效法,要象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英明正确,镇静公正,就是准则。

强调管理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

眼睛贵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贵在能听到消息。头脑贵在能考虑周详。如能使天下人的眼睛都去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事物;使天下人的耳朵都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消息;使天下人的心思都去考虑,就没有考虑不周的事情。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汇集到君主那里,君主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2. 勤奋为善,善于决断;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意思是说,见到善事却怠惰不为,时机到来却迟疑不决,知道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理废弃的原因。能柔能静以待己,能恭能敬以待人,能强能弱以接物,能忍能刚以待机,这四种就是先圣治国之道能推行的原因。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衰亡;勤恳胜过懈怠,国家就吉祥;懈怠胜过勤恳,国家就会灭亡。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

三、管理者的用人之道

1. 关于人才的标准

《六韬》提出了关于人才的六条标准。它们是:仁爱、正义、忠实、诚信、勇敢、智谋。《六韬o六守第六》中提出了;仁、义、忠、信、勇、谋”的人才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兵书 兵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