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
摘 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环境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洱海湿地 污染 保护治理 对策
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1974.13m(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42.5km,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25100hm2,湖容量27.4m3,岛屿面积74.8h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一、湿地资源概况
1、水资源:
洱海湿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入湖大小河流共117条。主要入湖河流为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平均入湖水量为
8.25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8.63亿m3。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
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20℃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2、 植物资源:
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6种,其它植物18种。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个群系,
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
广,其中海菜花属国家级保护。
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金
鱼藻、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
3 、动物资源
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13种,构成鱼类主体,占湿地鱼类总数的
81.3%;土著特有种9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
56.3%,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其中大理
裂腹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鲤、
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浮游动物共有
28科55属99种;底栖动物5科10属23种。
湿地鸟类共有59种,隶属8目12科31属,以雁形目鸭科赤嘴潜鸭、赤膀鸭、赤颈鸭、绿翅鸭、斑嘴鸭及鹤形目秧鸡科骨顶鸡为优势种。且有多种水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生物量约每年2.5~3.0万只。湿地鸟类中有留鸟12种,占20.3%;候鸟47种,占79.7%,以候鸟占绝对优势。其中冬候鸟有41种,占湿地鸟类总数的68.5%。所以,洱海湿地是我国蒙新区和东北区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
4、 其它
洱海是著名风景区,洱海古称叶榆水,洱海胜景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八景、四阁。三岛(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四洲(大鹳洲、鸳鸯洲、青莎鼻洲、马濂洲)、五湖(星湖、神湖、太湖、潴湖、莲花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蟠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高岩曲、波堆曲、鹤翥曲)、八景(山海大观、金梭烟云、海镜天开、岚霭普陀、海波渔舟、海阁风涛、海水映月、洱海映月)、四阁(珠海阁、天镜阁、浩然阁、水月阁)。此外,还有南诏风情岛、观音阁、小普陀、海舌等景区景点。洱海还是白族人民的摇篮,孕育了大理地区近四千年的历史文化。
二、湿地周边人文环境概况
洱海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自古以来湿地周边居民就对洱海湿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利
用。洱海湿地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具有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渔业生产、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湿地生态旅游及促淤造陆等功能。洱海湿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居住在湿地周围的人群更是对湿地有着直接的依赖关系。
由于湿地环境自身的演化、发展规律与人类的主观需求之间存在相当的差距,因而湿地环境与人类利用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较小而不突出,到了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湿地周边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2005年,洱海湿地周边有11个乡镇、10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96004人,其中农业人口386497人,占总人数的64.8%;国内生产总值95.53亿元,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50.8%;耕地面积12593hm2。洱海湿地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具有轴心、纽带作用和突出的标志性地位。
三、湿地污染概况
洱海自古以来就以“玉洱”名闻天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湖水澄碧如玉,清澈透明,风光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70年代以后,由于对洱海资源的过度索取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滩涂和湿地大面积丧失,近岸湖滨区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篇二:《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李兆林1 岑华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 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 摘要: 在初步了解洱海流域概况及其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针对洱海流域存在的环
境问题展开分析,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时空分布、“三废”污染、区域环境差异和水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评价了其现状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环境; 洱海;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识别码:
1.洱海简介
1.1自然状况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域面积
2565km,跨大理市和洱源县,湖面面积约250km,湖盆
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6.3km,最宽处为9km,平
均湖深为10.5m,最深处为20.7m。地貌类型丰富,第四
纪新构造运动迹象较为明显,属澜沧江水系,主要补给
源为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及少量融雪,入湖河流北有
弥苴河、罗时江,西有苍山18溪,南有波罗江,东有南
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湖西南角的西洱河为洱海的唯
一出口。(如图1)洱海流域气候湿润,是典型的亚热带
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均温15.1℃,年平均降
水量为1048mm, 正常库容量为28.87×10, 历史最高
水位1 975.64m(1966年),最低水位为1 970.52m(1986
年),水温常年在10~20℃之间,属暖性湖泊,水温垂
直分布具正温层的特点。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流域
内生物多样,生物量大,种群密度较高,是我国物种密
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生物生产量平均为16.6kg/m,总
生物量达479 000T(鲜重),是云南省高原湖泊中生物
量最大的湖泊。 [2]***3[1]8 **22 图1 洱海 Fig .1 Erhai Lake
1.2社会状况
流域所在地区大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相对优越,大理距省会昆明377km,是320国道(昆明-大理-瑞丽)和214国道(滇藏公路)交叉处的“重镇”,同时大理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是滇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1995年大理机场启用,1998年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一级公路相继通车,1999年大(理)丽(江)准二级公路也通车了,加上正在修建中的大(理)保(山)路,使大理地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洱海流域含20个乡镇、167个村公所,总人口约80万,有白、汉、彝、回等25个兄弟民族,流域内有大专院校3所(含电大),中专学校7所,特殊学校1所(聋哑学校),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共有卫生机构210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3 000多人,7 000多个医疗床位,医疗卫生条件日趋成熟。区域传统文化丰富多采,渊源流传,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
*收稿日期: 修定日期:
作者简介:李兆林.(1978—-).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98级地理专业本科生.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云南师范大学陈永森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专家组《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预可行性报告》 1996.13
**[3]
2.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洱海自然风光优美,流域所在地传统文化意义深远,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宾客,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云南三大高原湖泊之中,洱海在自然和社会区域环境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表1)洱海是云南
表1 云南三大高原湖泊
Tob 1 The three biger Highland lake of Yunnan
名称 所属水系 湖面面积 平均水深 库容 生物量 水质
283 (km) (m) (10m) (t)
滇池 金沙江 309.5 4.4 15 136000 劣五类 洱海 澜沧江 250 10.5 28.87 479000 二类 抚仙湖 金沙江 212 87 185 400 二类 省第二大淡水湖泊,生物量最大,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与滇池相比,洱海水质、水深、生物量和库容等自然条件明显优于滇池;洱海所在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比抚仙湖所在地区高。目前,洱海的环境还算良好,但是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相对集中,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洱海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形势,研究表明其整体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改良整治工作未能持续进行,生态保护日趋紧迫。目前其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量的供需矛盾、分配的不平衡、“三废”污染、水源生态保护以及水体的营养化等方面,而导致这些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2.1“三废”污染分析
废水的污染对于洱海本身而言,主要是生活污染,而对整个流域而言生产污染又是重点。生活污染到处可见,只是其程度具有地区差性,排放最严重的地区是湖西坝子,其次是凤仪、海东、挖色;直接注入洱海的工业污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的波罗江,对流域污染最大的企业是大理造纸厂、洱滨纸厂和云南人纤厂,据估计三家企业排放污水中的CODcr、BOD5和SS负荷量中CODcr和SS污染物分别占洱海废水排放的约92%和82%,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技术水平差,管理制度不完善。1996年以后大理市进行产业的必要调整,人纤厂等相继停厂、破厂,废水污染现集中在大理造纸厂和波罗江沿岸的一些企业,目前大理造纸厂处于待停状态。工业废水问题日益改善。特别在下关沿西洱河两岸建成了长6.7Km的排污水管,改善了西洱河上游市区内的污染状况。
大气污染在洱海地区未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未受到重视,目前洱海地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仍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大理造纸厂,其排放的烟尘达1 250mg/m、SO2为10.4kg/t、NO2为2.0d/t,由于地处湖泊的西南方,地区主导风向又是西南风,使其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向四周扩散,并随着降水污染湖泊;另外在湖东南地区也有一些厂矿产生废气,但由于地处人口少的山地,大气污染影响还算不大。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森林砍伐的严格管理,大理地区农村广泛使用了蜂窝煤,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和SO2,到目前为止虽然未产生极大的影响,但长期的使用就会使大气质量下降,加之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固体废弃物形成的废渣是目前洱海流域环境治理的最难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6年研究认为城市固体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是目前洱海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关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城市固体废弃物在2000年前每年增加10%,从2000年后每年增长8%,由此可预测其近几年数量,(如表2)目前产生城市固体废弃物最多的是下关,喜洲最少,相差达20多倍,主要原因是下关城市发展较快,污染大户多集中于此,大理古城垃圾大量运往下关,深长村山菁垃圾堆放场已超负。在所有的固体废弃物中工业企业和医院产生的物质危害较大,据环境卫生管理站在1995年对工业废弃物所作的调查,1994年大理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产量为 97 282T,其中的413T被视为有毒和危险废物,洱源县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为5 160T,其中有毒和危险废物为6T;大理市13所医院中最大的第一人民医院每年产生205T固体废物,有9.5T是危害废物。如今,城市固体废物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未形成持续利用、科学监管的流程。而乡村固体废物由于分布广、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专家组 《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预可行性报告》 **3 *
1996 37-38.附录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项目专家组 《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1996 21-22
表2 洱海区域近年固体废物排放及预测(单位:104T)
Tab.2 Erhai Lake zone drain off solid refuse and calculat in recent years(unit: 10T) 地区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下关 5.23 5.75 6.32 6.95 7.65 8.26 8.92 9.63 10.4 大理 0.54 0.59 0.65 0.72 0.79 0.85 0.92 0.99 1.07 凤仪 0.47 0.52 0.57 0.63 0.69 0.75 0.81 0.87 0.94 喜洲 0.21 0.23 0.25 0.28 0.31 0.33 0.36 0.69 0.42 总计 6.45 7.09 7.79 8.58 9.44 10.19 11.01 11.88 12.83
—————————————————————————————————————————————— 资料来源:《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分布散,难于统计,资金短缺且投入较分散,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以至乡村附近的一些河流成为了全村的“垃圾场”。近几年旅游热又导致一些流动性固体污染,每年几次旅游旺季,几十万宾客的涌入,“白色污染”增加,为固体污染的整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由于上述各种污染的存在,近年来洱海水质变化急剧,水体营养状况变化显著,从1985年到1994年的十年内洱海水质已从贫营养过度到了中营养状态,尤其是1994年洱海银鱼生长带来的生物性污染,至今未能改变。环海水产养鱼塘以及航运和生产大力发展起来的机动船只引起的污染自作“双取消”后有所改良。根据洱海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其水质尚清洁,属Ⅱ类水,并且正处于恢复保养阶段。
2.2生态环境分析
洱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发展的加快,其区域差异就更加显著。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在湖西大理、喜洲、下关一带,人口密集,水量相对较丰富;而湖东南丘陵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水资源出现季节性贫缺且水质较差,加之森林分布少,群众节水意识差,到干季水资源短缺;在水量丰富的地区由于社会发展迅速,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污染,洱海水量时空分配不均现象较为显著,而区域环境差异最终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的形势。
湖泊的上游地区(洱源县部分)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源区的过度开发和河流的携泥沙量。(如表3 )洱源县河流携沙广泛,其中携泥沙最大的是弥苴河水系,达68.4×10T,输沙模数达920t/km,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水源区的过度开发,化肥施用量大,目前上游耕地面积为92 670亩,化肥施用总量为1 754 T,养分流失总量达1 117.5T,其中有大量的K、N、P肥和复合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洱海
表3 洱源县各河流年输沙情况
Tob.3 The condition of the rivers carry sand every year in Eryuan County
河流名称 径流面积 长度 输沙模数
22 (km) (km) (t/km)
弥
苴
河
水
系 年输沙量 (10T) 折合方量 4合计 推移质 悬移质 (10T) 4*424弥苴 河干 563.0 23 270 37.5 9.4 28.1 22.1 流段 凤羽 249.32 35 400 13.3 3.32 9.97 7.8 河 段 弥茈 529.55 35 250 17.6 4.4 13.2 10.4 河 段
总计 1341.87 58 920 68.4 17.1 51.3 40.3
资料来源:《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整体的生态环境。洱海的中游地区(湖西大理、喜洲,湖东海东、挖色等地)是湖泊的主体,也是目前人类活动较广泛的区域,环境人为干扰较大,海东、挖色等地人口总数相对较少,但相对集中,自然条件不优越,地处湖泊东部,山地居多,山势不高,有部分的工矿业;大理至喜洲地段是目前旅游业开发的热点,据估计在这些地区每年要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苍山脚地区近年来修建了大量的休闲场所,增加了人类对苍山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个中游地区人口总数多,由于历史等原因,开发较早且深刻,经济发展较快,农业耕种大量使用化学肥料,18溪河坝管理不完善,土壤侵蚀增强;下游地区(下关等地)是整个流域社会发展的中心,人口最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许多污染企业都集中于此,产生大量城市废弃物,一些老旧企业拥有很强的根基和历史背景,使产业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形势趋于紧张。
2.3水环境分析
洱海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冰川融雪,并以径流的方式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