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优秀作文】耕种自己的土地》
耕种自己的土地作文900字
苍松,虽生于断崖绝壁,但仍在自己的土地上迎风挺立;梅花,虽长于冰天雪地;但仍在属于自己的雪地中傲然绽放;芦苇,疾风从身边掠过,却仍然植根于土地,昂首挺胸舞飘摇;骆驼,虽行于干。
旱的沙漠,但仍顽强,为浩瀚的沙漠留下美妙的驼铃阵阵造物主打了个瞌睡,将他们胡乱地丢掷在恶劣的环境中,可是他们却不自怨自艾,顽强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用勇气耕种自己的土地,让心灵乐土不再荒芜。着名作家史铁生一直是土地耕耘者的代表。斯人虽已逝,但他在人们心中的心中的形象没有变得模糊反而更加清晰。他先是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存,这对他来说是精神上和肉体的双重摧残。
造物主给他了这般贫瘠的土地,上面没有花儿绽放,也没有鸟儿歌唱。他曾怨恨命运的不公,可换来的是不仅失去了健全的身体,连灵魂也没有了窒息之所。于是,对自己进行了生与死的拷问,最终,他拿起笔,顽强地在稿纸上耕种,用微笑播下种子,把汗水洒成甘霖。
于是,他的土地不再荒芜,反而生机勃勃,芳香迷人
无数事实证明,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土地,并努力耕种者,将为自己插上一双翅膀,让生命在人生的高处绽放光彩;而怨恨生存条件,自怨自艾者,就为自己戴上沉重的镣铐,任灵魂在阴暗的沟渠里黯淡无光。
用淡定耕种自己的土地,让生命之花闪耀开放。小溪,放下沉重的沙土,才能流出清澈的水流;苍穹,把灰色的云放下,才能展现出一个灿烂的晴空;上苍给了我们每一个一块各不相同的土地,或富饶,或贫瘠,或广阔,或狭小。
用淡定耕种自己的土地,收回所有羡慕鄙夷的目光,坦然地做一名耕种者,耕种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当年,年轻的马加爵杀人案震惊一时。他的刀刃下几个年轻的生命悠然逝去,最终竟是埋怨自己家境贫穷,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他的心中那块土地缺少淡定雨露的滋润,长满了偏见的的杂草,缺少了宽容的阳光普照,从而布满了刺人的草。
造物主将我们带到世上,并不是让我们一味地埋怨自我的生存条件,他是在给我们创造自己乐土的机会。如果给每个人一块沃土,那么人生哪还有耕种的乐趣?用淡定的态度,勇敢地地耕种自己的土地,于是,夏蝉欢唱,无限的生机涌起无限的快乐。
篇二:《2012高考作文素材:命题作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导写》
命题作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导写
【文 题】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 角度自选;③ 不必面面俱到;④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耕种”是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 “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突出独特的耕种之法。
“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我”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存在问题:
【议论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惊若游龙”,它的《兰亭序贴》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或许会惊叹他的惊世才情,我们或许会对他的天赋顶礼膜拜,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他的勤奋和执着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体察万物,倘若不是倾洒汗水,辛勤播种,王羲之的书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为万世敬仰的书圣?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诗圣”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诗史”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一支粉笔写冬夏,三尺讲台贯春秋”表明了了奉献的崇高意义。也许有的土地太过广袤,
有的土地太过富饶,即使只有三尺讲台,只要它属于自己,也要将它耕种的花繁叶茂。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山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领回家里教,从教30多年她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条件艰苦怎样,土地贫瘠又怎样,只要怀有一颗爱心,只要肯于奉献,就可以让石缝长出松柏,就可以让沙漠开出奇葩!王生英,不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我们要坚信,播种希望,收获理想;播种毅力,收获坚强;播种美好,收获幸福;播种懒惰,收获如梦一场。
【点 评】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 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点 评】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记叙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一个焦灼的夜晚,我无法入眠,是那岁月撞到了流星迸发出耀眼的光束,亦或是那青春的悸动让我一刻也不能安宁。
“我恨透了自己”,我自言自语,是的,我到了爱美的年龄。看到周围的女同学有高挑的身材,飘逸的长发,还有那非常秀气的脸庞——每思及此,我不得不低下头去。把自己深深埋在土地,幻想着受甘露之净化也长出风姿卓越的外貌。
我面对着镜子,希望镜子的那一端是个美女朝我优雅地笑。可是我总是被现实打回原形。矮矮的个子,黑黑的皮肤,胖胖的身形,更有一双细缝似的小眼睛,压一下,再压一下,就像一个圆乎乎是软皮球一松一缩,我的心也跟着一松一缩,不争气的眼泪也每每适时地落下…… 深夜,微风乍起,寒露分降。我打开窗户,竟看到邻家的小孩——一个轮椅上的小孩,天生的腿脚畸形。他用手在地上比划着白天跳格子的步骤,讲到高兴时,眼中散发出灼人的神采,在月光下,就好像是一位翩翩动人的仙子。我大喊了一声“回家去吧!外面怪冷的。”他冲我做了个鬼脸说:“我要再玩一会?”玩?他有此处境,却依旧天真烂漫。是啊,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细心地耕种自己的土地,他那心里的荒凉的土地在我俨然已变得异常茂密。
耕种自己的土地,我的土地和他的一样荒凉,可我也可以像他那样让自己快乐幸福起来,比起邻家孩子那与生俱来的苦痛,我的那一点点青春的躁动又算得了什么。
对,要好好地耕种自己的土地,我丑陋的外貌不是我能改变的,但却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有把握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让众人注目,成为佼佼者。
当我再次出现在镜子前,我依旧是那个圆乎乎并且透着土气的球儿,可我不以为意,我迈着较为矫健的步伐向校园走去。学校的校园里依旧是帅哥美女如云,我依旧是那只土的掉渣的丑小鸭,我勇敢地抬起头大步向前,我知道世界正在为我让路,即使我只是一只丑小鸭。 那一晚,我梦见自己正坐在长满稻谷的土地的地头,开心地笑。
耕种自己的土地。
【点评】1.从一个孩子爱美的角度反思自己,羡慕别人的,耕种自己的,非常切题。2.情节转换自然,从照镜子回到照镜子,中间经过思索,合理、自然。3.语言生动俏皮,切合一个高中生的心态,将生活写活了。
【散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柔柔的阳光洒在肩头,照进我生活的深处。
我手捧梭罗的《瓦尔登湖》,安静地在小院的一隅,享受美好的下午。
总觉得梭罗就在我生活的某一处,同我呼吸着同一片土地上的空气。他一直没有离开我和他共同挚爱的土地。
呼吸着瓦尔登湖畔湿漉漉的混着青草香味的空气,我在朦胧的迷雾中仿佛看见梭罗在湖畔耕耘。他播种下的东西我不得而知,但他那虔诚的表情却格外清晰地印入我的眼中,刻进我的脑海。我看见他笑着对我诉说,那无比的满足感让我为之动容。
我轻轻地合上书,站在高处,试图俯瞰这座城市,看看它到底有些什么。我与它格格不入。 喧嚣的城市挤满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高声叫嚷,试图掩饰内心的虚弱;有的招摇张扬,四处炫耀;有的上蹿下跳,让人看到他的奸邪凶恶……他们总是在城市的最中心,总是在忙碌着,有做不完的事情,仿佛那大片大片的土地根本不够他们耕种。
我喜欢一个人的世界,一杯茶,一支笔,一本书,便是我的整个世界。我喜欢一个人的耕耘,不浮躁,淡然地默默耕耘。就算我苦心孤诣耕种出的土地还是那样荒芜,那样贫瘠,我依然热爱着它,依然用我最虔诚的心耕种它——我挚爱的文字。我爱它,胜过生命!
它让我在那氤氲着水气的瓦尔登湖湖畔遇到他——似乎一身风尘、满身疲惫的梭罗。可他的幸福与满足感染了我,让身心俱疲的我安静下来。这次,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宁静地耕种自己的土地,在土地的最深处走向灵魂的最高处!
我顿悟!
那片土地,那些我挚爱的土地就是我的依靠,浅陋之辈又怎能知晓?
耕种自己的土地,坚守自己的信仰,让我挚爱的文字在笔端恣意流淌!
阳光依然柔和。梭罗,让我们在文字这片土地上相遇,让我们的灵魂相守,直到永远。
【点 评】本文独辟蹊径,以《瓦尔登湖》作为“原点”,想到梭罗宁静的耕种,想到喧嚣城市忙碌人们浮躁的耕种,再回到自己的世界,回到《瓦尔登湖》,更坚定了虔诚笔耕的信念。文字随着意识的流动跳跃:是《瓦尔登湖》,是宁静的心灵,将看似不相干的“我”“梭罗”“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要想写好散文,必须巧妙捕捉思想的“触点”,牵着情感的“红线”,才能做到“形散神聚”。
【构思示例】
示例一:议论类,旧材新用
立意:生命就像一块土地,人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耕种着。
分论点1:耕种自己的土地,需要洒脱的精神。
论据:庄子在贫瘠的生活中让自己的精神“逍遥游”,快乐地为死去的老妻击缶。
总结:在庄子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无垠的蒲公英,乘着风自由遨游于天际。
分论点2:耕种自己的土地,还需要亲近美好。
论据:屈原远离丑恶,亲近香草美景,追求做一个洁士。
总结:在屈原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清幽的兰花,吐露着千年的芬芳。
过渡:庄子和屈原,都是被后世景仰的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耕种着丰沃的精神土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样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分论点3:耕种自己的土地,更需要脚踏实地。(略议)
示例二:记叙类,双线结构
立意:爸爸把旱田改种水稻获得丰收,我对高三复读充满信心。(实虚结合写“耕种”) 情节一:爸爸要将旱田改种水稻,能行吗?高考考砸了,我到底要不要复读呢?
情节二:爸爸辛苦地为水稻灌水,我再次进入高三拼命苦读。
情节三:爸爸为有些干枯的水稻秧苗再次灌水,我面对第一次考试失败而痛苦。
情节四:水稻丰收了,我坚定了勇敢面对下一次考试的决心。
示例三:夹叙夹议类,虚实结合
立意:爷爷离不开他一直耕种着的小花园,更离不开他为之奉献了一生的乡村小学。 开头:我想我已渐渐明白爷爷不愿搬离旧房子的原因了。
主体:
①记叙:夏至那天,我去看爷爷。爷爷告诉我旧房子是他刚来乡村小学工作时学校分给他的宿舍。平房的前面有一块空地,爷爷将它改成了花园。
描写:小花园的美景。爷爷说:“葡萄快要熟了。”
议论:我注意到了爷爷眼神中的欣喜与期待……
②记叙:40年前,爷爷师范毕业,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后来工作成绩突出,可怎么也不肯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那时老房子前面只是一块空地。
描写:爷爷说,“每年送走一批学生,就像这花园里每年都结一架葡萄。”
议论:我注意到爷爷讲那些故事时,满脸尽是甜蜜……
③议论:也许,一个人对待自己土地的态度,也就是他对待世界的态度。爷爷不愿离开老房子,因为那里有他耕耘的果实。我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爷爷拒绝调离他热爱的学校时坚决的样子。
结尾:(记叙)秋分那天,我又去了爷爷那里。爷爷笑了,葡萄熟了。
【素材链接】
1.刘亮程——“扛着铁锨”,智慧地耕种
对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在一家报社打工。有一段时间,我无法适应新环境,一向只会使锨抡锄的手,猛然间变得笨拙无比,找不到一件可干的事。好在我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编辑业务,并且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已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关于耕地的作文}.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尊严地耕种
辜鸿铭(1857——1928),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当时西方流传着“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20世纪初叶的中国和世界,“世衰道微”。辜鸿铭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效仿孔子当年修订《春秋》之举,再次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创作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3.苏珊大妈——“我曾有梦”,坚持不懈地耕种
苏珊,2009年英国达人。她年龄有点大(47岁)、长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