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几分怀恋在心中600 怀恋小学600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几分怀念在心头》

几分怀念在心头

曾记得,小时候我最讨厌洗脸,尤其是冬天。每天早晨,最令父母发愁的就是给我洗脸了:妈妈劝,爸爸吼,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是我一边哭,一边被强行拽到脸盆前。

每当这时,爷爷总是跑过来,心疼地把我拉到一边,替我抹去脸上的泪珠,然后哄着我说:“不洗脸的小孩没人喜欢,我的乖孙子才不是不洗脸的孩子哩,是你们手太狠。来,让爷爷帮你洗,爷爷就用两个手指洗,不会疼的。来——”看着爷爷晃动的那两个手指,我就乖乖走到脸盆前让爷爷给洗,然后一边笑一边说:“爷爷,真的不疼哩。”自此以后,爷爷就负责帮我洗脸,如果爷爷一天不在家,我就一天不洗,也难怪奶奶后来开玩笑地说:“俺孙子的脸就是专为他爷爷长的。”

爷爷喜欢抽烟,也习惯了用手指把烟卷夹在中间。可有一次,爷爷给我洗脸时,我忽然说:“爷爷,你手指上的烟味好难闻,真呛人!”爷爷听了以后,只是笑了笑没有做声。但从那以后,我似乎再也没闻到爷爷手指上的烟味。开始我以为爷爷不吸烟了,后来我才发现,爷爷在每次给我洗脸前都用香皂把手搓上好几遍,每搓一遍,就把手指放在鼻子下闻一闻,然后才冲我抱歉地说:“没办法,这烟跟了爷爷一辈子,是戒不了了——每天多洗几遍就没有了。”

那时候,,爷爷似乎有个习惯,就是隔不到一个星期,就要剪一次指甲。由于左手不会给右手剪,只好求奶奶帮忙,剪时总能听到他嚷嚷:“剪短些,太长了,再短些”看到这儿,我就会在旁边咯

咯地笑:“还剪呢,再剪就剪到肉了。”后来我问奶奶,爷爷为啥那么怕长指甲,奶奶轻轻捏着我的脸:“还不都是为了它啊,你爷爷怕给你洗脸时把你的小脸划破。”

当爷爷不再弯腰替我抹泪,当划过我脸上的手指变得愈来愈粗糙时,我才发觉:我长大了,爷爷却老了。长大的我,再也不用爷爷给我洗脸了;长大的我,再也不用抓着爷爷的手指才能入睡了;长大的我,上了学,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爷爷奶奶。

爷爷依然抽烟,依然用香皂洗手,依然习惯性地闻一下他那粗糙的手指,然后再洗一遍,直到烟味消失——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爷爷弯着腰小心翼翼地给我洗脸。我仰着头说:“爷爷,你洗脸真的不疼哩!”

篇二:《几分怀念在心头》

几分怀念在心头

院头的桃花在一片芬芳过后,总有凋谢的那天;橘红的夕阳在一片余晖下总有落下的时候;乌黑的秀发在年轮的推动下,总有生出几丝银发的光影。淡淡的日子似水流逝,童年的记忆渐渐远去。蓦然生出几分怀念在心头、、、、、、

繁忙的日子里,难得悠闲的时光。这是悠闲在紧张的学习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珍贵。

真的不知该做些什么。只是默默的坐在窗前的书桌下,静静地想着埋藏在心中的几丝苦闷和怀念。院墙边的桃树上,几多粉嫩的桃花乘着风伯伯的肩膀飘落回大地母亲的怀抱。还恋恋不舍的时时张起头来观望伙伴们。刹那间童年的影子在我脑海里闪过。

童年的微笑,火一般的洋溢着热情,点点学习过后,伴着夕阳的脚步,小手牵着小手漫步在谷稻边,芳草间,欢乐的笑声洒向天南海北。

小时候,我们的心中没有离愁、憎爱。花谢花落,我们不会孤独。

当清晨的闹钟发出快节奏的呼喊时,小小的我们,可以抱住身边的小熊,懒懒的说声:“妈妈,我不要上学”。当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起时,我们可以立刻冲出教室奔向可口的饭菜。

转眼间,时光飞逝,幼稚天真的骏马弃我而去。青春的芳香夹几片落叶,飘进我的日记。童年离去了。没有留下任何印记,只留下几分怀念、、、、、、

当命运的转折开始迸发,当事业的辉煌填满心房。童年的记忆一点点化开,化开。化成点点温暖,化成丝丝怀旧,时时照亮前方的道路。我会留一点给它,让它充满力量,让几分怀念永留心间、、、、、、

几分惆怅在心头

独言寂寞,自语凄清,原以为月挂疏铜仍会升上夜空,无奈已是鸿影缥缈,人去楼空。——题记

曾认为古人的世界与现实社会相差无几。现在来看,确实如此罢。夜,没有皎洁的月光洒下,也没有点点星光,只有,漆黑的夜色。

人生如梦,可他又是不尽辉煌。到底他是消极还是积极,我想,应该无人知晓吧。人生功业虽然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才更加值的我们去珍惜,更加惹得我们去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微妙的情思绵绵不尽。

如同,苏东坡。

事态变迁,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就在这么难言的孤独之中,才真正读懂了人生的真谛,走向了真正的成熟罢,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无法触及的山山水水,星空月夜。之后,恍然明白:人生如梦,但却依旧辉煌。

这是他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人生。几分惆怅,几分淡淡的苦涩,拼拼凑凑,成了亘古不变的美好的书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吟颂着古人的诗词。仿佛回到灯火阑珊的寂寞之中。也许,寂寞无声的灵魂才更伟大;也许,真诚洒脱的人生才最辉煌。我羡慕,浪花淘尽英雄。那千古的风流人物,是否会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我们不能选择什么。当我们选择人生,亦是人生选择了我们。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几分疼痛在心头

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初,第一批人类许多因为无法咀嚼食物而死去,上帝看了悲痛欲绝,于是将三十二个小天使赐给了人类,于是——人类从此有了牙齿。

三十二个小天使用他们洁白晶亮的身躯幻化成了人类最坚固的骨骼,静静守护着人类那易碎的生命。而我却不懂珍惜,疯狂的吃糖,吃零食,甚至有时候还不刷牙,淡漠的看着那三十二个小天使渐渐地变黄,出现黑色的深沟。

直到有一天,一阵疼痛终于打破了我的漠然,那令人心悸的疼痛就这样在心头回荡了近一年的时间。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来到牙科,医生对我说:“你的牙齿没有一颗是健全的,烂的最厉害的那颗即使补牙也未必能保住。”

这句话犹如重重的一拳让我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便将我击倒。

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全是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烟。恐惧和绝望将我钳住,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分剧烈的疼痛围绕在心头。

以前我总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但现在的我却找不到任何通往希望的道路,忍受着巨大疼痛的我将何去何从

渐渐地,我看到,曾经也有人倒在这片河岸。有的人再也没爬起来,现在的他只剩森森白骨;有的人自己折了一只纸船,用力的将自己摆渡到对岸,而现在的他拥有充满希冀的人生。刹那间,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我选择了去接受那疼痛,去补了牙。因为我早已明白苦难是生命的常客,疼苦和忧愁是人生的伴侣,那么何必要过早的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呢?不如也折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重重迭迭的黑暗。

轻轻的舔着我的牙齿,舌尖传来微微的清凉,那是刻骨铭心的疼痛留下的无法消逝的印迹。而又有几分疼痛围绕在心头?那是我无法忘却的记忆,是苦难送我的礼物。

篇三:《几分怀恋在心头》

几分怀恋在心头

微风拂过耳际,摇曳着外公家的那棵山楂树,吹落满地山楂果子,山楂树枝叶稀疏,令人满目萧然,荡漾起我心中几分怀恋。

小时候,记得外公家的山楂树总是郁郁葱葱,鲜艳的山楂果子挂满树梢,那时的我总是吵着闹着让外公给我捡拾山楂。老人望着我微笑,轻轻俯着身子,佝偻着身躯,细细捡拾在地上的山楂果子,老人用宽大的手掌将山楂揽在怀里,仔细的挑选着洁净的山楂,然后用清水洗净,双手捧着笑眯眯的递给我们,我们在外公笑弯了的眼眸里欣喜地接过山楂,放入口中,酸酸的味道。老人看着我们高兴地吃着山楂,像个得到表扬的幼童似的,兴奋地上扬起嘴角,然后又迈开坚实的步伐弯下腰,佝偻着身子,像一座石拱桥一样,那种身影留在了山楂树下,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风又吹落满地山楂,依稀之中仿佛又看到一位老人在树下捡拾山楂,鼻头一酸,险些落泪,山楂树依旧,微风依旧,只是再也没有人给我捡拾山楂了,心中不觉荡漾起对那身影的深深怀恋。{几分怀恋在心中600}.

小时候,记得在慵懒的午后,外公总会搬一把大藤椅坐在山楂树下,用一把大蒲扇轻轻扇动,他手上的书页就会簌簌地发出声响。那时的我总喜欢爬上外公的双腿,坐在外公宽大的臂弯里,抬头仰望外公凝视的神情阳光。透过山楂树的缝隙照射过来,落在外公的书本上,形成一片好看的光晕。外公总会抬起头,望着浓荫的山楂树,轻轻的说:“这是山楂树。”于是我便咿呀学语。

我静静地坐在外公的臂膀里,抬头望着茂盛的山楂树,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微风拂过树梢,山楂树便发出好听的乐音,这样宁静的午后,外公总会不经意的哼唱京剧曲调,婉转动听。我细细品味,常常会悄然睡着,在山楂树浓郁的树影里,在外公宽大的臂弯里,安然而沉静。这是山楂树下所独有的。而如今的山楂树犹如兵败的残军,枝叶稀疏,再也找不到那曾经笼罩我的树影了,不禁几分怀恋漫上心头。

去年秋天,一切才改变,外公脑溢血饮憾离去了我再也找不到那山楂树下的身影了,那过去了的,就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篇四:《心底的怀念》{几分怀恋在心中600}.

心底的怀念

作者:高文谦

来源:博客中国

来源日期:2005-11-19

本站发布时间:2005-11-20 0:09:27

阅读量:1271次

一晃胡耀邦已经走了十七个年头了。今年是他九十岁冥诞,网上的纪念文字多了起来,本来,我不想凑这个热闹,但一些纪念文字勾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一些封尘已久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我与胡耀邦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父亲的追悼会上,1976年11月中旬。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举国欢腾,人们大多沉浸在兴奋之中。在那些日子里,父亲已是肺癌晚期,病情日重一日,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全家人的心情悲喜交集。母亲在文革中因“炮打”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而被关进秦城监狱七年,现在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父亲在最后那段日子里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亲眼看到了“四人帮”的垮台。

父亲的遗体告别是在三Ο一医院的地下室里举行的。在此之前,我们几个儿女在草拟参加父亲追悼会的生前友好名单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耀邦伯伯。这一方面是因为父亲五十年代曾在团中央工作过,胡耀邦是老领导;另一方面,也是还父亲生前的一个心愿。父亲1972年从干校回京后,一直因母亲的问题被“挂”着,1975年邓小平出任总参谋长后,才重新恢复了工作。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父亲又被批为“还乡团”,和胡耀邦处境相同。

胡耀邦在邓小平1975年搞整顿时冲锋陷阵,是当时的“四大干将”之一(其他三人是张爱萍、万里和周荣鑫)。1976年春天,父亲顶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风头,曾借看病的机会,悄悄探望过正在三Ο一住院的张爱萍。父亲在临终前也一直惦念着胡耀邦,问他的情况怎么样了?在安排父亲丧事时,我们听说胡耀邦正在科学院监督劳动,不知道他能不能来,但我们真心希望他能来参加父亲的追悼会,这对父亲也是一种告慰。还好,经过联系,科学院答复,只要不见报,就可以参加。后来听说,胡耀邦从此获得了外出参加活动的自由。

记得遗体告别那天,正来寒流,三Ο一医院的地下室里阴冷阴冷的,寒气逼人。父亲的遗体告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在京军队老干部中举行的第一起。人们劫后余生,压抑了十年的悲情,终于可以倾泻了,气氛格外悲痛。那天很多军中元老都来了,其中罗瑞卿架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动,拒绝别人的搀扶。在三Ο一住院的张爱萍也执意要来,他穿着病号服,拄着拐杖,缓缓地向父亲的遗体三鞠躬。

在遗体告别快结束的时候,站在母亲旁边的文宜小声告诉我:“耀邦伯伯来了”。我听见胡耀邦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母亲说:“天辉同志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一句话说到母亲的伤心处,眼泪扑簌而下。耀邦伯伯劝母亲节哀,然后和子女们一一握手。耀邦伯伯和我握手时,我注意到,他不像其他人那样由家人陪同,而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不过后边跟了一个看管他的人。那天,耀邦伯伯穿了一件旧呢子大衣,没戴帽子,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小个子,说话有点口吃,但眼睛很有神,握手也很有力,走路很快,完全不像一个已经六十开外的人了。

一年后,胡耀邦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我曾经多次回想起耀邦伯伯在父亲追悼会上的情景,他留给我的印象一直定格在脑海中。没有想到,这个曾经和我握过手的“小个子伯伯”竟然成为左右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人物。

父亲一直把胡耀邦看做是可以交心的老领导。父亲当年是燕京大学学生,一二九运动中参加了民先,在抗日的烽火中投笔从戎,奔赴延安抗大,后又到晋察冀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和胡耀邦同在华北,算是一个山头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干部,当时在中共队伍里为数不多,出身也不好,背负“原罪”的包袱,总是受到工农出身的老红军的歧视;而“红小鬼”出身的胡耀邦则是一个例外,在党内并不多见。

建国后不久,父亲调到总政青年部,主管全军的青年工作,随后又作为军队方面的代表,被选为团中央常委,直接在胡耀邦的领导下工作。听父亲说,那时几乎每星期都要到团中央去开会,参与团中央的各种活动,还几次率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苏联东欧。这段期间,父亲与胡耀邦的交往多了起来。父亲说他为人坦诚,思想开明,关心干部,值得信赖。为此,父亲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乃至受到的委屈和苦闷,讲给他听,从中受益非浅。

正是在父亲参与团中央工作期间,我第一次知道了“胡耀邦”这个名字。小的时候,我口吃得很厉害,一看见生人就紧张,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父亲告诉我胡耀邦也口吃,他有一套对付口吃的办法,就是说话拖长声,遇到说不出来时,就用“啊――啊――这个这个”来过渡,让我学他。这种办法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自然不大灵光,但我从此牢牢记住了“胡耀邦”这个名字,知道有一个人,是父亲的领导,说话也口吃,但这并不影响父亲对他的敬重。这让我心里感到释然。

父亲为人正直敢言,不会搞吹吹拍拍的那一套。这种性格在中共官场自然吃不开,在劫难逃。1958年,在中央党校工作的母亲随杨献珍到河南蹲点,把当地刮“共产风”和瞎指挥的情况悄悄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此很有看法。庐山会议后,军委总部机关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因父亲对顶头上司、总政组织部部长刘其人的一言堂作风提过意见,刘就借“反右倾”运动,非要把父亲打成“彭黄分子”不可。幸而父亲没有和他交过心,所以后来没有整出多少有分量的反“三面红旗”的言行来,倘若像和胡耀邦那样交心,那就糟了。当时揭发父亲的一大堆材料中,没有一条是团中央那边检举的。现实问题整不出来,就整历史问题,历史没问题,就挖家庭出身。父亲出身不好,最后被打成“阶级异己分子”,留党察看,发配西藏充军。

父亲在西藏吃了不少苦,几乎葬身在大雪封山的二郎山,只是因刘其人后来下台,父亲的问题才有了转机。回京后,父亲为自己平反的事四处奔走申诉,可是阻力很大,没有人愿意出来讲话。那一段时间,父亲的心情非常苦闷。胡耀邦得知后,借团中央领导在颐和园聚会的机会,把父亲叫了去。劫后重逢,父亲很激动,一股脑地向胡耀邦诉说自己的冤情和处境,表示自己本来没有多少反“三面红旗”的言论,总政却硬要维持原来的结论。听完,胡耀邦没有直接表态,只是问了一句:“你对‘三面红旗’怎么看?”父亲没有想到胡耀邦会这样问他,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弦外之音。父亲后来多次和我们谈起这件事。

后来胡耀邦给父亲出主意,让他去找罗荣桓谈一谈,说罗元帅是真心爱护干部的,在军队中有威望。父亲原来也有这个想法,只是罗帅当时已经得了重病,在家养病,不便为个人

的事前去打扰,所以一直踌躇。听了胡耀邦的指点,父亲鼓起勇气,闯到帅府,自报山门,果然获得接见。罗帅靠在床上,听父亲讲了一个多小时,后来他坚持不了,就让夫人林月琴接着听。随后,罗荣桓抱病在一次全军高干会议上为父亲讲了话,父亲的问题才平了反。不久,罗就过世了。父亲对罗帅深为感激,一直记在心里。{几分怀恋在心中600}.

父亲平反后,胡耀邦主动邀请父亲去团中央工作,这样可以留在北京。父亲十分感谢胡耀邦的好意,一度动了心,认真考虑转业的问题,后来有了到总参工作的机会,此事才作罢。为此,父亲对胡耀邦一直心存感激,多次和我们念叨起胡耀邦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援之以手,说:“耀邦古道热肠,真是好人啊!”

在文革狂澜中,团中央因派工作组的问题最早受到冲击,胡耀邦为“三胡”之首,更是首当其冲。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外面回来,阴沉着脸,一问才知熟人告诉他胡耀邦被批斗得很厉害。父亲心情沉重,在饭桌上咳声叹气,对文革这种搞法想不通,曾让我们四处打听情况。后来团中央派人来调查胡耀邦的“问题”,当时还在位的父亲不客气地给顶了回去。不久,因受母亲问题的牵连,父亲自己也被关进“学习班”,接受审查批斗。

1969年,父亲下放到河南干校,一呆就是四年。那里是穷乡僻壤,消息很闭塞。每天干完活,吃过晚饭后,我都陪父亲在乡间小道散步。父亲和我谈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很多往事,其中包括和胡耀邦的交往。林彪事件后,文革破了产,干校的人心马上就散了,小道消息满天飞。1972年春节,全家聚在一起过年,当时父亲刚刚获准回京看病。我拿来一份从北京传来的毛泽东点名解放老干部的名单,其中有胡耀邦。父亲那天非常高兴,说要庆贺一番,骑车到集上买回鲜鱼,亲自动手做了糖醋鱼,还喝了一种当地自产的奶油蜜酒。这是父亲自文革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1972年,父亲从干校回京,住在总参三所。当时,很多被扫地出门的军队老干部都在这里落脚。人们多方打问老战友的下落,互相走动探访,劫后重逢,别有一番滋味。父亲回京后,曾向熟人打听胡耀邦的的消息,但不得其详。说来也巧,后来两人竟在家门口邂逅相遇。当时我们家和萧向荣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一天,父亲听到敲门,开门一看,竟是多年不见的胡耀邦!原来胡耀邦来看望萧向荣,敲错了门。胡耀邦指点着父亲,说:自共青团九大一别,多年没音信了,没想到你老兄竟然在这里!父亲也大喜过望,连忙陪胡耀邦上楼找萧向荣,三人相谈甚欢。父亲还专门让文宜做了两个拿手菜——麻婆豆腐和酱爆里脊,端上去喝酒助兴。

后来,父亲专门向胡耀邦谈了自己的问题。胡耀邦听说母亲是因反康生、江青、张春桥这些人而被关进秦城监狱,很同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这对父亲已是不小的精神安慰。总参三所是个消息灵通的地方(后来批邓时被指为;散布政治谣言”的大本营),父亲常把听到的一些消息转告给胡耀邦,胡耀邦也找父亲问起过张春桥的往事。两人对政治上许多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几分怀恋在心中600 怀恋小学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