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梁启超的征文 我心中的梁启超征文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梁启超在我心中征文》

梁启超在我心中征文

“少年强则强,少年富则富。”

那强有力的语句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奋斗,去拼搏。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变法失败,捕杀维新人士。懂得变通的梁启超逃到国外,没有人说他是怕死,因为他为国家之崛起保存了力量。十余年的清王朝覆灭,他终于回到故土。

回国的他并未隐姓埋名,而是在教育方面继续做贡献。但天不遂人愿,疾病又降临在这位老人身上。这位老人患上了尿毒症,左肾病变,尿中带血。有人劝他去看中医,也有人建议他去国外,但都被他拒绝了,而他选择了北京协和医院。

所有人都对老人的选择十分不解,而只有梁启超自己才知道原因。他曾经在国外居住十余年,深刻感到了西医之重要。西医有很多优点,快速机动性强,因此,中国要发展、要强大就离不开西医。但当时在国人眼中十分神秘恐怖,这便给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若要让利国利民的西医发展,就必须消除人们这种心理。他便基于这种目的,进入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梁启超住院检查,医生决定为他摘除病变的肾。手术很成功。然而他的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他只好去医院复查,结果让所有人吃惊,他的健康的身肾被摘除而保留了一个病肾。医生的疏忽酿成一起医疗事故。

所有人都在等着梁启超去控告协和医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又十分平静地住进协和医院,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默默宽容地接受了一切。他知道自己去告医院会有什么后果:中国接受西医至少要推迟十几年。而他的生命却只能依靠药物维持。

他的宽容大度让所有人都敬佩,而他那颗为人民、为国家宁愿牺牲自己的爱国之心,也被代代传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梁启超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篇二:《关于梁启超—论文》

梁启超—之我见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他集政治家、学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身为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留下的1400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社会经济学、新闻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更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

一、

在寻访梁启超少年时代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摸索出这位维新巨人从启蒙到成长的心路历程。

梁启超12岁外出游学之前生活和成长的这个家庭,一向以质朴、端凝的家风闻名乡里。梁启超从小在品德修养上深受祖父的影响。据资料记载,每年上元佳节,祖父都要携诸孙来到当地一座庙宇,对着庙内绘有忠臣孝子的图画,“指点而示之曰:”此朱寿昌弃官寻母也,此岳武穆出师北征也‘,岁以为常。“位于新会南端出海处的崖门,是南宋将亡时宋军与元军最后激战至覆灭的古战场。每年清明祭扫路过崖门时,祖父总爱向儿孙讲述当年南宋宰相陆秀夫背着幼主投海殉国的情景。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而梁启超对爱国精神的诠释震撼着我们。

在今天,梁氏宅院内中规中矩的厅堂布置,让人依稀看到了这位祖父不苟言笑的面容。正厅中间桌子上置放着一对青天大花瓶,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八仙图案的金木雕彩瓷画,典型的正统家庭气象。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梁启超,日后却远远超越了父辈“文死谏,武死战”的忠君思想。在封建王朝的尾声,他以维新思想为基础,写下了《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描绘出一个改天换地的强国之梦。终其一生,梁启超虽然因为政见的“多变”屡遭诟病,但他爱国的宗旨却从未改变。 其实,梁启超是一个完全符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的人物: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古老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天的小孩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不大。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最高礼遇。 光阴似箭,;梁启超有了一个和睦、幸福、兼具传统底蕴和现代风气的文化大家庭,他的9个子女,在文学、经济、图书馆学等方面各领风骚,其中尤以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3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最为著名。3个儿子都是院士,这在中国堪称绝无仅有的家族传奇。

梁启超虽以文风犀利激荡著称,但在与家人的通信中,却以晓畅、亲切的文字表达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独特见解。大到提倡智育、情育、意育三位一体(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提倡“趣味学习法”,小到推荐鸟瞰、解剖、会通“三步读书法”,他总是像朋友一样,循循善诱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发展提出建议。我认为,梁家的薪传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本身,更在于文化和人生价值的取向,这为当代中国家庭提供了厚重的借鉴意义 二、

梁启超的一生勤奋值得我们当代青少年学习。

他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其中以《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后期,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梁启超独创了世称“新文体”的文章风格。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胡适先生对其有着很高的评价,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三、 在专修于文学的同时,梁启超还参与了维新革命的运动中。在从师于康有为后,在维新运动中表现活跃。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戊戌变法令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名扬天下。我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关于梁启超的征文}.

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后代。 梁启超曾宣称,有朝一日“举国行当思我耳”。我们相信,大到“神舟五号”升空,小到每一件具体工作的革新,让维新故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在百年之后的时空中再次焕发光彩,便是回应这一预言的最好方式。

每一个向往大时代和大成就的年轻人都喜欢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视为转折年代,他们都喜欢引用查尔斯·狄更斯描写大革命之后法国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他们都喜欢用混乱来形容自己的年代,他们都渴望为这“混乱年代”理出脉络或者记录这“混乱年代”。而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真正经历混乱年代并且因为自己在混乱年代中的作为而被写入历史的年轻人却实在不多,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名单因为一些原因还会在某些时候遗漏掉一些人。在我看来,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具备了众多伟大人物的素质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忽略了的人。

梁启超所处的年代是真正的混乱年代。这是一个为天灾人祸和内忧外患困扰的国度,似乎人人都甘心做一个老朽帝国的奴隶,平民以不谈国事为戒律,政府呈现给后人的则是贪污腐化无能,对外只希望妥协可以带来短暂和平,对内则盘算着同洋务运动后兴起的民营企业

家争夺财富,而洋务运动的重地总理衙门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混蛋加三级”。

梁启超在政治上的辉煌并不像教科书上记载的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终结,或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成为明日黄花的人物。梁启超在日本的时候,和同样在日本流亡的孙中山交往频繁,据说,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都是由梁启超介绍给孙中山的,可以想见,以孙中山当时的声望,自然无法同梁启超相比。

梁启超的另外一次辉煌来自于他的一篇文章。袁世凯宣布称帝,此时的梁启超却已不是昔日的改良派,在欧美的游历和对西方各国历史的学习给他一种印象,称帝者必亡。于是长于雄文的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世凯得到消息,派人给梁启超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给梁启超的父亲祝寿,交换条件是这篇文章不得发表。梁启超将银票退回。 袁世凯再派人对梁启超说,梁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梁启超回答说,我这个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已经很充足了,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

梁启超在另外一次反帝运动,即反对张勋复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次也意味着他同改良派的彻底决裂。周善培规劝梁启超说:“事情有该自己做的,有该听别人做的。讨袁,革命党该做,我们也应当做;讨张复辟只该听革命党去做,不必我们去做。”而康有为则正站在复辟的一方。梁启超和康有为从此决裂,康有为当着梁启超学生的面痛骂梁启超“梁贼启超”,并且用古文中食父食母的怪兽来称呼梁启超。

至于梁启超在中国新闻事业上的地位,早有新闻学者将他同沃尔特·李普曼相比较。才气纵横自然不说,梁对中国文体的改革被认为是他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这称为表达方式的革命?周善培认为梁启超文气太盛反而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写习惯了报纸文章,结果文章只追求打动人,“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但是却没有其他精力写出真正大师级别的著作。

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属于保守派的梁启超的死,更是嘲笑我们对历史局限的判断能力。梁启超晚年进入协和医院看病,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一个肾溃烂,必须割掉。不幸的是现代医学不可能发生的错误发生了,手术医生将梁启超健康的肾割掉反而留下溃烂的一个。于是“群情愤慨、舆论抨击,社会对于协和医院以及主治医生大表不满”,而梁启超因为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新的医学在中国的发展,竟然在病床上写文章为协和医院和医师辩护;亲友纷纷谴责医院,他却告诫众人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知识还不成熟便从根本上怀疑科学。他以生命的代价留给人世间一份最为宝贵的宽容最后,允诺在自己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

梁启超去世时,曾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十年来,新事业,新智识,新思想,是谁唤起;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梁启超的精神虽然诞生在风雨飘摇的昨日,但在当下,其分量与价值不但不会减损,还能转化为推动历史和社会进程的巨大动力。纪念梁启超,就绝不仅限于维修故居、吸引观众的简单思路,他的遗址和事迹是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崇高理想的鲜活教材;他那维新奋发的精神,更应为时所用,为世所用,以彼时之维新促今日之体制改革,以彼时之新民促今日之公民素质,以彼时之爱国促今日之团结共进。

虽然他已经逝去大半个世纪,但在广东新会、北京、天津乃至日本神户,不仅其故居保存良好,而且他那强国、改革的愿望至今仍然鼓舞着无数海内外同胞。1914年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被清华大学沿用至今。然而,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内,这位风云人物、学界泰斗的墓碑上没有生平,没有任何一个头衔。透过这座墓碑,

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国家复兴而奔走呼号,为民族振兴而鞠躬尽瘁的知识分子的高大形象。

最后,我们一起来缅怀梁启超,百年前这声震耳欲聋的呼喊,流传至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篇三:《材料作文“梁启超对待误诊”写作指导及例文评析》

材料作文“梁启超对待误诊”写作指导及例文评析

——2014年石家庄市高三语文质检二作文试题分析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牛瑞兵{关于梁启超的征文}.{关于梁启超的征文}.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3月8日,粱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甚嚣尘上。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剖,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粱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1、本题是一个故事类材料的新材料作文,这与新课标高考的方向是一致的。

2、在审题上不能太难,又要留有空间,能够表现出考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材料在表述上对于立意已有了相当的提示,如“当时西医刚刚传入中国”“不要借我这回生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等。抓住这些关键性词句立意往往就是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3、要联系社会热点,但又要超出社会热点。本次命题的背景便是当下非常严重的医患纠纷,意在让考生关注时事,思考社会人生,

4、要能多角度立意,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关于梁启超的征文}.

该材料讲述梁启超先生对于一次医疗误诊的态度,一方面涉及自身的生命安全,一方面关涉新生科学(西医)在中国的推广。梁先生心量广大,目光高远,以大局为重,不但不问责医院,还排息众议,其情可感。所以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胸怀角度,立意为:伟人的胸怀,诸如“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宽容,大度”“理解”“识大体”“爱护新生事物”等;

从西医面临质疑角度,说明每件新生事物的推行,每项科技的发展应用都是经历波折的,离不开开明进步人士的理解支持推动。由此可以立意为“新事物的发展总是要面临曲折的”“要理解支持新生事物”等;

从医院角度,可以立意为“做事态度要严谨”等;

从质疑者角度,还可立意为“对于新事物不可苛责”;

还可以采用对比法,谈你对现在“医闹”的看法。

【答题情况】

1、审题问题仍然严重,跑题、偏题者不在少数。

2、思路与结构仍有问题,有的打不开思路,有的结构不完整或太呆板,有的没有章法。

3、材料与语言问题仍是重点,材料运用不当,或太旧、重复太多,没有新鲜感;语言或平庸,或弄巧成拙,没有亮点。

4、卷面、书写仍是大问题。

【例文评析】

中国梦,爱国梦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高三5班 郭晶

梁启超先生为了中国医学的前途,毅然舍弃了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做法让人为之动容,更让人们看到,在祖国的发展中,个人得失是那么的渺小。无论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陆游的“家祭无忘告乃翁”,都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精神。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得失的选择中,毫不犹豫选择国家利益,他们的身上永远闪现着爱国的光辉。

爱国精神蕴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缓缓流淌,不同的时期则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抗日战争中,多杀鬼子是爱国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社会主义是爱国;在和平时期,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是爱国;在国家领土受到侵犯时,依然挺身而出是爱国;而对我们学生而言,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也是爱国。所以当梁启超先生在面对刚传入中国的西医遭到质疑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个人得失,毅然决然挺身而出,他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身上也贯穿着闪闪发光的爱国精神。

或许,我们的岗位很平凡;或许,我们的力量很弱小;或许,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杀敌报国。但是,我们依然爱我们的国家。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我们可以像郭明义一样,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也可以像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最美教师格桑一样做好该做的事,承担好应尽的责任。我们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但试想,若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如此,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再只是梦。这不是口号,这是行动的开始,这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努力。 爱国并不是抽象的,它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有人却借此来做出过度、极端的事,比如,在去年钓鱼岛事件中,打砸日本车,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我们应该理性爱国,文明爱国。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国家安定时,坚守自己的岗位。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实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远航,将来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爱国精神的火焰愈发强烈,将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

点评:

该文从梁启超先生的角度立意,由他的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做法,上升到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立意高远。另外该生还能关注时事,思考社会人生,比如钓鱼岛事件中国人的一些不理智做法,中国梦的实现等,使文章格调高远,发人深省。(牛瑞兵)

放眼长远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高三6班 陈娅帆

{关于梁启超的征文}.

不计得失,放眼长远是一种风度,是一种坚韧,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梁启超先生因西医的误诊而病情恶化,当时舆论的批评和质疑之声让西医一时无立足之地,可梁启超先生却尊重西医,并且为西医解围,不能让自己成为口实,阻碍中医医学的发展。

无疑地,梁启超先生着眼于整个中国医学的前途,并非自己身体安康。他放眼长远,看到的是民族,是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如若不然,他大可以利用舆论与那些质疑西医的国民抗拒西医,要求赔偿。但他以超人的气度,远大的目光放眼于整个中国医学前途,他的放眼长远令人可敬可佩。

放眼长远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楚汉之争,刘邦知人善任,其才能不及萧何、曹参,谋略

不如子房,杀敌不若韩信,却依旧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这与其放眼长远密不可分。无论是鸿门宴还是退出关中,都为其以后的称雄奠定基础。他不会与项羽硬碰硬,而是着眼大局,变身小事,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放眼长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必须有非凡的坚韧与超常的毅力。放眼长远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专注,放眼长远是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放眼长远是毛泽东长征时不辞艰苦的行路,放眼长远是袁隆平在乡间小路熟睡时做的“超级杂交水稻”梦。

古往今来,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不缺乏这样的鲜明例子,或许他们在当时并不是那么著名,甚至还会遭到否定,遭到批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梁启超的征文 我心中的梁启超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