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西北给人的感觉文章 大西北网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大西北游考察报告》

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 专业考察报告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视觉传达 姓 名: 赵媛 学 号: 200914190319 带队老师: 陆岚老师 考察时间: 2013.6.17—2013.6.27

考察地点: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玉门关,敦煌莫高窟,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桑科大草原。

此次考察,仅仅半个月不到,我们就游走了西安、敦煌、夏河。我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得到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自然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古人的传统智慧;观察这些地方的经济,旅游方面的做法。下面我就以这次旅程的所见所闻做一个总结。

第一站西安

17日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征途。经过一天的旅途,全体考察师生于次日到达西安,也开始了我们的考察生活。来到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深刻的去感受了我国辉煌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出了站,延绵不绝的城墙围绕着整个城市。的确彰显了西安古城的霸气,古城如同历史教科书,一砖一瓦都记刻着引人入胜的故事,“玄武门之变”、“大明宫词”都深深地积淀在这座古城里。晚上我们去了一个西安小吃街,其实那是个回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去晚了回民街好多家关门了不过外面还是有一些美食如:羊肉泡馍、灌汤包、烧烤、酸梅汤味道都很美味。也给这次考察增添许多乐趣。

19日我们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缘于1974年西杨村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发现的大型从葬坑—秦兵马俑坑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陶马与真马大小相似,与今天的相比有些小,兵俑依据真人烧制,容貌不一,神态各异。这些兵俑的共同特征是:中分发型,留须。 陶俑和陶马是彩陶因长期埋于地下,发掘出土后颜料很快会氧化脱落。兵马俑的数量之多,所以人们感觉到壮观,我倒是感觉这又点像是秦朝的波普艺术啊!

兵马俑的典型代表有跪射俑,头饰向左偏以保持平衡,单膝撑地,戴有护膝,着士兵鞋,“左脚搓,右脚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被誉为兵马俑的镇馆之宝;还有军吏俑,又叫板立俑,是文职,身穿布袍,无铠甲;再有是将军俑,两层战袍,

表情严肃,肚子微隆,这或许就是“将军肚”的由来吧。 出土文物中还有两大精品,一是青石铠甲,它由612片磨制的青石片用青铜丝串缀而成,是首次发现的保存较完好的铠甲。再一是1980年出土的两乘青铜马车,车、马、御手均为青铜按实物一半比例制作,车箱分为前后两室,御手坐于前,主人乘于后,车后有门,室内有轼,可坐可卧,前面和两侧开有窗户,这就是史书记载的“辒輬车”;铜马车构造复杂四匹铜马铜马车的主体用青铜制作,另有1500多个零件用金银制作。这是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结构最复杂、装配最讲究、形体最壮大的古代青铜车马。 兵马俑以它无穷的魅力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宏伟,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

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到了之后,我们排了好长时间的队,领了一张博物馆的参观券。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博物馆的大

门,开始了探索对古代历史的探索和了解。陈列馆建筑风格朴实大方,主要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分为“历史文物陈列”、“石刻艺术”和“碑林”三个部分,展出文物2000多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历史之久,均为全国第一。馆中陈列的一些文物,其中有无数无价之宝,对研究中国历史有重大价值,是中国历史浓缩中的精华。 博物馆也让我们充分了解到西安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厚和技艺的精湛,数之不尽的稀世珍宝陈列其中,不得不让我们眼界大开,古人的精湛技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精髓,不仅让我们的眼界有所开阔,坚定了我们走艺术之路的决心,我坚信中国的艺术毫不输给西方。在博物馆中,我们参观了许多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青铜器上的各种不同的纹饰,还有各个朝代的货币等文物。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了好多国外的旅客,他们认真的听着讲解员的讲说,边听边点头,有时也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站在他们边上听,虽然有好多听不懂的地方,但从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看来,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也是非常的崇拜。看来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不仅影响着中国人自己,也同时 吸引了外国朋友。 参观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后,我们惊叹中国历史文明、辉煌,惊叹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必将以自己新的灿烂成就,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午参观西安的大雁塔。

篇二:《优秀作文赏析》

2013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更重要的事

从小,父母和亲戚们都非常关心我的学业、成绩。当我因名列前茅而得到一份份父母赠送的小礼物时,当我因成绩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称赞时,我一度认为,学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然而,直到半年前我才发现……

那天傍晚我的心情低落,满脑子都是被划了一道道叉叉的试卷。那鲜艳的红色否定了我的努力,让我从被人羡慕的天堂跌落到了深渊谷底。

回到家,母亲在客厅布菜,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叫我赶紧入座吃饭。我沉默地拿出这次的成绩单递给他们,忐忑地等待着责骂的到来。犹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作业也不做。等到期末成绩出来后,母亲拿起鸡毛杆子就往我身上招呼,疼得我眼泪直掉。自此之后,我发奋学习,就是为了躲避这种疼痛。没想到这次很可能又要往事重演了。

“傻盯着面前的菜看什么,吃呀!”母亲的声音传了过来。我的手有些发软,对疼痛的恐惧让我浑身提不起劲。

“这是怎么了?他爸,赶紧的……”

醒来后我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医院特有的消毒药水味道钻入我的

鼻孔,我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你终于醒了,真是快吓死妈妈了——来,喝口水,肯定渴了吧。”妈妈端着一杯温水温柔地照顾着我,爸爸也请假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这种温情的生活我似乎总觉得离我的世界特别遥远——妈妈不是应该痛骂我这次成绩的下降吗?爸爸不是应该站在妈妈那边,沉默地不帮我吗?

“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医生说你受了刺激。”面对着妈妈严肃的表情,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次我成绩下滑了,没考好……”

“就为这?”爸爸听了后皱紧了眉头。

“……你们不打我吗?”我心虚地把心里话问了出来。

“成成都是大人了,我们怎么会打你。”妈妈不解地看着我。

“可是,小时候你们打得可狠了。那会我成绩一下降你们就骂我,成绩好就送我东西。还有同学们也是,我成绩好的时候就说我聪明,这次成绩出来却理都不理我……”我破罐子破摔,决心把自己的委屈都哭出来。

“阿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看,胡老师听到你的话眼睛都红了。我们不理你,是怕你敏感,觉得我们在笑话你。你别生气啊。”我吃惊地看着同桌的到来。他的身后是班主任胡老师。

“成成,小时候打你是怕你学坏,现在你长大了,我们从来都是以你为傲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你快不快乐……” 感受着他们的关怀,我眼泪又掉了下来:其实,我知道在我的潜

意识里,别人能够爱我、关心我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点评:作者通过自己的日常小事,阐明了“别人能够爱我、关心我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这个观点。全文并无华丽的辞藻,大量的质朴的语言描写将父母,班主任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虽说这篇考场作文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平淡之中见真情,浓浓的爱贯通其中,让人感同身受。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麽!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麽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

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麽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麽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於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点评:作者语言风趣幽默,但不乏讽刺意味。将当下的社会现状融入到文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善于发现社会趋势,运用合理的想象,唤起人们对现在过度“金钱之上”的不良风气的反省。

篇三:《阅读部分答案》{大西北给人的感觉文章}.

14. 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解析】注意分析作者描写的“左公柳”“民勤人”的特点,虽然作者描写的一个是植物、一个是民勤的人,但在他们的身上有着相同的精神品格:左公柳夕阳下默默伫立、身上刻着斑驳的伤痕、有顽强的生命力;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向命运抗争、顽强、生命力强。对比二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左公柳还是民勤人都是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思考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的作用,要分析内容所在的位置、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注意分析语句“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啊,总想为你唱支歌”等。左公柳、民勤人都生活在大西北,是大西北特征的体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表现对大西北的赞美,展现大西北的精神实质。

15. (1)大西北的环境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解析】(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这一段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这悲壮特征,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一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的有着高阔的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就没有了这种粗犷。

16.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想像的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阳关古道苍凉美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大西北给人的感觉文章}.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大西北给人的感觉文章}.

马樱花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一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每点2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每点3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1)(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4分)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2分)

碧云寺的秋色 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分)

18.(5分)

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19.(5分)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20.文章结属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4分)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分)

18.(5分)

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19.(5分)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20.文章结属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4分)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我爱水 14.“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第一问(2分): “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第二问(2分): 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西北给人的感觉文章 大西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