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龙源期刊网 .cn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作者:韩金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6期
篇二:《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总结过去
不经意间迷茫的大一生活已匆匆流过,犹记得刚入学时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面对眼前的大学有无限的期待。作为新生的我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冲刺过高考的那股拼劲儿还余留在我们的血液中,于是我们也都想在大学里大展拳脚。
刚进入大学的我迎来了半月之久的军训生活,在这劳累和快乐并存的日子里,教官教会了我团结和坚强,并赋予了我毅力。也使得在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的我冲进更加充足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加严于律己。但好景不长,宽松的管理是我丧失了高中的刻苦,失去了军训时的勤奋,不在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不在早早的起床去争抢前排听课的座位。又一段时间过去新鲜劲儿已彻底消散,疲倦了听讲座、开会的我除却上课时间震天在宿舍里看小说,而且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时也不再去努力的听讲。大一上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期末考试前没日没夜的复习使我所学的科目没有挂掉,但六十分的英语却也让我无缘四级。
我感到了紧迫,在下学期加紧了对自己的约束,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第一学期的放纵使我尝到了恶果,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效果却平平,习惯了小说的大脑在面对更加复杂的课时学要更加出力。也许是高三时的意志复活,在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走过了第二学期的学习与生活,迎接来了第二学期的期末。
时间过去了就不能重新来过,很多东西失去了也无法找回。我不
能停留在对上学期的的悔恨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相信平时的努力不会白白的浪费掉,勤奋的日常加上最后的总复习,我坚信这次期末的考试一定会考出理想的好成绩,也会为我即将迎来的大二生活谱写一个良好的开端。
展望未来 鉴于大一的的经历,在大二时我将在平时更加努力。到大二时会有更多的科目,也就意味着会有个更的挑战等待着我。我不会制定诸如几点起床等详尽的计划,因为不论什么目标与计划,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
计划是死的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这就要求我时刻有清醒的头脑,面多未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答。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
我通过在网上搜寻了解了我所学的专业,也对未来会在哪方面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虽说集成专业并不是什么红牌警告专业就业最困难,但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却不是那么容易。你需要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比他们更强。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拥有更多的才能。这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并延伸至未来。不断的充实自己。
大学里单单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不是最完美的,我要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猎奇到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渐渐的摆脱学生时代的稚嫩,尽快的适应现代的社会,成为一个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人。
以上的话并不是空谈,我坚信自己一定会做到。我要每天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而后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大学四年只是人生坐标中的小小区间,但却是由无尽的点所组成,积攒每一点知识、体会和经验就会连成属于你的独特曲线。
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许多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和知识不断完善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期待充满希望的未来;我渴望升起朝阳的明天;我坚信挥洒汗水的自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的未来,我把握,我的未来,我期待。我希望自己能走的更好!
集成12-1
20125464
郭书杭
2013.06.19
篇三:《知其不可而为之作业》
《知其不可而为之》(1)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自学导引: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1、“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某事在人,成事在天。为正义而战,在所不惜;重视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牺牲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做
2、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似的例子}.
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似的例子}.
3、孔子对隐士的态度 (18.6)
孔子说:我和他们则是两样,真正时代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可以作隐士,需要我的时候,我也可以出来,绝对地负起责任来做事。孔子说无可无不可,也就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孔子是“圣之时者”。他这个圣人与别的圣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无可,无不可。”没有规定哪一样可去做,没有绝对否定哪一样事情不可做。“无可,无不可。”有时候被人错误解释是滑头的事,好像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其实不是这意思,而是说不固执自己的成见。
4、吾已矣夫!
1)认识到自己此生无缘见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了 。
2)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也就是把圣人之道传递下去,著书立说以等待明君的出现。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留,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孔子和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不一。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从政的强烈自信。这种力求用世的态度,比一般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态度更为积极。
5、辨析: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
同:忧国忧民 异:孔子济世(用世) 隐士避世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假设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负责此事,孔子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似的例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似的例子}.
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孔子可能会怎么做呢?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2、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6分)
答: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
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答:(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2)赞成孔子的观点。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答:(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
(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知其不可而为之》(2)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5、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 参考答案:接舆要表达的意思:“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用凤来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已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 “今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似的例子}.
孔子会说什么?下文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变它呢?接下来,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个思想——不仕无义。“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子路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
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交流,“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
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似的例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
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2)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无义”的一番言论?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7、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牺牲。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从古至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势。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实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无把握。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是do it,try it,还是望而却步?而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 必定不能成功,知其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处境真叫恶劣了,而不放弃,而为之,仍然那样去做。多少民族英雄是这样做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在本朝代已经全无希望的情况下作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职。这里有一个被康德称之为绝对命令的东西,无条件无保留无商量,我们无法想像他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多少革命志士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秋瑾,比如李大钊,他们在最艰难的情势下没有惧怕付出代价。还有如韩愈的谏迎佛骨,海瑞的罢官,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艺术创造中,学理探讨中,新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垫脚石,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划时代的突破的一个序曲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他们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 ——摘自《王蒙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