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800字》
端午节中的现代价值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绣花枕头,只中看不中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优秀,但是为什么不能提供非常实质性的帮助?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水平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国家?有不少的人可能是这么认为的。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精神的所在。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绣花枕头。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在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中,传统文化更是得到了彰显。这篇文就章以端午节为案例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端午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也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比如端午节吃什么,做什么,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喝雄黄酒的习惯,湖南常德、张家界等地还会吃糍粑,江汉平原一带吃黄鳝,山东、江西等地吃茶叶蛋,河北地区吃印有五种毒物花纹的五毒饼等,各具特色,不尽相同。长江黄河以南的人们包粽子都用竹叶,而北方地区则多用芦叶。这些都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在端午的习俗中,消灾避疫、驱邪避魔是最原始的主题和动力。例如喝雄黄酒,《白蛇传》中有一个情节就是许仙听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结果现出了原形。这种建立在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基础上的节日主题,自古以来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端午节最受大众喜爱的习俗莫过于吃粽子了。南北各地粽子花样万千。与南方喜吃甜,北方喜吃咸恰恰相反,南方人爱吃咸粽子,而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咸粽子的花样非常多,可以在里面放很多很多不同的食材,以丰富味道,增加口感,肉和咸蛋黄是最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放笋干、虾米、干贝等等,应有尽有。而甜粽子的花样则稍显单调,馅料大都是豆沙、蜜枣等。而四川地区还有非常独特的椒盐粽子,这种粽子的配料非常特别,有腊肉、红豆、椒盐、糯米,做法简单来说就是将红豆腊肉切成小粒包在糯米里,然后放整颗花椒,米里面撒盐。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也正式各地不同的文化的体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体现。
多年前的韩国的端午之争,虽然后来被证实那只是“韩国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激起了人们对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强烈的保护意识和对于属于我们的文化的强烈的认同。端午节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现;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都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之所以会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是源自于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认同。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最鲜明的主题之一。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便采取诗会的形式纪念屈原,将诗会与赛龙舟活动相呼应,来体现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是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在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思想和观念。端午节体现出精忠爱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尚美等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端午节以及其他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表现为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具有包融性,而传统节日作为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更应具有包融性。 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汇、
互撞,消极的东西逐渐消亡,美好的东西日益突显,这正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生命力与凝聚力的表现。在与日前社会上流行的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的交汇、互撞中,中国传统节日定能发挥中国文化惯有的价值整合功能,到达一个新的层面。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大融汇的今天,守住自己的身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承端午节中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高尚的品格,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
无论是端午习俗,还是春节、中秋节习俗,这些中国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年轻一代很少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更不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因而对民俗文化缺乏认同。把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是十分必要的。让年轻一代切身接触到民俗文化,让民俗真正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篇二:《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700字800字作文网》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700字800字作文网
-5
弘扬传统文化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首页12>尾页
弘扬传统文化 佚名 700字-800字{我在传统文化中行走800字}.
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首页<12尾页
弘扬传统文化 佚名 700字-800字
篇三:《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作文材料】
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推出高考历史舞台,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满分为100分。
以上两段材料,前一段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后一段摘自《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我们知道,习书记上任以来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而《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国家最高领导人谈传统文化,某地区的高考改革也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押题理由】
之所以说2015年高考作为会考到“传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一是习书记上任以来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果你关注习近平主席动态,就不会为这样的高规格感到意外。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 习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二是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
(2013年10月21日)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这次北京高考改革,各科分值变化很大,足以看出市教委改革决心之大,其意义很大。2016年语文从150分增至180分,增加了30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现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提笔忘字,写不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在慢慢丢失,所以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实很必要的。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另外,习近平2014年9月9日看望北师大师生时,不赞成把经典诗词从课本里去掉,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母语的重要,真的像法国作家都德说的那样,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其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文化在亚洲曾居于中心位置,强烈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的文化。在日本,处处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服饰、建筑样式、饮食等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认同和重视。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别是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围绕当前最热点、最前沿的话题为试题“内核”的。如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浙江卷《门与路》;广东卷《胶卷与数码时代》
所以,紧扣热点还原生活的话题,仍将是2015年高考作文重点考查的方向之一。
【思路导航】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考生可拓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
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3.体裁多元、内容多维、表达多样。这篇作文的体裁不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或小说。写散文,用优美、凝炼、畅达的语言去阐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危机”、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写记叙文,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动听的故事,深化“传统文化代代传”的意义。
【范文广场】
民族之魂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将语文分值增值30分,宣布英语考试从此退出高考历史舞台,并实行社会化英语考试。语文是国学,是一门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学科,打破语文英语两种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语文分数的提升,恰恰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寓意学生要学好本国文化并传承好本国文化。
人们谈到长城,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战国编钟,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将这些文化传播给世界呢?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显然,语言的贫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很多学生研究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却遗忘了巴金,这是母语文化的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历代国人总结出的文化晶体,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竞争。正如习主席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如果丢掉了根本,就会单薄的同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随风漂流,狂风巨浪袭来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一个国家如果不顾民族自身特点,只一味模仿“别人的文化”,不但不会有好的发展,势必走上灭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王无罪岁”“民贵君轻”这是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教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有所
启迪,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教会我们治国齐家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如此,培根也曾这样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认为,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我所期望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应把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作为责任和义务,既“放眼未来”,又要向古代贤士学习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战舰坚不可摧地驰骋在世界的大洋。
篇四:《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我在传统文化中行走800字}.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 )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 ( D )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 道德义 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 ( D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 ( C )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 ( B )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 A )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 B )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 C )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 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 相反相成 B. 反向思维 C. 道法自然 D. 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D ) A. 不妄为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 A )
D. 有所不为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BD ){我在传统文化中行走800字}.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 “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下列对于 “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 ( BC ) A. 忠恕之道 B. 弱者,道之用 C. 天之道,利而不害 D. 天道酬勤
1.“佛”意思是什么? A A. 智者 、觉者 B. 神仙 C. 庙里的塑像 D. 传说中的人物
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 A. 尼泊尔 B. 古印度 C. 中国 D. 泰国 A. 公元前6世纪 B. 秦代 C. 三国时期 D. 西汉末、东汉初
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 A. 普救寺 B. 白马寺 C. 少林寺 D. 南华寺
A. 玄奘 B. 迦叶摩腾 C. 鸠摩罗什 D. 不空
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 A. 神光 B. 迦叶摩腾 C. 法兰 D. 梁武帝
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 B A. 《大菩提藏经》 B. 《大唐西域记》 C. 《大乘起信论》 D. 《瑜伽师地论》
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 B A. 释迦牟尼 B. 慧能 C. 弘忍 D. 慧远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A. 陶渊明 B. 慧能 C. 慧远 D. 王维
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 C A. 禅宗公案,佛教故事 B. 当头棒喝,单刀直入 C.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A. 辁才讽说之徒 B. 任公子
C.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D. 万物之一类
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 B )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惠子
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 C ) A. 一遍 B. 二遍 C. 三遍 D. 四遍
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 D ) A. 孰知正处 B. 孰知正色 C. 孰知正味 D. 孰知正见
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 D ) A. 天籁 B. 地籁 C. 人籁 D. 道籁
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 B ) A. 大地 B. 百围之木
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D A. 之人无己 B. 神人无功 C. 圣人无名 D. 以自为是
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 B ) A. 养形为主 B. 养性为主 C. 养气为主 D. 养情为主
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C ) A. 厨师 B. 屠户 C. 治国者 D. 尸祝
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D A. 遁天背情 B. 遁天之刑 C. 帝之悬 D. 悬解
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不属于“风”的是 B A. 《七月》 B. 《生民》 C. 《东山》 D. 《硕鼠》{我在传统文化中行走800字}.
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 A. 赋 B. 比 C. 兴
3.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 D ) A. 京剧
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C ( C )
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D 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 A
D. 元杂剧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厢记》 E. 王 A. 颦儿 B. 蘅芜君 C. 潇湘妃子 A. 《山居秋暝》 B. 《送元二使安西》 C. 《鸟鸣涧》 D. 《陇西行》
1.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 C. 结字 D. 笔法
2.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BC ) A. 忠孝节义观念 4.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 D )10.林黛玉的别名有( ACD )。
D. 《红楼梦》
D. 颦颦
材是: C 5.《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1.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 A. 历史故事画 物是( C )。 声。 C B. 宗教题材的人物画 A. 薛蟠 A. 商 C. 仕女画
B. 贾琏 B. 角 2.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 C. 贾宝玉 C. 清角 A. 阎立本 D. 贾珍
D. 徵
B. 吴道子 6.“元曲四大家”是( ABCD )。 2.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 C. 周昉
A. 关汉卿 曲?( D ) 3.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B B. 白朴 A. 梅花三弄 A. 曹家样 C. 郑光祖 B. 广陵散 B. 吴家样 D. 马致远 C. 阳春白雪 C. 周家样
E. 王实甫
D. 高山流水
4.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 A 7..《诗经》中“颂”分为( ACD )。 3.古琴又称?( D ) A. 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 A. 周颂 A. 柳琴 B. 空间性、表现性、装饰性 B. 秦颂 B. 五弦琴 5.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 A C. 商颂 C. 奚琴 A. 科学主义文化 D. 鲁颂
D. 瑶琴
B. 人文主义文化
8.元杂剧四大悲剧是( ABDE )。 4.《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6.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 A A. 《窦娥冤》 ( D ) A. 表意的 B. 《汉宫秋》 A. 单三部曲式 B. 写实的
C. 《倩女离魂》 B. 循环曲式 7.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 A D. 《赵氏孤儿》 C. 回旋曲式 A. 散点式透视 E. 《梧桐雨》
D. 自由变奏曲式{我在传统文化中行走800字}.
B. 焦点式透视
9.《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5.伯牙的知音是( A )? 8.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 A ( ACDE )。 A. 钟子期 A. 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A. 贾 B. 师旷 B. 用线条作为造型手段 B. 林{我在传统文化中行走800字}.
C. 阮籍
1.书法的三要素是( ACD )
B.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C. 易和变的观念 D. 礼义廉耻观念
3.《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BD) 的情绪。 A. 平静 B. 悲愤 C. 欢快 D. 沉痛
4.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BCD ) A. 书写的快慢 B. 字形的大小 C. 笔画的轻重 D. 结字的疏密 5.书法的章法要(ACD ) A. 有节奏感 B. 整齐划一 C. 有秩序感 D. 气息贯通
6.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CD ) A. 纵收得体 B. 左右均等 C. 穿插避就 D. 主次分明
7.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D )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藏锋 C. 用笔要笔笔中锋
B
D. 用笔要方圆兼备 8.中国的汉字(BCD ) A. 是象形字 B. 是意象字 C. 具有造型美 D. 是书法的载体
9.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 ABC ) A. 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 B. 书法是抒情的艺术 C. 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 D. 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 10.毛笔的特性是(ABCD ) A. 圆 B. 尖 C. 健 D. 齐
1.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 B ) A. “国亡史存” B. “六经皆史” C. “在史言史”
2.“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 A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典志体
3.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 B A. 《三国志》 B. 《资治通鉴》 C. 《宋元学案》 D. 《元和郡县图志》
4..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 ( D ) A. 秉笔直书的精神 B. 官修史书的传统
C. 史官崇高的地位 D. 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
5.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 D ) A. 北魏 B. 隋 C. 汉 D. 唐
6.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A A. 史德 B. 史学 C. 史才 D. 史识
7.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所蕴含的理念是 (B ) A. 道德教化 B. 秉笔直书 C. 通古今之变 D. 殷鉴不远
8.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具有( D )的意识。 A. “以任故国之史报故国” B. “在史言史,不识忌讳” C. “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 D.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9.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 A ) A. “国亡史存” B. “誓不食周粟” C. “通古今之变” D. “借史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