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歌颂祖国的诗歌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关于苏轼诗歌》

月到中秋,怀念东坡(外三首)

222134 江苏省赣榆县城西镇店子小学校刊编辑部 麦收(原名:王经涛)

手机:13815681957 E_mail:wjt100@163.com

孤寂的身影策马持鞭

奔跑在北宋的疆土上

追赶落日的余辉

竹影却在晚风中摇曳

蓦地看到洁白的中秋之月

不知何时爬上《水调歌头》

大宋辽远的田野里

晚风吹拂,河边的芦苇

欢畅地飞舞 中秋的

月光落成一地的银白

你站在赤壁念奴娇 怀古

窗前的油灯忽明忽暗

你神情忧郁 泪流双颊

中秋月下你想念子由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

你就和月亮一起消瘦

秋风古道 小桥流水

散落成唐宋晚秋的夜雨梧桐

满腔的血液沸腾

热情比龙脉还要坚韧挺拔

仿佛地表喷出的火焰

周身都是炽烫的岩浆

无法忍受历史的沧桑

无法割刈的傲气

山崩地裂般狂啸

哪里有真心的顶礼膜拜

脚下的脆弱经不起蹄铁的践踏

疼痛的心

经不起生死别离的苦痛

就让娇羞的江山握紧拳头

激起千万层浊浪

承接易水江边传来的

刀 戈 相向 秋 水

忆,千年的诉说

忆,万年的精华

翻阅厚厚的竹简

满眼的星光爬满句章

甲骨上的符号是先哲的信念

根根曲折的笔画

都勾勒出动人的旋律

听,跳动的中华脉搏

华夏儿女恒古的青春

娓娓控诉一部部血泪的历史

从古到今,由远及近

在洪水的摧残声中

在回旋的湖泊中

始终流淌着带有中华民族的

正气的殷红血液

忆,铮铮中华的铁骨

忆,威武东方的雄狮

历史的河流

几千年就这么

一闪而过

大海远离了

我们的视野

关山之月

依然浮现于夜空

历史就成为

一条永不休止的河流

生命里有绿色的血液流淌

淡淡的月光漫步在

吱呀作响的板桥上

历史就和波纹

一样颤动不止

【作者简介】麦收,原名王经涛,80前出生,生肖属羊,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在《青春潮》、《少年儿童文学》、《鸭绿江》、《哲思》等发表过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著有作品集多部。

篇二:《苏东坡诗词鉴赏》

2012-03-27 14:11

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想当年,年轻的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他是那样的英俊潇洒、倜傥风流;他又是那样的富有谋略,谈笑之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少年有为,在年轻的时候便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因所在。“多情应笑我”始,自我伤感之意由此可见。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失望之余,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因而结尾二句归结为词人深沉而又颇多消极的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沧桑,面对滔滔东流的江水,词人只有举杯对月,自浇心中愁绪。这首词在吊古的基础上伤今,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

伤。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

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

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苏轼词作欣赏

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鉴赏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突遭逮捕,险些被杀,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是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一个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1080)至是元丰五年(1082)期间(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苏轼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寥寥数笔,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寂寞的心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又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使这句话表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一.词人自叹,谁见我寒夜难眠呢?恐怕只有“飘渺孤鸿”了;

二.寒夜深秋当夜独自往来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惊起的孤鸿一样。

在此,幽人与孤鸿互相映衬,虽非同类,但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

篇三:《苏轼诗歌的特点》

苏轼诗歌的特点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枝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与罪行。

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洮西捷报》)写熙宁

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7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称颂道:“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诫说:“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二十韵》)

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然的欣赏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大自然身上;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浪迹山水禅寺,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谁知兹市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 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北宋时期,诗词以婉约而著称,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诗词,因而在他的诗中,主要是以清雄旷放的豪放风格,同时又兼有婉约等多种姿态。正如刘克庄所评:“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后村诗话》)

看苏轼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中前两句翻用刘禹锡《看牡丹》诗“只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最后一句翻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语意。描绘杭州百姓观赏牡丹的欢乐氛围以及笑看其带醉而归的情形。诗中描写出自己白发簪花的情态,赏花醉归,十里花街,珠帘半卷,佳人仕女,纷纷探头观看。诗中“人”、“花”、“老”、“羞”四子有意重复,使音节回环往复,带有很强的婉约情调。

又如他的诗《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等,更是婉约细密,幽微深远。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这是苏轼诗《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从诗中感觉出有种笔墨淋漓,锋芒毕露,豪气喷薄的感觉。而苏轼的词其豪放特点更甚于诗。

其四、品茶论禅,书写绘画。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琴声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么发自何处呢?诗人设问奇诡而并不作答(也无须作答),诗中充满了“禅意”,其间之雅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苏轼既是诗文大家,又是绘画行家,这种通才的修养能让他以题跋的形式对绘画艺术作出精辟的总结。如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对吴道子的画进行了评论,可见其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之高。

篇四:《苏东坡诗词选》

苏东坡诗词选

苏东坡诗词一:《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年代: 宋 作者: 苏东坡

雨後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苏东坡诗词二:《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

年代: 宋 作者: 苏东坡{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苏东坡诗词三:《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

年代: 宋 作者: 苏东坡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苏东坡诗词四:《蝶恋花·云水萦回溪上路》

年代: 宋 作者: 苏东坡

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得闲中趣。

苏东坡诗词五:《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

年代: 宋 作者: 苏东坡{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篇五:《苏东坡诗词鉴赏》

苏轼诗词鉴赏

收录时间:2006-6-30 来源:网络搜集 ★★★☆☆ 热

热点词:苏轼|苏东坡 本日:4 本周:12 本月:200 总计点击:49198 ※发表评论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1】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水调歌头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

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篇六:《苏东坡写文章的诗句》

苏东坡写文章的诗句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少年游》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

箸,无复似张良。

《西江月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郊祀庆成诗》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

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

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

泰坛朝埽地,魄宝夜垂精。

仰御圆苍盖,环观海岳城。

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搀抢。

升燎灵光答,回銮瑞雾迎。

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

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

民言知有酌,帝谓本无声。

富国由崇俭,祈年在好生。

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返旧耕。

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cóng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qímáo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chuí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次韵叶致远见赠》

欲求五亩寄樵苏,所至迟留似贾胡。

信命不须歌去汝,逢人未免叹犹吾。

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

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窈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忽见秋风吹落水,遥知霜叶满长安。

诗成送与刘夫子,莫遣孙郎帐下看。

《薄薄酒二首》

薄薄酒,饮两钟;

粗粗布,著两重;

美恶虽异醉暖同,丑妻恶妾寿乃公。

隐居求志义之从,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

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未必输生穷。

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一来空。

《光禄庵二首》

文章恨不见文园,礼乐方将访石泉。

何事庵中着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苏潜圣挽词》

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怀大隐中。

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

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歌颂苏东坡的诗歌 歌颂祖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