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感想》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感想
10小教语文 余文文 1004016028
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音乐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有相聚也就有分离。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
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
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显得太过于牵强了,尽管他把这段愁怨变成了忠贞的誓言。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在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无疑是其中最伟大的,最脍炙人口,印象最为深远的作品。其中的旋律优美,从音乐中能清晰的体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不同音乐片段反映了梁祝感情生活中的不同阶段,既有节奏轻快的相爱部分,也有激烈凶恶的抗婚部分,有深情舒缓的楼台相会部分,也有轻盈飘逸的化蝶部分。总之,从歌曲里面,我们能看一副画面,一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
在曲子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又一次加深了:古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追求自己的幸福;现在我们有这个权利,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善待自己的感情,珍惜自己的缘分。
一遍遍的听着《梁祝》,我总是有太多的感慨。音乐总是给人很多的启迪和共鸣。当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从音响中滑出,竟仿若身处草长莺飞的时节,满眼的红花绿草。开始是轻松的,开心的。而后随着曲调的转变,感觉也开始有了变化,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除了梁祝的故事本身,还有那个远在另一个城市的那个他。爱,却不能相守,该是最痛苦的事情。相爱的两个人,各分东西,不在一个城市,或是不在一个空间中。悲从中来,化蝶,是最悲凉的完美。在那个社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了爱,可以共赴黄泉。但是现在的社会中,却有多少人,因为金钱,因为利益,抛妻弃子。悲,哀,叹,如今竟不如梁祝了。
篇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听后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听后感}.
音乐让人陶醉,音乐让人感动。从小就喜欢音乐,聆听着每一首自己喜欢的歌。静下心来,细心聆听这段经典的感人音乐,一个民间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乐曲的演绎下,仿佛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展现眼前,让人为之感叹,为之倾倒""
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的同时,思绪也渐渐的脱离了现实,进入到故事择取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三个情节中,也是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梁祝的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与音乐紧密相连,在竖琴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绎出了这经典的爱情主题。小提琴的乐音仿佛是祝英台在诉说衷肠,而大提琴的合奏,犹如梁山伯与直对答。再加上管弦等乐器的合奏,使全曲波澜起伏,荡气回扬。
第一段为显示部,开曲就展现了其经典的主题乐曲,让人瞬间就为之吸引,期待倾听后面的乐曲。而在“草桥结拜”中小提琴优扬、柔情的琴音让人感到春风扶面,快乐轻松,与大提琴的浑厚圆润的琴音紧密结合,如似兄弟情投义合。而“十八相送”的经典乐曲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极其丰福,节奏的快慢强弱,表达含蓄,演绎的抒情旋律,表达出深沉而复杂的感情,长亭惜别,依恋之情清晰印现。加上尾部的管弦奏出哭调主题,第一次呈现了全曲的悲调色彩。展开部的“英台抗婚”中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节奏,陈述了祝英台的悲痛与惊慌,同时乐队用强烈的节奏,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了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其中“楼台会”中小提琴奏出的琴音情意绵绵,诉说衷肠,同时大提琴的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柔和形成对答,把“楼台会”的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当梁山伯悲痛病逝,祝英台在被迎娶途中,在坟前哭灵时,小提琴演绎出的哀痛欲绝的旋律,不禁让人悲由心来,也让悲剧色彩更浓厚。当乐曲突然变成低音的锣声中,祝英台纵身投坟,此时音乐在锣、鼓、{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听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听后感}.
管、弦齐鸣让乐曲进入高潮""
当再现部全曲主题再次奏响时,“化蝶”段在轻盈飘逸弦乐、音色柔美清澈的长笛声的衬托下,同时小提琴的音色优美,感情丰福,抒情的旋律让这段音乐的意境得以升华为经典!仿佛我们眼前有一双彩蝶翩翩起舞,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梁祝的故事让人感动,经典的音乐令人沉醉。在聆听时,让人深刻感到,故事带给音乐本体,而音乐却给了故事生命!
篇三:《梁祝听后感》
《梁祝》听后感
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上课时会很轻松,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我的乐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赏,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仅限于聆听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 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课上欣赏了几部很著名很优美的歌舞剧,像《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既欣赏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欣赏到了优美动人的音乐。
在课后的时间,我自己查找了一些经典优美的音乐存储在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音乐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因为你的心情会跟着它而起伏。 欢快的音乐会令你很轻快愉悦,悲伤的曲调会让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忧伤。激扬的音乐会让你充满奋斗的力量。在我所听的音乐中,经常萦绕在我脑海中,最扣我心弦的还是经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梁祝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不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 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且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悲剧,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希冀和追求。
细听《梁祝》可以感受到,根据故事的发展,乐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优美的旋律从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让你觉得仿佛置身于初春雨后蓝天白云,青草绿树,鸟语花香的美景当中。一切都显得恬静而美好,这预示着梁祝二人即将开始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间加速,转为活泼欢快的回旋曲。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学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和三年同读共玩的欢乐情景。在跳跃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时也体会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日复一日
的交往中互相欣赏,以及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的爱慕之意。当这一段回旋曲后,音乐又逐渐变得舒缓而哀伤,这里表现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载长亭惜别的情景。此时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舍和依恋,仿佛听到了他们絮絮地说着临别时刻的叮咛和相约再见时刻时祝英台内心的娇羞又期盼的情。紧接着低沉的音响似乎在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听后感}.
第三部分开始旋律变得沉重而充满紧张恐怖的气氛。此时祝英台已回到家中,却得知自己已被许配给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英台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却以失败告终。乐队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让祝英台惶惶不安的心情得以体现,同时也是对封建势力的强烈控诉。随后,乐曲变得舒缓起来,同时也充满哀伤和无奈,如泣如诉。这一段表现的是梁祝“楼台会”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诉衷肠,但无奈造化弄人,内心充满哀伤。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变的凄苦哀怨,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后的极度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凄然之声就像祝英台此时的绝望、无力的哭泣和内心暗暗做好的打算。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让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毫不犹豫纵身投入坟墓的情景,看到了爱情的伟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老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可以表达想法,也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习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篇四:《《梁祝》听后感》
《梁祝》听后感
07土管20074493苟志环
这学期很幸运选修了西方电子音乐杂讲,自己对音乐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所以想多了解下,今天听了梁祝,用心的去体会,发现音乐真的可以从心灵去感染你,让你为之感动流泪。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让我忍不住眯起双眼,用心去感受。
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爱情不会中断,他们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色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接着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
一曲虽终了,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腐朽的制度致使他们生离死别,痛苦不堪。面对如此不公的制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之抗争,维护着彼此之间那份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向往美好的爱情,也期待属于自己的美好的爱情,衷心的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篇五:《梁祝听后感》
《梁祝》听后感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上课时会很轻松,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我的乐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赏,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仅限于聆听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 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课上欣赏了几部很著名很优美的歌舞剧,像《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既欣赏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欣赏到了优美动人的音乐。
在课后的时间,我自己查找了一些经典优美的音乐存储在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音乐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因为你的心情会跟着它而起伏。 欢快的音乐会令你很轻快愉悦,悲伤的曲调会让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忧伤。激扬的音乐会让你充满奋斗的力量。在我所听的音乐中,经常萦绕在我脑海中,最扣我心弦的还是经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梁祝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不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 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且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悲剧,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希冀和追求。
细听《梁祝》可以感受到,根据故事的发展,乐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优美的旋律从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让你觉得仿佛置身于初春雨后蓝天白云,青草绿树,鸟语花香的美景当中。一切都显得恬静而美好,这预示着梁祝二人即将开始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间加速,转为活泼欢快的回旋曲。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学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和三年同读共玩的欢乐情景。在跳跃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时也体会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日复一日
的交往中互相欣赏,以及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的爱慕之意。当这一段回旋曲后,音乐又逐渐变得舒缓而哀伤,这里表现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载长亭惜别的情景。此时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舍和依恋,仿佛听到了他们絮絮地说着临别时刻的叮咛和相约再见时刻时祝英台内心的娇羞又期盼的情。紧接着低沉的音响似乎在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第三部分开始旋律变得沉重而充满紧张恐怖的气氛。此时祝英台已回到家中,却得知自己已被许配给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英台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却以失败告终。乐队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让祝英台惶惶不安的心情得以体现,同时也是对封建势力的强烈控诉。随后,乐曲变得舒缓起来,同时也充满哀伤和无奈,如泣如诉。这一段表现的是梁祝“楼台会”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诉衷肠,但无奈造化弄人,内心充满哀伤。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变的凄苦哀怨,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后的极度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凄然之声就像祝英台此时的绝望、无力的哭泣和内心暗暗做好的打算。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让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毫不犹豫纵身投入坟墓的情景,看到了爱情的伟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老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可以表达想法,也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习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篇六:《梁祝听后感》
课程小结
我是很喜欢听歌的人,所以选了这节课,老师也很不负期望的放了很多种的歌曲,从古曲民谣到现代新曲,从美声到摇滚,各种各样的音乐,各式各样的故事以及音乐风格,用我自己的感官来说,有的喜欢,有的确实无法深刻理解。但总的来说,开始是美好的,结果也是喜人的 ,我学会了从音乐背后来鉴赏音乐,更能理解作者的想法。下面就以一首歌曲来体现这学期我所学到的鉴赏一首歌曲的方式。
作为一个女生,爱情是我们所向往的,喜欢看各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我听过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也经常听人说起有一首经典的小提琴作品《梁祝》,一直想听却没有机会。很幸运在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后我的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凄婉的音乐一直在我的耳边徘徊,我仿佛看到,两只蝴蝶在我眼前翩翩起舞,飞向远方""
从网上查资料我知道了这首歌共分为三个部分:相爱,抗婚,化蝶。深刻的表现了古代封建主义下对婚姻的不公平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
前奏舒缓的响起,小提琴轻柔的向我们诉说着,它诉说着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略带低沉却不失跳跃的演奏,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美妙的前奏旋律中。阳光下一群小鸟呼朋引伴引吭高歌,清澈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阵阵涟漪。前奏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主旋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爱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我是第一次听到,却也是我听到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天籁,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仿佛是从远古传来的空灵,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很快,乐曲一个变换,进入副主题,通过音乐讲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三年的同窗之情,细腻温柔的乐调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那种快乐,那种眷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兀的撞进了我的脑海中。林荫小道里,两个年轻人紧握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他们彼此都知道,这一送,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他们始终相信,他们的爱情不会中断,他们之间的爱海枯石烂。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大提琴那低沉忧郁的独特音色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让心也随着琴弦的颤抖而战栗。
前奏旋律过后是各种三连音、四连音形象生动的显示着祝英台离别后内心的不安,彷徨,抑扬顿挫的旋律仿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雷声阵阵。音色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变得越来越沉重。终于,在一大串的颤音后,祝英台终于不甘心命运的支配,进行了反抗,断音也在为祝英台的反抗而喝彩,鼓舞。这一连串的颤音也从侧面反应出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 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浸入我的耳朵,让我不觉间感到心痛。这一段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见,互诉衷肠的场面。蓦地,音调一转,以急板和散板的混合让我好像看到一个弱女子跪在坟前仰天痛哭的画面,作曲家也巧妙的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逐渐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那一抹靓影成为了整首乐曲不朽的绝唱。最后,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空灵而又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美地飞舞。这种艺术手法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也带给我一次美妙的音乐享受。
那种凄美的绝唱也将祝英台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是小提琴所独有的声音,是音乐所能还原的画面,好的音乐能调动起人的所有感官,沉浸其中,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我相信这就是音乐所独有的魅力
最后谢谢老师这九周的教导。
行政Q1441 14040079 马成璐
篇七:《《梁祝》听后感》
浅谈欣赏《梁祝》的感想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木讷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就悲愤死去,而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之后便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这时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之后就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这部作品热忱歌颂了青年男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我国交响乐宝库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按奏鸣曲式结构,分显示,展开,再现三部分.分别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
1. 呈示部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乐队全奏,重复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起而应和,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最后,乐队将副部主题再次重复一遍,音乐进入结束部。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成。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
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2.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抗婚”部分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楼台会”部分则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部分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我们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长笛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奏出秀丽的华彩乐句,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以前听《梁祝》一般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一样了。一曲终了,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不禁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梁祝》这个作品虽然是用西洋管弦乐队的谱曲来演奏,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它的内在审美方式却是极传统的有着极浓厚的中国古调风格,因为它运用了人们所熟悉的凄美传说。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听完整首曲子,我深深的知道,谁也不愿意去赶赴那凄美的蝶梦,尽管它是如此的动人。但是谁也不愿意用永陷的痛苦去作这无望之爱的诠释,它的存在,只是因为人们要用梁与祝的爱来证实世间是否还有真情。
篇八:《梁祝听后感》
化蝶飞 —对《梁祝》听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听后感}.
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但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音乐刚出现,给我的感觉是风和日丽,一片宁静,充满了鸟语花香的味道,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当中去,也真的仿佛亲眼见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的画面。
音乐中让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同窗三载,同乐同玩,把我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看见了他们一起玩的场景。
以及在一大串的音乐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紧接着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让我感受到了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悲痛,梁山伯的死去,祝英台向苍天控诉,更是将音乐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最后以富梦幻色彩的竖琴,再现了开始的音乐,化出蝶,优美的旋律好象诉说事情的圆满结局,又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优美音调似在说乌云已过,晴天到来,一片大好风光下已无哀怨情怀。让我看到了两只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他们再也不用被封建所束缚。
梁祝——化蝶
——根据小提琴协奏曲填词
刘周
花谢花开无时尽,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君岂知侬是女儿身,未解侬痴情;
楼台依依不忍分,君死何忍我独存;{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听后感}.
魂魄在天已化蝶,双飞愿争万世春。
篇九:《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听后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后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它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翌年5月《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于上海并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自问世以来,《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同时打破了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它不仅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采用奏鸣曲式,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接着,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可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受人喜欢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段音乐决定的。然后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在第一部分结束部,音乐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之后,音乐进入了第二部分。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这部分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给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在梁山伯从祝家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梁山伯坟上向苍天哭诉。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烈封建势力的重压。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接着,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传说当祝英台撞向石碑时,墓穴突然打开,于是祝英台纵身跳
入墓穴之中。过了一会儿从坟墓中飞出一双美丽的蝴蝶,于是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晶莹的竖琴、清脆的长笛,将人们引入了秀丽的意境,装有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色彩的终曲,同时展现了人们对梁、祝两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
我比较喜欢听委婉含蓄的音乐,例如《东风破》、《逍遥叹》等,这些歌曲音乐优美,歌词委婉,和宋朝的婉约词一样耐人寻味,像一杯千年老窖一样越品越香。第一次听梁祝好像是在初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就被这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就想再次听到它,可是收音机不会总是放这首曲子,于是我拿着攒了好几个月的钱去买了一盘《梁山伯与祝英台》磁带.。磁带上有很多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例如钢琴版、葫芦丝版、古筝版等,但我还是最喜欢小提琴版的。它那优美动人的旋律每次都让我整个身心都静下来,聆听它的每一个音符,仿佛在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讲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
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但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篇十:《《梁祝》听后感 大学选修课论文 音乐鉴赏》
《梁祝》听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不久前,音乐老师又为我们上了一课,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 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