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忧伤的周末》
忧伤的周末
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练习题,班主任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爷爷。 到了爷爷的老宅院,轻轻推开屋门。爷爷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他“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爷爷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他吹倒。爷爷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苍老了许多。
到老爷爷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我已经几个月没有见他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市区,爷爷住在乡下。爷爷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他到我家去住,可爷爷总觉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坐在爷爷身旁,看见爷爷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自从到城里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他的依恋,以至于几月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爷爷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他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慢慢掰开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
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爷爷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我仰望天空,心中一片惆怅、失落
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本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语言简洁流畅,节奏明快。通篇几乎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绝少用形容词,节奏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巧妙地拓展了生活空间,既有学校生活的描写,又有家庭生活的叙述,还有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是刻画入微,真实细腻。如文中对爷爷的描写:“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他吹倒”,“满头白发”,写出了爷爷质朴、慈祥、苍老的特点。此外,文中对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细致入微。
三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文章明写“我”回爷爷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暗写“我”学习负担之重以及对亲情、童真的回忆与渴望。首尾自然巧妙的呼应,行文过程中有意而又自然的点题,都令文章小巧精致而又活泼灵动,结尾抒发作者“惆怅、失落、忧伤”的心情更是点睛之笔。
第二篇:《最悲伤作文-泪》
泪
木苦依伍木(柳彝)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12岁)
爸爸四年前死了。
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看。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
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悲伤的星期天作文。
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 我问:“为什么了?”
“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
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点评:用“心”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心声”,催人泪下,心碎。
最后一句抄自课文,是“学为己用”的极佳范例!悲伤的星期天作文。
第三篇:《最悲伤作文》
妈妈去世两年多了,她为五姐弟囤积的稻谷还剩六七袋,就码放在床边,足有四五百斤。16岁的大姐木苦衣生木说,缸里空了,她跟妹妹木苦衣伍木便背着稻谷去街上碾米。不脱壳,稻谷能储藏多年。“妈妈当时可能想,有这些大米,起码我们饿不着了。”
坐在木床边提及早逝的妈妈,彝族女孩木苦衣生木平静得像个大人。妹妹则腼腆地躲在她身后,对外人的提问大多只是点头或摇头,但特别爱笑。12岁的木苦衣伍木(汉语名:柳彝),将对妈妈的思念写进了作文。“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300多字的一篇课堂习作《泪》,令读者无不为之心疼。
因为作文《泪》,木苦衣伍木一家的命运更为受到关注。随着政府及公益人士的介入,五姐弟的未来多了一种可能性。
姐弟五人 已习惯了没有父母的生活悲伤的星期天作文。
从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出发,火车在山间穿梭3个小时,便是凉山州老九县之一的越西县,老九县均在海拔2000到3500米的地区,显著特征是彝族聚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里有一个普雄镇,出去4公里,便是宝石村,那里是木苦衣伍木的家。
相比其他藏身于大山深处的村落,宝石村不算偏远,只是路难走。她家的三间灰砖房,是爸爸去世前刚盖好的,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在村里算中等水平。外屋有一个旧沙发和十来只小板凳,两侧卧室兼具储藏室的功能。三个弟弟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屋角堆放着土豆,另一间是木苦衣伍木和姐姐的房间,床边还码放着妈妈屯下的稻谷。
5个孩子中,大姐木苦衣生木16岁,老二是哥哥木苦小平14岁,两人早已辍学。写下《泪》的木苦衣伍木12岁,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10岁的木苦小和5岁的木苦小杰。
这个家庭似乎早已习惯了没有父母的生活。早上,小杰醒了,喊一声,两个哥哥立马进屋给他穿衣服,哄他玩耍。他的小书包里,装着学前班的数学作业本,上面歪歪扭扭的算术题答案,都是老四木苦小教他写的。
家里的一亩多地,种着土豆、玉米。今年,大姐、哥哥先后外出,木苦衣伍木在放学后会带着老四挖土豆,割猪草喂猪、再给俩弟弟做饭,年近七旬的奶奶有时也会过来帮忙。可是奶奶精力有限,木苦衣伍木的叔叔也去世了,留下3个年幼堂妹,这3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宅。
2010年以前,这个家里还是有顶梁柱的。大姐木苦衣生木记得,爸爸去普雄、成都打工,在建筑工地做最繁重的活儿,总咳嗽。有时,两三个月回来一趟,帮妈妈种地。但即便是她,也记不住父亲去世的具体日期了,她只记得是2011年,父亲死于肺结核。她当年只有12岁,才读到三年级,最小的弟弟还不到1岁。
眼看妈妈太辛苦,身体又不好,大姐辍学,在家帮妈妈干农活、照看弟弟妹妹。再后来,妈妈因心脏疾病卧床不起,阴影笼罩了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
木苦衣伍木在作文里描述了她们带妈妈到镇上、到西昌看病的情景,称钱花完了,病仍不见好。2013年的5月,妈妈又病倒了,脸色很难看,被打工回来的叔叔送到镇上医院。
但她这次执意回家。“妹妹(木苦依伍木的小名),妈妈想回家。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
最终,木苦衣伍木跟大姐把妈妈接回了家,那天,她去外屋给妈妈做饭,端上前时,妈妈已经死了,五姐弟从那时起,都成了孤儿。
各路媒体记者和政府人员踏进家门
早在今年6月,大姐去学校时就看到教室墙上贴着妹妹写的作文,当时这篇作文还没有被媒体关注。大姐说“看了心里很难受”,于是姐妹相处时,谁也没有谈过这个话题。 木苦衣生木说,最难的时候,她们家靠两个低保指标—每月100元维持生计。但自去年6月,政府为五姐弟发放孤儿生活补助专项救助金,每人每月有678元。5个人加起来每月能领到3000多元。宝石村村支部书记潘小伍介绍,该村人均年收入才5000余元。 “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关爱。”四川省索玛花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强调。
班主任任中昌老师曾到木苦衣伍木家进行家访,送给木苦衣伍木一只粉绿相间的玩具—卡通小牛。这是家里看得见的唯一玩具,也是房间内颜色最鲜亮的物件。这几天,各路媒体、政府人员踏进家门,木苦衣伍木大多时候不知所措,她低头摆弄手上的小牛,别人问话时,多回以点头或摇头,但一直在笑。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老师送的这件礼物,晚上睡觉时,都会抱着小牛。悲伤的星期天作文。
小弟弟木苦小杰特别黏人,他喜欢让人抱抱,体重轻得跟城里三岁小孩子差不多。他会在镜头前大方地“摆造型”,爱在电视机前仰头看《熊出没》,还喜欢灰太狼。来探望的热心人士临走前说“拜拜”,他挥手追着喊了一路的“拜拜”。
外人面前,大姐木苦衣生木俨然家长模样。她隐忍、得体,说得最多的是“还好”、“还行”,避谈过去苦难。但她的朋友圈签名,写的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过的有多累”。 老二木苦小平,2014年8月辍学,当时六年级还没读完。他自己解释称,放学后要干农活,没时间复习功课,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想读书了。去年12月,他只身到江苏无锡,投奔在那里打工的表哥。
“要不是家里穷,爸爸也不用去打工了”
木苦衣伍木的遭遇,在大凉山并非个例。木苦衣伍木所在的宝石小学四年级教室,贴着语文老师选出的优秀范文,包括《泪》。挨个读下去,愈发感觉,墙面上的文字更像大凉山农村图景的微缩版。针对此前出现的对该作文真实性的质疑声音,校长吉木给四年级教室多加了一把锁。
12篇作文中,有3个孩子提到眼见父亲或母亲的死亡。其中,既有木苦衣伍木这样被认定的孤儿,又有格吉日达、阿支阿呷木这样的事实孤儿—彝族民俗中,母亲改嫁不带孩子。被留下的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或叔叔伯伯生活在一起。有的缺少关爱,情感难以宣泄。这种经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何种冲击,外人似乎很难揣测。但仅从他们的文字中,便能感受到绝望和悲伤。14岁才读四年级的格吉日达写道:“我一个人守在父亲的房里,可是我的父亲没过几天就死了。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我身边哭泣。她说,我要走了。”
黄红斌转述支教老师的话称,格吉日达是个聪明又内向的孩子,作文尤其写得好。但他的爸爸早年病逝,母亲改嫁。总有社会上的朋友到学校找他逃课去玩,他有点没法安心读书。 被志愿者接到西昌索玛花儿童村后,政府曾委托其亲戚询问,他是愿意回来还是继续留在儿童村。格吉日达选择留下。志愿者解释,他在家里时只有奶奶,俩人居住在土坯房子里,交流很少,生活状况也不太好,从他家到学校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西昌后,有同龄孩子在一起生活,还有他熟悉的老师,格吉日达开朗了很多,对功课更加上心。
还有三四个孩子用并不太熟练的汉语抒发着留守儿童的感伤。如老师眼中乐观的小胖子尼苦拉哈会在作文里写:“爸爸姐姐都去很远的城里打工了。每次我到山上砍柴,就望着火车开来的方向,盼着他们。我问:亲爱的老爸,你在那城市里过得好吗?爸爸说:还好。可我知道,他们在城里打工很辛苦。”
另一名同学也表达相似的思念“我很希望我的爸爸能够不走”,他对现实的感知是“要不是家里穷,爸爸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普雄镇宝石村村支部书记潘小伍介绍,宝石村1991名村民中,外出打工的有300多人。按一个家庭两名大人三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推算,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劳动力外出打工,而且以年轻男性为主。
“我们看到网上有人说,彝族人因为懒惰所以特别穷,气得不行”。潘小伍反问,如果真像网上说的那么懒惰,怎么会有那么多村民外出去打工?因为山里贫穷,种地赚不到钱,为了生计,青壮年大多离开农村,去到外地打工。
潘小伍脱口而出的数据中,还包括村里的社会救助名额。据其介绍,该村有177个低保户,符合国家救助范围的孤儿就有8名,还有特殊困难儿童24人,多是父亲去世的孩子。 当地村民称,这里的孩子们很小就懂事,除了上学,还要做农活。种土豆、割猪草、上山劈柴、挑水等,都是家常便饭。
当本家叔叔跟旁人大声谈论孩子死去的父母时,三个弟弟就坐在旁边小板凳上,自顾自地盯着电视画面,仿佛这一切与他们并不相干。年幼时就被打上“孤儿”的标签,对他们而言,没有条件自怜,似乎这只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就得坦然接受。
意外带来的一家人生活改变
当然,因为作文《泪》,木苦衣伍木一家的命运更为受到关注。而随着政府及公益人士的介入,五姐弟的未来多了一种可能性。
此前,两个弟弟及木苦衣伍木先后被索玛花基金会接到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免费读书学习。后政府人士征求其亲戚及三个孩子本人的意见后,将他们接回家,并安排木苦衣生木、木苦小平重回校园。
越西县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越西县民政、教育、移民扶贫等部门将整合力量、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对木苦依五木一家的救助帮扶力度。其中,大姐将免费就读越西县职业技术学院,每月约有300元补助;弟弟将在逸夫小学继续读六年级;最小的木苦小杰将进入普雄镇上的幼儿园,每天有校车接送。
木苦小平说,看到妹妹的作文后自己也很感动,就想着也要回去上学,“我还是想读书,读书很有必要,我希望将来能够帮助别人。”
对于眼前的改变,核心当事人木苦衣伍木留给记者的,还是羞涩的笑容。
第四篇:《难忘的星期天》
难忘的星期天
建兰路小学六年级一班
杨吉
从小到大,我曾经度过了多少个星期天,早已记不清了,但我却清楚地记得有愉快地、有悲伤的、有倒霉的、有孤独的,当然,也有难忘的。
那天,温暖的阳光把我叫醒,我伸伸懒腰,侧耳一听,家里静悄悄的,好像根本没有人。咦!人呢?我穿上衣服,跑到厨房一看,桌子上摆着馒头和菜,那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我顾不了许多。抓起馒头就吃了起来。正在这时,门铃响了,我以为是同学来教我,便蹦着跳着去开门。可一开门,是爸爸回来了。爸爸推着车,车子上放着许多菜。“老爸,我妈呢?”爸爸说:“你妈去爷爷家了。你吃早饭了吗?好吃吗?”吃了,妈妈做的,当然好吃了。我不假思索的答到。“难道我做得不好吃吗?那我今天就露两手给你瞧瞧,看谁做得好吃。”爸爸不服气地说。边说边拿下菜,挽起袖子,准备“大展厨艺”……
正当我在书桌上聚精会神、埋头苦写时,一股红烧带鱼的香味飘了过来,那扑鼻的香味把嘴馋的我诱进了厨房,哦!原来是“厨艺高超”的老爸正在路子旁做饭呢!再看炉台上,一盘红烧带鱼,一盘木耳炒肉,一盘鱼香肉丝……啊!真是香味飘飘呀!老把自豪的对我说:“怎么样,你老爸的手艺不错吧?”我连忙赞叹道:“不错不错,老爸的手艺堪称一绝!”爸爸点了一下我的头,笑了笑,说:“小马屁精!”就在这时,妈妈带着爷爷奶奶进门了,原来,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怪不得,爸爸今天这么勤快。自然是一阵说笑,一顿美餐。爷爷脸上乐得像开了一朵花,全家人都开心极了。
这个星期天使我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这个星期天是我最 难忘的一天。
指导老师张宝敏
第五篇:《忏悔的周末》
忏悔的周末
一大早,弟弟就在隔壁房间唱歌,吵的我没法写作业。干脆戴上耳机听张柏芝的音乐。可谁知,弟弟又改用麦克风。他想干嘛?想不叫我写作业?没门。
“天风,小点声!”我冲着他喊,可他全然不顾,依然我行我素。我火了,走上前,多下他手里的麦克风扔到沙发上,关上周杰伦的音乐(弟弟的偶像是周杰伦)。弟弟倔强地说:“你不讲理!就当了一天我的家长就这样吗?等妈妈回来,我叫你好看!”“啪!”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弟弟的脸上,马上印出五个指印,弟弟哭了:“你打我?你还是我的姐姐吗?”说完,跑回卧室里了,门关得死死的。我不以为然,心想:“是你吵得我,还委屈什么?”回屋继续写我的作业。
可谁知,现在写作业一点心绪也没有,心里空空的,老感觉失去点什么,写不进去。索性去听音乐,于是我戴上耳机,可音乐也那么刺耳!怎么了?
“姐姐,我可以进来吗?对不起,是我的错,我不该吵你。”弟弟在门外说。我不听,但觉得好象是自己不对,弟弟才7岁呢,他什么也不懂,干嘛对他那么凶?想到这,我说:“门没锁,进来吧。”他才小心的进来,脸上还有5个指印。
“原谅姐姐好吗?不该打你。”
“嗯。以后咱们不吵架了,好吗?”
“可以啊。”
“妈妈回来,我也不跟她说!只要你跟我讲题。”
“好好好。你这个小诸葛亮。”
现在,我才明白,亲情是很重要的,要珍惜这份亲情,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