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伯牙绝弦意思》
绝 :断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善 :擅长,善于。 善哉:太好了。 若 :好像。 洋洋 :广大。 谓 :认为。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复:再,重新。 乃 :就。 破琴:把琴摔破。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篇二:《伯牙绝弦课文翻译》
俞伯牙擅长于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听琴。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弹得真)“
好啊!琴声高峻的样子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击节称快)道:(弹“得真)好啊,琴声广大的样子啊宛如浩荡不息的江河(流过我的心中)!” 不管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把琴弦挑断,终生不再弹琴。
篇三:《伯牙绝弦》
[《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10-06-30 22:15:4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年 班 的同学们,今天你们能够坐在这里展示才华,我想你们班的素质一定非同凡响,老师先为你们做个小测试,看看你们当中的谁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味道来。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徐徐清风”(你展现的画面真迷人,让我们感到了清风的柔美。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皎皎明月”(你的确让我们看到了白玉盘似的明月。)(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你很有创作的天赋。)——“袅袅炊烟”(继续努力,你有望成为文学家)( 你和文学家有缘,透过你的语言,我们看到了农居生活的闲适,作吸气状,我还闻到了喷香的米饭味儿。) “鸟语花香”(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 “高山流水”(你很有文学家的潜质,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
流相映成趣。)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板书课题。
谁来读题,(生读,)不够自信。读准“弦”。(生再读)好,清晰响亮,字正腔圆,像他这样齐读课题。《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大家说的方法都很好,我们可以反复诵读加揣摩,或者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等等,)师小结: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一次读感觉如何?
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
生:难读。。。。。。
2.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不好懂,(我们先来看看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生字认识了,再把课文读一遍。)读不好没关系,跟老师一句一句读。可以看大屏幕上,老师是怎么停顿的,(师读生跟读,)同学们也画出停顿符号,自己再读读吧,
3。(指生读)谁能第一个读给大家听,(生读)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生齐读)
四、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来说说,生说大意。(你很会读书)(你的理解能力真棒)那“伯牙绝弦”的意思就是?(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真不错)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什么让一代琴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呢?让我们深入课文寻找答案,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说说每句的意思。
3.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发现这个字了吗?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
意思一样吗?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喜欢,善于。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一)细品文本。
1、请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想像力真丰富。)我看到了一座高山。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峰。(你真会用词)我看到了雄伟的泰山(在你的描述下,我也看到了,谢谢你!)。。。。这么多的画面,古人仅用一个峨字就表现出来了。看来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呀。用你们的朗读表现泰山的巍峨吧!师引读这句。(夸奖的不够强烈呀!)(听了你的赞叹,伯牙激动呀!)
细心学生发现另外一个语气词了吗?(兮,请生读)为什么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 生:因为钟子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是呀,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就这样赞叹。生读。
同学们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子期的善听?那么,这个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你的江河读的特别突出,能说说原因吗?
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样,也是赞美。(生再读)
师:听出 了江河的浩荡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读的特别好,能说说原因吗?
生:江河都是很长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里想着,钟子期把他听出来了。(生再读)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还有谁来赞美伯牙?指生读。
那同学们想想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想想诗人写诗为了什么?
师:古人也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
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明白了这些,你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猜想。(你想像的真美呀!)现在你们就是子期,也来写上几句,赞赞伯牙吧!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伯牙绝弦的大意}.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板书:知音
7、师:其实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伯牙绝弦的大意}.
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
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知我者,子期也。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久逢知音的快乐与激动吧。学生齐读前四句。{伯牙绝弦的大意}.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是世事难料,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再与子期相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出示句子: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动人的乐曲又弹给何人听?于是伯牙就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幻灯出示,伴着音乐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篇四:《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动课文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去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理解、彼此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的无穷魅力。
自主学习:
课文我读了( )遍,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朗读小妙招: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恰当呦!)
按要求填空。
(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 )次,一种意思是“擅长、善于”,文中含有这个意思的“善”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意思是“太好了”,含有这个意思的“善”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绝弦”中的“绝弦”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乃破琴绝弦”中的“绝弦”意味着 _______________,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把课文读了几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了课文的意思,现在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了。
合作探究:
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说说伯牙与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
2、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从“绝”字中你能读出伯牙的所思所想吗?
3、面对伯牙在子期去世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达标测评: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1)伯牙弦( ) 。
(2)伯牙鼓琴。( ) 。
(3)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 )
。
2、想象一下,琴声还表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假如你是子期,会怎么赞叹?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伯牙绝弦的大意}.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我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我要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要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过程
一、 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题目是《 》。文言文不仅语言精
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来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2、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先把课文认真读一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我要反复读课文,达到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
3、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我要与大家交流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句子同桌讨论或询问老
师,把句子的意思弄懂。
2、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伯牙
因为 而绝弦。
五.快乐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善哉: 善听: 鼓: 若:
志在高山: 峨峨: 洋洋: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B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2.我能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学习重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伯牙和子期是 关系。从课
文 句子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这种关
系。
二、再读课文,感悟知音。:
1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钟子期对伯牙鼓瑟的欣赏。
2 从 这句可以体会到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是互相理解和
欣赏的。
3 当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我能体会到两
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展开想象,深悟知音。
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试着仿
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四、伯牙绝弦谢知音深深打动了我,我要读出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并把它背
诵积累下来。
五、拓展延伸。
这是由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请你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名诗吧,要写明作者和出处
篇五:《伯牙绝弦以及翻译》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觉得很伤心。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伯牙绝弦的大意}.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篇六:《《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一、导入
1、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你读题,指名读,齐读,注意“弦”的读音。观察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2、那么课题伯牙绝弦说的是?释题,介绍伯牙:楚国著名宫廷乐师,他擅长弹琴,能把心中所想用琴表达出来。绝:断绝。再也和别人玩了,我们会说绝交,再也不写字了,我们会说绝笔。那么伯牙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了。)
3、质疑:作为一名如此优秀的琴师,伯牙为何不再弹琴了呢?
二、初读,读出韵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出示课文,指名读。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是不同的,光读通读顺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文中有几句的停顿特别难读,听老师来读一遍。请生练读。
4、谁能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评:声音很响亮,读得有板有眼,读得字正腔圆)
男女声配合读。(看来,读好停顿是读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注意停顿的同时,)
三、读中理解、读中悟
1、过渡:琴对琴师来说就犹如画家的眼睛那么重要,那么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引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齐读。
我们知道伯牙是位擅长鼓琴的乐师,那么子期又是什么人呢?(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以砍柴为生的樵夫。还善于倾听)
2、文中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善听”呢 ?(或先解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想了什么,子期又听出了什么?你能用文中或自己的话赖说一说吗?(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子期听懂了伯牙琴声中包含意境吗?)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挥指之
间,苍劲雄厚的琴声在山间回荡,子期不禁高声赞道—–当他志在流水,转轴拨弦,轻灵激荡的乐曲在水中流淌,子期不禁又高声赞道——
这句话中“善哉”用现在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好啊、妙啊)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4、这个“善哉”的“善”与上文的“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不一样。 我们也要读出不一样。指名读,齐读。
5、泰山峨峨,江河洋洋,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清风徐徐、杨柳依依、白云悠悠、细雨蒙蒙、白雪皑皑、凉风习习)当伯牙志在白雪时,你能像子期一样夸夸他吗?谁还能挑自己喜欢的词试试?(两名同学)
6、无论是高山、明月还是白雪,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听懂。这正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样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心心相通,对于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知音。
四、在绝弦中,体味知音难觅,唯有珍惜。
1、其实你知道吗,伯牙与子期的相遇是一次偶然,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听者众多,他听到的赞美会少吗?可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没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一直把自己心事藏在琴声中:出示:伯牙的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山一样的——,海一样的——-。(志向、理想、意志、目标;胸怀、心胸)可是那些浅薄的人啊,总是不明白。那一天,当伯牙独自一个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万万没想到,钟子期,一个樵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知伯牙者,唯有子期,于是这名满天下的琴师与这山野樵夫成了知音好友。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能听懂自己琴音的人,伯牙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惊喜)此时的惊喜的伯牙见到对子期会说些什么?
2、因此,伯牙与子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多么希望他们俩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洒泪惜别,相约来年再见。一年后,伯牙带着琴来找子期,子期如约而至了吗?他去哪了?此时的伯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出示文中句子再读一读。
(1)面对冰冷的墓碑,他想起了去年高山流水般心心相印的日子,他感到(悲痛万分),所以凄楚的弹奏起了(高山流水)
(2)面对冰冷的墓碑,又会有谁能懂伯牙的心呢?于是,他大声哭喊我唯一的
知音已不在认识了,这琴(又该弹给谁听呢)?
(3)面对冰冷的墓碑,伯牙内心绝望,他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了),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把心爱的瑶琴摔了粉碎,剩下的只是无边的寂寞,留下的只有《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还编写了一首动听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和着这千古绝唱再读课文。{伯牙绝弦的大意}.
4、听着这千古绝唱,读着这动人的故事,你感动吗?面对伯牙,也许你能安慰他,鼓励他吗,或许你还有别的想说的,请将你写下来。(生交流写作并小结:是呀,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有人一辈子都无法遇到知音,像伯牙和子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请你不要悲伤,因为幸福在于过程。如果你有幸寻觅到,那么请你好好珍惜。)
5、如此的伯牙子期,为我们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你也可以激情澎湃读,也可以摇头晃脑读。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小结
遇上知音是多么不易,这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觅到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六、作业:收集写友谊的诗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子期 善鼓琴 善听
所念 必得
篇七:《《伯牙绝弦》教案》
《 伯牙绝弦》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旧哨小学谭发芹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 课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 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 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 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2.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1、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 诵积累。
2、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4. 教学过程
课前操练
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
2.(教师在黑板板书)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 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蔼蔼云雾 袅袅炊烟 依依杨柳 青青草色"" 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