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上海博物馆 ——有感
此次我们所前往的,是位于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建馆以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各种展览115个。其中有的是反映馆藏特色,如“明清书法展”、 “丝织刺绣印染工艺展”等;有的是反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成就,如“文物博物馆10年成就展”、“刘靖基捐献书画展”等;有的是各省市博物馆来沪展出的珍藏文物展览,如“敦煌艺术展”、“湖北省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等。现在的上海博物馆已对公众免费开放,此消息一出更受到了身处世界各地中外旅客的一致追捧,造福了大众,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这次所展出的,时间是从2011-07-22 至 2011-11-06,以整个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为主题,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的展会。这次参观并没有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参观,而是以5—6人为小组的形式进行参观的,让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参观,自由安排。 主题——毛利人的世界。展品将毛利人日常的狩猎、捕钓、编织、雕刻技艺,以及和他们戚戚相关的神圣仪式直观地演绎给观众。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用传统毛利工艺加工制作的武器、吊坠、神器等物品外,也有毛利人与西方人接触以后利用他们带来的新资源。如金属等,制作的物品。毛利艺术是活着的艺术,他们的文化艺术也在适应历史潮流中不断演进、变化。在今天,新西兰人仍然对毛利文化与社会习俗存有敬意,可见毛利文化与我们当今社会的民族文化之间还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一进入青铜馆,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色调,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以及灯光照明所营造出的气氛,无一不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古代雕塑馆的气氛热烈而庄严,它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使人有流连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 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整个展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观众可以体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来到二楼,位处二楼的是中国古代陶瓷馆和暂得楼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是上海博物馆
知名的收藏特色之一,馆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成熟的青瓷,还有人们熟知的唐三彩竞相争艳,给人以美的享受。暂得楼陶瓷馆展出的是从晋唐至清末的作品,其中以清代官窑瓷器为大宗,尤其是那成对陶瓷佳品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接着我们来到三楼,三楼的展馆是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和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涌现出书法家丰富多姿的个性风格和书艺流派;形式丰富。类别多样的印章展品,则观众展示了中国印史的悠久历程和各个时期印章的不同风貌及其深厚的艺术内涵;还有就是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体现出了中国绘画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位于四楼的上海少数名族工艺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居馆和中国古代玉器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汇、共同创造的。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馆内暖色的基调配合新颖别致的陈列设计更显独特,让人仿佛进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感受到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历代钱币馆充分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在浅灰色的基本色调的衬托下,更凸显它的悠远古朴、千姿百态;而走进中国明清家具馆,就犹如步入中国明清时代的园林宅第,颇有种高雅脱俗的味道;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器馆内件件的古玉器突显晶莹润泽的气色,图案纹饰更是纤毫毕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玉器文化高贵典雅、巧夺天工的艺术特征……
上海博物馆 ,就是一个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我们不光能大饱眼福,更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文化艺术气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国际经济中心,充满了根式各样现代化的先进设施,人人都在为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非常之快。他们生怕自己会被竞争者赶上甚至超越。所以,这个城市充满了喧哗、硝烟和永远忙不完的事物! 空气仿佛变得凝重,生活变得越发压抑让人抓狂!当你心情不好却又不知去哪散心的时候,不妨就来博物馆。馆内柔和的灯光、宽阔的场地都会让你烦躁的心情舒缓很多,仿佛一切的压抑都能在这得以烟消云散,时间就在这一刻选择了凝固不前,让人们身心愉悦、留恋忘返!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参观好整个上海博物馆出来已经4点多了,大家都感叹时间过得很快,此次的上海博物馆参观之旅很成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大家一起组织此类的观光之旅,学习、感受到更多!
篇二:《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
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
上海博物馆总面积达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以圆顶方体的基座象征着“天圆地方”,它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所得到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馆中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与同学一同前往并参观了上海博物馆这座沉淀了华夏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的丰碑。怀着一份期待的心情去寻觅历代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的足迹。
展馆宽绰,光线暗淡,人影稀疏,寂静幽幽的。你可以静心、自由浏览,也允许拍照。这里,没有喧哗,人们墨守契约,用眼和心观察,平和静穆,品位历史文化艺术珍品,沐浴一种精神享受。
整个博物馆设有青铜、陶瓷、书法、绘画、雕塑、印章、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十个固定陈列厅,另有国际交流书画展等。{参观上海市博物馆}.
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他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在一件件的文物熏陶下,我们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我只能说,有一些文物,他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留下了痕迹……
在陶瓷馆里,各种形态迥异的陶瓷作品中凝聚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我不禁为古人的心灵手巧而赞叹;在青铜馆里,我见识了中国铸造艺术的博大精深;步入绘画和书法馆,我顿时被那一幅幅大气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话说字如其人,透过风格各异的作品对各位书画大家的性情可见一斑;在历代钱币馆里,我们领略了中国及波斯等文明古国的货币演化的历史;四楼的明清家具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发着檀木香的案几或是摇椅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其中的独特韵味。
从一开始看到上博的标志性古代铜板建筑开始,我们就对我们的参观充满了期待。从一楼的雕塑馆和青铜器馆到四楼的少数名族工艺馆和中国古代货币馆,每个馆都展示了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所有馆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一种自豪感,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独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心中的感想:中国,我以你为豪。
此一游让我收获颇丰,让我暂时从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解脱,让心灵得到一次净化和洗礼。
篇三:《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
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
上次参观上海博物馆,还是高一的事。时过境迁,一转眼,我已经是大一新生了。感慨之情,溢于言表。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朱颜改。注定了这次的参观,与昔日将大不相同。 这里与昔日似乎没什么不同,只是那条隔离用的红线矮了一截。一楼参观的是国外名画。这里不让拍照,胸前的相机顿时沉了许多。我很喜欢看别人的画,但我从来都猜不出画的背后,蕴含的是什么思想。但我相信,每幅画,都有一个独特的构思。如同我看电影,很难第一遍就能理解导演的意图,通常只是某个角色的英雄气概更能吸引我。但这不影响我对这部影片内含的评价,我能一眼看懂的影片,才觉得是缺乏艺术的影片。同理,除了小说,我很少有一遍能读懂的书,而除了小说,没有任何书我会从头到尾读第二遍。
这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我并不厌恶。因此,眼前的这些洋画,都是无与伦比的美。 辞别了抽象的艺术,我来到二楼的青铜器,陶瓷器陈列区。
上次来,首先参观的就是这类工艺品。如果刚才的洋画是奥妙深邃的,那这里的器皿,便无疑是巧夺天工。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像那些洋画般,令人遥不可及。相机的闪光灯让我一惊,随之一喜,这里允许摄像。于是我取出相机,捕捉古代工匠超凡的手艺。
再上一层楼,这里陈列的是各种古代摆设和器皿。刚进门就被一尊人像吸引住了。身材,表情栩栩如生。这就是艺术的美。人们不会因为时代,国界,材质,和新陈来刻意地区分他们的等第,但会给予同样惊叹的目光。我迫不及待,用相机记录下眼前这绝妙的艺术。
随着参观临近尾声,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在抱怨,这和邓小平理论有什么关系?我暗笑之。怎么会无关呢?提高文化修养,与时俱进,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而作为一个大学生,怎能不懂得欣赏艺术?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可以没有修养。不能理解作者得独具匠心,这并不可耻,但绝不能因此肆意亵渎他们的理念和作品。艺术家追求的一般都不是被大众认可,而追求的是被少数有“缘”人认可和赏识。想到这些,我又不得不对眼前的艺术品叹为观止,心中暗自深鞠一躬。
时间差不多了,也该上车回家了。决定将此文发到MSN个人空间上。不知下次来这里,会是猴年马月?Whenever,回家一定要回顾这篇文章,对比心情,享受怀旧的美。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地志性博物馆。专门收藏上海地方的文物标本,对地方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历史发展和建设成就进行研究、陈列。是一座全面反映上海地区历史发展的博物馆,自1954年开始筹备,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历史进程的文物和文献,其中的精华在上海市农展馆和虹桥路都有交口称誉的展示,今天走进东方明珠的《上海城市发展陈列馆》,还可以看到4百余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文物。
该馆藏品包括前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所存在内,总数约1.8万件。重要藏品有七宝寺藏五代金字写经、明徐光启农书手稿、1893年英美公共租界划界碑。现有陈列有出土文物、传世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文献和租界殖民主义遗物1300余件,展示上海从远古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介绍了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的冲积平原上伴随大陆逐步向海面延伸的过程,古代的渔捞、制盐、织布、沙船海运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用文物来再现历史,以此让市民传承这种精神,让世人了解上海的历史。
这种在历史中形成的博大睿智的文化襟怀和气度,通过历史的重现和传递,将弥散在城市的生活和精神空间,将以更恢弘的气象和格局引领上海走向辉煌。而这也将是博物馆同仁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对上海发展的倾情奉献。
今年暑假,我和女儿参观了上海历史博物馆中的六个展览厅,其中中国珍藏品、日本珍藏品、中国蜡像馆、古罗马文明历史馆,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大家尤其对古罗马文明历史展厅颇感兴趣。
本次展出的古罗马文物丰实多彩。就是这样一种伟大文明的物化表征。这些文物以不同侧面凸显了这一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辉煌历程及其风采。根据文物内涵、展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用若干件文物展示古罗马以传说的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时期正至帝国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嬗变轨迹。这些文物中,光玉髓质的罗穆卢斯、瑞摩斯和母狼之阴·雕,生动地再现了罗马祖先创造罗马城的传说:大像驮塔陶塑和皮洛士胸像,屈膝的波斯人等大理事雕塑,形象地展示了罗马共和国在扩张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屋大维·克劳狄一世以及安东尼·庇护等大理石帝王雕像,则是对帝王权力的昭示和帝国功绩的歌颂。
社会课以认识社会为主线,而认识社会是以认识历史发展与展望未来的认识过程中提炼升华,只有辨证唯物的认识过去,才有可能求寻到继承、创新的精髓。
我们希望,几年后,在完成改造的上海国家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展厅内,会出现一个更加异彩纷呈的古罗马文明展。我们更希望,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快、更美好;在多种文化并存中发展的,悠久的中国古代、现代文明,必将更大地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篇四:《上海纺织博物馆参观有感》
纺织博物馆观后感
周三,阳光明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普陀区纺织博物馆进行参观,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首先进入一楼科普馆,科普馆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纺织领域的种种神奇,值得一提的是声控灯,节能环保。接着我们又进入了古代馆,古代馆陈列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纺织服饰,展示了古代纺织物、纺织器具的发展以及历代服饰的演变过程,这些无一例外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最后我们又参观了三楼的近代馆和少数民族服饰馆,近代馆展品以中国传统服装为主,也包括相关饰品,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少数民族馆的服饰特色极其鲜明。
参观时间不长,却并非走马观花。我了解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体会到了中国纺织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五:《参加上海博物馆有感》
参加上海博物馆有感
国庆假期里,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那天天气晴好,远远就见很多参观者排着一条长龙,我们沿着长龙队伍进馆了。
刚一进馆, 馆内设计造型新颖,方体基座,巨型圆顶,寓意“天园地方”。馆内分11个专题陈列馆和三个展览厅。我们目不暇接的欣赏着馆内的文物,那一幅幅如行云流水般的字画;那一枚枚来自世界各地的钱币;那一件件做工精美的青铜器;那一块块凝如羊脂似的玉石;那一身身带有民族风情的服饰都无一不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我们走进绘画馆,立刻就从一幅幅图画中,感受到中国绘画所包涵的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我以前只知道国画最出名的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参观了绘画馆之后,我才知道其实还有院体画、文人画、丹青、写意等。
给我印象最深还是在书法馆,从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隶书、草书、到楷书的书法。这些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字形态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在记录书写这些文字时对美的探索。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 通过这些实物的观赏,真的使自己获益匪浅,我暗暗下决心,在书法上,向古人学习,要勤加练习,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参观博物馆接近尾声,我们都十分留恋。我的收获也特别多,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那一刻,我下定了决心,从现在起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六:《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到达上海博物馆之前,对上海博物馆没有多少了解,对它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是抱着一种为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的,只想着去稍微看看,拍几张照片回来再写些感想应付一下作业,甚至给自己定好了时间2个小时要搞定来回路程和参观,进入了展馆以后,才发现自己一开始想得太简单了。
离博物馆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就看到了矗立在不远处的博物馆,当看到那个建筑的时候,虽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却能感受到那份稳重,感觉那儿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很亲切的feel,开始有点迫不及待。(回来后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那个建筑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整体相对来讲是,高大时尚)。在靠近博物馆的一路上,发现路边停了很多旅游大巴,陆陆续续有游客,其中有很多外国人,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博物馆,里面的事物肯定不是自己起始想得那么简单。便抱着好奇的心态边欣赏着广场的花秾草绿走向博物馆。
到了南入口,先看了建筑前面的上海博物馆的简要介绍和空间排布,大致了解了不同馆的位置。当进入门口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那样的环境有些陌
生,也没想什么就“钻”进了第一展览馆,这是个临时展览馆,现在展览的是“毛利人的世界”。据了解,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于大约公元13世纪这群开拓者登上了这片陌生又美丽的土地,他们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很快他们就熟悉了前所未见的植物、鱼鸟和矿石资源。毛利文化古老而神秘丰富而独特:雕刻、编织、纹身、神话……每一样都包含了毛利历史的足迹。入门看到的是一块生命石,毛利人相信一个地方的山、水、森林的生命力可以凝聚石头或其他物件中,生命石就是这样一个载体,它被毛利人看作是部落领土的守护神。
先附上两张毛利的石器、玉石等总览图:
可以看出毛利有很多木器、骨器、玉器、石器、还有编织物。在这个展览馆
里,这种样式的编织包是我最喜欢的,据了解,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毛利编织匠们很早就能根据叶子的颜色、长度、纤维含量,以及精细度和柔软度识别各种不同种类的亚麻,并加以配置、染色,有些还会编入鸟类羽毛,再加上精致的做工,就有了各种漂亮的编织包。{参观上海市博物馆}.
由于毛利人的居住环境,他们将岩石矿石都利用得很好,制造出了各种石器和玉石,石器比较典型的有锛、凿、石扁棍等,玉石则主要是饰品、玉扁棍等,据说,对毛利人而言,死在一柄玉扁棍之下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玉石制作的饰品,吊坠是最典型的,当然,吊坠也有其他材质制成的。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鱼钩型吊坠,有些甚至是用鲸鱼骨制成的。接下来就是比较精致的各种木雕了,比如议事厅后墙木雕版、木雕面具、独木舟的雕饰、还有一些精致的小饰品,下面看几张照片吧,
鱼形吊坠{参观上海市博物馆}.
带盖碗{参观上海市博物馆}.
石扁棍
锛
玉石棍
玉石吊坠
独木舟水瓢
木雕板
刺青人面木雕船上雕饰
还有很多其他的照片,就不一一展现了,有时候对一些事物感兴趣似乎无法用言语表达,一些石器、玉石饰物、木雕、一眼看去就被吸引了,无论
篇七:《上海市公安博物馆参观感想》{参观上海市博物馆}.
参观上海市公安博物馆有感{参观上海市博物馆}.
1月15日,我们“STAR”小队全体组员,兴致勃勃的来到了上海公安博物馆,虽然有点绵绵细雨,但是大家风雨无阻!
上海公安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瑞金南路518号,它是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警察题材博物馆中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共七层,高39.9米,总面积8050平方米.,收藏了从晚清至今公安题材的中外藏品10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经过精心筛选,向观众展示具有历史和鉴赏价值的馆藏物品3000余件。记载了自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沿革,重点展示了1949年6月上海人民公安机关建立后,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一进博物馆,大大的浮雕印在我们的眼前,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让我们肃然起敬;五根立柱装饰以五个警种的警察形象,它们分别代表了刑事警、治安警、交巡警、消防警、看守警五大警种。大厅四周是公安书店,出售法制书箱及旅游纪念品。
走入二楼的公安史馆,仿佛通过时间隧道回到了旧时代的上海。这里集中展示了自上海开埠至今,各时代的公安局(警察局)的设置情况。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最早的警察机构的由来:早在1845年英、美、法三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租界,为维持地方治安,租界工部局于1854年设立了警务委员会,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警察机构,但把持警察局的却为洋人,在街头巡逻的也大多为头缠红布的印度巡捕、还有英国巡捕和越南巡捕等,华人巡捕少之又少,并且大多职位低下,
这也是晚清末年国势衰弱的缩影。展馆内用照片、模型、实物营造出多个旧上海警察局的大门,加上地上铺设的石子路面,参观者似乎真的走到了警察局的门口。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最早的“110”:一座位于旧上海南市区的木制报警亭,在经历了多年腥风血雨后,它找到了它的最好归宿,但在亭子里又发生过多少故事呢?没有人能告诉我。无论在封建落后的满清,还是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或是日魔肆虐的抗战年代,警察都是镇压人民、为虎作伥的爪牙。只有在新中国,警察才真正成为保一方平安的人民卫士。展馆内有一本国民党政府败退上海时末任公安局长的工作日记,它真实记录了上海解放时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顺利接管上海的情形。从那时起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民公安从此诞生,它肩负了打击罪犯,保护人民的重任。毛主席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消防馆和装备馆是许多人感兴趣的地方。
在消防馆我们看到了我国清朝用来灭火的木制洋龙和最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多起火灾的现场录像,使人想起江总书记的嘱咐:责任重于泰山。
装备馆可是最受我们欢迎的,这个展馆里展示了众多警用设备,从传统的现场勘探仪到先进的DNA测定仪,让人留连忘返。各类枪支尤其多样,从老式的三八大盖到精密的间谍手枪,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被誉为镇馆之宝的一级革命文物:一支孙中山先生当年防身使用的勃郎宁手枪,还可以见识海上名人杜月笙使用的形如水果刀的秘密手枪,还有一支让人叹为观止的上海大亨黄金
荣使用过的用黄金打造的金手枪。让我们感到亲切的是展馆中陈列的从解放区开始的各时期人民警察的服装,从早期的脱胎于军装的绿警服到现代的与国际接轨的藏青色警服,显示了人民警察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走过的道路。在这里,我第一次搞清了警衔的种类与识别,从“监、督、司、员”到各类专业警察的标识,显示了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
最触动人心灵的是英烈馆。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上百位公安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的倒在对敌斗争的第一线,有的在抢险救灾中为国捐躯,有的在与罪犯搏斗中光荣牺牲,有的在处理废旧炮弹时不幸遇难。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们会感到惋惜,他们与我们一样有亲人,有家庭,但为了头顶的警徽他们却过早离开了人世。人民警察满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外表威武刚强、严格执法,内心却充满了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们中不乏助人为乐马天民式的好民警,更有刚正不阿闻名全国的任长霞式的好民警,每年的“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的评选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人民警察的风采。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英雄们的敬意。
参观结束,可同学们仍是意犹未尽,互相交换着参观心得体会。大家都纷纷表示这次参观真是获益匪浅。大家对我们公安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对一些生活必需安全措施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也从这次参观中更深刻体会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均是靠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上海市民办明珠中学七(1)班 13号 邹杨
篇八:《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
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
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每当我看到如此精美的文物时,我不由得感慨古代中国的文明的灿烂与伟大。然而,我亦不禁为那些命运多舛的文物的背后的经历而感慨万千,我也了解到在馆内有一份长长的捐赠者名单,已经有800余位捐赠者的名字。
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曾披露: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由建馆之初的9000件,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万件,其中有近1/10的馆藏来自于民间的捐赠。当初建馆时,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们的捐款达1000多万美元。我认为当然不是这样,这只会助长了那些文物贩子的气焰,以为其中有利可图。虽然文物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但是历史终究已是过去,虽然我们不应忘记过去。但是,我们更应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会有能力追讨回更多文物——而不仅仅是用无穷无尽的金钱去满足利益熏心的文物贩子。无论过去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但终究已是往事,仔细一想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 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