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农民科学素质三年规划,,,,村 2016年农民科学素质网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摘要:根据2003年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98%,其中城市居民科学素养为4.10%,农村居民为0.70%,只是城镇居民的1/6。农民科学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3条效益显著影响面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经济学分析

我国有4.90亿农民,2.30亿农户,“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三个相互依存命题。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农业内部必须回答从事农业生产能不能致富以及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科学素质的农民;同时,必须关注非农产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农民具备怎样科学素质才能获得就业机会。

1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及现状

1.1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什么是农民科学素质,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华指出的6种意识和6种能力提法基本概括了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6种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识;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中期、远期的发展意识;既要考虑本户、本村发展,也要照顾周边农户和地区发展的意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意识。要提高6种能力,即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组织、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就业、城市生存的能力。”要达到这种素质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必须进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才能解释农民科学素质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2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篇二:《2011年丰乐镇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

2011年丰乐镇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和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的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农牧民科学素质行动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科学素质。主要任务是:

1、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意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推动农村牧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2、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提高农村牧区公众了解科学文化常识、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区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和城

镇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3、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符合我镇农业实际、具有时代特点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体系和机制;搭建农民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

二、组织实施

根据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要求,镇畜牧站为牵头部门,党政办,镇各学校、镇团委、镇妇联等部门为责任单位。

为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成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李建生担任, 副组长由镇长王丹担任,小组成员由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各成员单位确定有关的负责人员任协调小组联络员。协调小组每年召开1—2次协调会议,研究协调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会议纪要,由相关部门落实。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站办公室,负责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日常联系,处理日常工作。

三、工作要点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进村、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农家书屋、农业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2、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远程教育 为载体,对农

村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民开展转岗就业培训,提高农民遵守法纪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每年在镇培养5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00户。

4、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每年对新增沼气用户开展沼气使用和沼气综合利用知识培训;对全镇沼气用户开展安全生产和节能教育。

5、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100人;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引导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四、有关要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一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职能工作。二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各部门要经常沟通工作进展情况,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做好农民素质行动的宣传、监督、评价工作。四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农牧民的参与意识,自觉参加到农牧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形成上下联通互动的局面,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丰乐镇人民政府

2011年5月25日

篇三:《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摘要:根据2003年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98%,其中城市居民科学素养为4.10%,农村居民为0.70%,只是城镇居民的1/6。农民科学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3条效益显著影响面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经济学分析

我国有4.90亿农民,2.30亿农户,“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三个相互依存命题。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农业内部必须回答从事农业生产能不能致富以及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科学素质的农民;同时,必须关注非农产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农民具备怎样科学素质才能获得就业机会。

1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及现状

1.1 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什么是农民科学素质,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华指出的6种意识和6种能力提法基本概括了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6种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识;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中期、远期的发展意识;既要考虑本户、本村发展,也要照顾周边农户和地区发展的意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意识。要提高6种能力,即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组织、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就业、城市生存的能力。”要达到这种素质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必须进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才能解释农民科学素质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2 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30%,为调查所列12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位,比排列在第1位的“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和第2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低15.30%和7.90%[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8亿多农村人口,4.90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0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0%,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1960 年以前, 法国农民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总数的15%。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青年农民已有60%以上具有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的水平。”[2]

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效益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直接表现为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等,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等许多现实问题都依赖于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教育和培训是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形式。

2.1 教育的产出效益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教育投入效益十分显著。“教育投资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3]。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

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4] 。” 据有关资料介绍, 罗马尼亚从1950年至1970年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额有14.60%得益于教育事业;美国从1948年至1961年的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有41%是教育投资的收益。[5]

2.2 培训的产出效益

农业部门调研表明,农民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增加收入2.13亿元,人均年增收496元。“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我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青年农民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二是青年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6] 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面对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农村劳动力科学素质建设的难度很大。如何开启巨大的农村人力资源宝库,需要明确主要提高对象。从长期和投资效果来看,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解决出口和就业问题;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充分重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组织工作,发挥组织开发的优势。

3.1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

农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后备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在87岁的老教育家方明看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 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踏上了务工之路。“农村教育没有出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曾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指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使得农村考生升学比例始终保持较低水平。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80%。 农民培训应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村组干部等三大对象作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有较好的文化知识优势,成长性较强;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是农业科技的最先承受者、受益者,其示范、带动、传授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农村村组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市场经济和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先行者。

3.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政策建议

3.2.1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就业问题,形成有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德元指出,与现在农村劳动力80%以上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正面临生存危机。发展职业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手段,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体。职业教育改革能否拉动农民教育投资内需,关键问题是就业问题,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能让农民看到自身教育投资的预期产出收益。今年来,职业学校的部分专业走俏,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民看到了接受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

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办学能力建设、技术推广能力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国家应该把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纳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2.2 高度重视组织开发。例如,江西省2000年来,确立了26个项目县,累计有78 000名青年农民接受了为期300学时的系统培训,为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骨干。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强化为农村服务的功能。在做好科技入户工程的同时,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入村工作、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入村工作、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入村工作。以基层政府为主组织开发,根本的思路是填补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盲区。

3.2.3 增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经费投入。据中国科协2005年调查,全国人均科普经费只有0.16

元;县级科协年科普专项经费不足5万元的有1 271个,占64.90%,其中不足1万元的有639个。20世纪70 年代美国平均对每个农业劳动力在教育上投资近1万美元,比20世纪初增加3倍多,农民至少要受12年的基础教育。“我国的教育投资始终处于世界水平的最低位置上。(20世纪)70年代,一般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水平为15%~20%,日本在1975年高达22.30%,中国不到10%;各国教育费占国民收入比例一般约为5%~8%,我国却只有2%左右。世界工业化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约1/3,但其教育经费比发展中国家多10倍以上。中国人口占世界总数超过1/5,但教育经费却仅占l/30。1980年,我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为2.70美元,每个中小学生的平均教育费仅为13美元。还不如印度1975年的水平。我国总的教育投资少,农村教育的投资相应就更少。”我国的农业人口8亿多,其中有3亿多农业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用于农民教育的投资按农村人口平均却不到一角钱,某省只有6分钱,就是说,我们的农民教育经费几十年保持在人均5分或8分钱的水平上。[7]

篇四:《农民科学素质研究》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新思考

一、 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其中包含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品读研习精神层面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艺术修养、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于2011年8月30日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水平。他强调,公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基础、衡量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顺利落实,政府在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方面的着力关注,不仅国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而且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成效显著,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行动扎实推进,科普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与优良人文素养的公民比例显著提高,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就当前的基层群众科学及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城市居民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显然进步于农民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农民是国家管理的最基层主体,可以说,其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建设对于国家来说是处于范围最广、难度最高,也是最基础的一环。为跟随“十二五”规划的步伐,推动深入最基层,扎根社会,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行动,努力提升农民科学与文化素养整体水平,全面跟进配合政府决策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道路,本文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我国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1)现阶段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持续走高,尤其是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之后。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

而农民群体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在我国一直就有着悠久的重文化、重修养的人文传统,但其因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农民群众“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想愈发突出,越发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在物质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人文熏陶在农民群众中的进步显现的并不明显。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农业技术知识缺乏,科学技术水平偏低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群众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来获得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不足表现为:

①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如收割机、犁田机""但是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知识缺乏,使用以及维修这些先进机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仅资源得到浪费,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 农作物种植时间分配、种植密度、施肥数量、除病周期及药剂分量等都不够科学。虽较以前农作物产量大大提升,但是目前实际产量与利用农业技术培植的农作物的产量还是偏低,产量提升空间依旧比较大。

③ 农业养殖技术没有引进与落实,包括渔业养殖、畜牧业养殖。饲料的生产与引进给养殖业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农村出现的猪瘟、鸡瘟、狂犬病等病毒蔓延依旧没有得到重视与防范,农民群体在“大风波”中依旧是损失最重的受害群体。

④ 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科技的认知接受能力也较弱,大多数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观望的态度,能看懂农业科技知识的很少,很难掌握要领。

2、与外界科学发展信息脱轨,封建迷信现象依旧存在

当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已经迁到农村,虽然农民群众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一部分的信息,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与关注,对政策动态、经济方针、科学技术新发展""表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和空白性。因农民群众科学意识薄弱,面对各类困难与挑战,他们仍寄希望于封建迷信行为,通过封建迷信活动求医治,驱鬼神,“算命先生”“风水先生”风靡,进一步隔离了农民自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3、忽视农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在农村地区这些观念对于农民来说,似乎与他们毫无关联,主要现象有:随地乱仍“白色污染”,耕地、池塘、小溪、山地等随处可见;人均耕地大量被占用,尤其是基础设施、乡镇企业大量占用;农民受物质利益驱动,部分水田改种经济作物,人均耕地逐渐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也在逐渐浸染;商业化砍伐移植树木,给农村绿色植被划出了一道道的伤口;农民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不合理操作,使得耕地肥力下降、生态自我净化能力下降,废水废气的乱排放更是给农村生态环境抹上了一层层阴影。

4、日常生活方式不科学,身体素质不高

从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来看,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的结果来看,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其极不和谐。首先表现为:健康保健意识几乎接近于零,膳食结构不合理、农

民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并且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健康举措;其次,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不正确,“赌博之风”只增不减;再次,医疗卫生、食品卫生等都没有跟上城镇水平。

5、“跟风走”的现象严重,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也在逐渐的升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缺乏自己的主见与判断,“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现象层叠不起,导致很多不正派、无组织的行为出现;民主选举混乱,投票随意,缺乏理性,无组织性;法律意识淡薄,被侵权时维权意识薄弱。

6、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精神生活匮乏

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社会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当前农民大多数都是呈现金钱至上和利己思想;个人利益摆前,国家和社会利益至后;社会正义感、尊老爱幼、责任感""逐渐流失;荣辱观、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不仅存在道德失范,而且还存在道德失衡、失序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谐社会建设。

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绿色社会、法制社会、民主社会的特定内涵。一方面阻碍了农村、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胡景涛总书记说: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破除小富则安、封闭保守、急功近利的意识条件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加收的基础,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长久之计。所以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2)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村的基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影响其偏低的因素与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内在的主观方面与外在的客观方面进行剖析,来寻求突破性的对策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村的建设。

1、内在主观因素分析

农民是提升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者和最终使用者,来自农民自身的因素对其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其思想观念与行动直接影响着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的意愿和农技推广工作的时效性,内在的主观方面无疑是决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因素:

① 受教育程度偏低。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农民受教育水平大部分处于初中和初中水平以下,农民对于新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了解少之又少,学习能力也很差,实践运用能力也很低。这是制约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

② 思想固化,受小农经济思想牵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小农意识已经解体,但农民生产都是依赖老辈们传授经验,受以前“自给自足”思想的影响,固守陈规、安于现状,不愿意去接受外部新的事物,安守于自己的

圈子内,不关心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在思想意识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2、外在客观因素分析

外部环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作用任何事物并形成一定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所处的环境脱离不了关系,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广大的农民群众也是如此。目前,影响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的外部因素主要做如下总结:

① 缺乏基础设施。农村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最基层的地方,一般实行发展大计都是优先从城镇出发,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知识资源的来源确实屈指可数,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源书籍、没有拥有信息快速更换得网络铺设、没有参与交流的畅谈场所、没有投身健康的活动地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造成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偏低的原因。

② 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农村的发展远远及不上城镇发展的速度,尤其是在教育这一块,农村仅仅还只是局限于应试教育,对于其他应用知识与视野的开拓都没有涉及。农民都存在这样一种思想—读书走出农村,大量优秀人才从农村流失,出现一种“逆淘汰”的现象,知识性人才都被流失出去,而素质偏低的人都被留在了农村。政府资金拨发力度不够,资金缺乏,农民学习网络体制无法实施,这些因素进一步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偏低。

三、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对策与具体途径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指导,全面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方案,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以下是实现目标的对策以及措施建议。

1、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地向农民

灌输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培养农民群众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其积极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发展自身。

开展定期思想政治学习。由村党干部组织实行,定期对国家先进的

政治思想、政治体制进行指导学习;由先进代表进行督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切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学习小组,就有关思想实行干部与农民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农民的创新精神,提高自身民主管理意识;树立思想政治先锋模范代表,进行表彰奖励,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古语有云: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依此而言,提高

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途径之一,只有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才有保障。笔者{农民科学素质三年规划,,,,村}.

依据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的实际情况,以事实为依托,提出一下措施: 建立相应的农村“图书管”设施、“农民书屋”等公共知识资源机构,

引进公共网络设备,倡导农民及时自主了解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外部市场动态;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等组织场地,建立公共学习场所,开展农业技术学习交流活动、文化探究、文化塑造等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倡导当地大学生或者各地学校捐赠书籍资源,形成可再利用资源的

循环利用;倡导当地乡镇企业赞助配备书籍、专业人员指导、相关硬件设施等,促进农企共同发展。

建立公共娱乐交流场所。如:当地特色文化学习馆、村民活动健身

中心、文艺活动室等。切实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民精神娱乐生活。

3、 开展科普宣传与培训

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以加速增长的速度

更新与换代,对于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研究更是处于第一线,其不仅要有力的支撑全国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要为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做出极大贡献,普及农民农业技术知识与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迅速提高,而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动力。

凭借本地大学生的优势资源,开展大学生进行“下乡”活动,利用宣讲、科学演示、实地操作等方式坚持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反对愚昧迷信和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对当地农民进行相应的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指导培训。

成立科技咨询服务站、农民问题反馈小组,定期针对当地的农业经

济方式,邀请专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指导。

利用农村科普栏、科普橱窗、公共网络设施服务,手机信息平台等

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推进他们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动态,教育他们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其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开展农民业余技术培训,不以伤害生态与环境为前提,推行多样化

的生产方式,用以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农村先进代表为领头人,带动后发群体,开展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岗位职能示范。

4、改进农村管理体制,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胆引进优秀人才,构建高效人力资源管

理团队。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根本与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拥有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切实关注民生、以“惠民生、和谐农村”为重点,才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落实到基层,为提高农民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对村干部绩效评价体制进行完善,将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生态和谐

等概念引入干部工作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以生产力为指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

篇五:《2011年科学素质教育规划》

2011年科学素质教育规划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村委会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目标:

科普教育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主要任务{农民科学素质三年规划,,,,村}.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农民科学素质三年规划,,,,村}.

(一)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四、措施

(一)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二)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绿色证书工程、职业农民培训、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20人以上;重点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个农户。

(三)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技进步示范户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农民科学素质三年规划,,,,村 2016年农民科学素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