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
***是人口大镇,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庞大。据统计,***目前有父母双方均外出6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200余名。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镇妇联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创业”为目的,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的“关爱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吸收共青团、关工委、教育、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建立健全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落实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三位一体,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触角,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号召动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和“五一”、“六一”节等节假日,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学习,照料生活,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镇
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镇妇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初步形成了全镇各届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丁集中学综合楼,建立全日寄宿制学校,设立食堂和学生宿舍,解决了60多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镇内各学校均设有“留守儿童”读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由专职人员管理,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照料。同时针对部分儿童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四、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中心社区开通爱心电话和爱心视频,让孩子在节日能到社区与父母交流,增进感情,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二是依托镇文化站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孩子可以在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网上冲浪”,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文化站为孩子们购买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军旗、象棋等文体器材,并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文体活动的兴趣。三是积极参与省妇联组织的“彩虹行动”。暑假期间,组织武汉高校在校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活动。志愿者除了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才艺培训外,还根据留守儿童各自的爱好,指导他
们下象棋、打兵兵球、做游戏等,让来这里的孩子们开心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五、筹资帮困,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一是用好“两免一补”政策。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学杂费、书本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二是列入重点资助。对于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捐助,以及各种慈善机构和团体的捐赠,优先用于留守儿童。三是设立周转基金。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周转基金,用以解决留守儿童帮扶资金到位不及时的困难。
我镇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5年,我们将不断丰富完善各社区、村儿童服务站服务内容,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让这些孩子们在阳光下绽放,让家长们在奔波创业之外收获温暖和感动。
篇二:《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三星村中心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偏远落后的村庄,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众多的“留守孩子”。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将成为学校工作的一大重点、难点。
我校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2名,留守学生120人,占在校学生的74%,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为106人,这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叔叔、大伯生活,有的兄妹相依。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周边环境复杂,这些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校少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校少队辅导员牵头负责。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确立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集中报送到学校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老师处。再由负责老师分类存档。 对留守儿童,学校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三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三多”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
为了把“三先”“三多”落到实处,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一再强调,并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考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在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校7名班主任,8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 共同承担了120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着。
二、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稳步前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育人问题上最怕三分钟热度,想起来就做一阵子。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
每日一问。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
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每两周一通。每两周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每季一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即代理监护人)培训一次,增强代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知识能力; 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评选先进工作者。
学校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
三、把“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孩子真正的温馨的“家”
2012年,我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在“家”的经营维护上,我校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社会上,人就像一粒粒沙子,本来是互不依靠的,亲情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大家聚合在一起。为此,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亲情补偿: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跟踪,专门听取他们的倾诉,及时了解他们心理动态,通过课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等形式,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
节日关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在各种节日,教师都组织留守学生在一块交心、谈心,让他们感到节日的温暖。
能力提升: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及课外兴趣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地处偏僻农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强和村小组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净化了周边环境。 另外,针对孩子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用活动增强“家”的吸引力,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和生命的热情,开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天地。
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核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书法小组、篮球队、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故事演讲赛等。每周都有活动,具体由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引导孩子乐学上进。开展 “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
3、将读书竞赛活动常规化。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通过即兴回答、书面答题等形式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主动阅读、健康阅读的兴趣,并能学有所用。
4、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清明、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6、寻找契机,一切为了孩子。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机会或事例很多,只要注意寻找,就不难发现可用来因材施教的材料。例如:以某个人的生日为契机,大家一起送上祝福,让他心存感动;再如,在班级开展 “为留守学生献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等活动。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就是温暖的集体。 总之,在各级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多方面合力而为。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三星村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15日
篇三:《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萧县刘套镇赵庄小学 陈德学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只能管孩子的一日三餐,对于教育他们是力不从心,孩子远离了父母,成了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儿童教育的真空,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我班的留守儿童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深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想所需。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里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多年的经验让我懂得,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由于这些老人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而且都比较惯孩子,所以造成了这些孩子中有极大一部分有放纵现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经常去留守儿童的家里家访,一方面是督促他们学习,另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有一次,我去一个经常迟到的、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家里家纺,到了他家才知道近段时间和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病了,不能料理家务,这个学生就承担了整个家务,洗衣、做饭、拉奶奶打掉水,况且他还是个男孩子,了解了情况后,我想也真难为了这孩子,我随时给他一些钱,孩子说啥也不要,他说爸爸妈妈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了足够的钱,只是他这是想让妈妈回来,可是不小心把妈妈的电话号码丢了,我想方设法闻到了他妈妈的电
话,他用我的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看他激动的脸都红了,通话结速后,他甜甜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妈妈马上就回来了,我以后也就不会迟到了,也不会不完成作业了。”听到这话,我感到特别开心。
二、多多激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平常,老师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爱说某某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归结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更有人称他们为问题儿童。我认为留守儿童不能和问题儿童划等号,在他们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平时没有很好地激励他们,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所致。我想,我作为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他们,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也让同学们知道他们能行。我班学生陈琪基础较差,在家无人辅导,他经常不完成作业,有一次大课间,我让他到办公室,事先给他布臵好了作业,并辅导他把作业写完。第二天,我就拿着他的作业在班上表扬了他,结果从那天起,他天天都按时完成作业了。看到他的转变,我更坚信: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三、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并把自己写的内容贴在展示台内,让大家阅读,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
四、细致入微的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最需要亲情,特别是生病的时候,我班留守学生李腾龙,平时学习马虎,作业不认真,我找他谈了几次,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效果甚微,有次课间我找他改作业,发现她的脸红红的,我用手一摸,有点烫,于是我便把他的带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测量了体温,果然有热,医生给他打了退热针,我又陪着他打了掉水,这时已经放学了,我又把他送回家。从那以后,他像变了认识的,懂事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会无怨无悔的做下去,把关爱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它们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打造特色品牌
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农村集镇初中。学校占地面积2896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713人,教职工48人。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环境育人、管理育人、亲情育人”的育人策略、“修德、启智、强体、成才”的办学理念和“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办学宗旨,恪守“尚德、励志、笃行、创新”的校训,营造“协作、守纪、文明、自
强”的校风、“ 奉献、严谨、善导、爱生”的教风和“ 向上、向善、求真、求新 ”的学风,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大面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成为我们学校必须研究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情系留守儿童发展”作为科研立项课题,并对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把留守儿童管理作为我校办学特色。在我校,学校就是学生的家,老师和同学就是自己的亲人,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将我校创建市级特色初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恬静舒适的校园,给留守儿童家的幸福{关爱留守儿童相关资料}.
学校一直把打造绿色生态校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以“特色校园”促“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大力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学校的角角落落都有着浓烈的文化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校园文化发挥了巨大的育人价值。当你走进校园,学校的楼梯、走廊、广场、花园,都尽情发挥“一草一木能传道,一墙一壁会说话”的育人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文化板块:楼梯为岁寒三友主题板块;楼道为名言、读书、科学、体育等主题板块;花园为欧阳修文化名人主题板块;广场为七彩梦主题板块,校园文化墙
为孝道主题板块,标准化的塑胶操场为力美主题板块,各个板块设计精美,富有内涵。学校大门外高大的玉兰树和柔美的垂柳相映成趣,音乐广场内七彩的瓷砖和绿色的竖琴交相辉映;校园主干道两旁花园草木相间,错落有致。校园俨然是一部部生动的经典文化读本,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留守儿童在这个恬静舒适、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倍感身心愉悦,温馨幸福。
(二)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给留守儿童家的温馨
总投资近300万元的综艺楼造型独特,美观大方,是整个校园的形象建筑,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室、阅览室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进一步满足了留守儿童管理的总体需求。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的塑胶操场,篮球、羽毛球、排球、沙坑、单双杠应有尽有,给留守儿童创造了课余快乐运动的天堂;拥有80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260个座椅的学术报告厅、拥有5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可容纳1000人的就餐中心都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数字信息化的校园、班班通工程更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快乐学习的平台。七彩梦广场、古亭、喷泉池、石碑,雕塑等景观古朴典雅;物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等专用室以及男女生宿舍楼,各具特色。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了教学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让留守儿
篇四:《关爱留守儿童事例》
爱,演绎精彩
——小吉场镇中心校关爱留守儿童事例
李天英,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级时爸爸意外受伤瘫痪在床,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小天英从此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她来到小吉场镇麻窝小学六年级班级时,班主任付玥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班主任付玥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她的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为了让李天英健康快乐成长,小吉场镇麻窝小学的教师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开启心扉 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付玥老师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付老师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
付老师她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说: “同学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一方意外受到伤害生活不能自理,亦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
1
在付老师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仔细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付老师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一片掌声中,张胜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张胜同学送回了座位,付老师分明看到闪烁在张胜同学眼里的泪花,鼻子一酸,但硬是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
王荣付:“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爸爸外出广东打工去了)”。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付老师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于是让他回到座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李天英:“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学生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
付老师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又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
2
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付老师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她的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付老师她努力思索着……
二、有的放矢 增强信心
为了让李天英同学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付老师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小天英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付老师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付老师有意识的让李天英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小天英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茅!
2011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有意将她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她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落下来,可她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阵阵喝彩。特别是她的独唱《感恩的心》,让许多同学热泪盈眶。
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李天英同学信心倍增。她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她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练习 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学校建立的留守学生档 3
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QQ或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在电话里及时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李天英和妈妈的交流多了。妈妈的外出打工,曾经让小思迪“怀恨”在心。但现在,她俨然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有一次她在留言中写道:“妈妈,您要保重身体,别太累了。对于我,请您放心。你们虽不在我身边,但学校是我的避风港,老师就象我的亲父母……”
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李天英同学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她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 , 知孝行善。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一个优秀的班干部!更让付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2011年小吉场镇小学升初中升学考试中,李天英的以189分的成绩列全镇1341位小升初考生的第三名。她的妈妈在给付老师的电话中说道:“付老师,我真不知道怎么言谢,我的孩子虽然缺少父爱和母爱,但你们给她的爱足以让她幸福一辈子”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加精彩!
4
篇五:《学校关注留守儿童亮点资料》
炉霍县中学关注留守儿童工作资料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认真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去,依据我校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本班学生组织关爱小组,要加强关爱,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我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
力。
4、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教师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两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各种竞赛活动等,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开展教师家
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3、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四月份:
1.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2.档案信息更新。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五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3.留守儿童“五一”联欢会。
六月份:
1.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活动。
2.留守儿童减免落实情况检查。
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撰写。
4.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5.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篇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
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对“留
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又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
实县委、县政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会议精神及县、镇关工委对留守儿
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
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
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人口180余万人,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因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其中,有一部分
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只好将子女留在本县由长辈或其
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4897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
就有820人,其中男生522人,女生298人,双亲留守儿童371人,单亲留守儿童449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
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一些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