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南非芦荟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常见芦荟简介 配图》

芦荟,又名龙角 肉多生常绿多肉质草本。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大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芦荟各个品种性质和形状差别很大有的象巨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却不及10厘米,其叶子和花的形状也有许多种,栽培上各有特征,千姿百态,深得人们的喜爱。 据科学研究,发现芦荟中有不少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后舒适,对皮肤粗糙、面部皱纹、疤痕、雀斑、痤疮等均有一定疗效。因此,其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防晒霜、沐浴液等。至于轻度的撞伤、挫伤、香港脚、冻伤、皮肤龟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芦荟来治疗,效果不错。现代研究显示,其叶含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及芦荟苦味素等,药理实验有泻下、抗癌作用。芦荟花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疗咳嗽、吐血。

芦荟品种很多,已分类定名的有500种以上。但目前已知有药用价值的仅十几种。品种不同,药效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异。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芦荟品种。 1、 库拉索芦荟(AloeveraL.)

库拉索芦荟原产于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库拉索群岛和巴巴多斯岛,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巴巴多斯芦荟。我国称之为翠叶芦荟,日本叫“芦荟蕃拉”。其叶汁经干燥获得的生药叫“老芦荟”,为红色膏体,呈不透明的红褐色或暗褐色,因此也称“肝色芦荟”,载入药典中。

库拉索芦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较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每片重可达0.5~1.5kg,单株重可达10~20公斤,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小花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管状小花6裂;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三角形蒴果,室背开裂。花期2~3月。三年以上老叶药效成分高。叶肉粘胶物质占总叶重的65%~75%,是药用、保健、美容的主要品种。

它是目前应用在食品、药品和美容方面最广泛的品种,原产于非洲北部地区,现在美洲栽培最多,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海南岛也都有大面积商业化栽培,主要用于提取芦荟原汁。后来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在库拉索芦荟中,又选出变种,如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此芦荟观赏性一般。

2、中国芦荟AloeveraL.var.chinesis(Haw.)

中国芦荟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又称斑纹芦荟,又名油葱,蔑草、龙蔑草、龙角、乌七。在中国云南元江地区,福建闽南和广东沿海有一定面积栽培。叶片较库拉索芦荟细长,叶汁也具有美容和药用价值,叶嫩可做芦荟色拉原料食用。因所含蒽醌类物质较少,是理想的食用芦荟种。已载入我国药典,其叶汁干燥品为不规则团块破碎的颗粒,棕褐色或黑绿色。但产量低,叶肉不如库拉索芦荟厚,分蘖能力极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我国民间此变种普遍栽培。

其特点是,茎较短;叶簇生,螺旋状排列,叶面有白色斑纹,叶肉质肥厚,狭披针形,长10~20cm、厚5~8mm,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齿,基部阔而抱茎。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cm;为总状花序,疏散型;花梗长约2.5cm,花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筒6裂;雄蕊6,花药2室,背部着生;子房二位,花柱线形。蒴果呈三角形,长约8mm。花期7~8月。分蘖能力极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木立芦荟(Aarboresesens.Mill.)

又称木剑芦荟、木立芦荟,原产于南非,叶汁极苦。木芦荟的主要特点是,植株直立成乔木状,这也是其命名的原因。原产地株高可这6米以上,在温室中也可长到2米左右,但单叶比较小,叶肉也较薄,适宜于加工利用。当然不同的栽培品种其形态上有很大变化。一般12月开出红色的圆锥形总状花序,但一般果实不成熟。但其主干基部可不断长出侧枝,可用于分株繁殖。生长两年以上,单叶重40克左右,老叶药效好。

木立芦荟,又称日本芦荟。二战后,日本人发现木立芦荟涂于皮肤上可以治疗核辐射伤害。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榨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用作食用的家庭菜。日本人认为小木芦荟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用小木芦荟加工成芦荟干粉,可医治各种疾病。 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民用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木立芦荟是养颜、排毒、提高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最好的保健品。此芦荟观赏性不高,可是有药用价值和美容价值。内含抗癌成分,能治疗糖尿病等。

4、开普芦荟(AloeferoxMill.)

开普芦荟,也叫好望角芦荟、青鳄芦荟。主产于南非共和国的开普州,其生药产品称为开普芦荟(Cape Aloes),从叶子取出的汁液干燥成固体,黑褐色或绿褐色,破碎面有像玻璃一样的光泽,切成薄片呈半透明的琥珀黄色或红褐色。别称“透明芦荟”或“光亮芦荟”,我国药典称其生药为“新芦荟”。作药用时,一般认为品质稍逊于老芦荟,但各国药典中都列有,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

它是芦荟中的一个植株高大的种类。茎发达直立,高3~6米;叶30~60片,簇生于茎顶,宽12cm,有尖锐的刺;叶的颜色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状花序长60cm左右;花梗长约3cm,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具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果为蒴果。花期2~3月。无侧枝,用种子繁殖。

5

、皂质芦荟

皂草芦荟,又名皂质芦荟、花叶芦荟。皂草芦荟的叶汁如肥皂水一样,十分滑腻;叶片薄,其上花纹和斑点极多。皂草芦荟也未被载入药典,但被证明外用治疗风湿症效果很好,新鲜叶汁也有一定护肤作用。

皂草芦荟的形态特点是,茎高30cm左右,叶片比木芦荟大。耐寒性较强,地下有发达的葡匐茎,可用于繁殖新植株用。皂质芦荟有许多变种,如广叶皂质芦荟,主要用于观赏,叶上有白色条斑,纹理清楚,叶片较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皂质芦荟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正背面生长有不规则的白黄色斑纹,从幼苗到成株斑纹不褪。几乎无茎,叶从生。春开橙色花。

和其它大多数芦荟不同之处是叶中几乎不含芦荟大黄素,所以无苦味,无通便效果。对外伤、皮肤病、美容效果好,很少有皮肤过敏反应。叶肉碱性强,内服易引起“烧心”,对溃疡病治疗效果明显。

篇二:《南非当地四大特色》

动物乐园

南非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100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之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已经融入南非人的血液。除了大型的国家公园外,拥有大片土地的私人也在自己的产业上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野生动物保护站。动物们享受着不受打扰的生活,狒狒在路边嬉戏、斑马穿过公路的场面随处可见。

圣卢西亚湿地公园:因为汇聚了5个独立而又互相联接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的河马数量是南非最多的,还有大约1000条鳄鱼。

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总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二个海南岛。区内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其中仅羚羊就超过14万只。克鲁格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大象实在太多了

赫曼努斯:是世界上最佳的陆上观鲸地点,每年7-11月,站在海边就能欣赏到南露脊鲸的精彩演出。全球唯一的报鲸人每天在沃克湾边巡视,一发现鲸鱼就吹响号角,提醒观鲸者注意。在整个开普半岛沿岸,到处都可能看到鲸鱼出没。

海豹岛:在南非海岸线上随处都可能看到海豹懒洋洋的身影,不过要看到上千只海豹聚集,就只有在豪特湾的海豹岛了。如果乘坐玻璃底观光船,就会发现海豹在水中的身姿是相当灵动潇洒的。

奥茨颂:鸵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算是一种“野生动物”了,在奥茨颂,鸵鸟养殖一向是获利颇丰的产业。

西蒙镇:南非企鹅身材娇小,虽然没有帝企鹅的伟岸体型,却也是绅士派头十足。西蒙镇原本并没有企鹅,1982年突然出现了两对。当地居民立刻把一个小海湾划定为企鹅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繁衍,这里的企鹅数量已经达到3000只。

鲨鱼带:在距开普敦约100公里的大西洋中,有一块“幽灵”出没的水域,这幽灵就是水中霸王大白鲨。虽然它的嗜血令人谈之色变,但每年仍有数万人来到这里欣赏大白鲨的英姿,更有寻求刺激者潜入水中,与它面对面。

{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挑战极限

南非千变万化的地貌,形成了无数悬崖峭壁、急流险滩,对那些喜欢寻找冒险刺激的人来说,这块土地永远不会令人厌倦。

蹦极:布劳克郎兹大桥中点距地面21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蹦极点。在这里一跃而下,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

探洞:甘果洞考验的不是胆量和力量,而是身体的柔韧性。把身体折叠成瑜伽师般的角度,才能爬出“上帝之棺”。

溜索:风暴河的原始森林中,凭借一根溜索在距地面30米的树梢上飞过,仿佛已经化身为丛林之王泰山。

攀岩:桌山陡峭的岩壁上,有30余条攀岩线路。虽然时常发生事故,来自世界各地的攀岩高手还是宁可以这种危险的方式攀上顶峰。

岩降:和攀岩相比,岩降是比较温和的方式,但仍是不可多得的经历,还能在最不同寻常的角度一览大西洋美景。

观鲨:潜入印度洋的水面以下,海中幽灵大白鲨在身边游弋,仅一道铁栏之隔。这时候,海水的冰冷大概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两洋交汇

南非东海岸濒临印度洋,西海岸濒临大西洋,两大洋就以开普半岛的尖端为分界线。 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来到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寻找两洋交汇的奇观。令人失望的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法定”分界只是画在地图上的界限,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事实上,印度洋和大西洋确实是两位个性完全不同的巨人。印度洋暖流沿非洲东海岸南下,而南大西洋寒流迎头北上,两股洋流在非洲大陆南端相遇,印度洋总是抵敌不住,向回败走。洋流的战争使得开普半岛海岸永远波涛汹涌,这也就是好望角最初得名“风暴角”的由来。它们交锋的战场并不固定,总是在好望角和厄加勒斯角之间游移,所以两个大洋真正的分界线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

区分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方法:

1、水温。印度洋的水温比大西洋偏高6℃左右,乘坐测量船出海,通过水温检测,就能找到真正的交汇处。{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2、海带。大西洋生长着大量的海带,由于南非政府禁止打捞,这些海带就漂浮在海面上,最终在沙滩上风干。相反,印度洋却一根海带都没有。

七彩花国

两大洋冷暖海流交汇带来的丰沛降雨为南非的植物提供了舒适的气候环境,南非全境植物种类达18000多种,据说仅一座桌山上的植物种类就比英国全国还多。四季更替,种种奇花次第开放,其中很多都是南非独有的。南非无愧于“七彩王国”的美誉。

帝王花:又名菩提花,在南非各地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品种超过350种,花期从5月一直到12月,一朵花能开放几个星期之久。花球直径至少10厘米,甚至可能达到30厘米。花朵颜色多变,白色清丽淡雅,粉红色娇媚动人,紫红色富丽华贵。也许就是因为它既美丽非凡又平易近人,才会在群芳争艳的南非被选为国花。观赏帝王花的最佳地点当属开普敦的好望角自然保护区和开普植物王国。

芦荟:世界上500多种芦荟中,近一半的原产地在南非。在南非的公路边、原野上,巨大的芦荟随处可见。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艳丽的花朵向着太阳怒放,宣示着蓬勃的生命力。芦荟更广为人知的是医药和美容作用,以芦荟为原料的系列护肤品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在南非必买的特产。

紫薇花:10月,比勒陀利亚被笼罩在一片紫色的云雾中,这是紫薇花季节到了。比勒陀利亚有7万余株紫薇树,每到紫薇盛开的时候,走在街上,头上是紫色的拱廊,脚下是柔

软的花毯,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花香,如同走进童话世界。

番茉莉:这种并不起眼的小花有种奇异的特性:一朵花开放的第一天为深蓝色,第二天颜色变浅,第三天退成白色。南非人把它称为“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名字让人在柔弱的小花前深深思量。(文章出自:南非华人网 )

篇三:《芦荟品种介绍及吃法》

芦荟的种类及吃法{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芦荟属百合科多年生,长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沙漠干旱地区,叶片进化为具有很强的贮水能力,表面坚硬,不易失水。叶簇生呈莲座状或生于颈顶,叶长批针形成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果实蒴果种子多数。各个品种之间的形状性质差异很大。

据目前考证世界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原产分布在非洲大陆的有250个品种以上,马达加斯加约为40个品种。

芦荟的品种繁多,但具有保健、药用、食用、美容价值的仅为极少数,绝大数皆为观赏性芦荟植物。其中根据近代科学验证,具有较强开发研究利用价值的芦荟为好望角芦荟、日本树芦荟、美国库拉索芦荟、中国元江芦荟、中国华芦荟、皂质芦荟等几个品种,其中美国库拉索芦荟以株高、叶厚、生长周期快、利用价值高等特性被看重,特别在科技深加工方面,美国库拉索芦荟明显优于其他一些品种。。

在药用芦荟品种中,含药效成分及含量最多的还得算好望角芦荟,它含有的“Alomicin"成分具有极强的抗癌作用,但由于该品种生活环境、生理特性、繁殖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我国目前无法普及种植。。

芦荟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其中可供药用的只有十几种,可食用的仅五六种,其余皆为观赏植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芦荟品种:

库拉索芦荟: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美国南部和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也有种植。其叶汁浓缩物即中药“老芦荟”,日本称“肝色芦荟”。{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好望角芦荟:分布非洲南部地区,主产于南非共和国的凯普州,由凯普达温输出其叶汁浓缩物,即中药“新芦荟”亦称“透明芦荟”,药用者一般认为“新芦荟”质量较“老芦荟”差。

中国芦荟:又称斑纹芦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云南元江、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有野生。民间广用为草药、美容药物,其叶、花、根均可入药。

木剑式芦荟:也叫木立芦荟。原产于南非,目前日本到处栽培作为民间药,我国近年来也广泛种植,尤以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为甚。

以上是药用芦荟的几个主要品种。作为园艺植物,芦荟则有数百种之多。兹举几个常见的品种介绍如下:

帝王锦:又称低能芦荟。叶细多肉且柔软,为其最大特征。原产于卡那维拉的南部山地,日本种植广泛。

七宝锦芦荟:耐寒性比木剑芦荟强,可以长年在户外种植。 青鳄芦荟:原产于南非共和国,野生群集生长,在原产地大多收集其汁作芦荟树脂。

龙角芦荟:又名狼牙爪。原产于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地中海沿岸一带。我国云南有野生,“滇芦荟”就分布在那一地区,其

它地区均为人工栽培。

珍珠芦荟:别名德国菠萝。原产南非一带,我国主要作温室栽培观赏。

千代田锦芦荟:在日本也叫“斑纹芦荟”,但与中国芦荟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俗称芦荟、实际上除了外形有些相似以外、是和芦荟根本不沾边的园艺植物,例如竹纹芦荟,原产南非,在中国作温室与家庭盆栽,与芦荟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又如海螺芦荟,别名十二卷,也是原产南非,中国各植物园、苗圃都有栽培,外观也很象芦荟,为百合科十二卷属,与芦荟同科不同属。

种殖注意事项: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

温度

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

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日照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十天半个月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肥料对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蛆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繁殖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加强肥水管理,施用保护剂等来预防病害发生。当病害已发生则可辅以化学防治来控制和防止病害发展蔓延,但此时病斑一般不能消除,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 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篇四:《南非植物》{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南非植物“两面派” 原始神秘与现代小清新 南非是个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全南非境内大约有18000种花卉,很多都属南非独有。这得益于南非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包围中,两大洋冷暖海流交汇,当地雨水充沛,因此特别适合植物生长。他们有的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神秘,被奉为南非的国宝,像世界传递着南非的特色;有的经过现代人的发现与包装,有了新的内涵,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南非这片土地上一代代的生长着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南非本土植物代言人

而南非的植物也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位于开普敦的克斯腾伯斯(Kirstenbosch)国家植物园的植物像是南非植物的代言人,代表着南非本土的形象,植物的样子虽说在我们看来有点古怪,但却像极了南非人的性格,坚韧却不失时机的来点“颜色”。

还是花骨朵的帝王花 [保存到相册]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位于南非开普敦市桌山的东麓,占地面积528公顷。虽建园于1913年,但早在1660年第一任总督就在这里种植了作为殖民地分界用的绿篱植物。作为世界六大植物区系之一的开普植物区,该区面积虽然不大,却有近9000种植物分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南非的特有品种。这里收集栽培了4000种开普半岛的当地植物,这也是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最大的特色。而始建于1896年的南非植物学会展览温室也坐落在这里。

这里相当一部分是南非的特有品种,不得不看的便是南非国花-帝王花,久开不败的帝王花,自然代表着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还象征着胜利、圆满、富贵与吉祥。这也是其在南非被敬为国花的主要原因。

芦荟 [保存到相册]

芦荟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南非的芦荟个头比中国的大得多,有的比人还高,远远看去没了盆栽芦荟的小巧与可爱,反而多了份敬畏。芦荟的神奇功效在南非也不能得到埋没,虽说折根芦荟带走不被允许,但去商店买点芦荟胶送给女性朋友们,已经成了南非旅游必不可少的事。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里的大象果 [保存到相册]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里还有很多主题公园,包括药用植物园、芳香植物园和普罗梯

亚(Protea)园(南非的国花,分为几十个变种)等,这里除了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外,早晚也会看到当地的人在植物园里遛弯,周末也有很多家庭来踏青,虽说游客不少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里却没有垃圾桶,园方鼓励游客将垃圾随身带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植物园还能看到开普敦的全貌,这也是他的魅力之一。

篇五:《芦荟品种和分类》

芦荟品种

芦荟(Aloe),其英文名来源于阿拉伯文“Alloeh”,是“苦味”的意思。芦荟是多年生单子叶植物纲(Monoctyledoneae)百合目(Liliales)百合科(Liliaceae)中的一个属。

芦荟属热带旱生的阳生植物,为适应干热的气候,芦荟叶片多肉质含汁丰富,为使水分不致散发,其叶皮坚硬而呈纤维状。芦荟的叶片中有一种特殊的保水能力很强的组织,即在大量的植物黏液中存在许多含水量很大的细胞,而这种黏液可以链接大量的水分。芦荟弯曲的叶片边缘通常长有许多刺,这使得它们成为一种不易被攻击的植物,这一点和仙人掌有些相似。

芦荟品种繁多,大约有360多种,人们长久以来认为具有医疗保健效果的芦荟却只局限在几个品种,其余的品种只有观赏价值。

在美国和英国最常见的是库拉索芦荟又称翠叶芦荟或美国芦荟,其英文全称是“Aloe barbadensis Miller”,但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Aloe Vera”,其它较常见的品种有:开普芦荟(Aloe ferox Miller or Cape Aloe)和皂素芦荟(Aloe Saponaria Haw),而在中国和日本较常用的还有华芦荟(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nsis)。

(1)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

原产于西印度群岛和巴多斯岛。它的叶

子有长方型、尖点型和锯齿型三种,它的

底部是一个很大的蔷薇化型底座,底座中

央长出花基,顶端开出一丛丛黄色或微红

色的管状花。成熟的库拉索芦荟,高2.5~

4英寸,平均每株有12~15片叶子,成

熟的叶片最宽达4~5英寸,重1.5~3.0

磅。它具有植株大、叶片宽厚汁多的特点,

适合用来提取芦荟原汁。

利用库拉索芦荟的叶肉冷冻干燥粉末,作为进一步加工成各种保健食品的原料,因其无臭无苦,适口性好,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途。美国是翠叶芦荟最大的种植国和消费国,早在198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确认库拉索芦荟可作为食品用途。库拉索芦荟中所含的丰富胶汁,对皮肤的保健和美容具有

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用于美容和化妆品的芦荟原料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库拉索芦荟加工而成的。

(2)开普芦荟 Aloe ferox

Miller. 又称好望角芦荟,主产于

南部非洲南非共和国的开普州。这

是一个大型品种群。茎直立,高达

3~6米,茎杆木质化,叶长60~80

厘米,叶宽12厘米,叶大而坚硬,

叶缘有红褐色的角质齿,长有锋利

的刺,它不生侧枝,用种子繁殖。

是芦荟中少有的能结籽的品种。被

利用的部分是叶汁。从叶子的切口

中流出的苦液,经过日晒或加热干

燥后得到的褐色凝块,便是中药里

{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的老芦荟。世界各国的许多药典中

记录的芦荟都是开普芦荟。它是一

种传统的药用植物。

(3)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er)

亦称日本芦荟、木剑芦荟、树芦荟,因

其外形象直立的树木而得名。原产地南非

开普州和德兰士瓦州的东部、北部及罗德

西亚地区。木立芦荟在日本有大量的栽

培,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近年

来种植较多。木立芦荟可从基部或茎上形

成分枝,利用分枝扦插繁殖极易成活。其

特点是灰绿色叶子细而长、凝胶含量少、

边缘锯齿状、茎像树杆、橙红色花,叶段

面呈V字形。木立芦荟在其原产地株高可

达六米,在温室也可达2米以上。目前在

日本,木立芦荟已投入商业化生产,他们 认为木立芦荟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木

立芦荟也可用于食品加工。

早期,日本民间用木立芦荟制作粉末和软膏进行销售。1953年,得到了制药许可,但作为医药品,必须和药典中的开普芦荟进行配合才行。当时,生产的健胃通便药“芦荟片”是有10%的开普芦荟粉末和90%的木立芦荟干燥叶粉末配合而成。

1980年,日本芦荟食品株式会社开发了木立芦荟饴

糖。木立芦荟被许可作为食品后,制造销售的公司增多,

商品由饴糖转入粉末、粉粒品、茶和液汁等。把木立芦荟

作为添加剂的化妆品由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而迅速不

断地得到普及。

八十年代日本爱知县癌中心研究所,在日本癌学会

上发表文章,指出木立芦荟含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

抗癌物质alocutin A,而受到人们格外重视。

1985年4月,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部发表了木立芦荟

含有优异的降血糖作用的arbran A和arbran B, 对糖

尿病的治疗,效果持久且无副作用,成本低廉,为糖尿病

患者所注目。木立芦荟的产业化的潜力是令人振奋的。但

是,目前国内木立芦荟的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和加工有待

进一步加强

(4)皂素芦荟(Aole Saponria Haw)

原产于非洲和南非开普州、德兰

士瓦州的东北部。另外,美国夏威

夷州、佛罗里达州也有种植,在日

本亦有栽培。皂素芦荟茎杆短,绿

叶长达50cm左右稍向下弯,有美丽

的白色斑条纹,纹理清楚。地下茎

四周伸长出子株,属群生,繁殖快。

叶大肉质厚,含凝胶质较多,药性

缓和,被民间大量用于药物,但在

药典中没有记载。有较高的观赏价

值。

⑸华芦荟(Aloe Veral var,chirensis(Baw)Berger.)

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省、

福建省、云南省和台湾省的部分城市。我国的

热带、亚热带沿海一带,有大量的华芦荟资源,

生于山坡草、海滩沙地灌丛中,在江苏、上海、

吉林、辽宁等地已有暖棚或盆栽。华芦荟是翠

叶芦荟的一个变种,其形态与翠叶芦荟相似。

肉质叶茎基部有白斑,表皮较翠叶芦荟薄,分

株能力极强,有较强的适应性。蒽醌类化合物{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含量较翠叶芦荟低很多。华芦荟具有一定的美

容与药用价值。

Sect. Aloinella

植株小,无茎。根纺锤形,叶密集莲座状,三角披针形,具芒。花序梗细 长单一。总状花序。花直立不下垂,花小(8mm),下有不育的宽的苞片。花丝大多展开。子房尖形,向花柱方向逐渐尖细。

模式种是:A.haworthioide

Sect. Graminialoe

根纺锤形,植株小,无茎.叶4-10,多为多级莲座状,有时二列.花序单一.花序梗细长,在上半部分具不育的苞片.总状花序头状或圆锥状.花10-20mm.具花梗。花被10-20长。基部具柄,唇部三角或二唇,常向上翻转。

模式种:A.myriacantha(Haw)R.&S.

南非种有5个,其中包括一个变种,分别为:A.albida;

A.myriacantha A.saundersiae. A.minima A.parviflora

Sect. Leptoaloe

植株大多无茎,有时有很短的茎.叶片二列到其它形式的,窄线形,带状,或大,硬或不结实,有时有隆起,绿色或海绿色,大多在上部表面没有斑点,常在靠近基部的背面有白色的斑点;花序梗单一,有不育的苞片.总状花序头状.花被或多或少具柄,12-50mm长,圆筒三角状,圆筒膨大状, 基部宽大颈部窄,10-40mm.具梗.生殖器官退化或外露很短.

模式种:A.ecklonis Salm dyck

南非种有16个,不属于南非的有: A.nuttii Bak., A.buchananii Bak. A.mketiensis Christian.

这个组共有4个系

1.植株小,约有各种叶片20,3-10mm宽, 边缘有一点点齿.有4个

种:A.kniphofioides ; A.chortofirioides; A.woolliana.

A.dominella.

2.植株较大,叶片多 ,肉质,花略带红色 ,鲜红 ,橙色,25-33mm长.有5个种

A.mubigena; A.verecunda. A.hlangapies. A.thompsoniae A.vossii

3.植株有小的黄色的花,12-22mm长.有4个种:

A.linearifolia. A.kraussii. A.integra. A.ecklonis.

4.植株有大的红色的花,36-40mm长.

有3个种.A.cooperi. A.mierocantha. A.boylei

Sect. Eualoe

这个组有4个亚组:

A亚组、B亚组、C亚组、D亚组、E亚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南非野生红土大芦荟 南非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