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1]》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

浙江省安吉县凤凰山中学(313300) 董晓红

联系电话:13017913210 电子信箱:dxh.cs@163.com

【摘 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并从数学教师“提高对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能力及反思的方法”这三个维度上讨论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教学反思 新课程 有效

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从来如此,便对么?”这话里深含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正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学反思,而且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

1.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

2.数学教师反思的意义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2.1 数学新课程的呼唤

反思是数学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

新课程有关的教材、教学过程、师生关系都在发生变化,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

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才能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步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

2.2 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并非专业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其他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例如,我在挂职学习期间听过一位来应聘的老师借班上的一节课,准备得非常的充分: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富有情趣,语言生动幽默,旁证博引。但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个班级的学生明显不能适应这位老师的快节奏,快语速、快思路,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老师的问题如石沉大海无人回答。由此可见,如果老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情景及时反思和策略调整的能力,往往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陌生”与“迷惘”。

2.3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在这里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下面一些场景我们在一些展示课、公开课上经常能见到: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教学程序化,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学生跟着课件走,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这些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和解决。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3.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指导着行为。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这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 “为什么?”,也不知道要“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在美国的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的课堂里,除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允许学生这样做,学生也不敢这样做的。在这样传统的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3.2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还是知识传递的支配者 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

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3)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师道尊严”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

4.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4.1 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的勇士。责任感和道德心才会促使反思,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讲究奉献精神,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会因循守旧,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这种实现自我的需求会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他们清醒地知道教师的素质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与继续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充实主观,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4.2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4.3 掌握反思的方法

(1)教学反思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

篇二:《初中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期数学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

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 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经常引导在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现在老师都很累,每天很努力的去教学生。但如果不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怎样进行学习反思,那么老师的心血就有可能白费。只有老师努力的教和学生正确的学二者相结合,老师的付出才一定有回报。{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这阶段的一点感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会努力地去引导每一位学生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怎样的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

篇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若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节教学内容,教材上安排非常简单。但我觉得本节课的首要环节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同类项,那么怎样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认识呢? 我先创设了一个“整理讲桌”的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温习了日常生活中的分类问题。接着,我又考虑:如何把学生形成的感性认识继续下去并转入到对同类项的认识中呢?我采用投影出示“找朋友”的一个小游戏导入本节的第一个重点内容——理解同类项。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并同类项的学习就比较容易了。在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时,让学生从具体的、简单的生活实例中提炼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课堂容量。多媒体出示变式练习让学生得以迅速提高、拓展,使学生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最后的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篇四:《2015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篇五:《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单位: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镇中学

姓名:杨春发

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论文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体验调整、提升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想、逻辑思维、情感态度都需要在反思中生成,继而得到全面提升的。反思式教学针对的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即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下,促使学生从整体把握数学问题的相关内容,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细致的考察、分析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适环境的引导学生反思,不走形式,不拖泥带水。努力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探索解题规律,进而产生新的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反思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自我感悟,而是要在教学中抓住每一堂课的反思点,有效的进行反思式活动。

关键词:反思 探究 感悟 思想 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窥一斑,学生这个亲历的过程正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过程;知全豹,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想。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老师一讲就会,并且感觉还很简单,等到自己解题,总是无从下手。”每每看到学生面对练习题无从下手时,我总会思考:“我们的学生见的题很多、很杂,但题目稍加变化,解决起来就很困难。可见就题论题已不能满足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教学中一味的灌输思想方法,而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消化,不能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积累经验,学生就没有了感悟的过程。尤其现在的学生要面对的学科很多,如果把反思过程留到课下,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空谈。”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深切感知,只有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用心去领会数学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学生自我的一种数学反思,一种

靠学生自主体验调整、提升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不难看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思维、情感态度都需要在反思中生成,继而全面提升的。

反思式教学针对的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下,它能促使学生从整体把握数学问题的相关内容,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细致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解题规律,进而产生新的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反思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自我感悟,而是要在教学中抓住每一堂课的反思点,有效的进行反思式活动。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反思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式教学活动的论述。

一、反思错误类型,修正不足。

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在数学教学中错误是一种常见性问题,解决错误正是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反思错误,弄清易犯错误的地方,对比自己当时和现在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错误根源,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性的,也有能力性的,因此在反思式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反思纠错时间。在平时的作业讲评或纸卷分析中,不仅指导学生认清错误的类型,还要学会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由此得到的启发,并把它在错题本上记录下来。订正一道错题后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反思:

1.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思考?

3.解题的关键或突破口是什么?

4.通过此题在知识上、技巧上、思维策略上有什么收获?

5.这种错误是常见的哪种类型?与哪些问题类似?

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是不够的,还要领着学生一起反思,如下面的一段课堂实例: 案例:计算22 , x2x2

洪岩同学的解法:原式=2(x2)2(x2)2x42x48

显然做法有问题,同学们共同思考,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张冠李戴了,把分式运算当成了解方程。);此类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分式运算的步骤应先通分);集体的关键是什么?(确定最简公分母);解题的收获有哪些?(审题要认真,明确要考查的内容再解题)。

长期这样的坚持,学生会把“错误反思”当成一种不自觉的思维活动。

二、反思所学知识,力求全面。

如在复习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对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无论画法还是性质都特别熟悉。对于三角形的分类,以及每一种三角形的性质认识的都很清楚,但在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很到位的前提下,做题还是出错。

例: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等于多少度?

李波同学板演:如图1,作CDAB

CDAB,CD1AC, 2

A30 A

D

A

DB

C BC

(图1) (图2)

教师:刚才同学无论从画图,还是叙述思路都很清晰,同意这个结论请举手。(全班

共33人,有17位同学举手)没举手的同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张美婷同学:除了李波所写的,我还画了钝角ABC(图2),结论是150。

教师:两位同学的说法大家都听到了,谁说得更加全面?

同学们恍然大悟,一致认为张美婷的说法对。

教师:是的,这道题应该两种情况150和30。做错的同学我们共同反思一下解题的过程,首先,重温题目“等腰三角形”如何理解?

学生:没有告诉是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所以要有两种情况。

教师:不及如此,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部分同学习惯了画锐角三角形,所以丢了一种情况。其实这道题我们三种三角形都要考虑,只不过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情况不成立。以后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全面。

学生补全解题过程:

解:(1)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 CDAB,CD1AC,A30。 2

(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

CDAB,CD1AC,DAC30, 2

BAC150。

通过此题的进一步反思,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达到了自我认识的教育目的,也唤醒了学生要真正理解所学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深入理解,促成其全面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的养成。

三、反思隐含条件,提升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解数学题时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对有一些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简单易解,但结果却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条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挖掘所有的内容。如学习了一

篇六:《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反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反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很多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课本习题,却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是否必须解大量的课本外的题才能真正提高解题能力?“熟能生巧”这条古训,它究竟是不是一条普遍的数学学习规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真的全是我们这些教师教出来的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最近六七年中一直困绕着我。通过两年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的进修,并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问题的理论专著及报刊杂志,使我朦胧的感到我的教学理论水平还很差,前面十二、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混”过去了,有实践却很少总结经验,更缺少理论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思考和学习,我开始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开始重视互动的师生关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主体性方面作出较长时间的实践,在主体性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解题自觉了,而且还有很多学生能主动涉及一些课外习题,不懂的问题也能主动问老师和同学,按理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应该很理想才对,但在他们中间偏偏有较大部份还是不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学生已能正确地完成课本习题,思维能力却不见提高。由此我假设:“解题与思维能力提高之间一定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解题后的反思环节,它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根据这个假设我作了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总结了一点经验,借此文与同行交流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恳请指教。

一、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 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 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 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 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

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教师要用数学启发法讲解概念的概括,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从提出问题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没经过深入的思考是提不出好问题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猜想大部分属于探索性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理论高度,应熟悉大部分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如马忠村主编的《数学思维理论》一书中列举的16种思维方式以及重要的数学思维模式、策略与方法,当然还要结合数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他教育理论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用数学启发法去讲解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在侧题教学中,

要经常从解题后的反思出发,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并及时表扬同学们敢干猜想的精神。学生在这种猜想精神得到鼓励和保护的学习氛围中,便出现了大量作业后结合所解的题进行的好的猜想和证明。如

案例2:胡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

方法,不知对否?

作法,1. 连结AC;

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 ”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

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胡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

并说,江乔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

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

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

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胡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三、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

案例3:解完“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