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二课时【导入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使用说明】
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 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
3.10分钟当堂训练. 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
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表格。
详写:
略写:
实写:
虚写:
单独介绍:
群体介绍:
二.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提示】1.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着墨最多。2.贾宝玉、林黛玉是男女主角;王熙凤是贾母的红人,王夫人的侄女,背靠大山,是贾府家务的实际掌权人。
【焦点讲练】
一.作者为什么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这么多人物出场?
1.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条理井然。
2.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巧妙而自然。
二、本文交代人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2.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试以王熙凤为例,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鉴赏王熙凤的性格
思考:
1.王熙凤的出场有怎样的特点?从林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
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到什么?
3.贾母怎样戏谑王熙凤的?说明什么?
4.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5.王熙凤为林黛玉流了眼泪,该如何看待?
讨论明确:
1.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其放诞无礼,地位特殊。(注意与因老祖宗在场,
2.通过写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从其头饰、裙饰等看出其极其华丽,连林黛玉都觉惊诧不已,以此炫耀其在贾府的特殊身份、显赫地位,又可从中看出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满足的追求,还可看出她的贪婪与俗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可看出其美丽与狡黠。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3.老祖宗戏称其为“凤辣子”,一可看出王熙凤的心直口快;二可看出王熙凤深受老祖宗的喜爱。
4.语言描写极其传神,边讨论边明确。“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可见其邀宠取幸的本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不仅贾母听了高兴,连刑、王二位夫人也高兴,还不得罪迎春姐妹,可见其八面玲珑;“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说着还:“用帕拭泪”,但后面“忙转悲为喜”,却揭示出她出色的表演,只有一个目的,取悦贾母。而后一连串的问话,更是为了体现她的能干,体现她在贾府的独特权力。
5.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朗读、表演。
6.思维提升:王熙凤形象总结
黛玉纳罕反衬其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令人生畏(笑里藏刀)
令人生厌(虚荣心强)
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
心直口快
凤辣子
深受贾母喜爱
对黛玉的语言及行动:邀宠取幸、善于逢迎、八面玲珑、权谋机变
1.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同人物对她的评价:①“放诞无礼”。②“凤辣子”);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2.王熙凤:漂亮泼辣、贪婪俗气;精明能干、惯于逢迎拍马和玩弄权术。
四、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
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
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当堂练习】
一.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处极为精彩的动作描写,也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联系课文和全书,可知王熙凤是一个心狠手辣、而又惯于阿谀奉迎的人,分明是见贾母疼爱外甥女,借机博取贾母欢心。
【答案】她这样做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
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
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语言的能力,答这类题要注意揣摩语言的弦外之音,体察人物的性格特点。熙凤说的是“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所以①错,②对;③④于文无据,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意思是“标致”的见过,没见过“标致”到这样程度的,⑥错;⑤与⑦比,⑤分析得较为准确。
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个女孩漂亮(尤其是男生)。但王熙凤这样做了,不仅没有得罪其他人,反而博得更多的欢心。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可见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这个马屁堪称极品马屁:一言三拍。
【答案】C
【相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
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大拍无形”啊!
【课后提升】
阅读下段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①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瑛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络裙②。一双丹凤三角眠,两弯柳叶吊梢眉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④,粉面含春成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一个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⑤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了,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⑦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⑧
1.对第一句有四项分析,其中一项分析得不适当,请选出()
A.写王熙凤出场,恍若是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人末到,声先到的手法。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D.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表现了()
A.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写得十分得体。
B.王熙凤是个年轻的媳妇,爱美之心与诸人同,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爱美之心。
C.王熙凤炫耀自己的富贵,她的生活观念俗不可耐。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两句肖像描写,表现了()
A.王熙凤的刁蛮,不懂礼法。
B.古典美人的特点并兼有些英气。
C.王熙凤抚媚智慧。
D.王熙凤的泼辣、厉害、无情。
4.“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这两句写出了()
A.王熙凤的身材修长匀称,姿容俏丽。
B.王熙凤的身材阿娜抚媚,才气外溢。
C.王熙凤的身材修长美丽,气度不凡。
D.王熙凤的身材婷婷,作风不大正派,暗指她与贾蓉的不正当关系。
5.“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两句描写表现了()
A.王熙凤对人是脸上一盆火,肚里一把刀。
B.王熙凤对人是故作热情,其实是虚情假意。
C.王熙凤对人是看风使舵,以热情待人,可交的、有用的就对人好,反之则一脚踢开。
D.王熙凤阴险毒辣,却也有热烈真情的一面,人的性格是多重而复杂的。
6.老太太说王熙凤叫“辣子”,这是(多项选择)()
A.戏谑之言,玩笑话,实无贬意。
B.老太太宠爱王熙凤,这是宠她的一种表现。
C.虽是玩笑话,曹雪芹也借此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核心:辣。
D.老太太虽宠她,却也对她的放诞元礼微有不满,因此略加讥刺。
7.画横线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
A.为了巩固自己在老太太心中受宠的地位,故意夸赞林黛玉,讨老太太的欢喜。
B.为了讨好林黛玉,博得林黛玉对自己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荣府的地位。
C.她赞美林黛玉却用“嫡亲孙女”作比,这样既使林黛玉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又讨好了老太太,又没得罪在座的“三春”,可谓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D.她用“三春”之美来夸赞林黛玉,是为了说明她也重视林黛玉,也怕将来林黛玉做贾宝的妻子夺了她掌的荣府的权。
8.给文中画横线的这个句子画出朗读时的逻辑重音,并说明逻辑重音的字所含的意思。
也只管告诉我
(1)逻辑重音是:
(2)意思是:
参考答案:1.B2.C3.D4.D5.A6.ABC7.C8.(1)逻辑重音是:我
(2)意思是:炫耀自己的执掌贾家大权的地位
教学反思:
蒋睿
【篇二】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描写
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 张建成
邮编:710077
电话:1524928128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本课人物描写的层次、详略、虚实、映衬,能够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作品展示的社会文化和人情世态。
【设计依据】课标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理解作品体现出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设计依据】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三位主要人物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
【设计依据】课标: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而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人物描写的层次、详略、虚实、映衬,领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学过程:
1、导课: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作者已借冷子兴之口对贾府进行了一番演说,使读者对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有了大致的了解。课文所选的内容是作者借助林黛玉的眼睛来进一步描绘贾家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一起进入红楼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2、环节一:领会人物描写的详略、层次、虚实手法。
A.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物?你认为这些人物应该怎样出场?作者的处理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主要写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几个人物。贾母应该是最先出场的人物,不仅显示了贾母的地位,也符合人伦常情。作者可以借助迎接林黛玉这件不大不小的家事,把众家眷一起托出。独留下王熙凤、贾宝玉二人做重点描写。不把此二人一同写出也是这个道理。(详略与层次感)
B.大家注意了没有,黛玉见到两位舅舅了吗?为何不在这里写出?
讨论明确:拜见舅舅是虚,遇见宝玉是实。可见也是突出重点。(虚实、详略)
3、环节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要赏析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位人物。
A.请大家设计一下王熙凤的出场,出场后又该如何描写。再阅读课文中有关内容,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虚实结合,接下来肖像——画形画神,然后是动作语言。
B.请同学们归纳赏析王熙凤说话的内容及其动作,贾母为何对王熙凤宠爱有加?
说话内容有二:一是对黛玉的夸赞,二是回王夫人的话。
C.王熙凤对黛玉的夸赞妙在哪里?
——句句落在贾母心上,是对上文提到的贾母心肝儿似的搂在怀里大哭行为的注解。夸张但有分寸,没有让众姐妹难堪。既然是荣国府的管家,懂人心思,拿捏分寸,自然与众不同。大家还要发现其中包含的的人情世故,真真如在眼前,正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作者其实通过一个“这熙凤”中的“这”字表达了对王熙凤能力的认同。
回王夫人的话则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再一次明确她的身份地位。
D.同学们阅读课文,比较作者描写王熙凤与贾宝玉的异同。
自主合作探究:
——相同:出场的方式,黛玉心理活动的侧面烘托,先肖像再动作。
——不同:出场前的众人之口的侧面铺垫描写,两首词的点评。
重点探究不同:
关于铺垫描写,正如《红楼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样,先有冷子兴口中道出,再由本课节选的由林黛玉眼中观察再现,有了这层铺垫,文章不突兀,水到渠成。写贾宝玉正是如此,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美感,才凝眉神铸去观察的道理。
关于两首词的点评,要体会作者暴露出的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认同赞美的情感,所谓物极必反,爱到极致,倒用恨词说出。恨到极致,反而赞词写来。多么强烈的感情表达,可以引导鲁迅作品“标致”一词举例说明。
其次作者参与进来评判并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这与外国文学的人物描写方式不同,前者总是含蓄委婉,后者却往往强势介入。(此点教师根据学情进行取舍)
4.环节三:描写人物的映衬手法,主要分析林黛玉。
如果说写前两位人物是集中式的,那么写林黛玉则是分散式的,请同学们归纳林黛玉的外貌言行心理的描写及其特点。
——既然荣国府各色人等皆是黛玉眼中,那黛玉形象何不由众人眼中得出?这正是映衬手法运用。
众人眼中写其形,宝玉眼中绘其神。言谈举止中体现黛玉心思细腻,“步步留心,处处留意”。
请同学们总结黛玉在哪些地方留心留意。
——如对于回答读书的问题,关于称呼王熙凤,关于座次的问题考虑等等。
5.总结反馈: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
6.教师总结: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经历时间的考验而越发光彩照人,不仅仅在于作者的精巧娴熟的艺术手法,更在于他描写的跨越时间的普世价值。我们要领会作者的艺术手法,更要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认识作品展现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态,
窥见作者的精神世界。
在方法上,我们可以由己推人(文),通过自己的预想与作品对比现出不同,从而深刻领悟作品的精妙所在。
板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篇三】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
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3.认字解词。
(1)给字正音
敕造(chì) 阜盛(fù) 绾着(wǎn) 内帏(w~ai) 盥沐(guàn) 两靥(y^a) 忖度(cǔn) 宫绦(tāo) 嗔视(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4.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
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布置作业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
2.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
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课文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写法。
提问: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绝不相同。按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二两题作分析。
明确: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分、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分,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
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2.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
提问: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提问: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西江月》词。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分析贾宝玉的性格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很不彻底的。
布置作业: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两个人物。
【篇四】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高二语文组 徐会玲
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学习鉴赏中外
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
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
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
艺术特色”。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
中的重点。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
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
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
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
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
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
课时设计:微课(10分钟)
教学流程:
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作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使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成了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当我们打开一本精彩的小说,欣赏分析其中的人物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一、知识概述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因
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直击高考
考 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
三、真题回放
(2009年新课标卷)11(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
(2010年新课标卷)11(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年新课标卷)11(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年新课标卷)11(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3年新课标卷)11(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规律总结
考查频率:每年必考
考查方式:主观题简答
分 值:6分
四、提问方式
1、XXX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或XXX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五、方法指津
1、借助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由于高太尉等人的不断迫害,从善良安分忍辱负重到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再到后来的勇敢反抗逼上梁山,显示出英
雄本色。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2、借助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写她的语言:“邢夫人
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
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写她的动作:在贾政处,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写她的心理: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不肯多走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小心谨慎的林妹妹形象。
3、借助 如《边城》沈从文通过对茶峒地区的风俗民情及青山绿水的描写烘托出边城小镇的人物人性的淳朴自然、优美健康。
4、借助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通过《西江月》两首判词
明贬实褒来赞美宝玉蔑视世俗,独立不羁的品质。
六、解题思路
1、整体感知 确定倾向
2、描写评价 仔细筛选
3、分析手法 梳理形象
4、选择词句 恰当概括
如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天真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
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
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
七、答题模式
①总括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
如:(2012年湖南高考)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答案:
(1)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 (总括人物身份)
(2)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
(3)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分述性格特点) ②总括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 (总括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分析手法) ③分点概括+陈述事实分析(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2013新课标卷)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演艺精湛 (概括):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 (陈述事实分析)
②地位卑微: 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
③忍辱负重: 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八、课堂小结
明确考查方式
掌握解题方法
确定答题模式
九、课后练习
完成近三年高考真题中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相关习题。
十、教后反思
本微课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设计灵活新颖,教师通过富于启发性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点,但限于时间,学生的练习交流需要课后落实。
【篇五】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之林黛玉形象分析
【课题】:林黛玉形象分析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4日
【教学目标】:通过形的探究挖掘林黛玉的神
【教学重点】:大家共同视角下的林黛玉
【教学难点】:贾宝玉眼中的黛玉形象
【教学方法】:评点法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好,我之前已经说过《红楼梦》其中一个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敢于极力去宣扬女性美,那么这些女性到底美在哪里?我们带着问题来看文本。
猜一猜
首先,我们根据ppt上的判词提示和你的经验来猜一猜第三自然段中出现的三个姊妹都是何许人也?
PPt出示三则判词,判词上已标明名字。
教师对判词加以分析提炼。
迎春:温柔(金闺花柳质)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探春:精明(才自精明志自高)顾盼神飞、文彩精华
惜春:年轻(景不长)身量未足
【小结】:综上所述,由人物的“形”入手去探究人物的“神”也许是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条捷径。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林黛玉的形与神。形一般可由外貌入手,外貌描写包括一个人的容貌、神态、衣着、配饰等。林黛玉的貌如何?
二、找寻林黛玉的外貌
【明确】:在不同人眼中,林的貌分别是这样的:
A、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注意】:关系复句的语义重心。强调“却”及“便”之后的内容。
【eg】、(1)虽然我作业做完了,但是我不会给你抄的。
(2)我看你锦衣华服,大腹便便,富态可掬,便知你是个有钱人,借点钱如何?
B、王熙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竟是""(第五节)
归纳:以语言形式表现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形貌,标致而又气派,虽然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以王熙凤的见识、身份说出这样的话已属不易。
C、宝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心",病"。(14节)
【学情分析】因为这段文字比较诗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加以一定引导,学生讨论描述。
(1)、罥烟眉:烟之形态富于变化,表现出一种灵动美。之所以灵动则因为内心之变化丰富,之所以丰富则因为内心之敏感细腻。
(2)、含情目:将“含情”换做“传情”如何?
(3)、问:为何宝玉这么一细看,就看到了黛玉的闲静时和行动处,甚至是她的病态美,内心?
【明确】:应该说,宝玉这么一看,便一见如故、似曾相识,故而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宝玉的共鸣,想象与感觉,看到了超越于特定场合下的林黛玉,看到了林的平时,林的神韵。
【貌之小结】:
问:1、这几段外貌描写各有什么侧重?审美眼光、交流的提升。
1、 这几段外貌描写有什么共同处?
【明确】似乎都写到了林的气质(风韵、气派、神韵)却都没有写到林黛玉的服饰与打扮。试比较王熙凤外貌(第五节):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笑先闻。
【补充】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清•李渔)
【明确】王熙凤之打扮相当繁琐、复杂,整个外貌似乎都被服饰打扮所掩盖,这固然显示了贾府的富贵,凤姐的地位,也表明了王熙凤的张扬外露。
相比之下,林黛玉则完全不同。作家有意忽视了林黛玉的服饰、配饰之类的外在,而引导读者去关注林黛玉的气质与风韵,所谓天然去雕饰,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切外在的装饰对黛玉而言都是浮云,都是累赘,反而有损黛玉的纯洁。
三、 评点法训练
(1)、所有旁人眼中的林黛玉其实都只是侧面描写。在大家看来,林黛玉是很有气质的,由内而外散发出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是天然的、纯洁的,那么她真是纯洁的吗?我们从正面来看看黛玉进贾府后有怎样的表现。
(2)、评点法示例,出示脂砚斋评语、我的评点
(3)、学生自由寻找发言,格式哪一段哪几句,表现了黛玉的什么特点。学生活动略。
四、课堂总结
(1)总之:入府后,林黛玉是步步小心、时时留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为什么?因为自尊。为什么自尊?为了守护内心的纯洁。
(2)林黛玉诗词展示,歌曲《葬花吟》
【教学反思】
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界定不是非常清晰。由形入神应该始终都是一个相辅相存的过程。在学生提到自卑和自尊的问题上,教师应该给予给多的民主,不宜框死。因为自卑和自尊从某种角度而言具有相似性或着说共通性。本次课堂中,教学设计有一定难度,学生活动不是非常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有效活动。
<p align=right>袁来</p>
【篇六】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导入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详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授课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
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言: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一
作业:
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2.预习[思考和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
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人物分析
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1)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3)王熙凤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提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