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及特点。
2、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理解作文材料。
3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新材料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探讨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各种考试中,新材料作文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主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新材料作文。
二、考点解说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讲究审题,有又继承了话题作文的长处—-体现开放,从而弥补了两种作文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新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它提供条件性和情境性,规定内容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于整体意义;二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时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是“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就是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学习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
首先阅读材料,
其次领会含义,
再次找准角度,
然后明确立意。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二)审题的方法与方法
A、审题的方法
1、抓关键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一些关键语句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好奇心让他怎样做;“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终有什么结果;两个方面围绕标题《鞋匠的好奇》来说。
抓住了关键词语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联想起类似的故事,比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为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小结:议论性文字里的中心句、叙述性的文字里的议论句或抒情句(点睛句)都很关键。只有把准脉,才能审准题。
2、查原因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分析材料,由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本溯源,从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乌鸦抓小羊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客观原因是乌鸦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翅膀不强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表明乌鸦行为性质的词语是“模仿”,这是主观原因。模仿不现实,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这样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想起中国古代有两则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别人都失败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遭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说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呢?有。因为它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自我,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古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乌鸦也是失败的英雄啊!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明关系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1)从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灭狼保鹿正常吗?不正常,链条断裂,此消彼长,恶性循环。要想保持正常,怎么办?只有引狼逐鹿,让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这让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结: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当然事物的关系很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再比方说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实践与认知、感性与理性、对立与统一、、质变与量变、真理与谬误、辩论与诡辩等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联实际
——材料大多源于生活,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现实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言论、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一: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对你亲热,实际上吸你的血,夺你的健康;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暗下毒手。我们会想起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成语,如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等等;俗语如“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当面笑哈哈,背后使绊子”、“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义府、《红楼梦》里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等等。这些组合组合起来,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连环漫画
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怎么没来接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常惊诧。再从体态语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门口徘徊,不知道怎么回家。
想起有些同学,在校时不洗衣服,把脏衣服积起来,一到放假全带回家。在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生活却不能自理,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两个原因:一是家长的溺爱与包办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读书不求自立。
小结:生活是万花筒,材料总可以从中得到映照。对应起来理解,构思行文,就有现实针对性,有思想意义。
5、看倾向
——材料中有时或明或暗地表达出褒贬爱憎的感情,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辨明材料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的审题立意是否正确。
比如乌鸦抓小羊中有两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话里含着讽刺的意味;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话中却有赞美的成分。这两个方面,就是两个很好的审题立意的角度。
例:蚂蚁爬墙的故事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1)从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想起神话,失败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经;想起历史人物,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语,如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等。从这点可以写执着坚守。
(2)从愚蠢的角度来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树挪死,人挪活。所以要变一条路,换一种方法,就可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从这点可以写机变圆通。
(3)从可悲的角度来分析,钻牛角尖是死路一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要达到目的,条条大路通北京,既要坚持,又要变通,从这个方面来写也能出采。
B、审题的原则:
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不管哪一种审题方法,都要符合作文的要求与新的特点,即三个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的原则。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枝末节,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离题现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则。一般说来,新材料作文意蕴丰富,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解读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再次是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要进行适当的取舍。筛选时把握两点:一是观点独到新颖,二是自己有话可说。
(三)立意的方法与原则
悟道理之后,就是立意。审题与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讲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顺向立意
也叫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还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名言,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居必择邻,交必良友”的古语。据此可以立意为外因或环境对人的影响。
2.逆向立意
也叫假设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的反过来想,反的正过来想,进行恰当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正着想,而是反过来想,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有时是内因,即人的主观意志。比方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还有名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千磨万击更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等等。
3.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内容(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例:少年学剑术的故事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成剑术,可是世外高人告诉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国寓言《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伊索寓言》里的老妇人,想母鸡多下蛋就多喂食,结果长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联系现实,才发现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现在许多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费尽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一类比,立意轻而易举。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联系,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这样,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广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1)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事物有两面性,井底之蛙传统认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这时也有一隅之见。由此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2)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3)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来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
(4)由青蛙对待教授的态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5)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辨证立意,需要我们多懂得一些哲学知识。
B、立意的原则:
准确——紧扣材料,合乎真理
鲜明——爱憎分明,是非明确
集中——强化中心,突出重点
———(这三个是基本要求)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独到——标新立异,人所未言
———(这两个是较高要求)
四、归纳总结:
对材料的思考解读,审题立意,这好比是“磨刀”,而动笔行文就是“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立意很重要,马虎不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开动脑筋,开发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练习,才能审好题,立好意。
寄语:
仔细阅读巧审题,深入揣摩悟道理,选准角度妙立意,纵横考场显才气!
附;板书设计(一)
作文之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
立意角度的多向性
命题思维的开放性
新材料作文:(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
(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
板书设计(二)
审题立意的步骤:
阅读材料——领会含义——找准角度——明确立意
审题方法:抓关键
查原因
明关系
看倾向
联实际
审题原则:整体性
多向性
筛选性(观点独到新颖自己有话可说)
立意方法:顺向法
逆向法
类比法
辨证法
立意的原则:
准确——紧扣材料,合乎真理
鲜明——爱憎分明,是非明确
集中——强化中心,突出重点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独到——标新立异,人所未言
赵泽发
【篇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评点
新材料作文是指自2006年之后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表现为“四自”:自主确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表现为“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巉岩何足惧
面对空谷,有人畏于悬崖峭壁而摇头退缩,也有人于天堑中看到攀援之途,并决然而上,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⑴
如果说空谷是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身为时代的一份子,我们决不能存畏难心理,而应勇于找寻或创造出由天堑走向坦途的桥梁。鲁迅曾经在文章中盛赞:“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今,同样处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我们,也应以此为志,勇攀巉岩。⑵
但放眼望之,改革发展之路确实遭遇了空谷般的瓶颈期,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展的阵痛刺激着每个人的肌肤和骨骼,此时此刻,理应有人站出来勇敢发声,为种种不公平的现象痛心疾首,匡扶正义,痛陈时
弊。但我们所见到的,却是知识界的集体失声,是整个社会面对峭壁的恐慌和迷茫。⑶ 因此,在面对种种问题时,我们应做那种修栈筑桥的先行者。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说:“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旁观者,是搅扰现状的人。”现状就是空谷的悬崖。当大多数人“畏途巉岩不可攀”时,寻求栈道桥梁的正是这些“搅扰现状”的人。康有为公车上书,吹响变法的号角;北京学生挥起五四大旗,革新思想传遍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孟心忧天下;传承而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正气表白。在欧洲,有伏尔泰为卡拉冤案奔波劳碌,有左拉为德雷福斯案愤怒控诉""面对体制与社会的悬崖峭壁,这些富有智慧的勇者并不畏惧,而是勇敢地呼号控诉,最终以平坦的通途粉碎峭壁的阻挡,为世人送去崭新的阳光。⑷
正如萨特所言:“是知识分子,就应当为一切未能挽回的事实负责。”当今的我们也应有这样心怀天下,破旧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心怀信念,只有相信每座悬崖必有破除它、征服它的栈道,才能真正找到破除困难的方法。倘若心存犹豫,便遑论拯救。其次应勇于发现问题,并面对空谷敢于发声。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行动才是寻得栈道的必由之路。”再者,要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自然之精神,独立之人格。”⑸唯有人格独立,才能不被外物蒙蔽,迷失了追寻的方向。
这是我们作为时代的一分子,未来时代的中流砥柱所应该做的。
面对时代发展的峭壁悬崖,我们当怀有找寻桥梁、破除万难的决心和眼界。 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善良的人或许会迷惘,但终将找到一条坦途。”我们也应怀有如此的希望,勇敢前行,破旧立新,将天堑化为铺满光
明的通途
⑴ 引用材料 ,又不完全照搬材料,破题巧妙。
⑵ 用鲁迅的话 ,要求处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我们勇攀巉岩。
⑶ 指出当前知识界集体失声 的不正常现象。
⑷ 用大量的名言和事例证明:面对体制与社会的悬崖峭壁,知识分子成了修栈筑桥的先行者
⑸ 分条列举,论说:拥有破旧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所必须的条件
⑹总结呼应前文。
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文章先引用材料,巧妙破题,提出社会发展中的困难时期,身为时代的一分子,我们决不能存畏难心理,而应勇于找寻或创造出由天堑走向坦途的桥梁时期。接着指出现在改革发展之路遭遇了空谷般的瓶颈期,理应有人站出来为种种不公平的现象痛陈时弊,但结果却是知识界集体失声,是整个社会面对峭壁的恐慌和迷茫。然后提出在面对种种问题时,我们应做那种修栈筑桥的先行者。最后提出要成为先行者的几个前提。文章环环紧扣,无懈可击。
视野开阔,眼界不俗.文章从材料中引发又跳出了材料,论述在改革发展之路的空谷般的瓶颈期,我们应如何做那种修栈筑桥的先行者的问题。与单纯从材料中看到乐观悲观问题的同学比,本文作者眼界高了一大截。在论证时,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哲学家、文学家的各种言论,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显示出作者广阔的知识面和开阔和视野.
1.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类型的新材料作文?
2. 对于新材料作文,你通常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审题立意的?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例⑴: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①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②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③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三个立意都属于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其中①②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假如有同学立意“创新塑造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则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符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整体性原则。
问⑴: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提示: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准—深—新。这样绘画,从材料的全局入手,且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的“藏”表现得淋漓尽致。)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例⑵: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①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不应只凭表面现象去评判他人。
②美丽不需要伪装,可以用心去塑造。不必借外表美来提高自己。
③对吸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功的人,我们不应该嫉妒和指责,应该宽容和高兴才对。
①是从宙斯选拔鸟王只看表面的角度来立意的。②是从乌鸦拾取百鸟羽毛美化自己的角度来立意的。③是从众鸟嫉妒寒鸦,纷纷拔下寒鸦身上属于自己的毛的角度来立意的。三个立意都正确。
问⑵:阅读下面的文字,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思考,自主确定立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提示: ①知人难,知己更难;(从乌鸦的角度立意)
②人贵有自己之明;(从牧羊人的角度立意)
③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从孩子的角度立意)
3.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例⑶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①珍惜友谊,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
②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 立意①实际成了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和筛选,就会明白这则材料对“珍惜”有着更具体的限制——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所以,立意②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
问⑶:请审读下面材料,给出准确立意。
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提示: 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选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①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②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二、新材料作文的主要类型
1. 具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的材料。
2. 并列相关类材料。(言论观点、行为事件,多阐述道理)
3. 人物叙事类材料。(真人真事、传说故事,含生活事实)
4. 寓言象征类材料。(寓言故事,或具有寓意的人物场景、图片等)
三、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
1. 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的材料——(方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
怎样找到关键词句?
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
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例⑴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关键词:吸收——索取 给予——奉献
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练⑴: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关键句:下一个)
初露锋芒时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第二次“下一个”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要勇于进取,奋斗拼搏。
2. 并列相关类材料——(方法)求同存异,辩证分析。
需要做到两个“同时”:
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例⑵:
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不同点: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练⑵: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提示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
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 人物叙事类材料——(方法)概括情节,以果推因。
需要做到两点: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例⑶: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主要情节:皇帝安排官员去放牛,官员认真放养牛群,做得很好,后来皇帝就任命官员担任了宰相。 结果:皇帝任命官员为宰相。
原因:官员放牛做得很好。
放牛和作宰相分别对应小事和大事。联系生活实际,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却对一些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
①先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②以成就大事的心态去做每一件小事。
③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④不管处于什么岗位,都要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我分内的事。
练⑶:
莫泊桑曾投在福楼拜的门下,福楼拜对他十分严格,教导他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才气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青年人,你努力奋斗吧!”莫泊桑十分认真地听从福楼拜的教导,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一直苦练了十年,才写出轰动法国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
材料是一则名人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莫泊桑听从福楼拜的教导,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结果是莫泊桑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写出了轰动法国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原因何在?阅读材料,可以找到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老师福楼拜严格教导;二是莫泊桑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
①严师出高徒。②成功源自坚持不懈。
4. 寓意象征类——(方法)透过表象,联想到人。
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例⑷: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各个意象的寓意。①买:选择。②买的原因:喜欢。③(果汁、咖啡、矿泉水)饮料: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等。④(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口味:特点、风格各不相同。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练⑷:
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分析意象的寓意。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 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
警惕“表里不一”“口蜜腹剑”之人。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①整体理解材料,不能局限于只言片语。
②深入理解材料,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
③综合运用方法,不要孤立于一种类型。
一、阅读下面材料,给出准确的立意。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他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①立志、选定目标时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②做事要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首先概括主要情节: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分析材料,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最后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①蜗牛选定的目标太遥远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②蜗牛放弃了大的目标后,什么也不肯做了,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草丛中。
从蜗牛联系到人,就可以明白故事的寓意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1)自选角度 (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在春天开放!”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谁打开你的窗
一片花瓣飘进来,落在你的手边,落寞的你嗅了嗅。 “哦,春天来了,是玫瑰吗?玫瑰只在春天开花。” “不,是日日春,一种很美的小花,不太选择季节,总是很积极很美好的开放着。“她开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我说。
“池塘里的冰该化了吧?柳树是不是也发芽了""我闻到了油菜花的香味,听妈妈说油菜花是金黄色的,我想知道金黄色是不是给人温暖的颜色""”你好像说不下去了,声音哽咽起来。 “金黄色就像你发卡上的蝴蝶一样美丽,也像你衣服上的毛毛熊一样让人温暖。”我安慰着,幸好你看不见我心疼你的眼,要不你一定会哭出来。 你摸索着打开窗,做出望的姿态,你说你想看看春天的颜色,嗅嗅春天的气息。我知道你的渴望,可是更多的时候我跟你一样保持沉默,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任何的语言描摹对你都是一种残忍的折磨。风铃响了,那是阿姨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你让我告诉你风铃的颜色,于是我为你描述着风铃是天空一样透明的蓝色,我安慰你风铃会带你入梦""你终于忍不住哭了,你说:“我的梦里一片漆黑,找不到出口,就是一场噩梦。”我落荒而逃,像一个想为人开窗却打坏了玻璃的孩子。
一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我去看你,你好像变了一个人,开朗热情。你说“你走之后,我在窗前种下了日日春,日日春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现在我也在我的春天里开放着。” 我注意到你手中的盲文书,原来你上学了。蓝风铃随微风飘动,快乐的音符奏着轻灵的音乐。我看到你在书的封面上写到:如果可以,我要变成天空中的一抹云彩,我把风铃捎给小窗,让她为你我歌唱;如果可以,我要变成大海中的一条小鱼,我把浪花推向沙滩,让沙滩变成诗行;如果可以,我不选择玫瑰,我要变成日日春,让每一天都绽放我的美丽""我的眼里噙满泪水,你的窗户已经打开。
“真美,”我第一次不是安慰而是惊喜地望着你说,“真美,你用春天般美好的心灵看到的比许多人用眼睛看到的更多更美。”
“是谁为你打开窗?”我问。
“是日日春带给我春天!”你答。
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准确,文笔细腻流畅,感情真挚自然。通过两个具有朦胧美意境的画面描写,来向我们展示乐观进取的日日春所带给盲姑娘的积极影响,从而也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窗,让快乐与进取永驻心田!CCSS
【篇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分析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2. 掌握新材料作文三种主要的材料形式:观点型、故事型、事实型。
3. 熟悉三种类型材料的审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三种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的审题方向。
三、教学安排:三课时。
【关于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
“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
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降
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陈妙云)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题型应试
训练,并且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突出强调了要强化“材料引写作范围”
题型的应试训练。
“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2012年广东卷出现的作文新题型。这一题型虽然首次在广
东卷中出现,但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因此,我们除了研究好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以外,还应该借助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
题来加深对“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认为,“材料引出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主要有四个方面,
即:解读材料的训练,自选角度的训练,明写与暗合的训练和引用材料的训练。(《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
1.观点型材料:(11题) (2012年广东高考、2013年综合调研测试);
浙江高考作文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湖北高考作文 科技的利与弊
湖南高考作文 一幅图片(手)加四句话
广东高考作文 你想生活的时代
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
山东高考作文 孙中山箴言
辽宁高考作文 大隐隐于“乐”
四川高考作文 手握一滴水(诗)
福建高考作文 人生中的赛跑(冯骥才)
江西高考作文 没有和拥有
上海高考作文 舍弃的微光
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2题)
重庆高考作文 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安徽高考作文题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4题)(智子疑邻、雕琢心中的天使):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 甩掉多余的顾虑(挑秧苗)
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 船主与油漆
北京高考作文 庄重的巡礼(巡道工)
天津高考作文 简单引起思考(老鱼和小鱼)
1.观点型材料:(7题) (比2012年减少4题)
北京高考作文 爱迪生怎么看手机
上海高考作文 更重要的事
浙江高考作文 三句话看青春
安徽高考作文 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福建高考作文 根据《忧天》写作文(诗歌材料)
湖北高考作文 上善若水任方圆
四川高考作文 手握一滴水(诗)
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5题)(比2012年增加3题)
全国新课标(甲卷)高考作文 同学关系调查
广东高考作文 富翁捐助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 归还手机
江西高考作文 学生有三怕
山东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莫言)
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6题)(比2012年增加4题)
全国新课标(乙卷)高考作文 钻石切割
辽宁高考作文 沙子和珍珠
江苏高考作文 探险者与蝴蝶
湖南高考作文 我愿意
重庆高考作文 根据大豆写作文
天津高考作文 __ _而知之(半命题)
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
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即“材料的内容”);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话题(即“材料的含意”。
我们应关注“命题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
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的纵深发掘。”
【对题干“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的理解】
材料的内容:材料的表层含义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深层内涵
材料的范围:中心话题、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三读”—“二找”—“一定”)
三读:即每则材料必须经过“初读、再读、三读”来读懂材料的“范围”、“内容”及
“含意”。
二找:即从“内容”和“含意”两个方面找角度。
一定:即确定既符合材料范围,又适合自己下笔的立意(作文的中心论点)。
第一课时 观点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观点型材料的基本特征】
一是材料中没有集中的事件,只有相对明确的话题;二是围绕话题,材料提出几种观点
供考生参考(观点直接阐述在材料中)。
这种材料常常围绕某一话题,谈出几种看法。
【例题导引】(2014汕头高三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有少数选手跑在了最前面的第一方阵中,同时也有另一小拨选手
跑在了最后面的方阵中。在沿途中,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最痛苦,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后面的最痛苦,有的观众则认为自己最痛苦。
人生道路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看待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一、初读材料:找范围
思考:这则材料围绕一个什么事件展开表述的?对此命题者提出了哪些观点?它的中心
话题是什么?
【明确】事件:马拉松比赛——人生道路
观点:①跑在前面的最痛苦;②跑在最后的最痛苦;③观众最痛苦
中心话题(关键词):痛苦
二、再读材料:找角度
从“为什么”入手——(分析“痛苦”的原因)
1、跑在前面的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领先者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立意1)
2、跑在后面的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落后者要面对自己落后的事实,要面对别人对自己能力质疑甚至轻视的目光。(立意2)
3、观众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观众最痛苦,他们要为领先者喝彩加油、高兴和快乐,也要为落后者焦急紧张、呐喊助威。(立意3)
三、三读材料:定立意
【明确】在上面的三个立意中选取一个最有话可写的立意来作为作文的观点。
【注意】作文观点必须立场鲜明,简明扼要,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疑问句。也不能使一个词组。
【课堂检测】(2013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学时我能哼唱《西游记》中片尾曲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初中时我读到但丁说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最近,我读到现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面对媒体说的话,他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初读材料:找范围
【明确】几个观点都围绕着“路”这一范围展开。
二、再读材料:找角度
1、小学的我:不要迷惘,路在自己的脚下。(看清方向,不走弯路)
2、初中的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要坚定自己正确的道路。
3、现在的我:我们应该在别人走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三、三读材料:定立意
【课后自检1】(2014韶关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说明】
1、关键词是“欣赏”。
“欣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2)认为好,喜欢。
2、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在毕业学校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即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马云的身份“成功人士”;二、三是他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自身条件优越者,要放低姿态,学会欣赏他人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优点;一句是自我条件不突出或不如人者,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找到自己的优点。
成功,就是自己在高处时,要看到低处之人的优点;自己在低处时,多找自己的优点,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4、可就其中一句立意,也可两句都写。但要注意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对应关系,即欣赏者为条件优越者,其欣赏对象应为他人;而欣赏者为条件较次者,其欣赏对象则应为自己。
5、自身条件,除毕业学校、文凭学历外,还可以是身份、地位、声望、财富、能力以及身材、相貌等方面。
6、抛开原材料,单纯谈论“成功”、“欣赏”(欣赏美景、欣赏大自然等)、“名校”、“教育”、“高考”、“自卑”、“自信”、“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等,应属偏题或离题。
【课后自检2】(2013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1)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关于“数据”的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第一段两个句子,第—句是美国谚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数据说话,即必须用数据说明事实,证明观点。第二个句子有两重意思,①人不能漠视数据,即不可忽视数据的存在、作用和意义;②指出数据在科学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是度量,是标准。第二段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借学者的观点,说明当代数据的作用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是一个“数据时代”。第二句表达由于数据的不断运用和创新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出现了社交网络、移动带宽、云计算、物联网等,在不断变化的数据时代里,公民、政府、社会等都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变革,并要接受各种的挑战。
文章立意的角度落在“数据”或“数据时代”的范围内,都属“符合题意”。题目中四句话的材料可分别作为“引发”的“思考点”,从思考点中展开写作。写作时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内容只要是从材料含意里引发出来的,都属“符合题意”。
例如:
1.推崇数据,彰显理性。(立意角度落在“数据”)
2.文明社会,讲真求实。(立意角度落在“数据”,第一段第—句)
3.漠视数据,灾难无穷。(立意角度落在“数据”、第一段的第二句)
4.时代,不能忽视数据。(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句)
5.世界变了。(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6.官员应如何面对网民的声音。(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7.网络信息靠谱吗?(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8.从银行卡“被盗”说起。(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第二课时 事实型材料
【篇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师用)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一、材料类型:
1.
2.
3.
4.
具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 并列相关类(言论观点、行为事件) 人物叙事类(真人真事、传说故事) 寓意象征类(寓言故事、具有寓意的人物场景)
二、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
1、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方法)找寻关键 分析内涵
怎样找到关键词句?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
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材料】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分析】
关键词:吸收——索取 给予——奉献
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分析得出论点: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2、并列相关类——(方法)求同存异 辩证分析
(做到两个“同时”)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材料】
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分析】
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差别: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3、人物叙事类——(方法)概括情节 以果推因
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材料】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分析】
主要情节:皇帝安排官员去放牛,官员认真放养牛群,做得很好,后来皇帝就任命官员担任了宰相。 结果:皇帝任命官员为宰相。原因:官员放牛做得很好。
放牛和作宰相分别对应小事和大事。联系生活实际,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却对一些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①先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②以成就大事的心态去做每一件小事。③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④不管处于什么岗位,都要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我分内的事。
4、寓意象征类——(方法)透过表象 联想到人
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材料1】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分析】
1、各个意象的寓意①买:选择。②买的原因:喜欢。③(果汁、咖啡、矿泉水)饮料: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等。④(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口味:特点、风格各不相同。
2、分析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②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材料2】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他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分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首先概括主要情节: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分析材料,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最后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①蜗牛选定的目标太遥远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②蜗牛放弃了大的目标后,什么也不肯做了,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草丛中。
从蜗牛联系到人,明白故事的寓意:①立志、选定目标时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②做事要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随堂总结:
①整体理解材料,不能局限于只言片语
②深入理解材料,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
③综合运用方法,不要孤立于一种类型
【篇五】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材料作文的常见病症。
2. 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3. 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4. 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5. 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能力目标
考试中能准确审题立意。
教学重点:
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教学难点:
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 故事导入:
战国时,有个着坐马车的旅客,说:“我要到楚国去。” 大臣季梁问:“你去楚国,为什么面向北方?” 旅客说:“我的马非常好。”季梁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旅客说:“我的盘缠多。” 季梁说:“盘缠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旅客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好。” 季梁说:“这几项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了!”那位旅客闹了个笑话,走错了方向,走得越远,离目标就越远。
同样,审题失误,文不对题,即使写得洋洋洒洒,也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审好题呢?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1. 关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2. 什么是审题立意?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预习讲评:
课前预习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具有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还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位独立思考的思考者,你就是你思维的主人,而非奴隶。(通州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这是一道言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泰戈尔的观点,强调“合作精神”;第二个要点是卡耐基的观点,强调“独立思考”,两个要点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1)谈合作的重要性,但不否定独立思考。
(2)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不否定合作。
(3)谈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天然合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2016年江苏高考卷)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材料由三句话时,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隄·句质朴的俗语说的既是·种叙事准则,更指向修辞背后的“该”,“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命题,反其道而行之,但这不是故意在·说反话”'因为:第一面对同一个对象大家都有话说,这个话很可能就是人同此心千人―面的这样的话―个智慧的说话人当然不必再说;第二,大家都无话可说处,才值得细细思索―说再说,因为世界处处潜藏着秘密,等待着有慧心慧眼的人去开启,以上两层意思需细心体会,材料以破折号后面的简短话语加以提示,“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敌长"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充分表达己见,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其实,不单说话,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创造都应该避开大家都觉得有话要说,于是版大家所说之·常识”固化扭曲的对象,于大家无话可说处本着自己的慧心慧眼作深度的掘: 进,需要注意的是“有话则短,无话贝账"如果流于表面不管有理没理都要对着干,那就不 是州生的彰显”而是另一种言从,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r而是另一种重复,所以,材料连用 两个有时"来提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所蕴含的个性和仓断是或然而不是必然的.由此可见打开本材料的路径是多样的:考生既可以阐释自己对于那句俗话的理解,引申出修辞产诚"的意蕴,也可凉这个偈语式的格言作出自己的解读,剖明它的丰富内涵更可以勾连起二者,思索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创新意识的问题来,正因为材料具有开放性,考生的文体选择就可)是多样的:既可以就材料所提示出来:的多个维度作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子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本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延续了江苏高考作文数年来的―贯风格学生易于上手,材料的开放性既引领不眼次的考生各显神通,也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从而保证最大程度的公正,材料本身既有内在的辩证性,又指向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体现了鼓励创新、彰显个性。
3. 审材常见病症
联系本班学生实际,展示一些学生审题不准的作文,小结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病症。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
(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抓现象而弃本质
4. 审清题意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三、结合练习,探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课前分发练习材料,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
(2)组长将本组有代表性的立意写于黑板上
(3)各组间互评
(4)老师分析小结
(一)方法归纳
【材料1】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分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全国卷3)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材料可以压缩为:
小羽自主研发,获得专利,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不断创新,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可见,小羽的成功,既有创新开放,又有规则合作,更有分享与共享的时代正能量。 A类:创新、规则(规范、规矩)、共享等;
B类:奉献、团结、合作、诚信、宽容等;
C类:注重根本、坚持、变通、舍得、打假等。
只有关键词而未扣材料(即单向立意)作文不能超过45分。即强调综合立意,体现理性思考。
规范市场,为创新护航
创新之泉与市场规范
抱步死守,不如携手共进
探索创新,分享推广,实现合作共赢
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
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
小结: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板书 : (一)提炼中心
【材料2】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2012年上海卷)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人们舍弃自己“心灵的微光”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无足珍贵,这是一种极度不自信、妄自菲薄的表现。既然如此,人要坚守自己“心灵的微光”,最重要的莫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了。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引申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人要有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单从作文题目出发,最直接的立意就变成了人们应该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发自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只是他并没有像“天才”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抒发出来。
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首先可以对“心灵的微光”加以界定,你认为的“心灵的微光”究竟是什么东西?是灵光乍现的灵感?还是思想的火花?是日常生活的感悟?还是发人深思的哲理?总之,“心灵的微光”可以是灵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为纵向分析),也可以是诗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义之光,是公正之光(以上为横向分析)。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实则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深浅。
小结: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板书 :(二)辨明关系
【材料3】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 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小结: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板书 : (三)情感倾向
(二)巩固练习
1、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说:“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花,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 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 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 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 现实)。
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让梦想照亮(改变)现 实。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或者说,现实难免让人沉沦, 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或者说,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 才能实现梦想。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或者说,人只有 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也可作如下立意: 1.生活再美好,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对生活要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 2.生活不是只如玫瑰花般娇艳,如玫瑰花瓣般的现实背面往往掩藏着丑恶,因此,人类 要学会自省,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 如以以上观点来写文章,一定要在文章开头有一个观点引出的过程,而且需要有足够的 视野和深厚的积累,要慎重。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中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延续了高考作文采用名言警句的命题形式,第一句化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第二句是命题者据此仿写的。
从概念的界定而言,本题三个关键词“赞美”“批评”“赞美和批评” 第一句话用阳光来形容赞美,突出了赞美温暖、激励的作用,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能够赞美别人,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题目强调的是赞美的意义和作用。从思辨的角度来考虑,有时候赞美也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能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所以,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学生也可以谈“捧杀”的危
【篇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教学设计
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明确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2.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原则:整体性、多向性、筛选性
3.新材料作文的立意的方法:以果溯因法、找关键词句法、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
有助于学生解决在新材料作文中暴露出来的审题不清和立意不高等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问: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明确: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写作过程中材料的作用以及所写文章对材料的处理上面。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写作的引子,是写作的由头。它对作文的主旨没有限制作用,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即可。话题作文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你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写议论文时,对所给的材料还要“非用不可”。材料作文一旦脱离了材料或偏离较大,就是严重的跑题。
新材料作文,它新在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那么,如何正确审读材料呢?
练习一:(08佛山一模)
甲乙两个好朋友一起出门旅行.旅途中,甲发现地上有把斧头,乙就说:“真幸运,我们捡到一把斧头,路上可就方便砍柴取火了。 ”可是捡到斧头的甲却对乙说:“不对,不是"我们",你刚才应该对我说"你捡到了一把斧头"。”
没多久,遗失斧头的人追上来,要讨回斧头。甲惊慌地说:“这下我们完了!”
“不是我们,你应该说"这下子我完了!"”乙答道。
甲却对乙说:“不对,不是"我们",你刚才应该对我说"你捡到了一把斧头"。”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明确
立意:自私害己;应学会与人分享;应宽以待人,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练习二:(08广州一模)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明确
立意:人与人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要学会忍让,学会让步,学会礼让,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学生讨论,归纳方法一:以果溯因法。
练习三: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学生讨论,归纳方法二:找关键词句法。
练习四: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学生讨论,归纳方法: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法。
小结审题方法:
1、以果溯因法
2、找关键词句法
3、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法
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四、课堂演练:根据下列材料立意
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2、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
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篇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教学过程
(1)多则材料文题的写作,一般指含有两个以上材料文题的写作,立意时应先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确定立意。如果是并列关系,应对各段立意进行合并总结。
(2)遵循三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2.多向性原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3.最佳性原则。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成文。
2、示范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 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 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第一步逐 一分析把三则材料进行压缩:
材料一是道尔顿把樱桃红色的袜子当做棕灰色袜子送给了妈妈,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了色盲症,填补了医学上的一个空白; 材料二安藤百福看到人们排队购买拉面,于是购买了油和面,经过一 年的艰苦研究,发明了方便面,创造了一个新产业; 材料三乔利把灯油弄到了客人的衣服上,后来他 发现沾灯油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清除了污渍,由此,他经过艰苦的研究,发明了干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洗衣方法。
道尔顿——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发现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安藤百福——已经破产,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 干洗剂
2、第二步综合归纳:概括整合,提取核心信息
三则材料均含有由现象问题之因,引起思考探索之行,最后得出努力之果的过程。每个问题的产生,都具有其偶然性,而问题的解 决都市留心生活、努力思考、探索的必然;每一问题发生时,都呈现“不好的一面”(道—患色盲症、安—破产受窘、乔—赔偿),而问题的解决,都是“可喜的结果”。
道尔顿、安腾百福和乔利最后都获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不仅从困难、危机、细节中发现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探究并着手解决。
3、第三步抽象概括,展开思路,根据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立意。
(1)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2)要做生活的有心人(3)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4)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5)善于发现并努力探索,才能成功(6)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7)留 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8)偶然与必然;发现与成功等等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与以往“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的写作要求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了“写作要符合中心题意和重要题意”这一要求,这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必须从材料出发,作文立意不能漫无边际,要求紧扣三则材料, 立意角度要符合三则材料关联的内容。
3、几则练习
(1)阅读以下 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咻,吵闹,喧哗。傅,教导。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
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提示】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4、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果花的根、茎叶、还没未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一养花要先养好根叶,不能急于让它开花。
材料二是说磨合期,欲速则不达。
材料三强调长跑比赛,起跑并不重要,如果急于求成,则有可能会输掉比赛。
要遵循客观规律或者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打好基础对成功非常重要。 要重视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 二者的统一。最佳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总之,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材料,审题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方法,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整合与系列训练,更需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