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望海潮赏析1000
宋词鉴赏:秦观(6首)(苏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刘云中
宋词鉴赏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然而词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粘”,则失于穿凿矣!故《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很多词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弇州山人词评》评曰“险丽。”《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
“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秦观此词中,“瘦”字的运用就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当以审慎公允态度待之,不隐其得,不讳其失,对文学艺术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写除夕寒夜难眠闻曲,传达出客地寂寞之感。起二句写所见,作者先勾勒了一个寂冷的环境。郴州在今湖南省,湖南古称湘,故称湘天。首句说湖南岁暮风雨交加,初次惊破寒天冻地,这意味着气候将由冷转暖。“破寒初”,即刚进入初春季节。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所谓春寒时候。尤其在毫无复苏希望的词人枯寂的心房里,更是感觉凄凉。总之,给人透露出一股寂冷凄凉的情味。接着环顾所居,庭院深邃,空寂冷落,欲言无人,深沉而空虚,人世间除旧迎新的气氛,一点儿也看不见,闻不到。一个“虚”字,道出了词人心头郁闷寡欢况味,可见贬谪生活的寂寥。“丽谯”二句写所闻。“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谯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语出《庄子·徐无鬼》中:“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当时的乐曲。李益《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徂”是往、流逝的意思,杜甫《倦夜》诗:“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这几句写,从谯楼传来了吹奏“小单于”的音乐声,呜咽渐停,清冷的夜真长呵,这就反衬出人却不能入睡的苦境,传达出度夕如年的浓厚孤独寂寞之感。
词的下片,写内心感触,抒怀乡之情。“乡梦”二句,写所思。“乡梦”,即回乡之梦。这两句意思说,可惜连梦中返回故乡的好梦也断了,只落得像游魂一样飘荡。孤苦伶仃,贬谪在异乡,充分传达出寂寞况味。“峥嵘”句,写天寒岁暮,指在严峻坎坷的厄运中,终于又送走了旧岁。歇拍“衡阳”二句写所感。“衡阳”和“郴阳”都在楚地。“和雁无”:连雁也没有。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衡阳而止。王勃《滕王阁序》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而郴阳更在衡阳以远,是大雁也飞不到的地方。这两句说,雁断衡阳,来年北上,总还有大雁可以传递书信。而今身贬郴州,却是连雁儿也飞不到的地方,连雁足传书也不可能了。写他离乡日益遥远,处境更加危苦。
关于本词结句,与晏几道“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句可称双璧。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明人沈际飞评说,“伤心!”(见《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这两个字确是道出了本“旧恨”照应行乐处及行乐之人,又引出身世之感。屈指十年,叹息岁月如流。如今人去楼空,不胜沧桑之感,所以说是“堪惊”。从人事的堪嗟到“堪惊”,意味着伊人不知何处,往事不堪回首,词人的心情也愈趋沉重。“凭阑久”三句,以景作结。“疏烟淡日”与起首“晓色云开”成明显对照;一灰暗,一明快,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由怡悦转向忧伤的感情变化。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这首词的旨意在抒发忆故人之情,词的具体内容,描写一个闺中少妇的寂寞情怀,词一开始“玉楼”二句,写少妇的感受。首句写丈夫外出,她独处深闺之中,与外界隔绝,确有被深锁玉楼之感。“薄情种”,有似传统文学中的所谓薄情郎或薄倖,皆指负心男子而言,这里概指女子的丈夫。次句写她在清冷漫长难熬的不眠深夜,有谁来与她作伴共度长夜呢?接着“羞见”二句,写她此时偏偏看到枕衾上绣着一双双鸳鸯凤凰的图案,这就引起了她人不如禽鸟的感慨,觉得凤凰鸳鸯,尚知成双作对厮守在一起,而人却独处深闺。这不是人反不如鸟乎?“羞见”,犹怕见也,但偏偏看见惹人烦恼。于是在烦闷无法排除的情况之下,只得和衣拥衾而睡了。睡着后她梦见了些什么?词里虽然没有写,但依词推意,她思念外出夫婿的梦,是很甜蜜的。
词的下阕,写少妇梦醒。“发端”二句,就是写她做了个好梦,可惜好梦不长,刚刚进入梦乡,就被城关传来的画角声给惊醒了。“无端”,就是没有来由,真岂有此理,表现了她对城头画角的埋怨情绪,斥责画角没有理由,惊破她刚入睡的好梦。这种将怨恨之气迁在画角之上,构思上确是新奇。“严城”:严,通岩,《集韵》:“岩,说文,岸也,一曰险也。”这里指险峻的城垣,即高城。歇拍“窗外”两句,写室外的景象,此时已进入深夜,月华洒下清光,地上铺满白霜,远处又传来了《梅花弄》的哀怨乐曲,吹得好伤心,主人翁入神地听着,从头至尾一直听完了最后一遍。《梅花弄》,原汉《横吹曲》名,凡三迭,故称《梅花三弄》。这末两句,写得月冷霜寒,境界凄凉,正是词中主人翁长夜不眠寂寞情怀的真实展现。
《草堂诗余隽》卷四眉批:“不解衣而睡,梦又不成,声声恼杀人。”评:形容冬夜景色恼人,梦寐不成。其忆故人之情,亦辗转反侧矣。
调笑令·春梦
秦观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京亸钗横金凤。
词题“莺莺”,指崔莺莺与张生故事。出自唐元稹《会真记》。即贞元中,有张生游于蒲州,寓普救寺。适有故崔相国遗孀偕女莺莺亦止宿该寺之西厢。张生偷窥莺莺容色惊人。未几便遭兵乱,强索莺莺。崔母言能退兵者,许莺莺为妻。兵退,崔母毁约。张生忧思成病。后经好心侍女红娘周旋,莺莺张生终于在月下幽会。后张生赴京,遂不复见。
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这里所选是十首中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这样诗词结合,就把莺莺张生月下幽会之事表现出来。词一开始“春梦”三句,就是写张生初赴女子约会,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这种喜悦之情,使他感到像入桃园仙洞一样美好,有如春梦般的迷茫。更似花影在微风中慢慢摆动一样。很细微地刻划出张生与莺莺幽会时欣喜而紧张的心态。“拂墙花影动”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诗中的成句,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句即写莺莺写信约张生相会。这里加上“冉冉”二字,就更加强了“拂墙花影动”的动态感。“西厢”二句,诗从对面写起,写他日夜所思念的玉人,她在西厢等待月升月落,寂寞凄冷,有谁陪伴着她呢?接着一句,作者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似海,偏说莺莺对他情重如山。这样写就加重了爱之深恋之切的分量。歇拍“红娘”二句,写张生迫切的期待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莺莺传》载:“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又“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拥枕而至。”皆指红娘句所言内涵。“行云送”。是借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喻莺莺来幽会。末了“困亸”句,写幽会后女子困态。“困亸”,疲惫、萎靡。亸,下垂貌。“金凤”,钗上饰物。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与此略似,而此“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诉说又有何用?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篇二】望海潮赏析1000
语文必修四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 海 潮 (宋)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释】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钱塘,旧属吴郡。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怒涛:汹涌的潮水。
霜雪:比喻浪花。
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望海潮赏析1000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望海潮赏析1000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解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上片总写杭州城的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气势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与悠久历史:杭州城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华富庶而著称。“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处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转转,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见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屋舍密集,整个杭州城约有十万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处当然莫过于钱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长堤上树木成行,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如云雾萦绕。每年八月份来此观潮,澎湃浩荡的波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如同卷起了千万堆霜雪,声响震天如万鼓齐鸣,场面何其壮观!整个江面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如同一道天堑护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那么,市民生活状况如何?市场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珠宝珍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家家户户过得殷实富足,那些富豪权贵们更是争奇斗富,穷奢极欲,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娱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胜景莫过西湖,下片则专咏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胜景,山水相映生辉: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把湖面装点得分外美丽;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等
等数不清的山峰重重叠叠,深秋时节,桂花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山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装扮着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据说,这首词流传开来以后,金主完颜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产生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这未免有点夸张,但柳永的确很恰当地概括出了杭州西湖最具特色的美。那么,美丽的西湖给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欢乐?不管白天夜晚,总能听到渔翁那悠扬的笛声,还有采莲女子婉转甜美的歌唱,收获的幸福写在他们的笑脸上。据《鹤林玉露》卷一记载,这首词是柳永献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吴熊和先生考证认为当是投赠给杭州知府“孙沔”的,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作为投谒之作,词的末尾自然要唱一点颂歌: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位威武而又风雅的长官来到西湖与民同乐,他醉意浓浓地陶醉在箫音鼓乐中,啸傲流连于山水之间。何不把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来日升官回京时献上朝廷?这句话当然包含着柳永对这位长官的升迁祝福,虽然是奉承话,但却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词中。
这首《望海潮》有如一篇都城赋,柳永以他最擅长的赋家之笔层层铺写开来,由宏观而微观,由内而外,由陆而水,由远而近,气势时而博大激越,时而轻柔婉转,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城这“人间天堂”的美丽与富庶,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欢乐,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和谐盛世的历史画卷。可以说,柳永的《望海潮》为我们提供了城市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范本。
【篇三】望海潮赏析1000
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全篇紧扣杭州的“形胜”和“繁华”作文章,采用点面结合、交错做铺叙,全景、特写结合,动景、静景结合,内景、外景结合,山景、水景结合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杭州繁荣和壮丽的景象。
上阕主要描写杭州的繁华。开篇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三吴,指吴郡、吴兴、会稽。钱塘,即杭州。三吴都会,以铿锵之势点出了杭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形胜”“繁华”四字更是点睛之笔,直接说明当时钱塘之盛。“烟柳画桥”至 “云树绕堤沙”四句则详写其形胜。“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则是写住宅的雅致;“参差”为大约之意,“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了人口的繁多。“云树”三句视角变化极大,一下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提上,两岸的柳树倒映在水中,远远望去,郁郁苍苍就像雨雾一般绕在河堤上。“绕”字则充分写出了钱塘之曲折壮阔。“怒涛”,写出了钱塘的水势澎湃浩大,也为本词增加了奔腾浩瀚的气势。描写钱塘潮更是盛况。“市列”三句将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的淋漓尽致。“竟豪奢”明确的说了商品的琳琅满目,写出了杭州的商业兴盛。 下阕重点描写西湖的美景。山景水景相结合的描写,使整首词更添意境。重湖,指西湖。叠巚,只西湖周围重叠的山峦,清嘉,清秀美丽。里湖、外湖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来写山上的桂子、湖里的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将西湖至杭州的美景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
人心的艺术力量。相传一百六十年后,金主完颜亮之所以大举南侵,就是因为听了此曲,有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足见词句意境之美。“羌管弄晴”,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对仗整齐,气势天成,将读者置于一片繁华喧嚣中。“吟赏烟霞,归去凤池夸”,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的人间仙境。这里词人是要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柳永的《望海潮》给我们展现了一副富饶、美丽、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在艺术和词境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篇四】望海潮赏析1000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小韩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
论文关键词: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杭州 铺叙 诗史
论文摘要:通过对《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分析,并结合的生平事迹,引导读者领会的写作意图,欣赏该词所表现出来的优美意境和纯熟的写作技巧。
在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中,柳永的社会地位最低,但名气很大,他开拓慢词,变词风,勘称中国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柳永对词的贡献及《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大力开拓慢词,柳词中慢词占到十之八九,之后苏轼、陆游等人继起,慢词遂行。慢词的成熟,使词获得了增加表现力的物质基础,得以表现更加丰富的感情和社会生活,最终发展成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元之曲并架的‘一代之文学(文学相关信息)。不仅如此,柳永还以市井生活人词,打破了唐以来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始终囿于上层社会的享乐及风情的局面,使词返回民间。他精通音律,善于铺陈,语言明白晓畅,并常以理俗语言人词,形成了熔雅俗于一炉的独特风格,使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市民文艺,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从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侧和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柳永影响之广和人们对其评价之高。
柳永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的仁宗时期,其时城市兴起,像杭、沐这样的大城市均规模宏伟、人烟稠密、店铺林立、物资充衍。柳永仕途受挫后,先后多次外出漫游,足迹遍及苏州、扬州、杭州、会稽(含绍兴)、长安、成都等地。这几次漫游,涤荡了词人久困汁京的郁闷,开阔了词人的眼界,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调,在词的内容上亦增加了对城市风光的描写,《望海潮·东南形胜》即是此中名篇。
2(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作于1003年秋,是柳永献给时任两浙运使孙何的。孙何门禁甚严,柳永因久不得渴见,便作此词,教歌妓歌于孙何席前,孙折服其文才,于是请其人座。这首词一创作出来,即引起轰动,流播甚广,据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不足信,但其影响可见一斑。原词如下: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烧堤沙,怒济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现,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络络钓支莲娃。千漪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贫烟霞。异日国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的。取此名,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放地。
词的上闽写白天的杭州,突出其美丽、富庶。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指杭州的地理位置;形胜,,是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而胜还有世人瞩目、兴旺发达之意。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到了宋初,这里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文化相关信息)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仁宗皇帝曾在诗中称赞它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江吴都会,杭州位于钱塘江北岸,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称江吴都会,一作三昊都会,《水经注·浙江水》谓吴兴郡、吴郡、会稽郡,世称三吴。钱塘旧属吴郡!s1。杭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历史悠久,正所谓钱塘自古繁华。在这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形成对偶,东南形胜是从地理角度写杭州的重要,江吴都会是从历史的角度写杭州的悠久,最后以钱塘自古繁华从史地、时空两个角度进行总括,虽字数不多,但容量很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难怪周济在(宋四家词
选》中评 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此句亦是全篇的统领。望海潮赏析1000
接下来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此句就如电影镜头的伸缩,先从远处拍照:城外杨柳含烟,薄雾如纱,彩亭画桥,点缀其间,景色如画。然后镜头慢慢拉近:城内千门万户,微风拂过,帘珑轻摆,透出一派富庶安详的气象。接着,镜头再次拉升,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景式的场面:城内城外,各式建筑,各抱地势,檐牙错落;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西湖老人繁盛录》中也写到杭州居民稠密,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仙宫。品之总觉太俗;潘间也曾在《酒泉子》一词中赞杭州之美,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又过于矫饰,都不及柳永此句精练、传神,雅俗共赏。在这一句中,柳永不像前人小令那样,单镜头的表现一刹那的感觉或一事一物,而是由外向内,由远及近,由自然景物到人文景观,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又脉络清晰,体现出层次结构的多重性。以上是远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是近看。在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边,高人云端的大树环绕着江堤的沙路,绿树白沙,清风入怀,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这是写静景;钱塘江中奔腾的江水卷着雪白的浪花,壮阔雄奇,这是写动景。动静相偶,相映成趣。天堑无涯‘’则是总括钱塘江是一道阻挡北方敌人的天然屏障。此句赞赏钱塘江的雄伟、壮阔、险要,写出了杭州美丽之外的另一面—雄奇。水陆交通便利,带来市民的富庶,市场的繁荣: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竞豪奢。珠巩,此处泛指珠宝等贵重商品;罗绮,泛指纺织品。金银珠宝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续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精美豪华、竞相斗艳。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当时杭州居民富足、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之景。
上阂中四句写了三个层次,呈总分之势:第一句总写杭州的形胜、繁华,第二、三句写杭州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第四句写杭州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时间上由古及今,空间上由远及近。写法上由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的浮光掠影式的概写,到市列珠现竞豪奢的细致人微的特写,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但是,杭州的最美所在不是她的建筑、财富,也不是钱塘江,而是西湖。她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是杭州最令人神往的地方。提到杭州就不能不提西湖,接下来就围绕着西湖来作文章了。
下闽写傍晚的西湖,突出杭州的繁华。
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首句便点西湖。西湖旧名钱塘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因此,柳永说重湖片是指它兼有外湖、里湖之秀。嗽,山峰,叠嗽,即重叠的山峰。明丽的湖水倒映着清幽的群峦,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于是以清嘉给西湖以总的评价:清秀、明丽、浓淡相宜。这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时间上,其与上阅相继,仍是白天的景致;在内容上,却与以下西湖月夜密不可分,过渡巧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写湖边桂花飘香,湖中广植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荷花种植广泛;第二层意思是用典,三秋桂子隐含了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职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的诗句,这是用典,,与写实相兼。人神相通的美丽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为下文描写杭州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张本,而十里荷花则为下文采菱俘做伏笔,下文便自然而然地写到西湖的人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臾莲娃,羌管,笛子,因其出自羌中,故称羌管。弄,吹奏。晴,指风和日丽的白天:泛,声音飘荡。这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弄晴、泛夜,烘托笙歌盈沸,口夜不停的景象。西湖岸边,笙管悠扬,菱歌回荡,鹤发童颜的老人悠然垂钓,天真烂漫的孩童喧闹嬉戏,一片太平盛世的生动景象,这是杭州普通百姓的生活。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则是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千骑,
【篇五】望海潮赏析1000
秦观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篇六】望海潮赏析1000
《望海潮》评课稿
评XXX老师上《望海潮》评课稿
X x 学校 x x x
4月26日,在备课组组织下,我有幸听了xxx老师的一节课,感觉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被x老师敬业精神所感动。我觉得x老师的这节课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望海潮赏析1000
一、教学准备充分,目标定位恰当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望海潮》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
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x的教学设想达到新课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的要求,教学定位上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在认真解读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x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还在课前给学生印发放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和本词的导学案。六种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本词的详细导学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这就给了学生一个预习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钥匙,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营造教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能力,只需设计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x老师以同学们熟知流传广泛的古谚语激趣导入,营造了较好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文本解读深入,文字触摸充分。
语文课堂中所有思想情感的体验以及审美活动的缘起都在于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只有导引学生充分地感受文字,才能触摸语言的脉络,采撷语言的精华。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课堂的传递过程,心灵洗礼的过程,美感熏陶的过程,也就是文字浸润的过程。
本节课x老师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试读、范读、指导读、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让学生进入角色诵读诗歌。通过诗歌的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体味并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去体味诗歌,真正进入诗歌的情境,再现诗歌的激情,和词人产生共鸣。
x老师文本意识强,能够以自己独特的带有自身阅读个性和生活经历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字,体验情境,成功地在学生面前再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本质。
四、学生主体突出,人文情感浓郁。
x老师,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在学生研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这就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使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学习得到深化。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在很多课堂上已不止是一种形式和表面的热闹,而是实实在在的思想分享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认识,净化了心灵。
五、资源整合运用,课堂信息丰富。
古今诗词、中外名句的旁征博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又增添了课堂文采,催生了课堂灵性。例如:x老师在开始讲作词背景和写作目的时,引入了孟浩然的干谒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向学生介绍了干谒诗的含义是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用学生熟知的孟浩然的干谒诗,和本词作比较,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干谒词”。
当然固守书本也是不对的,所以老师在最后,联系课文内容,予以拓展的知识。在讲到西湖的美时,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说描写西湖的名句,从列举对比中加深对文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和“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写不同季节的美景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先源于课本,再高于课本的模式,一不会模糊上课的重点,二让学生在理解充分的基础上,了解其他与之相关的东西,这样使得学生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也避免了老师直接的灌输。
在讲到“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区别时,让学生写用两派别为本体写比喻句,既让学生区别开来两派别的艺术风格,又培养了思维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用语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从教学的基本功看,x老师普通话流利,教学用语规范,教态亲切自然。教师善于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