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农民运动会指导思想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农民增收规划》

XX县XX镇XX农民增收规划

(2009-201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总体目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农民生产、指导农民增收,使农民增收有目标,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以下增收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镇东北,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22户居民,1504人。其中劳动力总人口为625人,占总人口的40.0%。全村耕地面积2048亩,其中平地356亩,多位于河道两岸。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6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农民增收文件和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本村实际,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坚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与科技入户、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努力建设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2009至2012年增收目标

通过四年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4813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224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754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4504元,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4813元。

四、增收措施

1、全力以赴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立足本村实际,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本村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坚持经济高效和长短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丹参、黄芩、桔梗为重点,积极推广实用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种植各类中药材800亩,实现中药产值80万元,人均增收531元;2010年种植各类中药材900亩,实现中药产值90万元,人均增收597.5元;2011年种植各类中药材1050亩,实现中药产值105万元,人均增收697.2元;2012年种植各类中药材11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人均增收730.5元。

2、抓好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在现有核桃栽植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核桃的栽植面积,不断加强科管,到2012年力争使核桃的产值达到46万元,人均增收306元。2009年实现产值37万元,人均增收246元;此后平均每年增长3万元,平均人均每年增收266元。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3、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不断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依托现有桑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积极培养养蚕大户,发挥养蚕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好相关的技术培训,并成立产业协会,增强普通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蚕桑产业的产值。2009年实现产值5万元,人均增收33.2元;到2012年底力争使蚕桑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产值达到20万元,人均增收73.2元。

4、不断扩大畜牧养殖规模,进一步增加畜牧养殖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份额。以推广大场大户为重点,加快发展生猪、牛、羊和土鸡等特色养殖,增加存栏只数,提高经济效益。2009年力争实现产值70万元,人均增收465.9元;2010年实现产值80万元,人均增收532.4元;2011年实现产值95万元,人均增收632元;2012年实现产值100万元,人均增收665.4元。

5、加大劳务输出转移力度,使劳动资源进一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就业服

务,加强劳动力资源管理,加大转移培训力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2009年劳务输出300人,实现收入256万元,人均增收1702元;2010年劳务输出350人,实现收入305万元,人均增收2029.7元;2011年劳务输出420人,实现收入372万元,人均增收2497.7元;2012年劳务输出450人,实现收入403万元,人均增收2685.1元。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6、拓宽其他经营方式,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鼓励群众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成为群众增收的必要补充。2009力争使这部分收入达到36万元,人均增收245元;到2012年达到53万元,人均增收353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为领导,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协调。

2、积极落实责任。加强与各级包扶部门联系与沟通,加大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村组干部包抓工作责任制,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3、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因地制宜,集中精力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民小组,做好技术、信息等服务指导,获得较好的收益以带动发展落后的小组,开展一户带多户,一片带一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引导,奖励先进。对产业发展较好的村民小组和农户予以奖励,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鞭策发展落后的农户,为全村的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5139元

XX镇XX村

二〇〇九年四月七日

第二篇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经营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原则。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城镇村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工互动、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促农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加强产业强村大户与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打好农民增收的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北部以林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松杉、毛竹、油茶、金桔、罗汉果及中草药套种;在国道沿线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重点抓好甘蔗、桑蚕、淮山、头菜、杂交柑、食用菌、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南部以粮食、甘蔗为重点,大力发展蚕桑、葡萄、西红柿、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各类强村,发展各类产业大户。

――坚持科技兴农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工作重点

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

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及其骨干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力争到2012年,农业增加值达2010年不变价)。

――实施“倍增计划”,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把资金投入、市场建设、科技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集中向示范村倾斜,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通过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示范农户”,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实现五年增长一倍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我县农业优势产业,把糖料蔗、速丰杉、毛竹、秋冬菜、生猪和牛羊饲养培育成二亿元产业,中草药、金桔、桑蚕培育成亿元产业,罗汉果、油茶、茶叶、食用菌、种苗培育、休闲农业旅游成千万元产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各部门项目

和扶助政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实施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创建一批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甘蔗、金桔、中草药、桑蚕、食用菌等高效丰产示范基地);一批万元养殖村(场)(二元杂母猪、三元杂肉猪、鸡、竹鼠、网箱水产养殖等示范基地);一批林业经济基地(速丰杉、毛竹、油茶、茶叶和以杉木为主的种苗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农业观光旅游村(屯)、农家乐旅游点,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带动农村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创业技能,打造一批“万元村屯”和十万元“示范农户”。引导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带动一批年增收万元以上的农户。

――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城镇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运销、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引导农民进城发展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增加收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多元组织,专业培训”的思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与用工地区、用工企业的对接,开展区域劳务合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水平。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务工人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劳务输出层次,提高劳务输出的整体效益。抓住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契机,实行开发式扶贫、培训扶贫、技术扶贫和劳务输出扶贫,因地制宜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把“农民增收攻坚年”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主要领导亲自来抓,具体工作有人抓,保证各项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加强规划指导,确保农民增收工作稳定实施。坚持全县总体规划和行业、产业规划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落实行业、产业规划对农民增收工作的目标,强化全县“十二五”规划和行业、产业规划对农民增收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以项目带动,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合理使用资金,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项目计划全面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完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资源适度集中,促进农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产业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创新农村金融和金融制度,建立农村资

第三篇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关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方案》

关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方案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我镇经济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而欠发达村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镇经济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能一蹴即就,而是要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应立足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素质等因素,以系统工程的思维和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和全方位地整合有效资源和要素,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扶贫开发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开拓创新,因地制宜。

建议: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一、动员社会力量,配合政府行为,加大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与机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加大政府的投入是必需的,但单靠政府的力量不够,必须从农村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多方面筹措资金。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引进谁投资谁受益的投入和管护机制,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实现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促进产业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才有保障。

二、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走产业化道路,是当前农民增收的关键。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搞好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和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形式,让千家万户的农民成为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一分子,依托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增收。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积极做好劳动力供求的调查、统计、预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健全劳务信息计算机网络和人力资源库,为务工和用工双方提供切实可靠的劳务信息。有规划有主导地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列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范畴,引导、支持和培育农村劳务输出协会。

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强化农村普通教育阶段中的生产劳技课,即普教与职教的早期结合,或称“职业教育早期嵌入普通教育”。具体做法是:从高小每学年学一种力所能及的实用技能(主要是非农技能,或农业科技的实用技能),则小学毕业后学生已具备三种技能;初中三年再如此,则初中毕业后已具备六种技能,为农村新增劳动力今后实现转移就业打下基础。

结合“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健全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制,包括教材编写,专业师资队伍和学校建设、课程设置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非农行业提升就业能力。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产业,如亦教亦产、产教合一的农民培训基地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人才和技术进入农民培训领域,为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培养扶持一批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各级政府应建立有效机制,不断从当地增收致富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民中筛选出一批人才,进行文化知识、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为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建立农民增收机制中的带头作用。

六、从制度、政策、税收等方面扶持农民发展生产。

各级政府应在制度、政策、金融方面进行创新,认真落实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减免税赋,最大限度地扶持农民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多元化开辟增收渠道,实现持续增收。

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委员会

2011年2月23日

第四篇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农民增收情况分析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今年农民增收情况分析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我镇是一个典型的粮猪农业大镇,地形以丘陵为主,70647人,水田面积为59000亩,水面面积6732亩,农业人口62310人。200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确保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收情况如下:1、粮食增产,农民丰收。按一号文件精神,我镇落实早稻种面积52800亩,比去年增加3528亩;中稻200亩,春玉米3450亩;晚稻57620亩,比去年增加了4073亩,合计增加了7601亩。全年优质稻面积是7.5万,其中高档优质稻是1.5万亩.根据镇农技站产量实际测定,今年早稻产量平均可达440公斤,总产量达到21125吨,比去年同期17442吨增收了3683吨;晚稻产量平均可达500公斤/亩, 总产量达到27520吨,粮食总产量共达55808吨,创农业总产值7800万.另外,今年的早晚稻粮食价格基本在70元/100斤,比去年的46元/100斤和58元/100斤分别多了24和12元/100斤;其中还有1.5万亩高档优质稻,签订了定单合同,预计可高出15%的收购价,在这个项目上农民又可增收不少;综合增收各项因素,与去年相比我镇单粮食生产这一项增加收入1240万,人均可增加收入185元。2、税率降低,粮食“两补”,农民增收。今年我镇农业税减少156.87万,农业特产税减少15.924万元,粮食直补61万,良种补贴55万,多予少取共达到290万元,农民可减负290万,人均减负42元,从另一个角度上农民人均又增收42元.3、畜牧业发展迅速,收入明显提高。今年内我镇的畜牧业——生猪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立了石潭镇生猪协会,并被市政府评为了无公害生猪基地,生猪品牌效应进一步打响。截至10月份共出栏生猪24.7万头,比去年同期多出栏94000头,创出栏产值21580万元,此项产值可比去年多增加6400万;存栏猪达16.36万头;同时价格与去年同期比高出了0.5–1.0元/斤,纯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可增加1750万,人均增收249元。4、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到目前为止我镇的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14570人,与去年比增长了3370人;创劳务总收入10280万,收入比去年大有增加,估计可人平增收90元。综上所有的收入增加因素,我镇农民人均收入全年预计可增加580—-600元.全镇人均纯收入可逼近3000元,可谓是农业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过多年的农业生产发展经验,并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影响我镇农民增收有如下几点因素:一是各种具体问题,制约了发展的拳脚。主要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所提的一些具体扶持项目,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动物防疫体制建设、道路通信电力建设等这些基础性条件的完善;许多村的农网改造、山塘改造、水利设施等对比较落后,上级对农民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格局,很多农民往往受它的制约而不敢有较大的动作;同时在子女学习和就业方面,许多农民只能甘于疲于奔命,哪能谈得上有余力去发展生产。二、原始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度低,致使农民增收缓慢。目前我镇乃至全县,所有的农产品基本都有处于原始利用状态,产品附加产值相当低,这是一个长期而难以解决的头痛的问题,也是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纠纷问题,不利于农民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作业。目前农村工作之中存在一些历史死结,乡镇根本难以解决,造成一些工作的难以正常有序进行,为农民增收打下折扣。如古城村、马桥村、合德村等,历年的一些老账难以解决,极大地影响农业生产作业和村务工作正常开展。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农民增收指导思想 农民运动会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