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书笔记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林达的这本书,主要通过书信的形式介绍美国社会。通过对美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水门事件、克林顿总统选举、辛普森案)的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美国政府的权力结构、民众价值观的差异等等。
在美国 整个政治体制中,“三权与制衡”是最重要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美国政府分为行政、司法、产法三大分支。通过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分割,确保政府权力不会恶性膨胀,以保护人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建立美国的主要目的,也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目标。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分支中,对行政分支特别是总统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最为严格,因为美国总统虽然只是掌握行政权,但仍掌握军队、财政等大权,而这些权力极有可能使总统的权力急剧膨胀。例如,在水门事件逐步被媒体曝光之时,美国权力架构中的两大分支(立法和司法)就开始依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对当时的美国总统展开了调查。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分支相互监督与制约的结构之外,还有另外 的监督和制约的力量,那就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的力量是不可以小视的,它能对三大分支尤其是行政分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是也是美国民众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途径。
美国的政治活动,尤其是总统大选,基本上是同产党和共和党这两大党之间的活动。当然 ,这其中还包括普通大众。美国 的总统选举是美国政治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统选举中,那个党的总统候选人胜出就意味那个党上台执政。例如,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在总统大选中胜出了,成为了美国总统,就意味着民主党上台执政。但是,无论是民主党上台还是共和党上台,两大党的基本观点是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某些问题上有较大的分歧或矛盾。例如,民主党和共和党都遵循美国宪法,都是为了了维护美国的统治或者说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美国实行党政严格分离的原则,政党只有通过合法的途径才能干预政府权力的运行,不像某些国家一样,由于实行党政结合,造成政党权力比政府权力还大或者说政党完全控制政府。而且,美国的正常是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的,不像其它国家政党一样对党员实行严格的管理。只要你造成或同意某个政党的观点,你就可以宣布自己属于某个党,政党也没有任何党营事业,政党活动经费基本靠社会各界或个人的捐款。
美国宪法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正是以宪法为基础,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而且,美国宪法是不断以修正案的形式进行补充和修改的,从而使宪法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是靠不住的”,这是美国宪法制定所依据的重要思想,也是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设计思想,因为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制度才能保证他们珍贵的个人权利。在美国人民眼中,宪法是保护他们“生命权、自由和追求幸福”权利的根本保证,是每个美国公民包括政府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契约。虽然美国宪法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保护,但是美国宪法过于强调公民的个人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容易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使美国的枪击杀人案件不断发生。如2007年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造成了三十多人伤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杀人案件之一。
美国是个具有“注重个人”文化的国家,这个文化传统贯穿于整个美国社会,这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行。例如,身为共和党人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触犯了法律,却没有给共和党带来“灭顶之灾”,共和党仍可照常进行政党活动。在美国的法律中,判死刑的法律条文几乎是找不到的,这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以及大量移民进入美国,美国本国民众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保守派,另一派是自由派。保守派坚持比较单一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自由派坚持开放的观点,认为价值观是多样的,应该尊重每一种价值观。保守派的观点容易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是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自由派的观点容易走向宽容一切包括犯罪的极端,却可以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活力,
虽然两派的观点有所差别,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维护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利益。
美国人的爱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的爱国有所不同。美国人的爱国并不是爱政府,相反,美国人爱国是爱整个美国的人民的利益。举个例子,假如某个美国民从认为政府不能维护美国的利益,他可以烧国旗,以示自己的爱国。美国民众这所以有这种爱国思想,这与美国民众认为政府是他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而通过签定契约的方式产生的一个利益维护者是分不开的。而这个契约就是美国宪法。
整本书比较注重分析美国的政治,对美国社会的其它方面的分析比较少,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美国社会。但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对美国社会进行分析,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比较高的,值得我们认真地读一读。
第二篇、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当该书在“风入松”的排行榜上成为畅销书时,我激动不已,惊喜万分,因为,有充分理由相信,宪政启蒙已在不经意中开始。我将该书看作中国宪政智识积累的创世纪。
一 宪政是什么?是收银机。
宪政是台设计精巧的收银机。权力引诱人走向腐败堕落,收银机的设计就是将浑然一体的主权进行立法、行政、司法三大领域的分割,再将三支权力象菜刀下的胡萝卜般截截分开。对于权力,宪政的态度是,宁可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可全面统一高度集中。仅是这些还不够,一套“安全刹车装置”是绝对不可少的。在有着三权分立结构的英国,设计师们看到,任何权力分支时时都会膨胀,内阁和国会彼此相互解散推翻,政客如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弄得国无宁日,晕头转向。为免于重蹈覆辙,防止帝王梦的诱惑,便必须使各分支的法定权力相互制约,任何分支都不能拥有大于他者的权力。最后,政府自身的权力制衡结构必须有其不可逾越的界线,它必须尊重基本人权,正是后者构成了对政府权力的民间制约。在收银机的装置中,总统是可怜的家伙。当尼克松被自己麾下的小小检察官弄得一筹莫展时,当克林顿为连绵不断的大小官司而愁眉紧锁时,我们发现,总统的生活便是在布满地雷的草地上跳舞,他始终难逃“被摆布”、“被捉弄”的命运,我们甚至会为那些踌躇满志、“武艺高超”而壮志未酬的总统洒一掬同情的热泪。
“收银机”展现的是一套抽象的职位网络,它的主体结构由国会司法委员会、联邦最高法院、独立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组成。然而,当我们将客观抽象的职位委托给生活在公关人情中的具体个人时,怎能保证它良性运作呢?在宪政体制下,职业伦理应优先成为公民的基本品格。新任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不顾尼克松总统的知遇之恩而“一意孤行”,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无视黑格军人口吻的命令而奋然辞职""由职位本身所赋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已成为从政者履行职务的全部生命。宪政体是一套负责任的公职的治理,而鲜活的个人则被公职遮蔽。
二 宪政是“人”的政治,它对人的品格提出要求。
三 宪政是怀疑的政治,它从人的不可靠性出发,无情地制约防备人性的罪恶。
四 宪政是富有人情味的政治,是保障和促进爱的政治,它慈爱地关怀呵护个人的脆弱,尽全力为人类建设幸福生活。
宪政是一种信仰,是十字架上的平常心,是面对宪法的羞涩和虔敬,是懂得怕和爱的生活的灵魂创造的催化肠断的艺术,它贯注着生命与痛苦莫解音响。宪政是值得英雄为之献出灵魂的政治。黑夜里站在寒冷的秋风中等候选举的小小老百姓;听证会中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动真格的公务员;法官西里卡的六亲不认的品性和令其狂喜的69岁生日礼物;控诉时全部出庭的独立检察官考克斯的11名助手,这一切的一切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感受到宪政体下公民守护内心神灵的决心与勇气。倔强如牛、誓死一拼的尼克松被迫向宪法低下骄傲的头颅时,我们看到的是宪政文化中政治家内心最深处那一抹敬畏,那种对神圣的怕。尼克松完全有力量顽固到底,而且,当他在进退之间痛苦抉择时,美国离专制只有一步之遥,然而,选择了放弃。当回归庄园,静静品味着回忆所赐于的忧伤时,他一定无愧于自己的选择。仅此,就足以让美国人自豪。毕竟,在世界历史上,人们看到太多同样权高位重的政治领袖,在类似的情况下都选择了抗拒到底。他们坐在被刺刀团团围住的“皇宫”内,恐惧地作着自己的专制恶梦。1996年,尼克松去逝,所有的美国总统都出席了这一隆重的的葬礼,以寄托自己的怀念和尊重。我想,当凄苦的哀乐在加州小院子里静静响起时,回荡在每个人耳畔的是那因宪法十字架而受难的心灵发出的怕的呼唤,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必然是挥之不去的“水门”事件。政客们以特殊的方式咀嚼着宪政体下的辛酸,咀嚼着一种宪法的沉重十字架酿造的痛苦。自此以后,凡是政府行政分支最高层出现的丑闻都被冠以“XX门”,看似轻松平常的做法表明,美利坚是不善忘却的民族,他们愿以历史的不幸刺痛自己的心灵:专制暴君的幽灵无处不在!我无限崇拜尼克松——那因宪法受难的灵魂。宪政的意义就在于将自身强力奉献给精
神性孱弱的宪法。如果脆弱的心灵再无法经历世俗的风吹雨打,如果颤抖的双腿再无力承受鲜活欲望的层层重压,那么,就下跪吧,怀着虔敬对尼克松受难的灵魂下跪,体验着怕对专制的不幸苦难下跪,流着热泪对至高的宪法下跪。我们是以“天不怕地不怕”著称的一代,不怕权威,不怕牺牲,不怕天翻地覆,不怕妖魔鬼怪。类似的傲慢狂妄使得自以为和上帝一样伟大,我们已因触怒上帝而遭到了几近毁灭性的报应。如真心期望宪政,学会怕,学会认真,学会敬畏,恐怕是最重要的一课。
韦丹平 2010-2-6
第三篇、国学经典-读毛主席《矛盾论》有感-2500字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再温巨人经典——读毛主席《矛盾论》有感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特点之一,全文构思严谨,有一个缜密的逻辑结构。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 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最后,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特点之二,例证丰富。作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对《汉书》、《资治通鉴》、《水浒传》、《山海经》、《淮南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举的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中,主要关于革命的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因为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写作针对的对象),但不局限于关于革命的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还有关于自然科学等等的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这些足以见出作者知识的渊博。可见渊博的知识是进行创作的前提条件。 特点之三,语言准确
而生动。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这篇论文语言的准确、精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作者论述运动的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有这样一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作者像连珠炮似地一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罗列了十数个词汇来说明矛盾的统一的状态,个个不同,但个个精当,个个准确,让读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同时,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还体现在生动性上,作者能够用很通俗幽默的语言阐明深刻而严肃的哲学命题。如在讲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这个道理时,有这样一段。“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这些语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懂的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这么活灵活现的语言诠释了深奥的道理足以见出作者用语之生动。 相比之下,时下一些所谓的论文给自己披上了一层艰深晦涩的外衣,自以为这样就能够显出自己的学识和水平。这些作者忘记了论文的宗旨。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第四篇、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总统是靠不住的》是系列图书“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本书以以“美国总统是什么”开篇, 从美国总统是什么向我们讲起,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如“美国娜拉的出走”、“一个收银机的故事”、“一个荒谬的夜晚”、“从欲有所为到为所欲为”、“马歇尔大法官的远见”、“法官西里卡”、“国会网住了总统”、“谁给罚出了局”、“婴儿潮的总统来了”、“总统先生的麻烦”、“传被告总统先生出庭”、“跟着民意走”、“扑朔迷离的民意”、“大选,阳光下的一滴水”、“辛普森案续集”,详细介绍了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并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不受侵犯。
通过这些故事,你可以了解到美国政府(美国并不存在国家政府一说,所谓的行政政府应该叫“分支”;如果硬要叫政府的话,那更应该指国会)与中国政府的真正区别,明白为什么中国有“青天大老爷”,更有一手遮天的“县官现管”,而美国则不会;了解到美国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政府分支是如何进行平衡与制约,而使美国保持200多年稳定的。当然,在书中你还可以看到中美的更多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总统是靠不住的>>
对于总统,美国人有着特殊的情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历史上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所以,从第一代美国人至当代美国人,无一喊过“国王万岁”。今天的美国人当然也绝不会喊“总统万岁”。
几十年前,杜勒斯的外孙上小学时,有一天回到家里激动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我的外祖父曾做过总统,而历史课本上都写到了。”母亲平静地说:“这实在没什么可激动的。自从美国诞生以来,每隔4年就选出一位总统,这不是很平常的事吗?”这大概就是美国人对总统的典型看法。
美国人一代一代地将这种带着平常心的看法传给了下一代。在美国人眼里,总统只是全美地位最高的“打工仔”,而他们自己就是老板。这大概就是美国社会的政治特色吧。
美国社会以信誉著称,但就是不相信总统。美国人公然宣称“总统是靠不住的”,而且还有人专门写书,长篇大论地说明“为什么总统靠不住”。因为“任何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所以他们对总统的权力加以种种限制;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国会里成天吵吵闹闹,拍桌子打板凳,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通过过任何决议,哪怕是“反恐”的建议。
美国人牢记号称“美国之父”的杰斐逊的话,他在200多年前就说过:“假如让我决定我们应该有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一刻也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们看到,由于国会抓住了钱袋子,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关门停业整顿”;我们看到,里根时期的国防部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状告《华盛顿邮报》,官司从州法院一直打到国家最高法院,而结果却是国防部灰溜溜地输了;我们看到,“水门事件”迫使尼克松选择了辞职;我们看到,克林顿因为风流韵事,痛哭流涕地跪在希拉里面前请求原谅的事可以登上美国报纸头条,这说明,即使贵为美国总统,也要因行为不轨而丢人现眼。
一个美国人一旦成为总统,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这些都是美国人赐给美国总统的。美国人就是这样看的。因为他们如果不信任他,不选他,他就得不到。因
而美国人对任何一位总统的态度都一样—————随时准备收回他们的信任。
关于制度与思想的问题。权利所必然带来的专制,其实中国人也未尝没有认识到,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于美国。因为对权利的不信任,美国有了制衡、监督机制,而中国,则依赖权利者的思想自觉,于是解放思想之类的口号,总是比调整机制更迫切,更响亮地被从上到下,从政党到媒体地喊着。思想与机制,哪一个更应该先行?
关于党性的问题。党性和民意或者说和宪法相违背的时候,过分坚持党性,势必会失去选民的支持,因此,在美国,过分坚持党性是一种很愚蠢的政治策略,这是从政人员和下层百姓的共识。而民主党的克林顿所提交的法案,在民主党占多数议席的国会照样会通不过。这就是美国,党,只代表一种理念,而不代表一种组织,更不代表一种势力。而在中国,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党会完全地履行宪法的规定,则是不允许被怀疑,不允许被否定的。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前提,我没有得到更有道理的解释。因为党员是被人民群众选出来的,所以党就代表了人民?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议员是会两年一届,四年一届地被换掉的,而且被换掉的比例是有硬性规定的,就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民意会有变化,作为民意代表的议员也会有变化,因此必须寻找更合适的人选来更切实地代表民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包括总统在内,最多八年的任期也是对于权利制衡的必要措施。中国总算有所进步,虽然国家主席、党的书记、军委主席还是一人包揽大权,但总有个时间的限制了,国家主席也是最长八年,可这国家主席不是我们老百姓选的,他为什么能当国家主席,他当了国家主席后承诺什么政策和发展方向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应该知道吗?
另外,关于法律的无罪推定,关于能否堕胎,关于社会福利。我总觉得在美国,人们关心的是一种关于人类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关于政党和国家的问题。
活在现在的中国,可怕的不是中国的现状,而是这样的现状当中,我们却知道了原来世界的很多地方,人可以完全是另一个活法。
说实话,中国这许多年的进步我们无法否认,我也相信它会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在我这个时代,我又觉得现在走的是条弯路。一党执政,党政不分,不允许不同声音,信仰不自由,言论不自由,教育体制不合理,弱势群体没有发言权,等等。腐败,我觉得只是问题的表现,而不是问题的所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造,而这,势必威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更切实地,会威胁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而这许多人,又是中国的统治阶层,因此,这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从不赞成暴力革命,因此,无论如何,我仍然相信,中国会一步一步走向美好,也许这个时间会很长,我寄希望于法律的不断完善,也希望,知识分子与老百姓们,能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那就是,说出真实,让这些真实的声音让越来越多的人听到。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
这是一个如蝗虫般泛滥的印刷品将真理之光遮盖地晦暗的年代。正襟危坐的理论家正板着面孔用形式规范不亦乐乎地架构着干瘪理论。我万没想到,竟然有人用清新质朴的笔触向饱受苦难的华土演绎传输着宪政的脉脉芳香,用慈爱的上帝之手为国人摇响幸福生活的铃铛。当该书在“风入松”的排行榜上成为畅销书时,我激动不已,惊喜万分,因为,有充分理由相信,宪政启蒙已在不经意中开始。我将该书看作中国宪政智识积累的创世纪。
一 宪政是什么?是收银机。
宪政是台设计精巧的收银机。权力引诱人走向腐败堕落,收银机的设计就是将浑然一体
的主权进行立法、行政、司法三大领域的分割,再将三支权力象菜刀下的胡萝卜般截截分开。对于权力,宪政的态度是,宁可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可全面统一高度集中。仅是这些还不够,一套“安全刹车装置”是绝对不可少的。在有着三权分立结构的英国,设计师们看到,任何权力分支时时都会膨胀,内阁和国会彼此相互解散推翻,政客如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弄得国无宁日,晕头转向。为免于重蹈覆辙,防止帝王梦的诱惑,便必须使各分支的法定权力相互制约,任何分支都不能拥有大于他者的权力。最后,政府自身的权力制衡结构必须有其不可逾越的界线,它必须尊重基本人权,正是后者构成了对政府权力的民间制约。在收银机的装置中,总统是可怜的家伙。当尼克松被自己麾下的小小检察官弄得一筹莫展时,当克林顿为连绵不断的大小官司而愁眉紧锁时,我们发现,总统的生活便是在布满地雷的草地上跳舞,他始终难逃“被摆布”、“被捉弄”的命运,我们甚至会为那些踌躇满志、“武艺高超”而壮志未酬的总统洒一掬同情的热泪。
“收银机”展现的是一套抽象的职位网络,它的主体结构由国会司法委员会、联邦最高法院、独立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组成。然而,当我们将客观抽象的职位委托给生活在公关人情中的具体个人时,怎能保证它良性运作呢?在宪政体制下,职业伦理应优先成为公民的基本品格。新任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不顾尼克松总统的知遇之恩而“一意孤行”,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无视黑格军人口吻的命令而奋然辞职""由职位本身所赋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已成为从政者履行职务的全部生命。宪政体是一套负责任的公职的治理,而鲜活的个人则被公职遮蔽。
宪政是务实的政治实践。大凡严格按一个完美的宗教、道德、政治或经济建设的思想去推行的政治,最后往往要么处处碰壁,要么事与愿违,走向理想的反面。宪政是世俗的随遇而安的政治生活,是关于现实世界中可能之事的艺术。它是具体的操作性的,而非理想的宣言性的。美国的宪法文本恐怕是世界上最枯燥的。一句句话单调得如同设计图上的线条和数字,它没有立国之本的宏大道理,没有华丽漂亮的煽情说词。缔造了美利坚的国父们没有一个被视作哲学家,很少有人声称他们有逻辑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也没有为走出奴役的美国人设计出严密推算的理想王国,号召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共同奋斗。他们只是想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正如为防止小偷小摸而设计收银机一样,他们制定了1787宪法。只有今天的问题才是实在的,至于明天的理想——不管他是何等地美好,何等地振奋人心,都见鬼去吧!理想让我们为了虚幻的明天放弃今天,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别有用心的蛊惑与欺骗呢?生活在理想之中便是生活在专制与痛苦之中,正是魂归天堂的理想构成了今生受苦的正当理由。
宪政是游戏,行动者玩得轻松,观众则觉得其乐无穷。“共和、民主两党的全国大会只上象是花花绿绿、大喊大叫、热热闹闹的节日聚会,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是严肃板着脸的;比看马戏有过之而无不及。”(页3)会场中潮水般蹦跳的汽球,欢乐的震耳欲聋的尖叫,宪政使得政治变成了一种享受,玩政治与玩游戏无异。宪政下的政治必须是而且也只能诉诸于和平的表达方式。政治家肯定不会因为从政而被处死。游戏的输赢靠的是演讲技术所展现的说服水平。人在财产、容貌和智力上是有差等,但作为公民,他们都是平等的,理性公民间唯一合理的关系就是说服。“大权在握”的民众静观着政客间争取说服选民的唇枪舌战。这与争相取悦于观众的相声小品有什么差异呢?专制的政治则需要以生为赌注,鲜血支撑的宫廷政变构成了极权政治的主要内容。命令是唯一合法的关系形态,政权靠行刑队和绞架来维持统治。暴力是解决一切政治冲突唯一手段。在水门事件中,巨大的政治风波以总统辞职而过去后,一切迅速归于平静,没有引发政治博杀,没有社会动荡,没有政治报复和追杀,什么也没有发生。
二 宪政是“人”的政治,它对人的品格提出要求。
宪政体制下的人必须是自立的和理性的,唯其如此,才能自治。人都应自己过日子。寻求依靠的心态和非理性的情感冲动只能使自己沦为政府积聚权力的工具。依赖无异于自掘坟墓。过强的社会保障使得我们丧失了自我选择的动机与能力,无偿地奉送自己。一个罗马富人在饥馑流行时把食物施舍给穷人,而罗马人后来将这个富人判处死刑(马基雅维里,《里维史论》)。因为酷爱自由的罗马人担心,富人试图收买人心从而变成了独揽大权的僭主。也许他们更忧虑,穷人会出于侠义用涌泉之情回报滴水之恩,从而将富人视作再生父母为他效“犬马”之劳而甘受奴役。美德与政治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宪政体制要求人民:自力更生以获得对峙的力量,理性节制以防止情感的滥用;要求统治者:即使是赤诚的爱心,也必须诉诸理性化的程序,从而实现主观人格的退隐。你不可以贿赂人民,贿赂不仅是财产,而且还包括好心善德和阿谀奉承。这往往是极权主义国家的惯例。领导者讨好民众,说他们是一切社会的进步的源泉,真正的铜墙铁壁,然而,实际上根本不把民众放在眼里,他们杀戳人民,将意识形态的沉重精神负担强加在人民的头上。与此相对,臣民则背负沉重的青天情结,舒服时,他们会唱“东方红”“主席好”;倒霉时,他们唉声叹气地怪“老坟”,或干坐着臭骂已过去的贪官污吏,清谈正上演的皇宫花絮。他们生来就是任人摆布的,他们从不思考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专制社会中臣民的责任就是献媚,仙露萨德必须靠每日每夜给哈伦国王讲动听的故事才能免得一死。(肯尼斯·米诺格,《政治学》)宪政体下的公民不会企求政府赐于阳光雨露,不会责怪官员有负人民重托。如果政府真的错了,责任是在于公民自己,故而改变或推翻它以建立新政府便是他们法不容辞的责任。闲暇时,他们会静静吟唱大烟山动听的歌曲:“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树,这是我的菜园,这是我的狗,这是我的院子,这是我的马""”。
三 宪政是怀疑的政治,它从人的不可靠性出发,无情地制约防备人性的罪恶。
潜在于“收银机”背后的一个根本的假定是,人是不可靠的。人非天使,花花世界又充满了诱惑。政府权力是必需的。而滥用权力的倾向是无法抗拒的。那么,如何防止由人性弱点而导致的政治堕落呢?江山在握的元老功臣无心举行开国大典,也无意去制定五年计划,他们似乎丝毫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无暇体会胸有成竹的轻松。历史上往昔的革命不过是强权人物的替换,只是不叫皇帝而已。克伦威尔的幽灵依然飘荡。人性的罪使得每个有知之士被浓郁的悲剧情结所困扰。在费城的一所小房子里,建国之父们神情凝重,一分深沉的忧虑始终压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会议桌上始终笼罩着一团愁云。如何防止专制与暴君?如何保护神圣但脆弱的自由?在痛苦而紧张的三个月中,他们不知发生了多少争执,也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收银机”的设计终于完成了。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为历史做了什么,也无心去想。他们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分功加爵,甚至没有点滴暗示。他们竟然就这样草草上路,匆匆离去。
不仅一般的普通个人是不可靠的,英雄也是不可靠的。当罗斯福第三次作总统时,一种不祥的危险感已经开始强烈地牵动有识之士的神经。于是,限制连任的第22条修正案诞生了。让一个人连续多年处于权力中心,无论如何都是危险的,尽管他有着非凡的才能,高超的魅力,尽管其劳苦功高,成绩卓越,也是请他下来,即使换上去的新总统更没有经验更低能,那也要换上去。只要能防止专利暴君,其他都是次要的:
不仅处于权力巅峰上的当权者是不可靠的,而且作为监督群体的人民同样是不可靠的。
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竟然堕落为希特勒的追随者,素无宗教传统的中国人竟会成为毛泽东的忠诚信仰者,纳粹分子排山倒海的叫嚣,红卫兵激昂狂热的呐喊,这一切触目心惊、匪夷所思的事实都赋予了“人性”新的含义,无知的民众有可能被高明的政客给灌了迷魂汤从而彻底发疯。只有对“人性的罪”保持充分的敏感警惕,时时用罪恶去刺痛自己的神经,才不致盲目乐观忘却历史;时时地保存忧患意识,才可以不停地改进监督机制,一种权力的恶性扩展和群体的疯狂行为才可能被抑制,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最弱势的个人自由才可能不被吞没。
四 宪政是富有人情味的政治,是保障和促进爱的政治,它慈爱地关怀呵护个人的脆弱,尽全力为人类建设幸福生活。
宪政以人的幸福生活为归旨的,它是服从于人的幸福生活的政治,时刻关爱着人性。人是生活于双重世界的动物,理智与情感维系着人的全部生命。因此,宪政体制应使人双重世界的生活成为可能,它应为人理智的进步创造条件,为情感的抒发提供空间,因此,宪政生长的基本前提是,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的界分,前者指家庭生活及个人良知(信仰和兴趣)领域。私人领域存在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统治权威的国家公共领域支持维护公民自主关系的法制体系。伯里克利在纪念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演讲中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自由而且宽容,但在公共事物中我们严守法规。”“个人的一切都属于政治”是20世纪极权政治的基本准则,它准确无误地标志着以人治代替法治的图谋,而且在根本上使人成为非人政治机器。智慧服从于自然,政治必须让位于人性。政治不能止息胸中燃烧的情感,不能为我解开世俗的枷锁,清泉不为它而流,藤叶不为它而长。对视亭亭玉立脉脉含情的姑娘,孤独冥思生的高贵生死的神圣,此时想到政治,我称其为罪恶。令华盛顿着迷忘情的是自己宽广的庄园,那明丽清朗的山河流水,那郁郁的花草树木,而不是总统宝座;杰斐逊则在声望如日中天、政治领袖之位指日可待时,坚决地放弃了一切,毅然回到了体弱多病的妻子身边,默默无闻料理自己家庭,与妻子女儿共享天伦之乐。他从来不会错过听夜莺唱歌,从来不忘记把泥土和天空的色彩记录下来;尼克松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关头,也只能同亲人们商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在这里,我看到宪政所闪耀的人性光辉。反之,专制社会则将人异化成非人,权倾一方、光祖耀宗的政客一旦离开高位,便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沦为可怜的政治动物。
宪政是以人之道待人的政治艺术。宪政给人最大的理解和宽容。人有害怕和恐惧的权利,它崇尚英雄,但同时,它承认软弱。总统也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克林顿接连不断桃色绯闻,虽然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最终他们还是原谅了总统。怕死的飞行员的故事让美国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页336)
宪政从不干预人的信仰。政治与意识形态是截然分离的。宪政体制“深知全能的神所创造的心灵是自由的,一切用世俗的惩罚以来影响心灵的企图只会养成虚伪和卑鄙的恶习。”(《杰斐逊选集》,页296)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临护人,替上帝看护自己的灵魂。“臭名昭著”的太阳圣殿教使好端端的年轻人走火入魔集体自杀,民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将来也许会有人重蹈覆辙。政府不能管,民众不想也不敢让政府管,因为,这事一管开头便没有边际,自由就岌岌可危。专制社会通常是,那些本身易犯错误和未得神灵启迪的世俗之徒对别人的信仰的持有生杀大权,那些非教会立法者和统治者用强力把异已的神圣信仰蛮横粗暴地定性为邪教,一棒子打死,而后把他们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方法作为唯一正确的、绝对不会错的(甚至自己都怀疑)竭力强加于人。
宪政是一种信仰,是十字架上的平常心,是面对宪法的羞涩和虔敬,是懂得怕和爱的生
第五篇、读《总统是靠不住的》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读完了《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书的内容不多,但体式很奇特,它是用书信的方式来介绍了美国总统以及美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地位超然,但在美国,却并不如此。
总统,对于美国人来说,只是政府分支行政机构的领导。同时与他并立的,还有司法机构和立法机构。哪怕总统要任命官员,也得层层审核,官员也不得有任何瑕疵。相比中国,很多官员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书名说总统是靠不住的,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并不是总统说了算,总统说的并不一定能实现。
其实对于总统,美国人有着特殊的情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历史上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所以,从第一代美国人至当代美国人,无一喊过“国王万岁”。今天的美国人当然也绝不会喊“总统万岁”。相反在中国,总书记是绝对的领袖,共产党是万岁的。 总统在美国人眼中也只是平常人。几十年前,杜勒斯的外孙上小学时,有一天回到家里激动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我的外祖父曾做过总统,而历史课本上都写到了。”母亲平静地说:“这实在没什么可激动的。自从美国诞生以来,每隔4年就选出一位总统,这不是很平常的事吗?”这大概就是美国人对总统的典型看法。
美国在建国时,就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中国,在建国之初,没有宪法,而是选举所谓的贤人来执政。但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们,1776年在费城,他们商议的并不是推举一位贤人,而是设计一个机器,一种体制,一种需要人来运行,但不是由某些人去掌控的体制。美国人用这种体制达到权力的平衡,制约着某些人手中的权力。如今看来,这种体制非常成功,人们尊重宪法,没有一位总统敢说美国是我说了算,总统只是这个体制的某一部分的操作者。
美国人始终不相信总统,所以他们对总统的权力加以种种限制;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国会里成天吵吵闹闹,拍桌子打板凳,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通过过任何决议,哪怕是“反恐”的建议。然而在国内,人大代表以投赞成票为荣。在美国人心中,总统只是一个政权一个分支的领导而已,真正的主人是美国人民。因为总统并不是国家的真正的掌权人,所以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大可不必给面子,该骂就骂,该赞就赞,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而国会对总统,即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国会听证会就是让总统在国会接受质询,而且整个过程是全国直播的,同样,国会对总统提名的官员的审核也如同审问犯人一般,而且也是全国直播的。
再看咱们的最高领导,且不说中央,就地方的一把手好了,你能想像在职的某省长某市长,在电视机里接受质询么?而且面对一连串的问题,还必须如实做出回答,不可说半句假话,但对某些问题如果有正当理由可以不回答。这在国内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想在国内混了。
此外,美国官员的守法观念,也限制了总统的权利。官员敢违抗自己顶头上司,甚至是面对总统的处理体制之外的命令,他们宁愿辞职,也不肯乖乖就范。为什么他们宁愿辞职,也不愿意做违法的事情?或许是因为这些官员,即使不吃皇粮,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出路,美国的很多官员并不是专职的。
另外法律体制的完善,能成为漏网之鱼的机率很小,而一旦事情败露被抓,将会承担更大的法律后果,也是一种很大的威慑。于是,在这“胡萝卜+大棒”的策略作用下,这些官员大多能够中规中矩地干活。或许有人会问,不听领导的笛子,难道就不怕报复?按照作者介绍,在美国嘛,如果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你,迫害你,你可以去控告政府对你进行政
治迫害。在美国的宪法中,如果出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抗争,法律是相当倾向于关照公民的,因为公民面对政府,就像一个小小孩子面对一个大大人。正因为有了法律作为后台,因此在美国做官,只要你依法办事,还是没多大后顾之忧了,当然了,如果没有一点成绩,下台也是必然的呵。由此可见,健全的法制也是必要的。在中国领导说一,你不能做二,要全力去为领导服务。领导面对民众,可以谎言以对,可以掩盖事实。民众的好奇心如果太强的话,说不定哪天夜里,查水表的回敲你家门。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书中,很大的篇幅说到了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对于该事件的前前后后叙述的十分详尽。通过作者的讲述,不难发现以上几点在美国的政体中得到充分体现。尼克松利用权势对宪法做出了挑战,侵犯公民权利,妨碍司法,但最终却黯然下台和这些有很大关系。当尼克松的一系列行为露出马脚之后,他的一些下属并没有去帮助他掩盖他的行为,而是按照发露来处理这件事,尼克松也无法利用权力去打压这些人。国会与司法部门的双向施压,使尼克松不得不接受下台的现实。同样,对于法律官员都是有敬畏的,他们都通过坦白来获取宽大,减轻自己的责任。
还有就是美国的两党斗争,平时看民主党和共和党斗得不可开交,但政权移交时却没有出现过动荡,书中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理念,就是维护宪法,因此宪法不允许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干,所以即使斗得再厉害,也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我倒从另一个方向想,他们真的是在这个信念的作用下才既有斗争也有合作的吗?不一定吧?有共同的基本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吧?相比于中国政坛的权力斗争,似乎他们文明多了。
此外,美国的舆论也是非常自由的,公民有言论自由权,对于政府的不妥的甚至违法的行为,公民及媒体是有权利站出来揭发的,而政府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去禁言。在水门事件中,美国的媒体对尼克松也是不断的雪上加霜。
可见,美国是真正能让人民说话的,而总统级政府受着来自立法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公民和舆论等方方面面的监督,权利无法被恶性的滥用,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所谓官员,只是去运行这个被人民赋予了权力的体制的人而已,所有的官员包括总统在内,都不过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特殊。
说白了,美国靠的不是总统,而是制度。制度的完善,法制观念的强化,使得政府不是驾于人民至上的,使得政府的权力得到规范。总统靠不住,但健全制度是可以信任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人制,而是法制。
综上,健全的制度,明主和法制的观念,政党的合理竞争等一系列因素,造就了美国独特的政权形式,使得国家并不是总统一个说了算的。在这些方面,很值得中国借鉴。
以上便是我读《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的一点感想。
第六篇、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
历史的经验
——读《资治通鉴》有感
火星马猴
人们说陈年往事会自行埋葬,或埋葬于皇天后土之下,或消散于时代旷野之中,乡野之间再无它的音讯,人来人往看不到一丝它的身影。其实这是错的,陈年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即使你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它却无时无刻不追随着你,因为这是人的记忆。然而记忆只有苦涩的才珍贵,因为甜蜜的感受经不住时光的深刻,就像一圈圈年轮的和风细雨,在命运骤然的惊涛拍岸下,必然显得苍白单薄。个人的陈年往事如此,对于一个民族也是同样道理。所以回首往事时,要多回顾苦涩的,那里蕴含着个人的经验和命运,同样读历史时,也要多读经验和教训的历史,而不只是看功劳簿上一统天下的的唐宗宋祖。
中华历史卷帙浩繁,光是正史就有二十五史之多,读下来怕是真的要穷经皓首了。所幸有这么一本历史书,专门把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浩如烟海的往事中抽离出来,'撮取其要',用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书就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对于司马光,我们都知道他在儿童时砸缸救人的急智趣事,连带着对他的印象也固化在梳羊角辫的蓬头稚子上。其实司马光是北宋有名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两度为相,生前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纂了这部'历代君王的教科书'——《资治通鉴》,死后谥号'文正'——这是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谥号。可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毛泽东同志就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
不同于《史记》的纪传体,《资治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写法,从公元前403年的周威烈王时期写起,到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停笔,时间跨度1362年,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因为是写给君王看的治世之典,'专取国家兴衰',所以撷取史料的视角主要聚焦在政治军事大事上,而书里记录的这一千余年历史中,除了两汉一统时稍微太平些,治多乱少外,其余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莫不是大分裂大混战的年代。相斫相杀的场景比比皆是:皇后被杀、太后被杀、皇太子被杀、忠臣被杀、奸臣被杀,皇上最后也被杀……天灾人祸屡屡上演:'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兵燹之灾野火不尽春风又生:因为打仗士兵多喜欢挟藏妇女在身边,将军王浚下令有在军队里私藏女人的斩,于是八千个少女被沉在易水河底……这一千余年里中国人记忆的苦涩映照在《资治通鉴》薄薄的纸页上,足足积攒了294卷。
如果历史都如'二十六年,王崩,子烈王喜立'这样,一年当中只有短短几行,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战争,没有权斗,那这1300年的历史,几百页就写完了。只因我们的历史太'精彩'了,充斥着>故事,'满本都写着吃人',才会这么厚重,怎么都讲不完说不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孟德斯鸠说只有历史故事乏味的国家与人民才是幸福的。读《资治通鉴》,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历史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战争与权谋,历史人物个人命运的因果也被司马光洞若观火地收录在这本书里,每遇到令人感慨的事件人物时,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史公言一样,司马光也会'臣光曰',对其进行评议。例如三家分晋,司马光论述晋国智伯的灭亡时就才德关系和识人亲人说了这么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话:'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
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说的是世俗之人多分不清才与德,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与其得到有才无德的小人,不如得到无才无德的愚人,因为愚人作恶,智力不济实力不胜,人还能制服他,小人作恶有勇有谋,危害更大。有德令人尊敬,有才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尊敬的人却容易疏远,所以大家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观察他的品德。短短几句话鞭辟入里,于历史大事件中勾勒出个人立才与立德的辩证之道,令人深受启迪。
可见虽然《资治通鉴》后来被人断章取义为权谋之书整人之书,但其实司马光作为一代大儒,'道德博闻'的文正公,是始终强调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始终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君道、臣道、师道的。书中写'太康之英'陆机被人诬陷将死时,释戎服,著白,为笺辞颖,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被杀,夷三族。家乡华亭的鹤鸣声,还能再听到么?大丈夫志匡世难,既知将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读罢令人掩卷叹惋,感慨良久。这就是中国读书人一脉相承的世道人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读《资治通鉴》,拨开历史权谋的诡谲烟云,最终看到的还是质朴的世道人心。
想起前段时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我们对于读书的感受都在逐渐微弱或者正在消失,阅读的感觉就像炊烟离开大地一样,越飘越高,越飘越远。但是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哪怕精神也像阅读一样离我们而去,飘到了天上。所以我们的高度也不再是头顶到大地的距离,而是头顶到天空的距离。
-END-
第七篇、总统是靠不住的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0901班
任 旭
1091350111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引言近来中国周边的局势可以说是波诡云谲,从韩朝“天安舰”到中日到钓鱼岛摩擦愈演愈烈,从中国与东盟南海主权争端到中印边界的纠纷,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无一不与美国有着莫大的关联。暂不论美国美丽谎言下包藏的那颗祸心,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被充分的显现出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事实上正是美国的政治制度为美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本书通过对“水门事件”、克林顿连任、辛普森案等事件,清晰的为我们展现了美国的权利运行结构,一个“分权、制约、平衡”的政府的印象在头脑中渐渐清晰。
一、 建国者的共识
“权利是私欲和犯罪的酵母,是宪政的最大敌人”
经历了“独立战争”八年的洗礼的合众国的那些功勋卓著的将帅们依然深深的记得《独立宣言》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但在权利的分割问题上他们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他们深深的知道:权利是私欲和
犯罪的酵母,权利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一点点小小的疏忽就会使辛辛苦苦建立的帝国成为暴君手中欺压人们的利器。经过旷日持久的讨论,他们认定“最为个人的公民是第一位的,作为公民集合的人民是第二位的,保障公民和人民的宪法是第三位的,由宪法和法律派生的法律第四位的,由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会,行政机构和法院是最后一位的,三者之间以权利的制约和平衡为基础。
二、伟大的“收银机”
防止专权的唯一途径是分权,而制宪议会的目的却是集权,他们创造性的既不集权与个人,也不集权于组织,而是集权于法。宪法规定美国的国家权力被纵向的分解为联邦权利和州的权利,又被横向的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其中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立法权分属参众两院,总统对法案有否决权,最高法院有“司法复审”和“司法解释”权,但大法官必须由总统任命,参议员同意,三者之间通过分权达到相互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宪政史“人”的政治,它是对人的品格的要求;宪政史怀疑的政治,它从人的不可靠性出发,无情的制约,防备人性的罪恶,宪政是富有人情味的政治,是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的政治。正是建国者呕心沥血制定的这台“收银机”无情的制约和防备着人的邪恶,分割和制约着权利,保证美国国家机器在人们的意志下正常运转,创造者一个个奇迹。
三、 美国政治制度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美不同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制度,但相互之间亦有可以借鉴之处,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取得更大的成就。
1、 追回逝去的信仰
当看到美国证人在作证时,都要一只手按在圣经上,一只手举起来宣誓,发誓自己此后的证词都是真话,心中充满了疑惑,后来渐渐明白仪式体现了美国人民对上帝的敬畏。经历了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信仰,迷失了自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成为一种人人崇尚的绝学的时候,才能深深体会到中国当代社会的悲哀。“法轮功”事件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例证。政治文明的建设关键在民众的觉醒和素质的提高,而科学与合理的信仰是立世之本,追回逝去的信仰更是我们目前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2节制党性
当看到法官西卡里对与自己同属民主党而且政治信仰趋同的尼克松总统没有丝毫的手下留情时,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后来才认识到在美国除了少数政治活动家以外,个人对于一个政党如果有认同的话,他基本上只有观点和信仰上的认同,而没有组织上的认同。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只有摒弃党派观念,才能跳出个人以及私欲的狭隘圈
子,实现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人大代表作为人们利益的代言人,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不应当仅仅依据自身的党派归属决定自身的立场和表态。同时也应当将每位代表的投票结果予以公开,以方便人民对自己选出的人大代表的一言一行进行监督,对不合格的进行罢免。
3言论自由的扩展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言论自由有了长足的发展。正是由于网络等新兴传播途径的出现,使得 “毒奶粉案”、“我爸是李刚”、“我认识季叔,你们谁也动不了我”等一件件黑幕浮出水面。但是言论自由之路任重而道远。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无病呻吟之风愈演愈烈。当作为国家主流报纸的《人民日报》不得不靠摊派来保证发行量,《南方周末》的编辑因言辞犀利、勇于揭露社会弊端而被一次次拿下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国家的巨大悲哀。加强舆论监管作为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的手段是必要的,但物极必反,必须做到适可而止。应尽一切努力使媒体把追求新闻的真实性、运作的独立性和报道的公正性看作自身的灵魂。实现媒体由“政府喉舌”到人民监督工具的转变。把政府的一举一动暴露在人民的视线下,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第八篇、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有感材料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有感
重耳由一个贪图享乐、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哥儿,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开始了长达19年之久的逃亡生活。路过卫国,卫文公故意刁难不开城门,饿的不行在五鹿向农夫乞讨,农夫嬉笑捉弄给了一块土叫他吃。到了齐国,在齐桓公的关照下有马有妻的过上了舒适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齐桓公死后,齐国众公子争夺王位局势混乱,他的妻子姜氏和子犯为了以防万一用酒将他灌醉迫使他离开齐国。到了曹国,曹共公乘他洗浴逼近看他隐私(骈胁)僖负羁敬重他送饭送璧。到了宋国宋襄公送马八十匹。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礼遇。到了楚国,楚王有远见且讲义气热情招待,可楚国令尹子玉要杀他。因为晋惠公、晋怀公失信惹恼秦穆公,所以受秦邀请到秦国。秦给他五个女人做妻子,其中包括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在秦的帮助下,不到半月就打回晋国做了诸侯。
在不了解这段逃亡历史时,人们注意到的,往往是开头和结果,从外出逃亡的灾祸,到成为霸王的荣耀显赫,让人感叹的是命运的沧海桑田的巨变,这似乎在证明着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对立两端戏剧性的变化。 但是当我仔细的读完文章后,就感受到了其实重要的是过程本身,人生的意义也在过程之中,而结果则是次要的。即便重耳没有成为春秋霸主,但是他的人生经历也绝对丰富,够他受用一生。
作为一个读者,看到他19年的逃亡生活所经历的困苦,都觉得这是非常人所忍受的,更何况他的出生,注定他从未遇到过这么大的挑战。这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感受,可是当我在这儿评头论足的时候,我又怎敢说我真的懂了这其中的一切呢。毕竟重耳19年的漫长逃亡,文章只用了几百字就讲述清楚,我想真的读懂确实有点难。作为旁观者,我可以去理解,但是始终是没有体验过,逃亡过程中的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欢乐忧伤,寂寞仿惶,唯有晋文公重耳自己知道。
从文章开始,当初大祸临头时的出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到流亡中经历的屈辱、困苦、安乐,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耽于逸乐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方面受到陶冶和磨炼。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变化:路过卫国,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在齐国留恋安逸贪图享受,不肯离去。到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设酒宴款待他时,他精彩的答辩;秦穆公设宴时他机智的叩拜秦穆公;以及在黄河边,表示与子犯同心。从开始的略带公子脾气,但后来做事做人都更加成熟,聪明。可见经受过磨难的人,不仅仅懂得生活的真谛以及应当珍惜什么,而且也懂得为了获取成功,应该怎么去做,懂得如何地主动适应和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境,不使自己被情境所左右。
想起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从重耳的经历中,不仅读到了历经磨难可以完善一个人,更读到了在面对无数磨难时,我们还需要忍耐。重耳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国家,有很多国家都并没有热情的款待他,而是“欺负”他。坎坷、折磨、挫折、不幸、苦难、痛苦、狐独、绝望、屈辱、失败、恐俱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他都因为忍耐而度过。写到这,想到了前辈为我们做的典范。红军在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喝雪水,避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在艰苦中忍耐,在艰苦中磨练了意志,在艰苦中强化了队伍,又如孔子,他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他自己为了恢复周代的礼仪制度,不惜“克己”,力求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理想。比如韩信,他在微贱之时,能够忍受淮阴少年的“胯下之辱”。比如公子
重耳,在向农夫讨食时得到的却是土块,能够收鞭息怒,将土块当宝物收起。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2500字
在奋斗的过程之中经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头,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于安乐,迷恋于幻想,都不可能达到目标,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忍耐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能够吃苦耐劳、忍饥挨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才能战胜敌人,壮大自己。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晋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历经磨难,在外流浪数十年,终得以重返祖国,再振雄风。
他最初也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士。申生之难,父亲竟要杀死自己。蒲城人欲战,而重耳却不愿与父亲兵戎相见,他叹一口气:“吾其奔也。”用自己的浪迹天涯换取心中的无愧,这是重耳的孝道。
重耳亦有情有义,处狄12年,他与叔隗情深意切,临行时对她说:“你等我25年,如果没来接你,你就嫁人吧!”
不过此时的重耳重耳还是年轻气盛,面对农夫递过来的土块,他拿出了公子脾气,若不是子犯的及时劝诫,重耳很难冷静,齐国的美酒娇妻也险些使他沉迷其中,多亏了深明大义的贤妻,当然还有以死效忠他的臣子们。这些人或许是重耳的福星,他有力的左膀右臂。
从心骄气躁到豁然练达,重耳就在不断的困苦与安逸中历练而成长为一个有着雄图大略的政治家。他默默忍受了曹共公偷窥他洗澡的无礼举动;他依然退回曹臣送来的玉璧以示清廉;他妙语连珠。以退避三舍的盟约取得楚成王的支持;他能屈能伸,降服而囚向秦穆公女儿谢罪""忍辱负重的重耳终于回到自己的土地,铲除了异己。
重耳的成功,得益于他身上最根本的美德与品行。他充满人情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贤士为他卖命,跟他闯荡世界;他拥有男子魅力,所以才叫那么些美女为他痴情;他志存高远,所以能忍受众诸侯国的无礼、猜忌和利诱,义无反顾的回归,他胸怀广阔,才能不计前嫌,收服敌人旧部为己所用。得人心者得天下,重耳深谙这一点,也用行动印证了这一点。 在重耳随身的死士中,有一位尽了犬马之劳后来却没有得到封赏的人,他便是相传曾割肉供给重耳的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然而重耳回国后,他没有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他丝毫没有对晋文公有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有羡慕。有的却是对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固然,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不免渗透着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他“舍生赴义”的行径,对功名利禄的鄙夷,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或许在当今社会,对于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和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索和体味。
重耳受郦姬之难的影响,逃离了晋国,到母亲的娘家狄那里居住,狄人征伐咎如,得到了两个女子!一个是叔隗,一个是季隗。重耳娶了季隗,到了要离开狄去齐国的时候,一段经典的爱情对白就赫然刻于《左传》之上——重耳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就木:死的婉转说法)。请待子。”听到这句话,我真的很感动,什么是海誓山盟?什么是情比金坚?这一句话给了他最好的诠释。有了这样痴情的女子,有了这样坚贞的爱情,重耳去外面闯荡奋斗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幸福的男人!
到了齐国齐桓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名曰“姜氏”。齐的繁荣与奢华让磨灭了重耳的心
智,使他安居现状,居齐五年,“公子安之”。这时姜氏的所为令人钦佩。“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谴之。看到这里,觉得重耳更是幸福了,不仅有女子愿为她厮守终身,更有如此相夫之贤妻,在重耳醉于声色之际强行把他送出齐国,忍着分离的悲痛,为了丈夫的王霸,这样的女人是多么的伟大。重耳又何愁霸业不成呢?
不仅仅是重耳的老婆贤惠,他的女儿也更是识大体。她没有忘记当初父亲当年的正妻,并主动请回。”“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以叔愧为内子,而己下之”。由此可见,王霸之道,不仅仅依靠贤臣死士,妻子也是一个王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她们可以影响男人们走向事业的高潮,也可以使他们身败名裂。重耳的另一个老婆秦穆公的女儿不是在后来放走了晋国最好不容易所捕获的两员大将吗?(呵呵!记不太清了,是蒙明、白起吗?好象是的吧!)陈碧君不是将汪精卫一步步推向叛国的深渊吗?而马大脚却助朱元璋开创了明朝的不世基业。女人对于男人真的很重要,青史昭昭。同志们,偶们饱读历史,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吗?如果连个老婆都找不好,那太对不起偶们所爱的历史了。那么多烈女的故事!那么多忠贞的爱情!我们只看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英雄,却没有看到为英雄们默默付出的美人们,这不是很可悲吗?学历史、喜欢历史的人,更应该会找老婆,更应该找到好老婆!同志们说是不?让坏女人见鬼去!哎!失恋了!郁闷!!昏死!
。《晋公子重耳之亡》所选择的故事,尤其富于戏剧性:过卫乞食于野人,在齐贪恋安乐而被姜氏与随从灌醉强行带走,过曹时曹共公窥其裸浴,至楚与楚王论晋楚未来关系,在秦得罪怀嬴而自囚请罪……,把重耳十几年流亡过程写得跌宕起伏,饶有趣味。重耳之亡,大概原来就是很有名的故事,所以流传过程中,留下不少有趣的内容,而作者的取舍,又偏向于这一方面。在这些故事情节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重耳的性格,既有贪图安乐、高傲任性的一面,也有胸怀远大、善于自我克制的一面。而且在流亡过程中,他作为政治家的气质也逐渐成熟。有些细节,是写得颇为传神的,如:
秦伯纳妾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怀赢是秦穆公之女,先嫁给晋怀公(重耳之侄),此时又改嫁重耳。她捧着匜(盛水器)浇水让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以湿手挥她,这原是贵公子任性的派头,怀嬴认为这是卑视自己,因而发怒。重耳此时正恳求秦国帮他回到晋国夺取政权,岂敢得罪怀嬴?只得以隆重的礼节赔罪。这一节文字虽短,却写出了二人在特定处境中的特定心理。
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是产生文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小说和戏剧的基本要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戏剧的产生相当迟,但与此有关的文学因素,却不可能很迟才出现。只不过它借了历史著作的母胎孕育了很久才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