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关于热爱祖国的征文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端午节征文1:又到端午 又祭屈原》

端午节征文1:又到端午 又祭屈原

先生,请离开那些忧郁之鱼。

让我在浪漫的《九歌》里接近你。

让我用一束荡涤世俗的目光温暖你旷世的孤独之旅。

五月五,温风如酒,鲜花似歌。

无法叙说的怀想和敬仰,折叠梦你的吉日。楚国的诗魂啊,为国为民,你琴一般铿然。一颗丹心一生铸就一股剑气,那些疯狂的理智和你势不两立啊,谁让你憔悴的心灵不堪蒙尘?举世皆醒兮,你独醉又何妨!

用一支民歌一江清水就能喂养自己的汨罗江啊,将我独立于岸,让我站在阵阵庄严的鼓声下聆听喋血的历史。

昂然奋进的龙舟,臂膀似的木桨,肺腑里奔走的号子啊,千万次绘就一幅血泪交融的风景画。

多少年,我们世世代代必须学会逆流而上,必须学会默默承受风风雨雨的洗礼,必须摆脱一种伤痕一种疼痛的阴影,必须在心窝里珍藏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至高无上的尊严。

先生,请离开那些忧郁之鱼。

让我最先打开你心里那扇明亮的窗户。

让我在阳光下在花蕊间在所有企及的宁静里与你倾心交谈。

从缪斯的殿堂走进走出,一些芬芳的诗句定会从你晶莹的泪花中悄然滑落,那是圣者唇间传来的福音啊!

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力量用什么样的方式打动了我?这样令人沉醉的时光我如何才能独享?

先生,弹指一挥间,路漫漫其修远兮,你执著的求索精神、爱国精神已经生生不息。而你作为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灵魂的制高点。

篇二:《端午怀古,纪念屈原》

端午怀古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惟此一人。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精神”作为一种爱国精神,已广泛深入人心。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历朝历代,无数的忠勇之士前仆后继,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保卫祖国,临危不屈,关怀民生,在民族危难存活之际,英勇战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才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荷包 ……现代的屈原,被在代代相传的民众眼中甚至被神化了,人们感受着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懑,人们体会着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博爱,人们也敬佩着他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豪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的精神不变,华夏

儿女与屈原心意相通,希望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这也许正是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的原因。

端午节,屈原,是代表着我们悠久历史的民族符号,无论外来民族运用如何手段,何种形式来模仿我们的习俗,但是只能剽窃表象,真正的民族大义,爱国精神,是永远藏留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华夏儿女应该承担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否则当惊呼我们的精神家园一片荒芜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也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着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不竭甘泉。

传承民族文化教育。给孩子们讲一讲端午故事。让孩子了解民族习俗的特色,传承屈原的爱国忠贞的气节和情操。用传统诗词文化打亮孩子生命底色,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流传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篇三:《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篇四:《端午征文》

荷香暗度又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人。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说到粽子,脑子浮现出了小时候看着姥姥包粽子的情景。是那么的清晰,可仿佛又是那么的模糊。还记得,小时候不听话的我偷吃粽子被妈妈碰个正着的小插曲。更怀念起,一大家人齐坐在姥姥家吃团圆粽子大餐的热闹景象""“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总是能代表着每一位异乡学子的心。因为今天大连在下雨,所以今晚的夜显得格外的宁静,没有了夏天本应该有的炎热与烦躁。因为如此的宁静才让些时的我联想万千,思绪涌动,才会想到有关家乡的一切""故乡的一草一木,早已是扎根在我心里的,对故乡浓烈的感情也早已浸在骨子里的,不管过去多少年,故乡的一切想起来还是那样的清晰,时间越久远,对故乡的感情不仅不会淡忘,还会更加浓烈""我想起了老家屋后的那座沉落了数年的狮子岩,也想起了那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也想起了那条清凉澈底的小河流,还有那一道道布满了我们的味道的乡间小路""倚着夜的心扉,诵着几段诗情,阅着几页画卷,醉在几许清风,隔窗望去,“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英语三班 刘思琪

篇五:《端午爱国1500字论文》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

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 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

三、 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

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粽子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端午节的最大意义与永恒价值当然是与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分不开的。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吃粽子在上古时期就有,夏至时用新麦、新黍祭祀,后来附会上纪念屈原的意义。端午其他起源的说法也很多,但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成为主流,连日本、韩国过端午也有屈原的传说。

屈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士大夫文人。端午节跟现代社会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爱国主义,像郭沫若创作过《屈原》就加深了这个影响。纪念屈原符合现代民主国家的价值体系,是最主流的东西,体现了一种文化选择。闻一多考证了端午节的来源,但他不

反对在端午节这天纪念他的爱国先驱同乡,非常赞同保持有关传说。

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今天的北京人大多不知道端午节的内涵,可以学一下老北京的过法。{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端午节。像韩国的端午祭,当初也衰落得很厉害,后来一些学者进行发掘,弄得影响很大。日韩两国都是全民参与过端午节,作为端午节的起源地,中国更可以全民参与。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应当一起努力,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篇六:《端午节里话屈原》

端午节里话屈原

五·二 邢祥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在端午节,我们还有许多习俗,比如: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赛龙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许多国家也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在端午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吃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此外,民间还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谚语: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未吃端午粽,

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这些谚语都写出了端午节的习俗。

我喜欢端午节,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篇七:《关于端午节学生演讲稿范文3篇》

关于端午节学生演讲稿范文3篇

关于端午节学生演讲稿范文3篇

{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篇一:端午节演讲稿范例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他生活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但却因为他的忠诚和仗义直言而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投汨罗江。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划船前来救助,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久而久之,我国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却已化成一座丰碑,牢牢地竖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经听过,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们要知道2005年11月,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这绝不仅仅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个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文化记忆的节日却成为了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在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记忆,节日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认同。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英语演讲稿范文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自觉的做一个维护者和传承者。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蕴悠绵,到京剧的唱念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夺目。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篇二:最新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演讲稿范文{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

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屈原端午的征文 关于热爱祖国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