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两个沟通案例的比较(幼儿园)》
两个沟通案例的比较
许多家长即使对幼儿园和教师有看法,也往往藏在心里,不敢与教师沟通。原因是许多家长担心向教师提要求会对自己孩子不利,或担心自己讲话不够得体,把握不好分寸。下面是家长与教师沟通的两个虚拟案例,它向我们展示了家园沟通的必要性和交谈方式的重要性。
[例一]
家长:老师,我可以进来和您谈谈吗?
老师:欢迎!请坐到这儿吧。(微笑着用手势示意家长坐下)
家长:你们老师真是辛苦,每天要带那么多孩子,真是不简单啊!
老师:(一边给家长倒茶)是呀。孩子小,自控能力差,而家长的期望值又那么高,我们的压力真是不小!
家长:(接过茶杯)谢谢!是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宠爱有加。
老师:是的。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确实比较多,孩子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差,各种习惯也差。家长一边宠爱孩子,一边又对孩子寄予高期望。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摇头,很无奈的样子)哦,我忘了,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讲?(笑)
家长:(微笑着)是的。我家馨馨最近对跳舞的兴趣特别浓厚,每天嚷着要跳舞给我和她爸爸看,她爸爸看她这么感兴趣就特地给她买了一面大镜子,她对着镜子跳舞可开心了。
老师:哦?可是,在幼儿园我问她是不是不想跳舞,她告诉我说“是”。 家长:会不会馨馨在幼儿园跳舞跟不上同伴,不够自信?
老师:说实在的,馨馨对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确实一般。考虑到她最近腿脚不方便,我就让她坐在旁边看。
家长:谢谢您为馨馨想得那么多。我和她爸爸看她在家里那么喜欢跳舞,实在不忍心让她只看着小朋友跳舞了。我们猜想她内心还是喜欢跳舞的,您说是不是?
老师:看来是的。
家长:我想,馨馨可能因为腿不好怕在老师和同伴面前丢脸才说不想跳舞的,她说的可能并不是心里话。
老师:可能是吧。馨馨在幼儿园表现欲得不到满足,就想在家里得到满足,有这种“补偿”心理是很正常的。是我太大意了,我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的。对不起,馨馨妈妈,从明天起我就让馨馨“归队”。
家长:(起身)谢谢了!再见!
[例二]
家长:老师,我可以进来和你谈谈吗?
老师:欢迎!请坐到这儿吧。(微笑着用手势示意家长坐下)
家长:很忙是吗?
老师:(一边给家长倒茶)还可以,有什么话您尽管说好了。
家长:(责问)你们班每个孩子是不是都参加了舞蹈排练?
老师:是的。
家长:那你怎么就不让我家馨馨跳舞?她回家说,每次跳舞老师都让她坐着。
老师:那是因为最近馨馨的腿脚不方便,我问她是不是不想跳,她说“是的”,我这才让她坐在旁边看的。
家长:你知不知道她每天回家就嚷着要跳舞给我和她爸爸看,她爸爸看她这么感兴趣还特地买了一面大镜子。这样喜欢跳舞的孩子你说她在幼儿园不想跳舞谁相信?(情绪有些激动)
老师:我体谅动作不便的孩子,我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什么错?(语气加重) 家长:馨馨在家那么喜欢跳舞,你这怎么叫尊重孩子的意愿?(站了起来) 老师:馨馨在家的情况你可以向我反映,完全用不着用这种态度呀?
家长:你这样的态度就好了吗?什么老师?!我这就去找园长,如果可以,馨馨最好换个班级。(气冲冲地走出教师办公室)
馨馨妈妈是想告诉教师:馨馨尽管腿不好,舞跳得不好,但还是想参加班级的舞蹈排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交谈方式,沟通效果截然不同。前者顺利地达到了沟通目的,而后者非但达不到沟通目的,双方的心情也变得十分恶劣。
例一中的家长一直持一种平和、诚恳、理解的态度,从而为顺利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例二中的家长则给人不真诚、盛气凌人或想操纵别人的印象。例一中的家长在发出“我和她爸爸看她在家里那么喜欢跳舞,实在不忍心让她只看着小朋友跳舞了”这一信息时,虽隐含着对教师的不满,但依然能坦诚地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表达方式既能让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又能避免“直接指责“带来的消极影响。她既没有直接指责教师“什么不让女儿跳舞”,也没有说“我们想让她参加跳舞”,而是诱导教师自主地体谅和帮助家长解决问题,有效避免了对抗情绪的产生。而例二中的家长却在语言中传递了责怪、嘲讽等意思,最终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地点,不同的人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它告诉我们:交谈方法得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或“化干戈为玉帛”;方法不当,只会使问题复杂化。交谈是一种近距离的沟通方式,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多沟通、多体谅,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必定是“双赢”的。
篇二:《与家长沟通案例》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王中渝,她是一个文静、听话的小朋友,之前和家长的沟通也比较良好。可是有一天早上,她妈妈很着急的来问我,为什么宝贝今天早上不想来上幼儿园了。我一听觉得可能是因为昨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直聊天,我提醒了很多次都没有用,所以我批评了她的缘故。于是我问家长:“怎么会呢,宝贝一直很喜欢上幼儿园呢!”,家长说小朋友觉得老师批评了她,所以不想上幼儿园。家长的回答肯定了我的想法。我对家长解释道:“是的,昨天宝贝一直在跟她喜欢的小朋友聊天,我提醒了宝贝很多次,她还是在聊天,因为马上要进行我们的阅读课,我就点名提醒了她。上完课,我也耐心的跟宝贝说了,请她上课的时候安静的听老师讲。宝贝一直很听话,自尊心也很强,一直在幼儿园都是受到表扬,所以可能我批评了她,她会觉得很不好受,我再来和她说一说。”当着家长的面,我和小朋友也进行了沟通,并告诉她,改正了就是乖宝贝,老师依然很喜欢她。家长的心情也得到平复。这个时候我也趁热打铁传递挫折教育观:“宝贝一直都很乖,但小朋友难免调皮,受到批评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受点小小的挫折对她也是一种帮助,我们一起来帮助宝贝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家长赞同了我的观点,并满意的离开。
浚浚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家里人很是宠爱。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出现了喜欢咬人的现象,今天在和琪琪争抢椅子的时候又咬了小朋友。我认为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表现。首先,我给琪琪的家长打了电话,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表达了歉意。其次,在放学的时候,我请了双方家长都留下来做一个沟通。我先向被咬的小朋友的家长表明歉意紧接着我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状况和原因。紧接着我对家长说:“其实在这个时期宝贝处于物权意识的关键期,对自己的东西很看重,所以常常出现争抢东西的情况。我们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学习不要争抢玩具,要互相谦让。”说完了浚浚家长也赶紧和琪琪道歉并让自己的孩子给琪琪道歉,没想到浚浚不愿意道歉并要拉着爷爷离开,我想浚浚应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想逃避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蹲下来对浚浚说:“宝贝,我知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啦,我们改正了就是乖宝宝哦!老师也一样会喜欢你的。”最后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常常注意提醒浚浚,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篇三:《幼儿园家园沟通的教育案例》
“打”不是有效的教育
—-家园沟通的案例
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与小伙伴之间一言不合,便挥拳相向。有的孩子打架出了名,在同伴中以“小霸王”著称。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字叫赵玉翔,这个孩子聪明活泼,但就有打人的习惯,把小朋友打坏气哭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本班的几位教师对他批评又教育,可是一转身的功夫,他就又忘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上手就打,这真让我们头痛。这一天,在美术课上,他故意用铅笔去扎旁边的小朋友,我发现后赶快制止,并大声训斥了他,他仰着头很不服气,我真生气他影响了正在的教学,我决定这件事告诉他的家长,请求家长来对他进行教育。
离园时,他的爷爷来接他,我不容分说很气愤的向他爷爷说了此事,本想和他一起找出办法,可谁知平时挺和蔼的爷爷突然上前对着孩子就一耳光。我赶紧把孩子拉到一边,看着赵玉翔惊恐的样子,又看到他爷爷的举动,我真后悔向他爷爷“告状”。家长在老师面前大打出手,看着孩子挨打,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责怪自己没把孩子照看好,也想到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方法一致对幼儿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人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很多时候,在遇到调皮的孩子时,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问题和缺点上,习惯于用批评和责备去纠正孩子的过错行为,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我简单地把宇翔的打人行为认定为不守纪律、欺负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没有给予他充分表达的机会,没有给他更耐心地讲明道理。幼儿年龄小,我对宇翔的批评已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不仅对宇翔自己而言,还包
括周围小伙伴们对他的看法。久而久之,在伙伴们的排挤下,宇翔会失去在集体生活中的信心,这对他将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之所以会屡教屡犯,除了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个原因之外,还与他们的认知特点有关。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于发展中。他们的记忆容量小、信息加工效率低、回忆速度慢,而且在不同情境中迁移概念的能力差。如果教师跟幼儿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幼儿可能听不懂,或者记不住。另外,幼儿不一定能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情境中去,他们不知道老师昨天讲过的道理今天也应该继续遵守。{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案例}.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规则不仅指导、规范着幼儿行为,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个依据。一般来说,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宇翔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幼儿。在规则下,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他的种种“问题行为"集中反映了当前许多幼儿所具有的特征。首先,在宇翔调皮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四五岁孩子跳动的童心:活泼好动,不愿安静地呆在室内,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亲自尝试,动手摸摸;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特点在很多幼儿身上被众多的规则所压制和掩盖,而在宇翔身上却肆意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其次,宇翔也有一些独生子女的特点: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合作……此外,、宇翔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好强、攻击性强;敏感,自尊心强;自制力差,易分心……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宇翔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激烈而已。
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有时自己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总想得到家长的帮助,可是,采用的方法不得当,也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还会引起种种误会。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给今后的家长工作带来麻烦。
“惩罚”是有些人常用的教子方法,这些人甚至迷信惩罚,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小孩是打出来的。有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的求胜心切,孩子一不听话,先是勉强压住怒火,呵斥几句,如果孩子再没有反应,便一顿痛打,为让他有个记性而下手很重;更有脾气暴躁或家庭不和睦的父母,两人招架拿孩子当出气筒,劈头盖脸地将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通。像宇翔的爷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用“武力”解决,这种种做法都有失偏颇,经常使用即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又弄得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性格、情绪甚至行为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爱打架”的孩子及怎样争取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要去改变幼儿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幼儿的经历有限,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产生矛盾的几率大,往往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浪费了许多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
教育应建立在“可信”和“可行”的基础上,态度应是诚实、诚恳和尊重他人的,不要轻易对幼儿用否定性话语。没有一个幼儿是有意识地要做错,有意识地要与老师和家长“作对”的。他们之所以做得不合要求,往往是因为还不知道或者没有能力做得更好。很显然,教师的责任不应止于告诉幼儿怎么不对或不好,而
是要教幼儿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要求,要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学习走路时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无数次的摇摇晃晃一样,他们是在不断的错误和问题中学习与成长的。更何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全班幼儿都整齐划一地达到教师的要求。有时候,教师的宽容与耐心更能成为激励幼儿进步的动力。
用真心去感染家长,讲明暴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用暴力解决事情,无形中告诉孩子:打架是很平常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不给孩子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去掉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许多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多优点:性格开朗、礼貌好客、友爱大方、知识面宽、身体素质较好、聪明、有创造力。家长和教师应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和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幼儿的侵犯行为产生。
帮助孩子纠正“好强”的个性。在家中,家长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不要因孩子不愉快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教给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准则及处理冲突的方法。家长要教育孩子珍视伙伴间的友谊,和小朋友团结互助。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家长应与孩子商量解决,告诉孩子动拳头是不文明的行为。
父母自身要注意不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孩子做错了事要坚持说服教育,在游戏时,要避开那些侵犯行为很多的同伴,或设法将他们分开。
尽量让孩子接触具有暴力倾向的传播媒介。这更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
力合作。在家庭中,主要不让孩子看那些渲染武力、残暴的电视节目。有的家长喜欢看,却没有注意到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有了打架的行为,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耐心的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的,让孩子向对方道歉,并相互和解。
总之,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孩子时耐心、细致,用合适的方法“就是论事”对待孩子,一定不要意气用事和情绪激动,而简单粗暴。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冷静而谨慎地进行,为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营造一片蓝天。
篇四:《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班有一位男生,个子最高,年龄比其他学生大一些,比较贪玩,在班里影响也比较大,经常带领其他男生一起玩。不过学习还可以,在中上游吧。上个星期他因为开门时用力稍微大了一点,把我们班后门上的一块玻璃震碎了,引来了许多学生围观,影响很不好。我听到消息后马上到达教室,对破烂掉的玻璃进行善后处理,不一会校长也来了,说谁破坏的谁赔偿。我马上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几分钟后,基本上了解了情况。我要求这名学生明天买一块来安上,并且向家长说明情况。我量好尺寸,写在纸上,交给他。
第二天,该生没有弄来玻璃,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默不作声,只是低着头,过了好一会,才说:“我妈妈说,如果便宜就买,不便宜就到老家去弄。”我心里想:一块玻璃至于吗?我对这名学生说:“一块玻璃,花不了几个钱。我这样跟你讲,玻璃是公共财物,损坏就要赔偿,不论是谁。回家好好跟家长说清楚。”这名学生点头答应。我还是不放心,觉得有必要请他家长来一趟,于是要求让他家长明天来一趟。
可是,一直到周五,该生的家长还是没来,我很生气,对他说:“你要请不来家长,你就不要来了!”
下周一,我特地来的比以往早一些,我希望他的家长能来。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了他的妈妈在校门口等我。简单寒暄后,我将最近该生在学校的表现向他的妈妈做了如实的反应,比较贪玩,上课时的
纪律性也比较差,上周又弄坏了学校的一块玻璃。他的家长听了脸上愁容不展,不太高兴。我就这块玻璃的事,谈了我的想法。我说:“其实,小于尽管有些调皮,不过他平时挺爱帮助别人的,也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挺可爱的。说实在的,一块玻璃是小事情,几块钱的事情,谁都拿得出来。不过,事情虽然小,影响却不小。通过一块玻璃,可以让他知道什么叫责任,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警示,否则,就没有纪律可言了,班就不成班,校也不成校了,您说呢?”家长听完我的话,就将她为什么没来的原因向我解释,并表示尽快将玻璃买来安上。下午的时候,她就将玻璃买来送到了学校。我看到她拿来玻璃,赶紧接过来,说我来负责安装就行。家长表示感谢,我将她送走,回来很快安装上了新玻璃。这件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的一件心事总算了了。我就爱护公物的事,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事情结束了,但这件事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上给了我几点启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案例}.
一、构筑信任平台,这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
响着谈话效果。所以要以诚相待,取得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才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教育学生。
二、 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在我处理这件事情,与家长交流时,我始终是真诚的。我可观的评价了学生进来的表现,赢得了家长的信任。我有向家长讲清了一块玻璃的意义,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我认真倾听了家长的意见,当家长送来玻璃时,我主动接过来安上,让家长感到我的真诚。
三、讲究艺术。
1、我觉得对待家长一定要有礼貌,平等的看待家长,不能因为学生的原因而迁怒家长,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更糟糕。
2、注意与家长交流时的表情,不能太过严肃,要有适当的笑容,这样气氛才能更为轻松,也有利于问题的交流与解决。我就是这样做的。
3、在谈到学生时,评价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在谈问题学生,想取得家长支持时,可以先说说该生的优点,然后再转入正题,这样效果才更好。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案例}.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般来说,家访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落后等不足,家长才来到学校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的。班主任要善于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问题,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所以老师不能劈头盖脸把家长也一起批驳得颜面扫地。每次我们家长来时时,我总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一个朋友,先耐心地听家长说明情况;我则把孩子近阶段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先汇报给家长,先让家长缓释一下老师让家长来的目的,然后再把孩子近阶段的不足告知家长,这样既顾及了学生及家长的自尊,也能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我的工作。我班的小D顽皮好动,学习上喜欢偷懒,为此让他家长来学校。也许是见惯了老师来“告状”的,小D母亲一见我就有些尴尬。她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然后自己就站着,一副“受
训”的样子。我忙拉着她的手坐下,先肯定了小D在校